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及其促进酿酒酵母核酸合成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赟 夏天晴 +2 位作者 徐丽丽 李在禄 鲍晓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共11页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的降解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属于药食同源,近年来已在新型食品增味剂、保健品、抗病毒制剂及农用增产剂等方面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主要通过发酵法培养微生物获得,然后被酶促...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的降解产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属于药食同源,近年来已在新型食品增味剂、保健品、抗病毒制剂及农用增产剂等方面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目前主要通过发酵法培养微生物获得,然后被酶促转化成多种降解物及衍生物,以满足市场需求。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是公认的食品安全性微生物,且核酸含量较高,是理想的RNA生产微生物。微生物系统工程团队(本团队)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强化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有利于提高酿酒酵母核糖体RNA(Ribosome RNA,rRNA)的合成。而从医药角度,IMPDH一直被作为研发抗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药物的靶点。本文综述了IMPDH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酿酒酵母IMPDH的生物学功能、结构、同工酶及表达调控机制,并结合IMPDH与rRNA合成的关联,展望了其在提高酿酒酵母核酸产生中的作用,以期为突破核酸产业的技术瓶颈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鸟嘌呤核苷三磷 表达调控 核糖体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生物学特性及蛋白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周俊明 何孔旺 +7 位作者 倪艳秀 张雪寒 杨志彪 祝昊丹 温立斌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为了了解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致病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的impdh基因,重组后的GN061215命名为GN061215(△IMPDH),比较GN061215与GN061215(△IMPDH)培养特性、生化特性、... 为了了解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对猪链球菌2型GN061215致病力的影响机制,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猪链球菌2型GN061215的impdh基因,重组后的GN061215命名为GN061215(△IMPDH),比较GN061215与GN061215(△IMPDH)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力以及基因转录水平差异。结果显示impdh基因敲除后,引起GN061215生长曲线迟缓期延长,降低了GN061215生长曲线平台期OD600峰值,同时截短了GN061215菌株成链长度;GN061215、GN061215(△IMPDH)对46种代谢底物利用能力一致,对2种代谢底物利用存在差异;GN061215(△IMPDH)对Balb/c小鼠的致病力较GN061215菌株有一定程度的下降。SDS-PAGE显示GN061215(△IMPDH)菌体的粗提蛋白质条带较GN061215有显著减少;基因芯片比较GN061215、GN061215(△IMPDH)基因转录差异发现,下调基因中存在36个关联核糖体大、小亚基合成的基因,而在上调基因中不存在该类基因,表明impdh基因的丢失影响了GN061215菌株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合成,进而显著减少了GN061215菌株菌体蛋白质的表达,这可能与GN061215菌株毒力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 核糖体蛋白质 表达谱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基因在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中的分布
3
作者 倪艳秀 周俊明 +7 位作者 张雪寒 温立斌 吕立新 郭容利 俞正玉 茅爱华 何孔旺 陆承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8-852,共5页
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次黄嘌呤核甘酸脱氢酶(IMP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34个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缺12型)国际标准株进行了IMPDH基因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17型、24型、32型、33型和34型外,其他29个血清型都为阳性... 参照GenBank上已发表的次黄嘌呤核甘酸脱氢酶(IMPDH)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34个猪链球菌不同血清型(缺12型)国际标准株进行了IMPDH基因的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除17型、24型、32型、33型和34型外,其他29个血清型都为阳性,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8.3%~100.0%,所推导的蛋白质序列的同源性为94.7%~100.0%。为进一步研究IMPDH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基因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对猪链球菌2型ZY05719基因转录谱的影响
