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漠阳江流域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下总磷变化特征研究
1
作者 刘晋涛 余香英 +2 位作者 王平平 陈葳 薛弘涛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3,共7页
以汛期面源污染突出的漠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2023年漠阳江流域内降雨数据和江城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江城站)总磷数据,分析了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下总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漠阳江流域2021—2023年降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江城... 以汛期面源污染突出的漠阳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2023年漠阳江流域内降雨数据和江城水质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江城站)总磷数据,分析了降雨径流面源污染下总磷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漠阳江流域2021—2023年降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江城站总磷年均浓度和汛期峰值浓度受年降雨量增加的影响不明显,总磷质量浓度保持在0.180~0.182 mg/L。年内总磷浓度表现为汛期比非汛期高28%,浓度变化与降雨量有明显的共变关系。江城站总磷浓度上升过程一般在降雨后3 d内结束,且江城站总磷浓度峰值相比降雨量峰值存在延滞,而总磷浓度下降至降雨前水平要历时5~10 d;部分极端暴雨天气情况下,江城站总磷浓度的下降速度会有明显提升。总磷月均浓度与逐月降雨强度并非完全线性相关,降雨分散不利于江城站总磷达标。基于改进的场次降雨平均污染物浓度(EMC)方法,得到在2.0~24.9、25.0~49.9、50.0~99.9、≥100.0 mm不同降雨量情况下江城站的总磷EMC增值中位值分别为0.007、0.017、0.042、0.090 mg/L,以非汛期平均总磷浓度作为基准评价,当降雨量大于50.0 mm时江城站超标风险可高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阳江流域 总磷 面源污染 改进的场降雨平均污染物浓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村镇降雨特征与径流污染物的相关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罗专溪 朱波 +2 位作者 王振华 汪涛 张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32-1036,共5页
以野外观测的12场降雨径流污染数据为基础,分析川中丘陵区村镇的降雨径流污染物之间及与降雨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村镇降雨径流中TN、TP、COD、SS的EMCs(事件平均浓度)分别为21.31,3.00,526,1941 mg/L.TN和TP的EMCs与降雨特征(最大... 以野外观测的12场降雨径流污染数据为基础,分析川中丘陵区村镇的降雨径流污染物之间及与降雨特征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村镇降雨径流中TN、TP、COD、SS的EMCs(事件平均浓度)分别为21.31,3.00,526,1941 mg/L.TN和TP的EMCs与降雨特征(最大雨强、降雨量、径流量、径流时间、降雨时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氮和磷污染物因初期径流冲刷而具有较高的浓度,但随着雨量、径流量的增大而发生稀释或污染源耗竭效应;TN和TP二者的EMC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氮和磷的主要污染源相同.COD和SS的EMCs与降雨特征无显著相关关系,且COD和SS的EMCs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COD和SS的污染源较均匀分布于集水区,来源充足,控制颗粒物污染,可以较好地控制村镇COD输出.TN、TP、COD、SS的EMCs和FF30(由占总径流量30%的初期径流所运移的负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初期径流运移的负荷较大,有将近40%的污染负荷为占总径流量30%的初期径流所运移.村镇降雨径流污染普遍存在中等初期冲刷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村镇 初期冲刷 事件平均浓度(EM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丘陵与平原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安欣琪 林炳权 +7 位作者 刘宇轩 赵晨 高雅弘 齐飞 胡潜 王振北 邱斌 孙德智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05-1718,共1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流域降雨径流导致的城镇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长江流域丘陵城镇重庆永川区和平原城镇常州金坛区分别选取部分老城区和部分新城区作为研究区域,监测4个研究区域降雨径流的水质和水量,采用场次降雨径流平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长江流域降雨径流导致的城镇面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在长江流域丘陵城镇重庆永川区和平原城镇常州金坛区分别选取部分老城区和部分新城区作为研究区域,监测4个研究区域降雨径流的水质和水量,采用场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和综合径流系数法计算各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物平均浓度和污染负荷,采用b(初期冲刷系数)参数法分析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1)SS、COD、TP、NH3-N和TN的EMC主要受地形、降雨特征及前期干旱天数影响,丘陵城镇中交通道路SS和COD的EMC分别是其他下垫面的1.10~7.05和0.86~8.98倍,平原城镇中交通道路SS和COD的EMC分别是其他下垫面的1.01~3.70和1.07~6.70倍;2)丘陵城镇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强于平原城镇,且SS和COD的初期冲刷强度较高,b的范围分别为0.25~1.20和0.50~1.28;3)丘陵城镇各下垫面污染负荷平均输出系数大于平原城镇,丘陵城镇老城区各指标污染负荷平均输出系数为平原城镇的0.37~16.13倍,丘陵城镇新城区各指标污染负荷平均输出系数为平原城镇新城区的0.38~7.11倍。研究揭示了长江流域丘陵和平原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可为这两类城镇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城镇降雨径流污染 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 初期冲刷效应 污染负荷 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型的南方城市道路雨水径流污染物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冯萃敏 米楠 +2 位作者 王晓彤 蔡志文 邸文正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8-426,共9页
