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区次生阔叶林采伐林隙更新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宋新章 李冬生 +1 位作者 肖文发 李秀英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2-306,共5页
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两个方面研究了以椴树、色木槭和蒙古栎为主的次生阔叶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冠林隙面积<20 m2的林隙占42.8%,20~40 m2的林隙占23.8%,40~60 m2的林隙占33.4%。38.1%的林隙呈圆形,61.9%... 从林隙大小和林隙年龄两个方面研究了以椴树、色木槭和蒙古栎为主的次生阔叶林经营采伐形成的林隙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冠林隙面积<20 m2的林隙占42.8%,20~40 m2的林隙占23.8%,40~60 m2的林隙占33.4%。38.1%的林隙呈圆形,61.9%的林隙呈椭圆形,其中38.5%为南-北方向,46.2%为东-西方向,15.3%为东北-西南方向。林隙一般由3~4株采伐木形成,采伐木主要由椴树、蒙古栎和山槐组成。非林隙林分更新中灌木占优势,林隙更新中乔木占优势,且随林隙面积和形成年龄增加而增强。林隙内的树种多样性和更新密度明显高于非林隙林分。综合多样性随林隙面积和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大小级林隙内的优势种不同,以阳性树种占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采伐林隙 更新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万大山地区典型次生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季节动态 被引量:9
2
作者 张德楠 徐广平 +5 位作者 张中峰 曾丹娟 顾大形 周翠鸣 黄玉清 何成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为了评价广西十万大山南麓次生阔叶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该研究以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的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季节动态规律进... 为了评价广西十万大山南麓次生阔叶林土壤质量的变化,该研究以广西十万大山南麓典型季雨林中的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对象,采用实地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蔗糖酶、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的季节动态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在垂直分布上均表现为0-10 cm土层高于10-20、20-30 cm土层,差异显著(P夏季〉春季〉冬季趋势。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含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差异显著(P秋季〉春季〉冬季的变化趋势。相对于旱季,在十万大山南麓地区,典型次生阔叶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季节性变化对高温多降水的雨季响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次生阔叶林 十万大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花鼠的种群生态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克勤 陈玉梅 +2 位作者 冯军 张振华 张长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7-79,共3页
分别于1989—1994年和2006—2007年4—10月份,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花鼠的种群密度、性比、年龄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群密度为29.78只/hm2;种群的性比(♀∶♂)为0.885∶1,差异不显著;利用体质量、体长和臼齿磨损程度等确... 分别于1989—1994年和2006—2007年4—10月份,在吉林省左家自然保护区对花鼠的种群密度、性比、年龄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群密度为29.78只/hm2;种群的性比(♀∶♂)为0.885∶1,差异不显著;利用体质量、体长和臼齿磨损程度等确定了年龄结构,结果基本一致;洞道的结构分简单洞和复杂洞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花鼠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猛禽的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相桂权 高玮 +2 位作者 冯贺林 方林 王日昕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71-74,共4页
猛禽是鸟类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森林鸟类群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成了自身的群落特点。在吉林省东部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阔叶林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猛禽的群落均具有其稳定性;同一季节各年份间,无论从种类、种... 猛禽是鸟类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在森林鸟类群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成了自身的群落特点。在吉林省东部左家自然保护区山地次生阔叶林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猛禽的群落均具有其稳定性;同一季节各年份间,无论从种类、种数、个体数量等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同一年的不同季节间有显著差异。从整体看,夏季猛禽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高于冬季,但差异不大;均匀性指数(J')和种间相遇几率(PIE),在年份和季节上均无显著差异;消费生物量(SCB)在季节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群落 次生阔叶林 多样性 季节变化 鸟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南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刚 沈爱华 +4 位作者 张健 葛永金 袁位高 江波 朱锦茹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0,共5页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 浙南次生阔叶树种资源丰富,常见的自然恢复乔木阔叶树种达60余个,频度大于10%的有青冈、木荷、苦槠、白栎、甜槠、枫香、红楠、野漆、栲树、樟、冬青、檫木、野柿和杨梅14个;但树种总量较为集中,其中青冈、木荷、苦槠和白栎4个树种的立木总量占全部阔叶树种的65.14%。天然恢复条件下林分一般由1~5个乔木树种组成,其中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占48.3%,乔木阔叶树种4个以下的占乔木树种4个以下的57.4%,只有10%的样地乔木树种数量超过10个;单位面积的乔木树种在3000株/hm2以下的占89.9%,不足2000株的占78.7%,1000株以下的占32.6%。根据各样地乔木层主要树种的重要值,浙南次生常绿阔叶林中青冈、苦槠、木荷、甜槠、枫香、石栎、米槠等种群为群落的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群落结构特征 浙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林区次生阔叶林冠下红松人工更新与培育技术 被引量:10
