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1~2007年西藏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测度和演化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建生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故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应寻找如何有效消解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的途径。为此,文章在分析1991~2007年西藏经济的测度基础上,探讨西藏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对如何有效消解西... 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关键性因素,故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应寻找如何有效消解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的途径。为此,文章在分析1991~2007年西藏经济的测度基础上,探讨西藏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的演化趋势,并对如何有效消解西藏非典型二元经济问题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典型二元经济 测度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新世纪西藏改革与发展中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兼论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演化的途径与对策 被引量:15
2
作者 何景熙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30,共8页
新世纪西藏自治区的改革与发展将面临现代化问题与后现代化问题的双重挑战。故西藏应对未来发展模式作审慎的思考与合理选择。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主导性因素。西藏未来的发展应当继续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在... 新世纪西藏自治区的改革与发展将面临现代化问题与后现代化问题的双重挑战。故西藏应对未来发展模式作审慎的思考与合理选择。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是西藏经济发展滞后的主导性因素。西藏未来的发展应当继续坚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在业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公共卫生等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应放在农牧区 ,以及通过制度改革 ,在农牧区开辟若干定居点 ,促进农村人口城镇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典型二元经济结构 人力资本投资 经济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焕庸线以西巩固脱贫成果与双循环高质量发展探究——以改建非典型二元结构为视点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勇 甘娜 陈朴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1-43,共13页
2020年中央提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术分析角度,新的西部大开发仍然要面临“胡焕庸线难题怎么破”的问题。在先前的有关讨论中被忽略的是,在人口分布突变线以西地区存在习近平强调完成全面脱... 2020年中央提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具有重要意义。从学术分析角度,新的西部大开发仍然要面临“胡焕庸线难题怎么破”的问题。在先前的有关讨论中被忽略的是,在人口分布突变线以西地区存在习近平强调完成全面脱贫之后如何巩固成果的问题,借鉴“非典型二元结构”的学理解构,在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最高决策层为发展西部地区几十年来尽一切可能调动人财物力,首先在西藏地区实行“总体供给”并形成了一种模式,进而在西部多个省区以总体供给形式进行了成体系的建设,极大地推动西部省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为解决西部省区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基本条件。按照“胡焕庸划线原理”,从西部具有样本意义的省区,可以划出“胡焕庸线”的标准线与迁移线,这个思路对消解东西部不平衡的困局将起到解结的作用,从历史经验中得出西部地区相关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建议,可助推理论界破解“胡焕庸线难题”以及巩固脱贫成果的研究,并为西部省区进入全国“双循环”高质量发展大格局的探讨,提供取向性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焕庸线 巩固脱贫成果 高质量发展 双循环 典型二元结构改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中国西部边疆总体供给模式效能和普适性扩展机理——以非典型二元为中心兼议边疆经济学的建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勇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9-161,共13页
马克思的“城乡对立运动”观点,是启迪认识发展问题中二元经济结构的逻辑起点,众多学者对此进行的探讨,形成了一个从学术研究到实践的逻辑链。其中刘易斯的贡献,不限于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学理分析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在于其理论的... 马克思的“城乡对立运动”观点,是启迪认识发展问题中二元经济结构的逻辑起点,众多学者对此进行的探讨,形成了一个从学术研究到实践的逻辑链。其中刘易斯的贡献,不限于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学理分析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更在于其理论的实践性,助推了中国的二元经济在改建之中的国家决策逐渐明晰化。“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民族工作的关键内涵,使得中国化的社会主义脉络贯穿在边疆发展之中,有力地解决了西部边疆地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等时期的发展问题。此中需要探明的一个重要事实与取向,即西藏乃至西部地区客观存在的非典型二元结构,是国家“总体供给模式”的一个体现。该模式的形成是1949年之后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对西部经济社会推动的必然,又是1999年之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依托。以西藏与西部边疆地区为例的史实,说明了非典型二元结构所包含的总体供给模式,有着不可或缺的效能和普适性扩展机理。这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边疆经济学,认识边疆经济加快发展的机制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二元结构 总体供给模式 效能与普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改革60年中央总体供给模式对西藏二元经济结构改建的影响及建议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朴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6-93,共8页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中央总体供给模式对二元经济结构演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由混沌一元经济结构演进到当前的次级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为使次级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型,除了要继续保持... 西藏民主改革60年来,中央总体供给模式对二元经济结构演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西藏二元经济结构由混沌一元经济结构演进到当前的次级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为使次级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型,除了要继续保持中央总体供给模式的连续性以达到要素集束分配,还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配置资源、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双轮驱动、人才强区、淡化宗教消极影响等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民主改革 中央总体供给模式 次级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西部大开发背景下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选择的合理性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胜德 姜桂莉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7,共2页