以嘉兴市区主干道为研究区域,开展了该市两种典型降雨条件下,道路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初期冲刷效果、质量浓度变化规律、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污染指标相关性,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的研究。针对城市典型降雨,分析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 以嘉兴市区主干道为研究区域,开展了该市两种典型降雨条件下,道路雨水径流中典型污染物初期冲刷效果、质量浓度变化规律、道路雨水径流水质污染指标相关性,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EMC)的研究。针对城市典型降雨,分析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过程的变化规律,对城市道路径流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模式雨型对嘉兴市2010年至2013年间90场降雨进行归纳,总结出Ⅲ型和Ⅶ型为嘉兴市的常见雨型。从2013年降雨监测期间筛选出与该市发生频率最高的两种雨型相似的典型降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雨雨型、降雨强度、降雨前期干燥时间均会对道路径流雨水中污染物浓度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也是Ⅶ型降雨比Ⅲ型降雨中道路雨水径流中污染物较高的原因。(2)以携带80%污染物所实际发生的径流量的多少来判断初期冲刷效应的强弱,则Ⅶ型降雨中TN、NH4+-N、SS、TP、COD的初期冲刷效应均强于Ⅲ型降雨。两场降雨中TP的初期冲刷效应均低于其他4种污染物。(3)道路雨水径流中TN、NH4+-N、COD与SS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相关性。Ⅶ型降雨中TP与SS的相关系数为0.917,而在Ⅲ型降雨中TP与SS的相关系数仅为0.772,所以TP与SS的相关性受降雨条件影响较为明显。(4)Ⅲ型和Ⅶ型降雨中道路雨水径流中SS、COD、TP质量浓度分别为353.2、465.71、4.03mg·L-1和548.41、335.96、1.18 mg·L-1均不同程度的高于地表水V类标准。Ⅲ型和Ⅶ型降雨中TN浓度为3.47和6.62 mg·L-1高于国家污水一级排放标准,因此SS、COD、TP是道路雨水径流中的主要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雨型 道路雨水径流 污染物相关性 污染物浓度 初期冲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合流制管网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鹿海峰 华蕾 +2 位作者 王浩正 栾晓佳 陈维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4-99,共6页
对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排除系统下游干管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变化特征,以便为合流制管网污染控制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合流制管网污染程度较高,其污染过程受降雨过程、管道汇流过程、地表... 对北京市老城区合流制管网排除系统下游干管进行降雨径流监测,分析降雨径流和生活污水混合后的水质变化特征,以便为合流制管网污染控制提供数据依据。结果表明北京市合流制管网污染程度较高,其污染过程受降雨过程、管道汇流过程、地表径流污染特征和管道沉积物冲刷等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污染 合流制管网 降雨污染物平均浓度(EMC) 初始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小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马振邦 李超骕 曾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共6页
降雨径流污染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水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对深圳市石岩水库6条入库支流的4次降雨径流事件进行水文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择CODCr、NH3-N、TN、TP、SS和BOD56种常见水质测试指标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的水质状况、空间... 降雨径流污染对快速城市化地区的水环境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在对深圳市石岩水库6条入库支流的4次降雨径流事件进行水文水质监测的基础上,选择CODCr、NH3-N、TN、TP、SS和BOD56种常见水质测试指标对该区域的降雨径流污染的水质状况、空间差异和初始冲刷效应等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径流中耗氧性污染物尤其是固体悬浮物污染严重;城镇用地占较大比例的流域,污染物以颗粒态输出为主;城中村比例较大的子流域降雨径流污染严重;初始冲刷强度随着子流域不透水面积比例和雨强的增大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事件平均浓度 初始冲刷效应 快速城市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城区降雨特征对径流污染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洪国喜 袁梦琳 尤征懿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38,66,共7页