4
作者 周俊明 何孔旺 +4 位作者 倪艳秀 祝昊丹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29,共3页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是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相关因子,该基因的丢失降低了猪链球菌2型菌株ZY05719黏附HEp-2、PK15细胞的能力。为全面掌握IMPDH对ZY05719致病力的影响机制,采用定制的Agilent猪链球菌2型基因表达谱芯片,比较了亲本... 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IMPDH)是猪链球菌2型的毒力相关因子,该基因的丢失降低了猪链球菌2型菌株ZY05719黏附HEp-2、PK15细胞的能力。为全面掌握IMPDH对ZY05719致病力的影响机制,采用定制的Agilent猪链球菌2型基因表达谱芯片,比较了亲本菌株ZY05719(ZY)和impdh敲除菌株(ΔZY)的基因转录情况。结果显示,impdh的丢失影响了254个基因的转录,其中包括impdh的下调基因177个,上调基因77个。对差异基因进行同类群聚类(Clusters of Orthologous Groups,CO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主要集中于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的转运代谢,以及核糖体、细胞壁、细胞膜的生物合成和防御机制。本研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impdh对猪链球菌2型基因转录谱的影响,为解释impdh在猪链球菌致病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表达谱芯片 同类群聚类 次黄嘌呤核苷 基因转录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隐孢子虫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博 王彤 +1 位作者 盛尊来 杨洪亮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6,共5页
为开发新型抗隐孢子虫病药物,本研究采用Autodock和GOLD两种软件,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将21种已报道的具有抗隐孢子虫作用的化合物与微小隐孢子虫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CpIMPDH)和人源IMPDH(IMPDH2)进行对接。综合分析并推测山莴苣... 为开发新型抗隐孢子虫病药物,本研究采用Autodock和GOLD两种软件,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方法,将21种已报道的具有抗隐孢子虫作用的化合物与微小隐孢子虫次黄嘌呤核苷酸脱氢酶(CpIMPDH)和人源IMPDH(IMPDH2)进行对接。综合分析并推测山莴苣素17有望成为CpIMPDH选择性抑制剂,后续工作将以此为基础对山莴苣素17开展进一步的验证性试验。通过计算机虚拟筛选可以减少试验的盲目性,节省人力、物力,加快新兽药的开发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孢子虫 次黄嘌呤 抑制剂 分子对接 虚拟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来源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抑制剂2264 A和B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洁 可爱兵 +8 位作者 张雪莲 郑智慧 朱京童 路新华 李业英 崔晓兰 石英 张华 贺建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63-466,共4页
利用自建的快速高效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分离得到两个活性化合物2264 A和B,通过对其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数据的分析确定2264 A为cyclopenol,2264 B为vi... 利用自建的快速高效的次黄嘌呤一磷酸盐脱氢酶(Inosine 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IMPDH)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分离得到两个活性化合物2264 A和B,通过对其紫外、质谱、核磁等理化数据的分析确定2264 A为cyclopenol,2264 B为viridicatol。2264 A和B对IMPDH的IC50分别为69.68、11.86μmol/L;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显示2264 A和B分别在322.6和65.8μmol/L浓度下可完全抑制由ConA活化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表明2264 B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均表现出较好的免疫抑制活性,2264 A的活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黄嘌呤一磷 免疫抑制剂 Cyclopenol Viridicato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患者5-FU化疗毒副作用的关系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锌 孙步彤 卢振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5-氟尿嘧啶(5-FU)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份结直肠癌患者的EDTA抗凝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DPYD的14G1A、G2194A...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5-氟尿嘧啶(5-FU)化疗毒性反应的相关性,为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60份结直肠癌患者的EDTA抗凝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后进行实时定量PCR,测定DPYD的14G1A、G2194A、T85C、G1156T和T464A等位点的SNP,并统计上述60例患者化疗后发生的毒副作用,分析DPYD的SNP与5-FU化疗毒副作用的相关性。