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4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1
作者 张涛 刘辉 +5 位作者 陶小艳 唐远江 卢昱希 杨粤黔 王璇 周思旋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58-64,共7页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 【目的】探明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抑菌活性,为开发新型天然高效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为研究对象,用硅胶柱层析法、薄层色谱法、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用二倍稀释法检测次级代谢产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活性。【结果】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程度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为62.50~500.00μg/mL;粗提物经分离纯化得到的次级代谢产物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MIC分别为31.25μg/mL和15.63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62.50μg/mL和15.63μg/mL。【结论】光枝勾儿茶内生真菌QX3Y2-5分离所得次级代谢产物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烟酸和阿糖尿苷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体外抑制效果,其中,4-羟基-4,5-二氢呋喃-2-羧酸抑制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枝勾儿茶 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二倍稀释法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傅春青 梁春祥 +3 位作者 梁莉芬 高程海 刘永宏 徐新亚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7,共11页
本文采用高盐度真菌培养基,对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枝孢属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 本文采用高盐度真菌培养基,对广西北海竹林盐场来源枝孢属嗜盐真菌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 GXIMD 0053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采用硅胶、反相ODS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对该菌株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核磁共振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鉴定为4个内酯类化合物iso-cladospolide B(1)、cladospolide B(2)、pandangolide 1(3)和thiocladospolide F(4),2个甾醇类化合物cladosporisteroid B(5)和(22 E,24R)-3β,5α,9α-三羟基-7,22-麦角甾二烯-6-酮(6),7个二酮哌嗪brevianamide F(7)、N-乙酰-L-苯丙氨酸(8)、环(L-脯氨酸-L-亮氨酸)(9)、环(L-丙氨酸-L-亮氨酸)(10)、环(L-缬氨酸-L-丙氨酸)(11)、环(L-甘氨酸-L-异亮氨酸)(12)和环(L-亮氨酸-L-甘氨酸)(13),1个氨基酸L-色氨酸(14),2个脂肪酸cladosporacid B(15)和(4 R,5S,11R,2E)-4,5,11-三羟基-2-十二烯酸甲酯(16)。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抗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细胞毒活性、抗藤壶附着活性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6和14具有显著的铁离子还原和抗氧化能力,强于阳性对照抗坏血酸(vitamin C,Vc);化合物6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IC 50为2.662μmol/L;化合物4具有显著的抗藤壶附着活性,抗附着率为100%;部分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其中化合物5抑制率达到54.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盐场 嗜盐真菌 枝孢属 次级代谢产物 海洋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3
作者 郭哲 刘梦 +7 位作者 赵建元 胡辛欣 徐建 柏菁璘 岑山 游雪甫 余利岩 张德武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5-193,共9页
目的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挖掘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 目的研究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并挖掘其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潜力。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利用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菌株CPCC 203679进行基因组测序,采用antiSMASH(v7.1.0)在线工具分析其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对大环内酯类化合物进行抗病毒和抗菌活性测试。结果从链霉菌CPCC 203679发酵液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勃利霉素A(1)、勃利霉素F(2)、5'-脱氧-5'-甲硫肌苷(3)、环(L-丙氨酸-L-异亮氨酸)二肽(4)。化合物1和2显示良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活性,IC50值分别为2.4和4.7μmol/L,化合物1还显示一定的抗革兰阳性菌和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全基因组测序显示,菌株CPCC 203679的基因组序列全长8,055,535 bp,平均(G+C)含量为72.58%,共编码7507个基因,预测到44个生物合成基因簇。结论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sp.CPCC 203679中分离得到2个活性良好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并首次报道了勃利霉素类大环内酯的抗甲型流感病毒、抗艾滋病病毒和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该菌株具有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具有进一步挖掘新的次级代谢产物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病毒活性 抗菌活性 全基因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SCSIO41206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4
作者 王梦芹 帖青清 +3 位作者 黄晓雯 杨斌 刘永宏 李云秋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321,共9页