选择无锡市沈巷小区、广丰三村、槐古豪庭三个经过雨污分流改造的排水区(以下简称"排水达标区")作为研究区域,对2014年7月1日至9月23日13次降雨事件中研究区域的降雨径流排水过程进行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分析了无锡城区主要地... 选择无锡市沈巷小区、广丰三村、槐古豪庭三个经过雨污分流改造的排水区(以下简称"排水达标区")作为研究区域,对2014年7月1日至9月23日13次降雨事件中研究区域的降雨径流排水过程进行水质水量同步监测,分析了无锡城区主要地表径流污染物类型,比较了降雨特征(降雨历时、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前期累计晴天)与污染物次径流平均浓度EMC的相关性大小,选取典型降雨事件,研究了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结果分析表明:虽然排水达标区已经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但降雨径流污染仍然很严重,主要污染物为COD、NH3-N、TP;降雨强度与EMC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余降雨特征与EMC的相关性不明显;降雨初期的降雨强度对初期冲刷效应的影响较大,降雨初期雨强大,则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径流污染 降雨特征 径流平均浓度 初期冲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心仪 张守红 王国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8-136,共9页
城市面源污染是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非点源污染,也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垫面改变导致城市河流洪峰增大,河流污染加剧。基于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四种典型城市下垫面的5场... 城市面源污染是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非点源污染,也是影响城市水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下垫面改变导致城市河流洪峰增大,河流污染加剧。基于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四种典型城市下垫面的5场降雨径流监测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降雨径流污染水平、径流水质变化特征和初始冲刷效应。结果表明:(1)4种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总氮质量浓度均属于劣Ⅴ类水;四种下垫面的总磷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的降雨径流总磷质量浓度优于Ⅳ类水的频率分别为80%、16%、88.46%和5.56%;沥青屋面、砖砌路面、油毡屋面和绿地的降雨径流总悬浮物质量浓度分布范围分别是7~798、15~569、10~871和44~378 mg/L。(2)总氮和总磷的径流污染水平排序为:砖砌路面>绿地>沥青屋面>油毡屋面;总悬浮物的径流污染水平排序为:绿地>砖砌路面>油毡屋面>沥青屋面。(3)中雨情景下各下垫面不同污染指标变化趋势差异较大,而小雨情景下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下垫面的各污染指标浓度较高。(4)各下垫面污染物的初始冲刷强度排序均为:总悬浮物>总磷>总氮;各下垫面的初始冲刷强度排序为:沥青屋面>油毡屋面>砖砌路面>绿地。(5)沥青屋面和油毡屋面降雨径流中的总悬浮物和总磷具有较好的同源性,而砖砌路面降雨径流中的总磷与总氮和总悬浮物都具有较好的同源性。综合而言,各下垫面总氮和总悬浮物的场次降雨径流平均浓度远超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会对城市水体造成污染,可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污染物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城市典型下垫面 降雨径流平均浓度(EMC) 变化特征 初始冲刷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典型村域次降雨条件下非点源氮素排放特征 被引量:4
9
作者 徐垦 张芊芊 +3 位作者 张思毅 郝贝贝 赵晓丽 贺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25-1735,共11页
粤西农业发达,施肥季降雨频繁,面源污染风险大。为研究粤西典型农业村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次降雨条件下的非点源氮素输出特征,采用降雨过程密集连续监测、雨后径流追踪监测的方法,结合降雨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降雨事件中氮素浓度及... 粤西农业发达,施肥季降雨频繁,面源污染风险大。为研究粤西典型农业村镇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次降雨条件下的非点源氮素输出特征,采用降雨过程密集连续监测、雨后径流追踪监测的方法,结合降雨特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降雨事件中氮素浓度及其形态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监测点在降雨中总氮(T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为1.20~8.66 mg/L,其中溶解态氮(DN)占TN的比例最大,平均占比在43.23%~77.00%之间,DN又以溶解态氨氮(AN)为主,占比峰值达64.46%,氮素浓度表现为居民区>果园>农田。②结合氮浓度与径流量变化特征分析,发现氮素输出呈现两个峰值,其浓度随降雨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各形态氮素均存在初期冲刷效应,居民区最为显著,农田在整个降雨过程倾向于均匀输出。③降雨特征参数中,氮素浓度与前期干燥天数、降雨历时呈正相关,与最大降雨强度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间隔多日的长时降雨会增加氮素输出风险,而雨强较大的降雨会起到稀释作用。氮素浓度受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影响,整体与农田、果园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与居民区面积呈显著正相关。④雨后氮素浓度在农田和果园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居民区则明显升高。农田沟渠对氮素存在消解作用,居民区是氮素的最大污染源。研究显示,粤西农业农村氮素面源污染要结合降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污染特征对河道中(DN)进行精细化管控,同时要重视农村居民区的面源污染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西 降雨 氮素 非点源污染 事件平均浓度(EMC) 土地利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相城区望庭镇水稻田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管毓堂 苏保林 +4 位作者 黄宁波 张占恩 张磊 申萌萌 周静雯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6-502,共7页