结果:①60例标本中未检测到14G1A、G1156T多态性位点变异;G2194A杂合型6例(10.0%),野生型54例(90.0%);T464A杂合型2例(3.3%),野生型58例(96.7%);T85C突变型2例(3.3%),杂合型8例(13.3%),野生型50例(83.4%);②T85C多态性位点无SNP突变者消化道毒性发生率为14%(7/50),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4%(2/50);存在SNP突变者消化道毒性发生率为60%(6/10),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70%(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464A有SNP突变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为50%(1/2)和100%(2/2),高于无SNP突变者的21%(12/58)和12%(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2194A有SNP突变者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发生率为33%(2/6)和50%(3/6),高于无SNP突变者的20%(11/54)和1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YD的SNP与5-FU化疗的毒副反应有关,检测DPYD的SNP对预测5-FU化疗的毒副反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嘧啶 5一氟尿嘧啶 核苷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高丝氨酸脱氢酶的挖掘与改造研究
8
作者 吴硕 黄新燕 +3 位作者 李梦雅 徐宁 魏亮 刘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16,共8页
高丝氨酸脱氢酶(homoserine dehydrogenase,HSD)是L-高丝氨酸和L-苏氨酸等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然而由于其活性较低且受到L-苏氨酸等的反馈抑制作用,严重制约了L-高丝氨酸和L-苏氨酸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水平。该研究通过... 高丝氨酸脱氢酶(homoserine dehydrogenase,HSD)是L-高丝氨酸和L-苏氨酸等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然而由于其活性较低且受到L-苏氨酸等的反馈抑制作用,严重制约了L-高丝氨酸和L-苏氨酸等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水平。该研究通过数据库检索,挖掘了8个不同来源的高丝氨酸脱氢酶。通过酶活测定分析法发现,来源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的高丝氨酸脱氢酶BdHSD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达到7.6 U/mg,且不受L-苏氨酸的反馈抑制,其催化最适pH值为10.5,最适催化温度为38℃。随后该研究进一步对BdHSD进行定向进化,提高BdHSD的催化活性。通过多轮筛选获得了3个具有更高催化活性的BdHSD突变体T186A、N283K、A137T/I188V,其中突变体T186A酶活性达到10.3 U/mg,比野生型提高了35.6%。通过L-高丝氨酸发酵分析发现,BdHSD突变体能有效提升L-高丝氨酸的合成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挖掘和改造了一个具有高效催化特性的高丝氨酸脱氢酶BdHSD,为L-高丝氨酸、L-苏氨酸和L-蛋氨酸等天冬氨酸家族氨基酸的高效生物合成提供了有力的催化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丝氨 进化 二穗短柄草 L-高丝氨 抗苏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果糖脱氢酶促进氧化葡萄糖酸杆菌高效合成5-酮果糖
9
作者 钱雪 赵晨休 +1 位作者 林金萍 魏东芝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66,共9页
5-酮果糖(5-KetoFructose,5-KF)具有与D-果糖相似的甜度和自然甜味,且不能被人体代谢而具有低热量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为了获得5-酮果糖高产菌株,作者将来源于Gluconobacter japonicus的膜结合的果糖脱氢... 5-酮果糖(5-KetoFructose,5-KF)具有与D-果糖相似的甜度和自然甜味,且不能被人体代谢而具有低热量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非营养型天然甜味剂。为了获得5-酮果糖高产菌株,作者将来源于Gluconobacter japonicus的膜结合的果糖脱氢酶基因在Gluconobacter oxydans中过表达,通过对不同的宿主、表达载体和启动子的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合成5-KF的工程菌QT-10。在3 L发酵罐中进行补料发酵优化,最终采用恒速连续流加果糖的方式,该工程菌可在82 h内消耗质量浓度为650 g/L的D-果糖,5-KF的产量高达608 g/L,产率为94.6%,时空产率为7.41 g/(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酮果糖 果糖 氧化葡萄糖杆菌 重组表达 发酵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氧对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彭琼玲 常立文 +3 位作者 卢红艳 李文斌 蔡成 姜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ND1)表达的影响。方法早产SD新生大鼠生后1 d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高氧组持续暴露于≥85%氧气中,空气组置于同一室内常压空气中。分别取两组大鼠高... 目的探讨高浓度氧暴露对早产大鼠肺组织中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ND1)表达的影响。方法早产SD新生大鼠生后1 d随机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高氧组持续暴露于≥85%氧气中,空气组置于同一室内常压空气中。