本研究基于单菌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一株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SCSIO41206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探究,采用文献数据比对的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酶抑制活性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鉴... 本研究基于单菌多次级代谢产物(OSMAC)策略对一株北部湾珊瑚共附生真菌Cladosporium sp.SCSIO41206中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探究,采用文献数据比对的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化合物进行酶抑制活性和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出11个化合物:3-isobutylhexahydropyrrolo (1,2-a) pyrazine-1,4-dione (1)、3-benzyl-7-hydroxyhexahydropyrrolo (1,2-a) pyrazine-1,4-dione (2)、环(L-丙氨酸-L-4-羟基-脯氨酸)二肽(3)、环(L-脯氨酸-甘氨酸)二肽(4)、cyclo(D)-Pro-(D)-Ile (5)、环(L-苯丙-甘)二肽(6)、cyclo-(4-S-hydroxy-R-proline-R-isoleucine)(7)、N-phenethylacetamide (8)、N-hydroxy-2-(hydroxyimino)-4-methylpentanamide (9)、quinolactacin A1 (10)、quinolactacin A2 (11),化合物1-11均是首次从北部湾珊瑚来源的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中分离获得。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4、8、10和11对乙酰胆碱酯酶有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4、8对胰脂肪酶具有较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1-3、5、7、9-11对胰脂肪酶具有弱的抑制活性,化合物6对胰脂肪酶有中等的抑制活性;未筛查到相关的抗菌活性。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北部湾枝孢菌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特征,可为抗肥胖药物的研发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孢菌属 次级代谢产物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opulariopsis sp.SCSIO 41229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5
作者 何燕春 徐淑娜 +1 位作者 刘永宏 杨斌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6,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北部湾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opulariopsis sp.SCSIO 41229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理... 本文旨在研究北部湾软珊瑚共附生真菌Scopulariopsis sp.SCSIO 41229的次级代谢产物。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理化性质、文献数据比对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neocyclocitrinols A—D(1—4)、penicillenol A2(5)、环(D-苯丙-L-异亮)二肽(6)、环(L-色-L-苯丙)二肽(7)、(+)-penicilactam A(8)和(8E,10E)-7-oxo-8,10-heptadecadienoic acid(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Scopulariopsis sp.真菌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2、4具有弱抗氧化活性,化合物2、4和8具有弱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共附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Scopulariopsis sp. C25甾体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广西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的次级代谢产物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淑玉 肖阳 +4 位作者 章唐桀 刘蜜 刘洪存 杨立芳 姜明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8-415,共8页
目的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1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根际土壤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 目的为获得更多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对1株来源于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老鼠簕根际土壤的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对该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采用波谱学方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滤纸片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从Streptomyces sp.GY-10129的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5-hydroxymethylfuran-3-carboxylic acid(1)、phevalin(2)、4-羟基苯甲醛(3)、germicidin A(4)、吲哚-3-乙酰胺(5)、6-methoxy-2-(2-phenylethyl)chromone(6)、Trans-3,4,5-trimethoxy-4'-isopentenyloxyl-stilbene(7)、1,3-benzodioxole derivative(8)、cycloheximide(9)、2-methyl-4[3H]-quinazolinone(10)。其中化合物1、6和7是首次在该放线菌中被发现。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化合物1和化合物9对假禾谷镰刀菌表现出微弱的抗菌活性。结论红树林放线菌Streptomyces sp.GY-10129具有产生抗菌先导化合物的潜在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放线菌 分离纯化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维琦 金鑫 +2 位作者 刘永宏 高程海 陈显强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1,共8页
