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安徽铜陵叶山次生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黄庆丰
吴开华
+2 位作者
唐雪海
吴文友
王雷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1,共7页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安徽铜陵叶山次生阔叶混交林不同坡位5个样带中20个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其中14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包括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带中的...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安徽铜陵叶山次生阔叶混交林不同坡位5个样带中20个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其中14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包括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带中的树种组成明显不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的重要值在Q2样带中最高,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重要值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并在Q5样带中达到最高;5个样带中麻栎的重要值总和最高,达195.481,说明麻栎在该次生阔叶混交林中占有明显优势。该群落主要树种麻栎、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Nakai〕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666、0.664、0.653、0.609、0.594和0.541,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856、0.862、0.756、0.613、0.717和0.514,这些主要树种的2项生态位宽度指标均较大且排列顺序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麻栎为该次生阔叶混交林的优势种。该群落中,生态位宽度高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都较高;生态位相似比例在0.3以上的种对有58个,占总种对数的63.7%;生态位重叠值在0.4以上的种对有53个,占总种对数的58.2%,说明该群落尚未演替至稳定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铜陵
次生阔叶混交林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比例
生态位重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下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郎漫
吴昌福
+1 位作者
苏孝纯
李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1,共9页
[目的]为了解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土壤氮供应能力,为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寒温带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和FLUAZ数值...
[目的]为了解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土壤氮供应能力,为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寒温带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和FLUAZ数值优化模型,研究不同深度的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结果]林地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受林型、土壤深度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无机氮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初级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2个林型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固定速率与土壤pH、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铵态氮固定速率比值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对硝态氮的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结论]2种林型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差异明显,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的硝态氮产生能力较强而无机氮固持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氮矿化-固定过程耦合较好且硝化作用较弱,不易引发硝态氮的积累和淋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标记
氮初级转化速率
人工红松针
叶
林
次生阔叶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雷敏
刘萍
+2 位作者
李胜强
施悦谋
徐正春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探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旨在为其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高,天然更新能力强。乔木树种和林下植物的单种科组成都在50%及以上,幼...
探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旨在为其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高,天然更新能力强。乔木树种和林下植物的单种科组成都在50%及以上,幼苗种类和数量较多,林分天然更新能力较强,幼树相对较少。2)林分郁闭度、株数密度、胸径差异大,林木空间布局有待调整。标准地郁闭度为0.64~0.90,株数密度为675~1 975株/hm^(2),胸径在5.0~44.5cm之间,林分空间分布多为团状分布,林木竞争处于中庸状态。3)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丰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受林分因子的影响。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的4个指数相对较大;灌木层植物受郁闭度、平均胸径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草本层基本不受影响,幼树幼苗层受郁闭度的影响。因此,可进行森林抚育间伐,适度调整林分密度和空间分布,提高幼树幼苗的数量和质量,丰富林下灌木种类,提高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确保森林持续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
次生阔叶混交林
林分结构
植物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气候变化对东北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刘菲
金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7,19,共3页
用BKFP林窗模型研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气候变化和CO2 倍增后的情景下得出:林分由白桦过渡白桦、山杨组成。在气候变化后,树种密度有所增加。水曲柳、红松、蒙古栎、紫椴叶面积指数增加,色木、白桦、山杨叶面积指数减少,春榆在50a气...