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背景下,强调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并非意味着否定非均衡发展战略,相反,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非均衡发展战略不仅将是我国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战略的长期选择,而且也是西部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域经济 均衡发展战略 政策倾斜 中国 市场机制 二元经济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发展的度量与预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官爱兰 周丽萍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37-45,共9页
从城乡金融存贷款额、城乡金融资产、城乡金融化水平等三方面对1978—2012年间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化现象进行全面测度,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我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及检验,结果显示:从城乡金融发展的视角来看,我国金融发展仍... 从城乡金融存贷款额、城乡金融资产、城乡金融化水平等三方面对1978—2012年间我国城乡金融非均衡化现象进行全面测度,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未来我国城乡金融发展水平进行预测及检验,结果显示:从城乡金融发展的视角来看,我国金融发展仍然处于非均衡状态;在政策等环境不变的前提下,我国城乡金融发展绝对差异水平将继续扩大,但相对差异水平在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 灰色预测 二元结构 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 新型城镇化 金融市场改革 城市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金融非均等化、金融集聚与城市创新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颖 贺唯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7,共9页
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创新力度和效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资本在城乡之间的迁徙和配置,随着中国改革迈入深水期与攻坚期,进一步释放制度性红利既是发挥“创新培育型”竞争优势的客观规律,也是化解... 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长期存在的大背景下,城市的创新力度和效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金融资本在城乡之间的迁徙和配置,随着中国改革迈入深水期与攻坚期,进一步释放制度性红利既是发挥“创新培育型”竞争优势的客观规律,也是化解金融市场监管缺位背景下中国地区之间存在的资本集聚受限、山寨驱逐创新等一系列矛盾的现实需要。基于传统要素分配理论,结合2003—2016年中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来检视城乡金融非均等化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发现城乡金融非均等化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且结果具有稳健性。相较于内陆城市、中小城市以及低资本劳动比城市,这种抑制效应在沿海城市、大城市以及高资本劳动比城市更明显。金融集聚作为城乡金融非均等化影响城市创新发展的媒介,其影响伴随城乡金融非均等化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趋势,且拐点位于城乡金融集聚约2.03的位置。因此,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城市规模以及要素禀赋等特征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金融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城乡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城乡金融均等化 城市创新发展 金融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 被引量:1
9
作者 祝志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转型时期制约财政政策的最主要因素 ,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内的非均衡和制度间的非均衡。本文在对凯恩斯主义积极财政政策功能的枢纽点———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修正的基础上 ,试图建立我国转型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 转型时期制约财政政策的最主要因素 ,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内的非均衡和制度间的非均衡。本文在对凯恩斯主义积极财政政策功能的枢纽点———边际消费倾向进行修正的基础上 ,试图建立我国转型时期积极财政政策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需要指出的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二元经济结构 体制内的均衡 制度间的均衡 公众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西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
10
作者 王殿茹 单增平措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1998年第3期46-48,67,共4页
文章从环境、人口、经济三方面分析了西藏社会的现状,得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西藏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的结论。进而提出西藏的发展必须以化解双重非典型二元结构作为前提,注重交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优先开发和配置劳动力资源。
关键词 双重典型 二元结构 可持续发展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掘内生性人力资源,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以西藏卫生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帝霖 单增旺堆 《湖湘论坛》 2008年第3期89-92,共4页
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的组建,奠定了西藏等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基石。当地群众的制度记忆、发展需求结合建设者的路径选择促成了西藏卫生人力开发的制度变迁与机制建设。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合理途径应是:... 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的组建,奠定了西藏等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基石。当地群众的制度记忆、发展需求结合建设者的路径选择促成了西藏卫生人力开发的制度变迁与机制建设。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的合理途径应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依靠当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大力挖掘及有效配置内生性卫生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入与积累,产出内部效应及外部效应促进系统的持续增长。边远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民族地区公共卫生事业的自理与善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二元结构 制度记忆 路径依赖 内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