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06篇文章
< 1 2 1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级电子发射用Cu-2.8Be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
1
作者 方希悦 陈诗典 +8 位作者 赵志雅 韩坦 朱戴博 邓战满 唐超 刘芷瑞 万筑 侯倩 朱文铭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通过热压缩试验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次级电子发射用Cu-2.8Be合金在680~830℃以及0.01~10 s^(-1)范围内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和组织演变。基于Arrhenius本构方程和动态材料模型构建了热加工图,得到合金最佳加工区间为:温度770... 通过热压缩试验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研究了次级电子发射用Cu-2.8Be合金在680~830℃以及0.01~10 s^(-1)范围内的流变应力变化规律和组织演变。基于Arrhenius本构方程和动态材料模型构建了热加工图,得到合金最佳加工区间为:温度770~830℃、应变速率对数值-1.0~0.25。合金热激活能Q为231.17 kJ/mol。EBSD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再结晶晶粒生长时间缩短,导致合金的晶粒尺寸逐渐减小;加工硬化程度和位错密度逐渐增大,促进粒子激发形核,动态再结晶程度增加,导致变形后合金组织中高角度晶界比例上升,平均位错密度下降,核平均取向差(KAM)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铜合金 次级电子发射 Arrhenius本构模型 热加工图 热变形 组织演变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浸没热场发射电子枪
2
作者 赵伟霞 张利新 +2 位作者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00-1712,共13页
为了提高扫描电镜等设备的探针束流,设计了磁浸没式热场发射电子枪,可对电子枪阴极发射电子进行有效收集,提高有效的发射束流。对磁浸没热场发射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对比了单极靴、双极靴轴向间隙、双极靴径向间隙... 为了提高扫描电镜等设备的探针束流,设计了磁浸没式热场发射电子枪,可对电子枪阴极发射电子进行有效收集,提高有效的发射束流。对磁浸没热场发射电子枪的电子光学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对比了单极靴、双极靴轴向间隙、双极靴径向间隙3种结构的磁透镜性能。基于双极靴轴向间隙结构的透镜设计了磁浸没式电子枪,仿真分析了束斑、束流、角束流密度、亮度等参数随浸没透镜的变化情况。基于实验平台对浸没透镜的磁场分布与磁浸没式电子枪的有效发射束流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浸没透镜磁场实际分布值与仿真值基本一致;在相同光阑尺寸下,磁浸没式电子枪的有效发射束流在3.3 kV低加速电压下为44.97 nA,23.5 kV高加速电压下为638.12 nA,与普通热场发射电子枪相比提高了约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热场发射电子 磁浸没透镜 双极靴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场发射性能的高导电性金刚石/碳纳米墙薄膜的一步法制备
3
作者 徐戴 卢嘉琪 +5 位作者 刘鲁生 杨越朝 关印 黄楠 姜辛 杨兵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205,共12页
目的 金刚石薄膜的电导率和薄膜/衬底界面电导率的提高对其场发射性能优化非常关键。通过一步法制备具有高导电性且无高电阻率中间层的金刚石/碳纳米墙(D/CNWs)薄膜,提高金刚石的场发射性能。方法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 目的 金刚石薄膜的电导率和薄膜/衬底界面电导率的提高对其场发射性能优化非常关键。通过一步法制备具有高导电性且无高电阻率中间层的金刚石/碳纳米墙(D/CNWs)薄膜,提高金刚石的场发射性能。方法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MPCVD)技术,通过调控生长温度和CH_4浓度,采用一步法制备了2种高导电性的金刚石复合薄膜:金刚石/石墨(D/G)纳米片薄膜和D/CNWs薄膜。采用SEM、XRD、Raman、XPS、AFM、TEM和场发射测试设备对薄膜的形貌结构、化学成分和场发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在968℃下沉积的D/G薄膜由金刚石为核、石墨为壳的纳米片结构组成。而在较高温度(1058℃)下,形成由纳米片和三维网状的碳纳米墙组成的D/CNWs薄膜,碳纳米墙的引入使其具有更高的电导率。随着CH_4浓度升高,D/G和D/CNWs薄膜中的石墨含量升高,薄膜电导率和发射位点的数量增加,场发射性能提升。此外,D/G薄膜形成了纳米晶金刚石(NCD)中间层,导致界面电导率较低(仅为12.6S/cm)。而无NCD中间层的D/CNWs薄膜,界面电导率高达57.8 S/cm,使其场发射性能显著优于D/G薄膜:在较高CH_4浓度(14%,体积分数)下D/CNWs薄膜的开启场为4.0 V/μm,在7 V/μm电场下的电流密度为3.237 mA/cm^(2)。结论 一步法制备的D/CNWs薄膜具有更高的薄膜电导率和界面电导率,表现出更好的场发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 石墨 复合薄膜 中间层 场致电子发射 化学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4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冠脉微循环障碍中的诊断性能研究
5