为研究水稻田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的流失规律,减少水田中氮、磷等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水稻田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非点源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前田面水深、农田管理等因素对水田产流、产污... 为研究水稻田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的流失规律,减少水田中氮、磷等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开展水稻田降雨—产流—产污同步观测的非点源试验,分析了降雨强度、降雨前田面水深、农田管理等因素对水田产流、产污的影响,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珋ρEMCs).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场次降雨不同污染物的流失规律有很大不同,不同场次降雨的珋ρEMCs差异也很大;水稻田降雨前期的田面水深是决定径流产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对于分析是否有径流产生和异常数据的解析有重要作用;化肥的施用以及降雨距离施肥后时间间隔是影响珋ρEMCs的重要因素;苏州望亭镇的试验点,总氮(TN)、总磷(TP)的径流输出系数分别为4.363和0.156kg·hm-2,分别占稻季施肥量的1.21%和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面源污染 降雨平均浓度 输出系数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古玉 王渲 方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50,57,共6页
为了了解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武汉市汉阳区5种不同下垫面不同场次降雨径流进行取样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区主干道、支路及绿地径流COD、TN污染程度劣于Ⅲ类水体水质标准,SS浓度劣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降雨特征... 为了了解城市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对武汉市汉阳区5种不同下垫面不同场次降雨径流进行取样监测,研究结果表明,该城区主干道、支路及绿地径流COD、TN污染程度劣于Ⅲ类水体水质标准,SS浓度劣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降雨特征对降雨径流污染影响显著:对于特定采样点降雨强度越大、雨前干期越长,则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EMC)相对越高;降雨强度大、雨峰靠前、雨前干期长其初期冲刷效应显著,且雨峰越靠前的降雨事件其场均降雨累积径流量比例为30%时所对应的累积污染负荷比例(FF30)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降雨 径流污染 初期冲刷 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安区不同功能区道路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苗苗 蔡成豪 +4 位作者 苗涵倩 洪家兴 朱方伦 许振波 方晓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4期18-22,共5页
通过采集杭州市临安区不同功能区6个监测点3次降雨径流过程的水样,监测降雨径流中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的EMC值,分析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安区不同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中相同污染物浓度不... 通过采集杭州市临安区不同功能区6个监测点3次降雨径流过程的水样,监测降雨径流中总磷(TP)、总氮(TN)、氨氮(NH3-N)、化学需氧量(COD)的EMC值,分析城市道路地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临安区不同功能区路面降雨径流中相同污染物浓度不同,降雨径流污染物EMC平均值由高到低为商业区>交通区>居民区>文教区。降雨径流污染物EMC值随着降雨时间增加逐渐降低。降雨前期空气污染越严重,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越高,即冬季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大体上高于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径流 污染特征 降雨平均浓度 功能区 临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驱动下流域硝酸盐输出的变化特征
13
作者 舒胡佳 扈晓碟 +6 位作者 肖海兵 王剑 史志华 申梦雪 郝宗宇 张闯 汪艳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0,共8页
[目的]为明确降雨驱动下流域硝酸盐输出通量与模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典型亚热带丘陵流域湖南省龙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高频监测流域径流与硝酸盐浓度的动态变化,并结合C-Q关系模型,明确不同降雨类型间流域硝酸盐输出通量与模式的差异... [目的]为明确降雨驱动下流域硝酸盐输出通量与模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典型亚热带丘陵流域湖南省龙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高频监测流域径流与硝酸盐浓度的动态变化,并结合C-Q关系模型,明确不同降雨类型间流域硝酸盐输出通量与模式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应用冗余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明确硝酸盐输出的关键影响因子。[结果]所有降雨事件的径流硝酸盐加权平均浓度为0.08~1.50 mg/L,其中,小雨事件的加权平均浓度仅为0.35 mg/L,大雨和暴雨事件的加权平均浓度分别是小雨事件的1.68、2.97倍。降雨事件流域硝酸盐输出通量为4.27~353.85 g/h;其中,中雨事件平均输出通量最低,仅为20.39g/h,而大雨和暴雨事件平均输出通量分别高达185.08、194.49 g/h。流域硝酸盐输出模式以富集模式为主,占比75%。随着事件强度增加,硝酸盐输出模式变异性减小。