本文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定抑菌活性。从海洋真... 本文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运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该菌株代谢产物,基于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旋光等数据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定抑菌活性。从海洋真菌Aspergillus sp.GXIMD 02045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是(3S)-6-羟基-8-甲氧基-3,5-二甲基异色满(1)、(3S)-6-羟基-8-甲氧基-3-甲基异色满(2)、(3S,4R)-4,6-二羟基-8-甲氧基-3,5-二甲基异色满(3)、(1S,3R)-3,7-二甲基-1,8-二羟基-6-甲基异色满(4)、(S)-6-羟基-7-甲氧基-3,5-二甲基异色满-1-酮(5)、anserinone A(6)、anserinone B(7)、(+)-formylanserinone B(8)、对羟基苯乙酸(9)、对羟基苯乙酸甲酯(10)、Waol A(11)、(S)-7-甲氧基-2,5-二甲基-2,3-二氢苯并呋喃-6-醇(12)、6-甲基-2-乙酰基-3,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13)、4-羟基-3,6-二甲基-2-吡喃酮(14)和反式阿魏酸(15)。其中化合物6—8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葡萄球菌有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3.91~7.81μg·mL~(-1)。化合物6—8和11对枯草芽孢杆菌有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7.81~15.62μg·mL~(-1)。化合物4、6—8、10和11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为1.95~125.00μg·mL~(-1)。本研究为羊栖菜及其共附生真菌的开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曲霉属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次级代谢产物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8
作者 涂煜 章宝丹 +2 位作者 石颖 孙立彦 刘玲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3-690,共8页
目的研究一株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等多种现代分离方法进行对该菌株粗提物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 目的研究一株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的次级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等多种现代分离方法进行对该菌株粗提物分离、纯化;利用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等波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评价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以及生物被膜形成抑制活性。结果从菌株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大米固体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aspergillol A(1)、阿魏酸(2)、4-羟基苯乙基乙酸酯(3)、对羟基苯乙酸甲酯(4)、吲哚-3-甲醛(5)、octadecyl 3-(3,5-di-tert-butyl-4-hydroxyphenyl)propionate(6)、(9Z,11E)-13-oxo-9,1-octadecadienoic acid(7)和亚油酸(8)。化合物1~8均为首次在Stagonosporopsis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4、7和8具有抑制格特隐球菌活性,MIC值为32~64μg/mL;此外,化合物7和8分别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青枯雷尔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具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64μg/mL和32μg/mL。化合物7对MRSA以及化合物8对R.solanacearum的生物被膜形成均具有一定抑制活性。结论植物内生真菌Stagonosporopsis sp.YZHH-J-1能够产生具有一定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为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孢属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9
作者 罗利利 黎琬琳 +1 位作者 杜旭泓 陈雅玲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5-391,共17页
本文对弯孢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首先根据化学类别,对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归纳介绍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目前从弯孢属真菌中发现的次级代谢产物类型主要包括聚酮类、苯并吡喃类、生物碱类... 本文对弯孢属真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综述。首先根据化学类别,对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进行分类,然后,归纳介绍该属真菌产生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目前从弯孢属真菌中发现的次级代谢产物类型主要包括聚酮类、苯并吡喃类、生物碱类、细胞松弛素类、蒽醌类以及萜类等。这些化学成分显示出抗菌、抗肿瘤和植物毒活性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孢属 化学成分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腥草内生放线菌Streptomyces sanglieri GZWMJZ-725次级代谢产物及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0
作者 李明星 王立平 +3 位作者 许言超 吴耽 王冬阳 朱伟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目的 对鱼腥草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anglieri GZWMJZ-72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采用有机溶剂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利用正反相柱色谱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 目的 对鱼腥草内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sanglieri GZWMJZ-725的次级代谢产物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大米固体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发酵;采用有机溶剂对发酵产物进行提取;利用正反相柱色谱手段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紫外、红外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平面结构进行解析;采用计算圆二色谱法确定化合物的立体构型;采用pNPG法测试化合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 从S. sanglieri GZWMJZ-725发酵产物中分离到3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和2鉴定为新的protoasukamycin类似物,化合物3为protoasukamycin。化合物1~3对α-葡萄糖苷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0.08±0.09)、(10.71±0.18)和(11.14±0.18)μg/mL,阳性对照阿卡波糖的IC50为(140.78±1.98)μg/mL。结论 鱼腥草内生链霉菌S. sanglieri GZWMJZ-725可产生结构新颖且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protoasukamycin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放线菌 次级代谢产物 结构鉴定 Α-葡萄糖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花菜共附生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9-1次级代谢产物抗菌、抗氧化研究
11