作者 贾硕 程功 +4 位作者 关蕾 冯盼盼 许百灵 方伟 张骥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2-1127,共6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的患者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原因可能与合并冠脉微循环障碍(CMD)有关,单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SPECT)作为可定量检测CMD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一项无创检测手段,在此类人群中的诊断性能研究较少。目的评估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在PCI后合并CMD患者的诊断性能。方法纳入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因冠心病行PCI后仍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的住院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通过温度/压力导丝测算血流储备分数(FFR)和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IMR),筛选出FFR>0.8且术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的患者共20例,共60条血管纳入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IMR与CFR的相关性。以IMR为金标准,绘制CFR诊断CM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20例CMD患者纳入研究,男15例,女5例,患者平均年龄(64.2±9.3)岁。纳入的60条血管中有21条为左前降支,17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22条为右冠状动脉。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MR与CFR呈负相关(r=-0.526,P<0.001)。CFR诊断CMD的AUC为0.840(95%CI=0.716~0.964),截断值为1.985。结论SPECT在PCI后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使用升级采集技术及新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软件后的SPECT可作为诊断PCI后无心外膜下血管梗阻性狭窄患者是否存在CMD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微循环障碍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 临床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电子发射束剖面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
作者 张世纪 张为堂 +1 位作者 许永建 于玲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8-615,共8页
束剖面是CRAFT(Comprehensive Research Acility for Fusion Technology)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系统(Negative ion based neutral beam injection system,NNBI)引出束流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可以直接反映NNBI的运行状态,为NNBI装置的运行参数... 束剖面是CRAFT(Comprehensive Research Acility for Fusion Technology)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系统(Negative ion based neutral beam injection system,NNBI)引出束流的关键参数之一,其可以直接反映NNBI的运行状态,为NNBI装置的运行参数调节提供依据。传统的基于热电偶的束流截止靶、一维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re Composite,CFC)红外诊断靶、钨丝诊断靶不能同时满足长脉冲(≥100 s)、高束功率(2~5MW)情况下高时间分辨率(ms级)的诊断要求。为了满足上述诊断要求,利用二次电子发射原理在功率测量靶后方采用半嵌入的方法安装分布式的探针阵列,并基于LabVIEW软件设计了一套实时信号采集单元,实现了NNBI MW级束流引出下的二次电子信号实时采集、数据存储和波形回放,利用MATLAB编程实现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研发的系统能够满足NNBI束剖面诊断需求,实现了不同运行参数下的束剖面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束 束诊断剖面 数据采集 LABVIEW 二次电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联合成像研究进展与精准医疗应用
7
作者 杨佳夫 杨佳诺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87,共1页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成为医学影像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多序列高软组织对比度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提供的细胞代谢和分子学特征相结合可以整合解剖和代谢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评估与...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多模态成像技术成为医学影像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磁共振成像(MRI)提供的多序列高软组织对比度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提供的细胞代谢和分子学特征相结合可以整合解剖和代谢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评估与研究。既往基于光电倍增管(PMT)光电探测器的PET技术由于易受磁场的干扰导致与MRI的结合面临巨大挑战。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兼容适应强磁场的固态光电倍增管,即雪崩光电二极管(APD)技术领域的不断研究和日趋成熟,PET和MRI二者的联合成像模式陆续推出并走向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疗 电子发射 软组织对比 扫描成像 细胞代谢 光电探测器 联合成像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O薄膜次级电子发射材料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帆 王蕊 +2 位作者 梁轩铭 刘伟 王金淑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28-1138,共11页