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因子,降雨量、前3 d降雨量、初始流量是影响流域硝酸盐输出的关键因子,对硝酸盐输出特征解释率分别为33.8%、17.1%、13.1%。其中降雨量与硝酸盐浓度、硝酸盐输出通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和p<0.05),前3 d降雨量与硝酸盐输出模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降雨量、前期降雨量和初始流量的共同作用改变硝酸盐输送源区与路径,使硝酸盐输出变得更为复杂。科学认识降雨驱动下流域硝酸盐输出的变化规律对指导流域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降雨径流 输出通量 加权平均浓度 输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雨型的南方城市道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庄景 罗海琳 雷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研究南方道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对比了重庆市和苏州市4场典型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及污染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雨型是污染负荷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Ⅱ型降雨的污染负荷变化相对Ⅶ型降雨与径流量(或降雨强度)变化更为相似;污染物... 为研究南方道路降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对比了重庆市和苏州市4场典型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及污染负荷的变化。结果表明:雨型是污染负荷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Ⅱ型降雨的污染负荷变化相对Ⅶ型降雨与径流量(或降雨强度)变化更为相似;污染物浓度与污染负荷的相关性差,径流量(或降雨量强度)与SS/TSS、TP、Pb的污染负荷存在明显相关性。南方城市道路径流污染控制在截留高浓度的初期雨水的同时,也应从污染负荷方面进行总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雨型 城市道路降雨径流 污染负荷 污染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区不同下垫面降雨径流产污特征分析 被引量:74
15
作者 欧阳威 王玮 +2 位作者 郝芳华 宋凯宇 王云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49-1256,共8页
通过对北京城区3类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皮尔森(Pearson)统计分析,探讨了沥青路面、硬质屋顶及草地屋顶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历时变化规律,计算了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s),分析了径流水质... 通过对北京城区3类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以及对实验数据进行皮尔森(Pearson)统计分析,探讨了沥青路面、硬质屋顶及草地屋顶的雨水径流污染物历时变化规律,计算了各场次降雨径流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s),分析了径流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对于沥青路面与硬质屋顶,草地屋顶对除磷外的其他径流污染物浓度有明显削减作用;初期降雨径流中CODcr、NH3-N、NO3-N、TP、Pb、Cu、Zn的EMC值大多超出V类国家地表水标准,3类重金属污染物监测结果也表明城区暴雨径流污染明显;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质与前期晴天数、降雨历时呈现正相关关系,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现负相关关系,通过控制初期径流污染、加强清扫及屋顶绿化可以从源头减少城市降雨径流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城区 不同下垫面 降雨径流 事件平均浓度(EMC)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雨水径流污染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倩倩 李铁龙 +1 位作者 刘大喜 金朝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6,共5页
在对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以及污染物负荷量。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大多在径流初期10~20 min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降雨历时的延... 在对天津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径流水质进行监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规律、污染物的事件平均浓度(EMC)以及污染物负荷量。结果表明,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大多在径流初期10~20 min达到最高值,之后随着降雨历时的延续,污染物浓度呈波浪性锯齿状降低,至降雨结束,污染物浓度最终趋于稳定,在整个径流污染过程中整体表现为初期径流污染物浓度高于后期径流,具有明显的初期冲刷效应。地表雨水径流污染物SS、COD、BOD5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3.15~676.21、70~3141、0.27~80.65 mg/L,污染负荷量分别为793~3 369、349~1 564、51~402 kg/(hm2.a),径流水质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Ⅴ类标准,50%以上的污染物浓度测定值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污染物平均浓度和负荷量与广州市监测结果相近,比北京、上海市偏高,远大于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城市的监测值。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工业区地表径流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物负荷量最高,其次是商业区、居民区。研究得出,天津市地表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实施污染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污染特征 土地利用类型 事件平均浓度 污染物负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径流污染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保林 李卉 +4 位作者 张磊 王寅 付杰 张丽君 张倩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53-457,共5页