作者 何鸣凤 黄佳翔 田永奇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文章对石花菜共附生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9-1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等对石花菜共附生烟曲霉A.fumigatus 9-1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了16个化合物... 文章对石花菜共附生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 9-1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和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凝胶色谱等对石花菜共附生烟曲霉A.fumigatus 9-1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得到了16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等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它们的结构依次为:prenylcyclotryprostatin A(1)、verruculogen TR-2(2)、cyclotryprostatin E(3)、cyclotryprostatin B(4)、asperfumigatin(5)、12R,13S-dihydroxyfumitremorgin C(6)、spirocyclic diketopiperazine alkaloid(7)、fumigaclavine C(8)、fumigaclavine A(9)、chaetominine(10)、fumiquinazoline J(11)、thymidine(12)、pyripyropene A(13)、monomethylsulochrin(14)、questin(15)、helvolic acid(16)。其中化合物1首次从Aspergillus中发现。抗菌活性研究表明:16对Listeria monocytogenes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小抗菌浓度为4.03μg·mL^(−1)。13—15对L.monocytogenes具有中等抗菌活性,最小抗菌浓度为分别为66.25、78.63、64.54μg·mL^(−1)。同时体外活性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具有较强的DPPH(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自由基清除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9.82μg·mL^(−1);化合物6、8、9、14具有较强的ABTS[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自由基清除活性,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72、0.43、3.23和1.96μg·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花菜共附生烟曲霉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伯宝螺来源真菌-细菌共生体Aspergillus spelaeus GXIMD 04541/Sphingomonas echinoides GXIMD 04532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2
作者 杨洁 姚飞华 +3 位作者 李晓燕 石婕妤 易湘茜 高程海 《热带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6-63,共8页
为了研究阿拉伯宝螺(Mauritia arabica)来源的真菌细菌共生体Aspergillus spelaeus GXIMD 04541/Sphingomonas echinoides GXIMD 04532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 为了研究阿拉伯宝螺(Mauritia arabica)来源的真菌细菌共生体Aspergillus spelaeus GXIMD 04541/Sphingomonas echinoides GXIMD 04532的次级代谢产物,利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菌株发酵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学方法并结合相关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化合物结构,通过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ethylthiazolyl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评价化合物细胞毒活性。GXIMD 04541/04532的大米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和2个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为trichalasins C (1)、aspochalasin E (2)、aspochalasin H (3)、aspochalasin I (4)、aspochalasin K (5)、citreofuran (6)、cyclothiocurvularin B methyl ester (7)。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4和5表现出PC3细胞毒活性,半数最大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17.23、15.18和8.71μmol·L^(-1),化合物1—5未表现出22Rv1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宝螺 真菌–细菌共生体 次级代谢产物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桶状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rolfsii 8196#次级代谢产物
13
作者 郑娜妹 刘洪亮 +5 位作者 唐凤婷 李锦俊 张轩 杜志云 黄华容 刘岚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8,共7页
对桶状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rolfsii 819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米固体发酵培养、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以及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9个化合物3,5-dichloro-2,6-di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 methyl est... 对桶状海绵共生真菌Penicillium rolfsii 8196#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通过大米固体发酵培养、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以及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了9个化合物3,5-dichloro-2,6-dihydroxy-4-methyl-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1)、methyl asterrate(2)、penicillither(3)、methyl dichloroasterrate(4)、2,4-dichloroasterric acid(5)、asterric acid(6)、5-hydroxymethylasterric acid(7)、sulochrin(8)、hydroxysulochrin(9),其中化合物1、2、7首次从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得到。MTT法测试细胞毒活性,表明化合物6对T-24细胞有细胞毒性,IC_(50)值为16.60μmol/L;二倍稀释法抗菌活性测试显示,化合物4、5对沙门氏菌有弱抗菌活性,其MIC值均为50μmol/L;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中发现化合物8和9在浓度为10μmol/L时具有强抗氧化活性,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了79.81%、70.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共附生真菌 青霉属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真菌Trichoderma sp.MDCW-16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14