次级电子发射是一种涉及带电粒子与固体表面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MgO薄膜具有较高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和化学稳定性,在多种光电倍增管、交流等离子平板显示器中具有广泛应用.主要介绍次级电子发射的基本原理、MgO薄膜次级电子发射材料... 次级电子发射是一种涉及带电粒子与固体表面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MgO薄膜具有较高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和化学稳定性,在多种光电倍增管、交流等离子平板显示器中具有广泛应用.主要介绍次级电子发射的基本原理、MgO薄膜次级电子发射材料的发展演变,并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工作,重点介绍具有高次级发射系数的MgO及掺杂MgO次级电子发射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次级电子发射材料的需求与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电子发射 MgO薄膜 次级发射系数 光电倍增管 掺杂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通道板次级电子发射层中各元素随深度的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韦亚一 陶兆民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6期384-387,共4页
本文应用XPS研究微通道板次级电子发射层中各元素浓度随深度的分布,以及不同烧氢还原温度对此分布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烧氢还原温度对次级电子发射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微通道板性能的几个途径。
关键词 微通道板 XPS(X光电子能谱) 烧氢还原 元素深度分布 次级电子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次级电子发射特性对表面充电影响的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健 谢爱根 +1 位作者 王玲 王铁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2-868,共7页
表面充电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空间环境效应,是由空间环境引起的航天器异常和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采用较精确的金属二次电子发射公式和局部电流平衡模型,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对不同表面材料及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进行计算,并... 表面充电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空间环境效应,是由空间环境引起的航天器异常和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采用较精确的金属二次电子发射公式和局部电流平衡模型,在无光照的情况下,对不同表面材料及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进行计算,并绘制了表面材料的充电电位与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及次级电子发射系数和曲线图得知,航天器阴面充电电位与表面材料的原子序数、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入射离子引起的次级发射系数均有关.该计算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选取和设计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发射系数 航天器表面充电局部电流平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束电子源设计与实验
11
作者 赵伟霞 白凌超 +3 位作者 张利新 刘俊标 殷伯华 韩立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1-750,共10页
为了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单电子束设备的通量,开发了基于肖特基阴极的多束电子源系统,研究了准直透镜、分束板及微阵列静电透镜的设计方法与制备工艺。根据肖特基阴极发射特性进行了静电准直透镜的设计,仿真计算了准直束的电子光学性... 为了提高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单电子束设备的通量,开发了基于肖特基阴极的多束电子源系统,研究了准直透镜、分束板及微阵列静电透镜的设计方法与制备工艺。根据肖特基阴极发射特性进行了静电准直透镜的设计,仿真计算了准直束的电子光学性能。基于MEMS加工工艺实现了3×3和10×10多孔阵列分束板的制备,开发了多孔多层器件装配系统并实现了微阵列静电透镜的高精度装配;搭建了多束电子源测试平台并进行了多束电子源的准直、分束与聚焦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多束电子源的准直束范围为600μm,准直范围内的束流密度为4.11 A/m^(2)、均匀度为6.06%;实现了3×3分束且大小可调,聚焦后的子束束斑直径均值为5.32μm,束斑直径均匀度为5.91%,束流强度均匀度为4.36%,间距均匀度为3.06%,满足多电子束设备的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光学 多束电子 肖特基发射 准直透镜 微阵列单电位透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次级电子发射的测试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鹏宇 王小霞 +2 位作者 罗积润 赵青兰 李云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250-253,共4页