分别取两组大鼠高氧或空气暴露后1、4、7、10和14 d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D1蛋白的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D1 mRNA的表达。结果①高氧组和空气组各时间点均有ND1蛋白表达;与空气组相比,高氧组在1、4和7 d ND1蛋白表达增高,随后其表达下降。②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暴露后1、4和7 d ND1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其后ND1 mRNA表达逐渐下降,10 d和14d时低于空气组,但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ND1蛋白的表达变化趋势与ND1 mRNA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高氧导致早产大鼠肺组织ND1表达改变,提示ND1可能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早产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亚单位1 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功能的家蚕l(3)neo1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
11
作者 王更先 鲁延军 +2 位作者 司马杨虎 张升祥 徐世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5,共8页
果蝇l(3)neo18基因可以通过P转座子诱发致死突变,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ND)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克隆了家蚕l(3)neo18同源基因,分... 果蝇l(3)neo18基因可以通过P转座子诱发致死突变,编码的蛋白质具有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ND)的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等方法,克隆了家蚕l(3)neo18同源基因,分析了基因结构与表达谱。Bm-l(3)neo18基因(EU826676)的cDNA全长为868 bp,由573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序列、25 bp的5′端非翻译区序列(5′-UTR)和251 bp的3′端非编码区序列(3′-UTR)组成,编码蛋白质为190个氨基酸残基,分子质量22.7 kD,pI 9.60。Bm-l(3)neo18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定位于家蚕第3染色体,位于nscaf2930的1 203.8-1 205.6 knt。Bm-l(3)neo18蛋白质在1-185氨基酸残基位置为ND的SGDH亚基保守区,在61-83氨基酸残基位置具有一个保守的跨膜区域。采用Clustal W进行多序列比对发现,Bm-l(3)neo18与埃及伊蚊等昆虫ND具有50%以上的蛋白质同源性,ND的保守区域高度一致,NJ法分子进化分析也显示Bm-l(3)neo18与昆虫ND进化上同源。该基因除在家蚕卵期的表达量较低外,在幼虫、蛹和蛾期均有较高表达,且存在组织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l(3)neo18基因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存在下镉和铅对土壤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2
作者 余贵芬 蒋新 +1 位作者 赵振华 卞永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0,共3页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Cd和Pb污染红壤添加不同组分腐殖酸后,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壤遭受镉和铅污染后,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然而腐殖酸特别是胡敏酸的存在能够使脱氢酶活性得到显著回升,说明腐殖酸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对重金属...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Cd和Pb污染红壤添加不同组分腐殖酸后,其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壤遭受镉和铅污染后,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然而腐殖酸特别是胡敏酸的存在能够使脱氢酶活性得到显著回升,说明腐殖酸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改善和修复功能,对土壤有一定的去污降毒作用.不同腐殖酸组分的效应大小为:灰色胡敏酸(GHA)>棕色胡敏酸(BHA)>富里酸 (FA),表明分子量愈大、芳构化程度愈高的腐殖酸组分,其对重金属的钝化愈强,从而解除土壤重金属对生物毒害的能力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活性 富里 胡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元素对谷氨酸发酵产酸及其谷氨酸脱氢酶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燕 杨平平 +3 位作者 宋香 鄢贵龙 段作营 毛忠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3-36,共4页
以目前我国谷氨酸发酵广泛使用的谷氨酸棒杆菌S9114 为实验菌株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谷氨酸发酵产酸及其谷氨酸脱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LaCl3、CeCl3和NdCl3浓度分别为 0 72 0、0 0 71和 0 0 0 7mmol/L时 ,促使谷氨酸发酵产酸水平提高 6... 以目前我国谷氨酸发酵广泛使用的谷氨酸棒杆菌S9114 为实验菌株 ,研究了稀土元素对谷氨酸发酵产酸及其谷氨酸脱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LaCl3、CeCl3和NdCl3浓度分别为 0 72 0、0 0 71和 0 0 0 7mmol/L时 ,促使谷氨酸发酵产酸水平提高 6%~ 8% ,对菌体的GDH NADPH的酶活性有显著的激活作用。实验还表明 ,稀土元素对纯化G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 GDH 影响 调节作用 实验 激活作用 谷氨发酵 谷氨棒杆菌 NAD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cDNA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跃 陈啸寅 +5 位作者 李振陆 王永平 史建磊 吴志明 张蜀宁 陈劲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2,共6页