作者 许睿 徐心艳 +5 位作者 徐辉 陈敏君 杨雪芳 李培海 孔凡栋 王聪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69,共8页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来源的海洋真菌Trichoderma sp.MDCW-16与香蕉枯萎病菌共培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等技术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对广西北部湾来源的海洋真菌Trichoderma sp.MDCW-16与香蕉枯萎病菌共培养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提取并研究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柱色谱等技术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并利用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基于斑马鱼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促血管生成活性评价。结果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吡喃酮类化合物以及9个已知化合物:4-羟基苯乙酸甲酯(2)、对乙酰氧基苯乙醇(3)、对羟基苯甲醛(4)、2-羟基-3-苯基丙酸甲酯(5)、4-羟基苯乙基-2-(4-羟基苯基)-乙酸酯(6)、戊内酯D(7)、2-(4-羟基苯基)-乙醇(8)、6-((2S,3S)-2,3-二羟基-2-丁基)-3-甲基-2H-吡喃-2-酮(9)、6-((2R,3S)-2,3-二羟基-2-丁基)-3-甲基-2H-吡喃-2-酮(10)。化合物5和8在10和20μmol/L浓度下对斑马鱼节间血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吡喃酮类化合物,化合物5和8具有一定的促血管生成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木霉菌MDCW-16 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鉴定及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
15
作者 舒婷 孙建 +6 位作者 伍荣香 位彩霞 田静源 王佩 孔凡栋 王聪 周丽曼 《中国抗生素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0-476,共7页
目的对分离自落花生中的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评... 目的对分离自落花生中的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对真菌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CCK-8法进行肿瘤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从内生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新化合物(stackyline E methyl ester,1),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enniatin J_(1))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肿瘤细胞毒活性,IC_(50)值为(8.35±0.66)μmol/L,强于阳性对照药阿霉素和苏尼替尼,对L02正常肾细胞具有中等细胞毒性,IC_(50)值为(35.36±2.46)μmol/L。结论化合物1是1个新的对取代苯的衍生物,化合物3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oxysporum LHS-P1-3 次级代谢产物 肿瘤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生防次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许沛冬 易剑锋 +3 位作者 陈迪 潘磊 谢丙炎 赵文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8,共14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是生防芽孢杆菌中的重要代表,作为微生物农药的核心菌种,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病害生物防治。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植物内生性,其生防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对抗植物病原物;改善宿主植物根...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是生防芽孢杆菌中的重要代表,作为微生物农药的核心菌种,已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病害生物防治。贝莱斯芽孢杆菌具有植物内生性,其生防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对抗植物病原物;改善宿主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促进宿主营养和生长;激发宿主植物产生防御反应,诱导植物获得系统抗性。其中,产生次级代谢产物是其最重要的生防作用机制。贝莱斯芽孢杆菌含有多个编码生物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基因簇,其中包括编码聚酮化合物合酶(PKS)和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的基因簇,同时存在核糖体途径合成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通过非核糖体途径可产生脂肽类化合物、聚酮类化合物、二肽和铁载体;通过核糖体途径产生小菌素、细菌素、羊毛硫抗生素。这些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成为了天然新药和候选抗生素的储存库,对于解析生防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贝莱斯芽孢杆菌的命名与更迭,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类型、合成与调控基因以及靶标病原菌,以期为生防菌株的改良和生物农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生防作用机制 次级代谢产物 次级代谢产物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搓条前后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研究
17
作者 罗旭东 李昕蓉 +9 位作者 李成义 齐鹏 梁婷婷 刘书斌 强正泽 何军刚 李旭 魏小成 冯晓莉 王明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754,共8页
目的 考察红芪搓条前后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UPLC-MS/MS法测定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迪紫檀素、染料木素、木犀草素、甘草素、异甘草素、香草酸、阿魏酸、γ-氨基丁酸、腺苷、甜菜碱的含量,聚... 目的 考察红芪搓条前后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UPLC-MS/MS法测定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迪紫檀素、染料木素、木犀草素、甘草素、异甘草素、香草酸、阿魏酸、γ-氨基丁酸、腺苷、甜菜碱的含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以寻找差异性成分。结果 搓条后,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甘草素、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苷、香草酸含量降低。搓条、未搓条药材聚为2类,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γ-氨基丁酸、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 本实验阐明红芪搓条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可为其他药材搓条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搓条 次级代谢产物 UPLC-MS/MS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18