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具有热发射电流密度大、工作温度低的特点,是一种用于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的热阴极。本文主要对Y_2O_3-Gd_2O_3-HfO_2及其掺杂W、Re粉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的次级发射系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Y_2O_3-G... 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具有热发射电流密度大、工作温度低的特点,是一种用于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的热阴极。本文主要对Y_2O_3-Gd_2O_3-HfO_2及其掺杂W、Re粉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的次级发射系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δm)为2.64,活性物质分别掺杂20wt%的Re粉和W粉后,阴极次级电子发射系数(δm)分别提高到2.76和3.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热式阴极 次级电子发射(SEE)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镀膜调控二次电子发射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万雪曼 杨晶 +5 位作者 胡天存 何鋆 杨兆伦 张雨婷 张娜 崔万照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1-39,98,共10页
二次电子发射现象属于材料表面的一种特殊物理效应,广泛存在于显微分析和信号探测领域、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大型粒子加速器以及高压真空绝缘部件中。表面镀膜技术是二次电子发射调控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引入镀层材料来改变衬底的... 二次电子发射现象属于材料表面的一种特殊物理效应,广泛存在于显微分析和信号探测领域、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大型粒子加速器以及高压真空绝缘部件中。表面镀膜技术是二次电子发射调控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引入镀层材料来改变衬底的表面状态,从而影响材料对电子的散射能力。从镀膜材料二次电子发射的物理机制和理论模型出发,分析了半经验物理模型的适用条件及优化方向。随后,根据二次电子发射特性应用场景的不同,对常用的镀层材料及其调控方法进行了文献调研和综合分析,从镀膜工艺和显微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对电子倍增领域而言,镀覆Al_(2)O_(3)、MgO和Zn O等氧化物薄膜作为二次电子倍增层材料,可以提高器件的探测效率。对空间大功率微波部件而言,镀覆碳化物、氮化物等低SEY的材料,可以降低材料的二次电子发射能力,避免由电子倍增所引起微放电效应。最后,总结了镀膜结构在调控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合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子发射特性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调控 表面镀膜技术 表面结构 纳米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表面材料紫外光电子发射产额理论模型发展及实验测试应用
14
作者 辛文龙 侯潇涵 +4 位作者 于钱 沈自才 郭雅丽 彭吉龙 陈玉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34,共12页
空间环境会对航天器在轨效能发挥产生强烈影响,紫外(ultraviolet,UV)辐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导致航天器表面材料的电荷积累和电荷放电。通过测量航天器表面材料的紫外光电子发射产额(photoelectron emission yield,PEEY),获得... 空间环境会对航天器在轨效能发挥产生强烈影响,紫外(ultraviolet,UV)辐射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可以导致航天器表面材料的电荷积累和电荷放电。通过测量航天器表面材料的紫外光电子发射产额(photoelectron emission yield,PEEY),获得光电发射基本数据,进行表面带电仿真分析,是研究航天器表面材料带电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首先介绍PEEY理论模型的发展,包括福勒-杜布里奇(Fowler-Dubridge,FD)模型、一步模型、基于三步光电发射理论的三步模型(three-step model,TSM)/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模型以及基于矩的(momentsbased,MB)发射模型和量子模型(quantum model,QM),对各个模型的研究方法和适用条件进行分析对比,梳理PEEY模型的发展脉络。然后介绍PEEY的实验测试应用,包括国内外紫外光电子产额谱(UV-PEEY)仪器的发展和典型空间材料的PEEY实验研究,并着重讨论外界条件和表面条件对PEEY的影响,最后对空间表面材料PEEY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表面材料 电子发射产额 量子效率 三步发射理论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束流引出问题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15
作者 谢洋 刘莹 +4 位作者 刘俊标 王鹏飞 王大正 高召顺 李亮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16,共8页
为应对电子束荧光技术对电子枪的需求,本文开展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工作原理,将工作过程划分为离子产生及引出、二次电子产生和引出两个部分并展开理论分析;基于辉光放电原理建立... 为应对电子束荧光技术对电子枪的需求,本文开展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研究工作。首先介绍了离子轰击二次发射电子枪的工作原理,将工作过程划分为离子产生及引出、二次电子产生和引出两个部分并展开理论分析;基于辉光放电原理建立了简化的空气放电仿真模型,利用Comsol软件获得了正离子密度及其分布;对于加速室内的二次电子发射过程采用静电聚焦的方式聚焦电子束,利用Comsol软件基于Nelder-Mead算法获得二次电子引出的最佳结构参数;最后,搭建了电子枪原理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空气作为工作气体,利用气体放电产生的正离子轰击金属铝使其发射二次电子,最终获得了加速电压为20 kV,束流强度为16 mA的电子束,完成了此类电子枪的原理验证并为性能提升工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 离子轰击二次电子发射 气体放电 电子束荧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Cu-Al-Mg合金次级电子发射体的表面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成 陈其略 王亦曼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5期341-349,共9页