用BKFP林窗模型研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气候变化和CO2 倍增后的情景下得出:林分由白桦过渡白桦、山杨组成。在气候变化后,树种密度有所增加。水曲柳、红松、蒙古栎、紫椴叶面积指数增加,色木、白桦、山杨叶面积指数减少,春榆在50a气候变化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在100a时气候变化却使叶面积指数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KFP林窗模型
气候变化
次生
落
叶
阔
叶
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安徽铜陵叶山次生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黄庆丰
吴开华
唐雪海
吴文友
王雷宏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
出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070569)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38B0702)
文摘
采用样方调查法研究了安徽铜陵叶山次生阔叶混交林不同坡位5个样带中20个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并对其中14个主要树种的生态位宽度(包括Levins和Hurlbert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带中的树种组成明显不同,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的重要值在Q2样带中最高,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的重要值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增大并在Q5样带中达到最高;5个样带中麻栎的重要值总和最高,达195.481,说明麻栎在该次生阔叶混交林中占有明显优势。该群落主要树种麻栎、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Lindl.)Schott.〕、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石栎〔Lithocarpus glaber(Thunb.)Nakai〕和山鸡椒〔Litsea cubeba(Lour.)Pers.〕的Levins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666、0.664、0.653、0.609、0.594和0.541,Hurlbert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856、0.862、0.756、0.613、0.717和0.514,这些主要树种的2项生态位宽度指标均较大且排列顺序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麻栎为该次生阔叶混交林的优势种。该群落中,生态位宽度高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比例和生态位重叠值都较高;生态位相似比例在0.3以上的种对有58个,占总种对数的63.7%;生态位重叠值在0.4以上的种对有53个,占总种对数的58.2%,说明该群落尚未演替至稳定的常绿阔叶林群落状态。
关键词
安徽铜陵
次生阔叶混交林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相似比例
生态位重叠值
Keywords
Tongling of Anhui Province
secondary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mportant value
nichebreadth
niche proportional similarity
niche overlap value
分类号
Q948.1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下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
被引量:
4
2
作者
郎漫
吴昌福
苏孝纯
李平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
出处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3-71,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345,41101284)。
文摘
[目的]为了解森林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及土壤氮供应能力,为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东北寒温带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室内培养试验,采用^(15)N同位素成对标记技术和FLUAZ数值优化模型,研究不同深度的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结果]林地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受林型、土壤深度及二者间交互作用的影响。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无机氮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初级硝化速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2个林型土壤的氮初级转化速率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降低。土壤氮初级矿化速率和固定速率与土壤pH、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与水溶性有机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初级硝化速率与铵态氮固定速率比值显著高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而对硝态氮的固定速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结论]2种林型土壤氮素转化特征差异明显,人工红松针叶林土壤的硝态氮产生能力较强而无机氮固持能力较弱,容易发生硝态氮的淋溶风险,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土壤氮矿化-固定过程耦合较好且硝化作用较弱,不易引发硝态氮的积累和淋溶风险。
关键词
^(15)N标记
氮初级转化速率
人工红松针
叶
林
次生阔叶混交林
Keywords
15N trace
gross N transformation rates
Pinus koraienis coniferous plantations
natural secondary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s
分类号
S153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植物多样性
被引量:
4
3
作者
雷敏
刘萍
李胜强
施悦谋
徐正春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州市流溪河林场
出处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4-41,共8页
基金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重点项目(2021KJCX009)。
文摘
探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旨在为其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高,天然更新能力强。乔木树种和林下植物的单种科组成都在50%及以上,幼苗种类和数量较多,林分天然更新能力较强,幼树相对较少。2)林分郁闭度、株数密度、胸径差异大,林木空间布局有待调整。标准地郁闭度为0.64~0.90,株数密度为675~1 975株/hm^(2),胸径在5.0~44.5cm之间,林分空间分布多为团状分布,林木竞争处于中庸状态。3)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丰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受林分因子的影响。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的4个指数相对较大;灌木层植物受郁闭度、平均胸径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草本层基本不受影响,幼树幼苗层受郁闭度的影响。因此,可进行森林抚育间伐,适度调整林分密度和空间分布,提高幼树幼苗的数量和质量,丰富林下灌木种类,提高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确保森林持续稳定发展。
关键词
天然
次生阔叶混交林
林分结构
植物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Keywords
natural secondary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stand structure
plant diversity
correlation analysis
Liuxihe National Forest Park
分类号
S758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气候变化对东北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影响
被引量:
8
4
作者
刘菲
金森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
出处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17,19,共3页
文摘
用BKFP林窗模型研究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气候变化和CO2 倍增后的情景下得出:林分由白桦过渡白桦、山杨组成。在气候变化后,树种密度有所增加。水曲柳、红松、蒙古栎、紫椴叶面积指数增加,色木、白桦、山杨叶面积指数减少,春榆在50a气候变化时叶面积指数增加,但在100a时气候变化却使叶面积指数减少。
关键词
BKFP林窗模型
气候变化
次生
落
叶
阔
叶
混交林
Keywords
BKPF model
Climate change
The secondary deciduous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分类号
S718.91 [农业科学—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安徽铜陵叶山次生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分析
黄庆丰
吴开华
唐雪海
吴文友
王雷宏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北人工红松针叶林和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下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特征
郎漫
吴昌福
苏孝纯
李平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植物多样性
雷敏
刘萍
李胜强
施悦谋
徐正春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气候变化对东北温带次生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影响
刘菲
金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