作者 庞小艳 李晓琳 +3 位作者 王俊锋 田新朋 徐石海 刘永宏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0-195,共6页
本文对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ODS (octadecylsilyl)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等手... 本文对印度洋深海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p.SCSIO 06871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和反相ODS (octadecylsilyl)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离等手段对该菌株的大米固体培养基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核磁共振、质谱、旋光等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鉴定7个聚酮类化合物(1—7)和1个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8),结构分别为:sydowinin B(1)、mrlactone1(2)、AGIB4(3)、methylcordyolC(4)、diorcinol(5)、11-dehydrosydonicacid(6)、(+)-sydonicacid(7)和indole-3-acetate(8)。抑菌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4,5和8对多株致病细菌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同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实验显示,化合物5—8均有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沉积物来源真菌 Penicilliumsp. 次级代谢产物 抗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海威芽孢杆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抗菌次级代谢产物分析
19
作者 李海利 张婉琪 +6 位作者 徐引弟 王治方 朱文豪 闫祥洲 冯丽丽 杨帆 马春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9-158,共10页
为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迷迭香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 为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抗菌效果较好的药用植物内生菌,采用表面消毒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对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迷迭香内生菌,对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通过全基因组学分析探究其抗菌活性物质。结果表明,从迷迭香根、茎、叶等不同组织中分离得到7株内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抑菌试验,从7株内生菌中获得一株抗菌效果较好的革兰氏阳性内生菌HNYJJ2211C,经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莫海威芽孢杆菌(Bacillus mojavensis,GCF000245335.1),该菌能有效抑制丹毒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对HNYJJ2211C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组大小为4 147 805 bp,G+C含量为43.8%,预测编码基因4 075个。分别有3311、1453、2503、440、158个基因被COG、GO、KEGG、VFDB、CAZy数据库注释;通过antiSMASH软件预测到6个与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相关的基因簇;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有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杆菌烯(Bacillaene)、脂肽类丰霉素(Fengycin)、多肽类细菌素儿茶酚型杆菌巴汀/嗜铁素类(Bacillibactin)、细菌素(Subtilosin A)及抗真菌化合物的二肽化合物芽孢菌溶素(Bacilysin)等。在HNYJJ2211C基因组中发现含有TasA基因,位于2 480714—2 481499 bp,基因全长786 bp(gene2481),编码261个氨基酸。从其基因组中含有的抗菌活性物质相关的基因簇可以预测出,该菌株具有开发新药和作为可饲用微生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海威芽孢杆菌 迷迭香 内生菌 抑菌效果 丹毒杆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 抗菌次级代谢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发掘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方岫琴 王文璟 +5 位作者 李华东 张晓婷 朱天骄 车茜 李德海 张国建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26,共12页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非必需性代谢产物,其往往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随着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研究者逐渐发现在实验室的常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潜能不能完全被激发,从中可获得...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非必需性代谢产物,其往往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随着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研究者逐渐发现在实验室的常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潜能不能完全被激发,从中可获得的天然产物结构类型远远少于其代谢潜能所决定的数量。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发了如OSMAC、表观遗传、异源表达等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多层次地发掘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这些方法有效激活潜在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提高了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加之与高通量筛选方法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改善了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效率。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次级代谢潜能的激活以及代谢产物高效筛选的方法和技术,为提高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发掘,加快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沉默基因簇 代谢潜能 激活 结构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