一、引言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次级电子发射现象已经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如光电倍增管,电子倍增器,磁控管,正交场放大器,图像增强器等等),因而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极大兴趣,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 次级电子 表面研究 正交场放大器 像增强器 电子回轰 磁控管 次级发射 冷阴极 酸洗工艺 机械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发射诱发航天器充电的数值模拟研究
17
作者 任三孩 彭凯 +2 位作者 谭谦 叶新 方进勇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45,共7页
通过发射电子束测量空间地磁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地磁场高精度测量方法,但电子束发射对在轨航天器自身状态和安全存在影响。为了研究这一影响,从同步轨道充电机制出发,基于轨道限制机制和朗缪尔方程研究了航天器发射高能电子束时的诱发... 通过发射电子束测量空间地磁场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地磁场高精度测量方法,但电子束发射对在轨航天器自身状态和安全存在影响。为了研究这一影响,从同步轨道充电机制出发,基于轨道限制机制和朗缪尔方程研究了航天器发射高能电子束时的诱发充电模型,推导了不同初始电位情况下束流发射的平衡电位公式,并编制程序研究了这一过程中粒子束电流、能量、光照等因素对航天器充电电位的影响,得到了航天器对外发射高能电子束时诱发航天器自身或平台的充电电位随时间变化规律,并通过部分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限制机制 朗缪尔方程 电子发射 航天器充电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花瓣形加速器的栅控电子枪研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臻 刘平 +8 位作者 李晨 唐若 赵伟 陈欣 杨洁 向军 李天涛 黄刚 何小中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5,共8页
花瓣型加速器是一种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率特点的加速器装置,其运行依赖一种高重复频率、短脉冲且低发射度的电子枪,以确保最佳的加速性能。据此展示了该类电子枪的物理设计、模拟仿真、样机研制和束流测试情况。该电子枪设计为一种基于... 花瓣型加速器是一种具有结构紧凑、高效率特点的加速器装置,其运行依赖一种高重复频率、短脉冲且低发射度的电子枪,以确保最佳的加速性能。据此展示了该类电子枪的物理设计、模拟仿真、样机研制和束流测试情况。该电子枪设计为一种基于钡钨热阴极的栅控电子枪,采用皮尔斯结构,其阴极电压-40 kV,工作重复频率为10.75 MHz,设计的最大发射电流可达200 mA,单个脉冲最小长度不超过3 ns。实际测试中,该电子枪在阴极热子工作参数0.95 A/6.7 V,加载阴极直流电压-40 kV,栅控电压290 V/10 MHz时,测得峰值发射电流为204 mA。当束流脉冲长度底宽2.7 ns时,束流幅值为39.2 mA,还测试得到实际束流发射度小于2 mm·mrad,满足设计和加速器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瓣型加速器 电子 栅控 热阴极 束流测试 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对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阴极次级电子发射的影响
19
作者 蒋鹏宇 王小霞 +2 位作者 罗积润 赵青兰 李云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12-1216,共5页
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具有热发射电流密度大、工作温度低的特点,是一种用于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的直热式阴极。本文主要研究了金属Re、W的掺杂对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次级电子发射系数的影响。通过测... 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具有热发射电流密度大、工作温度低的特点,是一种用于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的直热式阴极。本文主要研究了金属Re、W的掺杂对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次级电子发射系数的影响。通过测试表明Y_2O_3-Gd_2O_3-HfO_2浸渍W基直热式阴极的次级电子发射系数(δm)为2.64,活性物质分别掺杂20%(质量比)和30%的Re粉和W粉后,阴极的最大次级电子发射系数(δm)都得到了提升,而且掺杂W粉的效果要优于掺杂Re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热式阴极 次级电子发射(SEE)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 金属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20
作者 李思泽 黄琪 +4 位作者 武晓捷 王少楠 管一晖 谢芳 张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7,共1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PET可以定量研究CNS药物在脑组织体液中的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与靶点相互作用,提供药物浓度与受体占有率的定量关系。本综述总结了PET在CNS药物研发中的定量分析手段,包括药代动力学分析以及受体占有率分析中常用的方法与数学公式。同时,本综述也总结了PET在CNS新药研发中的应用,为后续CNS的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中枢神经系统 新药研发 药代动力学 受体占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