选择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开展非点源类型源试验,监测水稻生长期田间水深和水质,以及降雨-径流-产污过程,并调查水田灌溉及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基于观测的降雨量、水田出流流量及水质数据,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EMCs),并结合田间水深和... 选择太滆运河流域水稻田开展非点源类型源试验,监测水稻生长期田间水深和水质,以及降雨-径流-产污过程,并调查水田灌溉及施肥等农田管理措施.基于观测的降雨量、水田出流流量及水质数据,计算次降雨平均质量浓度(EMCs),并结合田间水深和水质变化规律及农田管理措施,分析水稻田径流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雨量、降雨强度与EMCs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EMCs与稻田中污染物质的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水稻生长期,水稻田水质变化较大的时间点主要发生在施肥后.水稻田田埂最低出口高度在水稻生长期存在变化,增加了水稻田非点源污染流失的复杂性,模拟水稻田的产流和非点源流出过程不能忽略这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田 降雨径流 降雨平均质量浓度(EMCs)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滆运河流域葡萄园径流污染规律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保林 李卉 +4 位作者 张磊 王寅 付杰 张丽君 张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36,共5页
选择常州市太滆运河流域的葡萄园开展非点源污染类型源试验,监测葡萄园的降雨、产流及产污过程,计算次降雨平均浓度(EMCs),并结合施肥等葡萄园管理措施分析葡萄园径流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MCs与平均降雨强度总体上呈负相关关... 选择常州市太滆运河流域的葡萄园开展非点源污染类型源试验,监测葡萄园的降雨、产流及产污过程,计算次降雨平均浓度(EMCs),并结合施肥等葡萄园管理措施分析葡萄园径流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MCs与平均降雨强度总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而且不同场次降雨的EMCs差异很大;对于同一场次降雨,径流的产生滞后于降雨,污染物浓度也随径流过程而不断变化。污染物流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降雨量、降雨强度、施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降雨径流 降雨平均浓度(EMCs)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流域典型村落非点源与地表径流污染负荷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添伟 陈家军 +1 位作者 史震天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6991-16993,17042,共4页
[目的]考察白洋淀流域典型村落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方法]走访调查典型村落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的排放,并且监测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对降雨径流的水量、水质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该典型村畜禽粪便的排放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远... [目的]考察白洋淀流域典型村落非点源污染的特征。[方法]走访调查典型村落生活污水、固体废物的排放,并且监测分析其中的污染物和营养元素的含量;对降雨径流的水量、水质进行同步监测。[结果]该典型村畜禽粪便的排放造成的非点源污染远超过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总和,其TOC年排放量为37794kg、TN为4102.9kg、TP为1923.7kg;降雨径流中COD、TN和TP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分别为44.5、78.8、1.3mg/L,年污染负荷分别为7.6、13.4、0.2kg/hm2,占标准农田造成的COD年污染负荷的5.1%,占坡耕地TN与TP的4.5%和0.49%。[结论]该研究揭示了村落非点源污染的最大源头是畜禽养殖,明确了非点源的年污染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非点源污染 降雨平均浓度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降雨水平年条件下旱作玉米面源污染试验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堃 苏保林 +3 位作者 管毓堂 周静雯 黄宁波 申萌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研究不同降雨水平年旱作玉米农业面源污染流失特征,选取辽河流域昌图县玉米地试验田进行面源污染试验,对比分析了其在2013年丰水年和2014年平水年的面源污染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对所选试验地点(坡度0.5‰,种植玉米),在前期降雨量比较... 为研究不同降雨水平年旱作玉米农业面源污染流失特征,选取辽河流域昌图县玉米地试验田进行面源污染试验,对比分析了其在2013年丰水年和2014年平水年的面源污染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对所选试验地点(坡度0.5‰,种植玉米),在前期降雨量比较少的条件下,中雨很难产生径流污染,但是在前一场次降雨量较大时,中雨也会导致产流,形成面源污染流失。2013年玉米生长季TN、TP和CODCr的输出系数分别为5.46kg/hm2、0.57kg/hm2、25.79kg/hm2,而2014年的输出系数分别3.14kg/hm2、0.27kg/hm2、19.62kg/hm2,较2013年都有所增加,即丰水年产生的面源污染相对平水年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水平年 玉米地 降雨径流 降雨平均浓度(EMCs)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