以黄瓜品种露丰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6PGDH)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黄瓜6PGDH的cDNA同源片段,命名为CSPG(登录号为EU815934)。该片段长度为1 207 bp,包含一个9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 以黄瓜品种露丰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6PGDH)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RT-PCR技术获得黄瓜6PGDH的cDNA同源片段,命名为CSPG(登录号为EU815934)。该片段长度为1 207 bp,包含一个93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1个氨基酸)和271 bp的Poly A 3′非翻译区末端,无内含子;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大豆、水稻、玉米、菠菜的6PGDH基因有75%以上的同源性。运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6PGDH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叶、根、茎中均有表达,高温胁迫下的表达量高于常温对照,说明6PGDH基因与热胁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6-磷葡萄糖 CDNA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尿酸、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5
15
作者 魏忠燕 谢立科 +4 位作者 镇华 秦睿 张明明 郝晓凤 张志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46-84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一定时间内...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尿酸(uric acid,UA)、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一定时间内,随机抽取有或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及无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眼表疾病患者,分为有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组(46例)、无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组(45例)和对照组(46例)。测定各组的血清Hcy、UA、LDH、CK水平。结果 3组在性别、年龄上以及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血栓栓塞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具有可比性。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血清中Hcy、LDH均显著性升高(均为P<0·05),UA、CK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并且糖尿病患者中,有视网膜病变者血清中Hcy水平(15.71±4.56)μmol·L-1显著高于无视网膜病变者(12.61±5·89)μmol·L-1(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中,Hcy、LDH升高是糖尿病并发症增多的风险因素,并且Hcy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 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花鸢尾苷的酸水解及其对乙醇脱氢酶激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胡玉涛 马双双 +2 位作者 刘莹 王益 黄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266-1270,共5页
本文对葛花提取物鸢尾苷经酸解法得到鸢尾苷元的水解工艺及鸢尾苷和鸢尾苷元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葛花鸢尾苷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1(mg/mL),甲醇浓度5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盐酸浓度4%,此条件下... 本文对葛花提取物鸢尾苷经酸解法得到鸢尾苷元的水解工艺及鸢尾苷和鸢尾苷元对乙醇脱氢酶的激活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葛花鸢尾苷酸水解的最佳条件为:固液比1∶1(mg/mL),甲醇浓度5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 h,盐酸浓度4%,此条件下,鸢尾苷水解率可达99%以上。鸢尾苷和鸢尾苷元对乙醇脱氢酶均有一定的激活作用,其激活率分别为127.35%和132.35%。酸水解提高了葛花异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 鸢尾苷 鸢尾苷元 水解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胞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魏跃 王永平 +3 位作者 李为观 吴志明 张蜀宁 陈劲枫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54-1961,共8页