6
作者 孙波 薛世清 +9 位作者 王广发 苏波 赵俊昌 盖春文 宫长江 李克富 翟兴昌 权哲洙 王书成 李莉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4-57,共4页
通过对长白山林区林隙环境、林隙对红松生长的影响及采伐强度对阔叶树生长、红松更新的研究 ,为科学地确定冠下红松更新的最佳上层郁闭度 ,提高林分生长量 ,确定红松采伐年龄 ,促进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
关键词 红松 冠下人工更新 培育技术 次生阔叶林 长白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中某些鸟类对树种利用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多 高玮 +1 位作者 相桂权 冯贺林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2,共5页
 在次生阔叶林中,对7种鸟类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做了深入探讨.7种鸟在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都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 01).在冬季或夏季中,不同种鸟类对树种利用也不同,除长尾山雀山外,其他种鸟类对黑桦的利用冬季...  在次生阔叶林中,对7种鸟类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做了深入探讨.7种鸟在冬、夏季对树种的利用都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 01).在冬季或夏季中,不同种鸟类对树种利用也不同,除长尾山雀山外,其他种鸟类对黑桦的利用冬季较多(P<0 01);除小斑啄木鸟以外,其他种鸟类对蒙古栎的利用冬季较多(P<0 01).在捕食位置上,也有差异.在利用树的胸径上,仅黑桦(P<0 01)和杨树(P<0 01)有冬、夏季变化;在捕食树种多样性上,夏季比冬季捕食树种多样性高.黑桦和蒙古栎是7种鸟冬季主要觅食树种,对其越冬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种 季节 次生阔叶林 留鸟 捕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部分次生阔叶林类型划分 被引量:1
8
作者 詹有生 骆昱春 +1 位作者 张建国 童书振 《中南林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70-74,共5页
为了研究阔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方法 ,利用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 ,对江西部分次生阔叶林的类型进行数量分类 .德兴 2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 10个群丛 ,宁冈、信丰 4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 10个群丛 .将生长较为迅速 ,分布在山坡中... 为了研究阔叶次生林的合理经营方法 ,利用系统聚类中的离差平方和法 ,对江西部分次生阔叶林的类型进行数量分类 .德兴 2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 10个群丛 ,宁冈、信丰 4个林场的次生林可划分为 10个群丛 .将生长较为迅速 ,分布在山坡中下部 ,立地条件较好的栲树林、米槠林、甜槠林、木荷林等划为一个经营类型 ;将生长较慢 ,分布在立地较差的石栎林、青冈林、福建青冈林划分为另一个经营类型 .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型采用不同的经营措施 ,可以更好地经营好次生阔叶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数量分类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9
作者 范辉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62-668,共7页
选择林相较好的12年生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两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 林。结果表明: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当 年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 选择林相较好的12年生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两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 林。结果表明: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当 年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 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7%和73.4%。动态 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 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年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 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两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 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食用菌原料林 人促更新 群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分组成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28
10
作者 陈绍栓 陈淑容 马祥庆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3-117,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ree regeneration patterns, i.e. natural regeneration(N.R.), artificial measures promoting regeneration(A.M.P.R.) and artificial regeneration(A.R.) on stand structure, species compositio...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three regeneration patterns, i.e. natural regeneration(N.R.), artificial measures promoting regeneration(A.M.P.R.) and artificial regeneration(A.R.) on stand structure, species composition, under^growth biomass and soil fertility of secondary broadleaved forest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as followed: In 1200 m\+2 sample plot, there are 159 species (tree 76 species) in N.R. stand, 130 species(tree 62 species) in A.M.P.R. stand and 94 species(tree 33 species) in A.R. stand. In the arbor layer, there are 14 families 28 species in N.R. stand, 12 families 26 species and 2 families 2 species in A.M.P.R. and A.R. stands respectively. The undergrowth biomass, in N.R. stand, A.M.P.R. stand