根据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H)基因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黄瓜栽培种品种'北京截头'(Cucumis sativus'Beijingjietou')叶片中获得了640bp的特异片段,以... 根据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6-phosphogluconate dehydrogenase,6PGDH)基因的保守氨基酸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应用RT-PCR技术从黄瓜栽培种品种'北京截头'(Cucumis sativus'Beijingjietou')叶片中获得了640bp的特异片段,以该序列在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发现甜瓜EST序列AM715537.2与之高度一致,据此设计引物经RT-PCR扩增、分子克隆和序列拼接,获得了黄瓜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Cs6PGDH(GenBank登录号FJ610345)。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829bp,其中开放读码框(ORF)长1488bp编码49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编码区内无内含子存在,5′、3′端非翻译区长度各为70bp和271bp。Blast同源性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大豆、水稻、玉米、菠菜等物种6PGDH基因有74%以上的一致性。由于与其他物种胞质6PGDH相类似氨基酸N端都缺少长度约为40aa的转运肽,推断Cs6PGDH为黄瓜胞质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胞质6-磷葡萄糖 表达序列标签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 2003膜结合乙醇脱氢酶的纯化鉴定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韦柳静 林金萍 +1 位作者 杨雪鹏 魏东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64-168,共5页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 通过超速离心收集膜组分、表面活性剂溶解膜蛋白、CM-纤维素柱层析纯化等步骤,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DSM2003中获得电泳纯的具有1,2-丙二醇脱氢酶活性的脱氢酶,此酶由两个亚基组成,其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0000和50000。经MALDI-TOFMS-MS质谱分析与肽质量指纹图谱检索鉴定,证明纯化得到的酶是乙醇脱氢酶。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6.0;该酶能催化多种一元醇、二元醇,但对包含3个以上羟基的多元醇基本无氧化活性;其催化活性随着底物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大多数金属离子及抑制剂(Cu2+、Fe3+、Ca2+、EDTA等)对此酶活性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葡萄糖杆菌 膜结合乙醇 纯化 鉴定 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势醋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乙醇脱氢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霁红 李明泽 +3 位作者 曾朝珍 康三江 张海燕 张永茂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0-104,共5页
为满足苹果醋液态深层发酵的需要,从果渣、泥土中选育出生长良好、遗传稳定的较优醋酸菌株,实现高效率、高产量的苹果醋中试生产。经初筛、复筛、产酸试验、遗传稳定性试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优选菌株Y010鉴定为巴... 为满足苹果醋液态深层发酵的需要,从果渣、泥土中选育出生长良好、遗传稳定的较优醋酸菌株,实现高效率、高产量的苹果醋中试生产。经初筛、复筛、产酸试验、遗传稳定性试验、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优选菌株Y010鉴定为巴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pasteurianus)。进一步研究该菌株在苹果醋发酵过程中乙醇脱氢酶(ADH)活性与产酸量、产酸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醋酸发酵48 h时酶活较高,达到4.62 U/m L,产酸速率最大达到0.51 g/(L·h),发酵120 h总酸含量最高达到53.12 g/L,其ADH酶活与产酸速率变化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属 筛选 16S RDNA 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扁桃酸脱氢酶和L-亮氨酸脱氢酶级联催化的L-苯甘氨酸对映选择性生物合成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红玲 王文杰 +5 位作者 李祥 焦铸锦 刘钺 唐存多 阚云超 姚伦广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4,共7页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 L-苯甘氨酸是重要的手性非天然α-氨基酸,可广泛用于合成多种食品添加剂及药物中间体,探索其绿色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将新型高活性的D-扁桃酸脱氢酶(LhDMDH)和L-亮氨酸脱氢酶(EsLeuDH)偶联,在辅酶内循环的前提下,仅需较低浓度的辅酶即可实现生物催化D-扁桃酸合成L-苯甘氨酸。通过对加酶量、氧化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NH+4浓度和底物浓度等因素进行优化,获得了一个最经济的反应条件:200 mmol/L的D-扁桃酸、6.5 kU/L的加酶量、0.1 mmol/L NAD^+、0.5 mol/L NH4^+的条件下、30℃,反应12h,在此条件下,产物的得率和对映体过量(e.e.)值分别可达98%和99%以上,具有较大的产业化潜力,为实现L-苯甘氨酸规模化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苯甘氨 D-扁桃 L-亮氨 生物催化 级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