and A.R.stand are 10\^903 t\5hm\+\{-2\}, 13\^893 t\5hm\+\{-2\} and 6\^018 t\5hm\+\{-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A.R. stand, the changes in N.R. and A.M.P.R.stand are showed respectively as followed: the soil bulk density of 0~20cm soil layer decreased by 12\^44% and 7\^89%,the capillary pore increased by 18\^5% and 15\^7%, the total soil porosity increased by 7\^57% and 12\^79%, the organic matter are increased by 4\^03% and 1\^50%, the total N increased by 19\^02% and 29\^30%, the total P(P\-2O\-5) increased by 63\^4% and 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新方式 林分组成 土壤肥力 次生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山山地次生阔叶林主要树种的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佟欣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87,共5页
为了解区域森林的结构与演替过程,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以燕山山地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主要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成林分的树种多样,胡桃楸、黄檗、蒙古栎、春榆、白蜡、糠椴、五角枫等7个树种的生态位... 为了解区域森林的结构与演替过程,促进森林植被的恢复,以燕山山地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主要树种的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构成林分的树种多样,胡桃楸、黄檗、蒙古栎、春榆、白蜡、糠椴、五角枫等7个树种的生态位宽度较大,适应环境能力强,今后可在本区造林中选择应用。胡桃楸和黄檗在中、下坡位占有较高重要值,紫椴在中、上坡位占有较高重要值,应是其适宜生长的坡位条件。调查林分中各树种间生态位相似性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生态位相似程度较高的树种主要集中于处于中、上坡位且生态位宽较高的树种,如白蜡-春榆、糠椴-春榆、蒙古栎-五角枫等,由于林分处于幼龄阶段,各树种间生态位重叠值高,潜在竟争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次生阔叶林 燕山山地 三峰山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北缘次生阔叶林土壤性状和菌根真菌多样性随坡位的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鄂晓伟 田野 +2 位作者 李晓凤 马旭 徐叶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76-685,共10页
菌根真菌的侵染和共生有助于林木对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是林木适应瘠薄土壤条件和困难立地的有效方式。以位于宁镇山脉中部空青山的次生阔叶林为对象,利用自然地形变化所产生的立地条件的差异,分别采集上、中、下坡的林木根系... 菌根真菌的侵染和共生有助于林木对土壤氮、磷等养分的吸收利用,是林木适应瘠薄土壤条件和困难立地的有效方式。以位于宁镇山脉中部空青山的次生阔叶林为对象,利用自然地形变化所产生的立地条件的差异,分别采集上、中、下坡的林木根系及土壤样品,分析菌根真菌侵染率和多样性,以及相应的土壤性状,研究亚热带北缘次生阔叶林林木根系的菌根真菌侵染情况随坡位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土壤养分供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坡位林地土壤的含水量、pH值、有效磷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均随坡位下降而升高。下坡和中坡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无机氮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整体上均显著高于上坡。上、中、下坡林木菌根平均侵染率分别为92.1%、84.7%和74.6%,随着坡位的下降侵染率显著降低。不同坡位菌根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表现为上坡>中坡>下坡,菌根真菌的均匀度指数在不同坡位间没有差异。不同坡位菌根真菌侵染率以及Shannon-Wiener指数均与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此外,菌根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还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与铵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菌根真菌的丰富度指数则与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有效磷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合结果表明,亚热带北缘丘陵山区次生阔叶林菌根真菌侵染与土壤养分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上坡硝态氮的相对匮乏促使更多的菌根真菌侵染以及更高的菌根真菌多样性,通过林木与菌根真菌的互利共生保障林木的氮素获取和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北缘 次生阔叶林 困难立地 土壤养分 菌根侵染率 菌根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更新方式对林分生长和演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景贤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4,共5页
对光泽县九龙坑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和人促更新方式下的林分恢复进行调查,比较这2种更新方式群落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人促更新1... 对光泽县九龙坑天然次生阔叶林天然和人促更新方式下的林分恢复进行调查,比较这2种更新方式群落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林分的生长、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和重要值均存在明显差异。人促更新17 a后林分的平均胸径、树高及蓄积量分别是天然更新林分的1.8倍、1.6倍和2倍。采用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能加速群落的演替进程,且在材种和材质方面达到经营的预期目标,进而提出将次生阔叶林改造培育成工业原料林的技术措施,并解决了合理密度设定这一关键改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人促更新 天然更新 密度 目的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至县天然次生阔叶林的保护对策及林分改造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文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2年第12期121-123,共3页
天然阔叶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很多树种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造纸等领域。同时,天然阔叶木材还是人民生活、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工业产品制造的重要原... 天然阔叶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很多树种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建筑、造纸等领域。同时,天然阔叶木材还是人民生活、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工业产品制造的重要原料。介绍了东至县天然次生阔叶林的现状、遭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及林分改造措施,以期为东至县进一步加强对天然次生阔叶林的保护力度以及改善林分结构、促进林分更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次生阔叶林 保护对策 林分改造 东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赤杨次生阔叶林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水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102-104,109,共4页
[目的]研究拟赤杨次生阔叶林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测定分析不同林层植物的丰富度、个体数、多度、频度等因子。[结果]该群落特征是以落叶树种拟赤杨为优势树种的次生阔叶林,林分结构尚不稳定。次生阔叶林物... [目的]研究拟赤杨次生阔叶林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测定分析不同林层植物的丰富度、个体数、多度、频度等因子。[结果]该群落特征是以落叶树种拟赤杨为优势树种的次生阔叶林,林分结构尚不稳定。次生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明显高于杉木纯林。[结论]在现有林地上应该根据地理位置、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等因素,划出一定的区域,培育次生阔叶林,以保护亚热带物种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拟赤杨 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林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泉市次生阔叶林培育和保护对策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美玉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238-239,共2页
概述了龙泉市次生阔叶林现状,阐述了次生阔叶林的成因和阔叶林培育、保护过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育和保护对策及营林培育措施。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培育 保护 存在问题 对策 浙江龙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会侠 《辽宁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1-5,共5页
为深入了解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对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近自然经营、传统经营和对照3种经营模式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物理性质受经营模式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近... 为深入了解不同经营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文对哈尔滨市丹清河林场近自然经营、传统经营和对照3种经营模式下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物理性质受经营模式的影响较小;与对照相比,近自然经营能显著提高0~40 cm土层土壤全碳、全氮含量;近自然经营和传统经营对提高林地土壤全磷含量有一定的效果;近自然经营林分20~40 cm土层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近自然经营显著提高了土壤缓冲性,并显著降低了表层土壤C/N比值。由此可知,近自然经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近自然经营 天然次生阔叶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赤杨次生阔叶林经营效益探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水根 《绿色科技》 2018年第21期202-203,205,共3页
以杉木林为对照,比较分析了水源涵养能力、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树种拟赤杨、南酸枣和檫树的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次生阔叶林具有显著的间接经营效益,其主要经营效益表现在提高了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丰富的种质资源。拟赤杨次生阔... 以杉木林为对照,比较分析了水源涵养能力、物种多样性以及优势树种拟赤杨、南酸枣和檫树的生长量。研究结果表明:拟赤杨次生阔叶林具有显著的间接经营效益,其主要经营效益表现在提高了林分水源涵养功能、丰富的种质资源。拟赤杨次生阔叶林总水源涵养量为3051.34t/hm^2,比杉木林增加82.9%。拟赤杨次生阔叶林群落结构复杂,生态环境稳定,乔灌层的物种多样性中Simpson指数和Simpson均匀度均次生阔叶林大于杉木纯林。次生阔叶林中处于上层林的拟赤杨、南酸枣、檫树三种树种单位面积蓄积量共计415.431m^3/hm^2,年平均蓄积量达到14.325m3/hm^2(2017年调查数据)。提出了采用天然更新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培育森林资源不失为一种生长快、产量高、投资省的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拟赤杨 水源涵养 物种多样性 优势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次生阔叶林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的研究
19
作者 魏莉 《安徽林业科技》 2015年第5期20-22,25,共4页
本文以天然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不同林分直径结构数据,利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不同林分直径分布,并与实际林木株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不同次生阔叶林林分直径分布效果良好,林分位置参数(... 本文以天然次生阔叶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获取不同林分直径结构数据,利用三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不同林分直径分布,并与实际林木株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参数Weibull分布拟合不同次生阔叶林林分直径分布效果良好,林分位置参数(a)在7耀15之间,尺度参数(b)在为7.17耀9.12之间,形状指数(c)在0.849 5耀0.925 6之间.该研究结果可以实际应用于森林资源资产调查评估工作中,为林分收获预估和森林资产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林分直径分布 WEIBULL分布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培育改造技术措施研究
20
作者 陈建毅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24期119-120,共2页
该文探讨了不同的培育技术、林木密度以及经营措施对次生阔叶林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生阔叶林的4种培育方式,即疏林地的补植、天然迹地下种、迹地散生复垦和留母树择伐,都较为有效,但以留母树择伐和疏林地补植更为合理。(2)... 该文探讨了不同的培育技术、林木密度以及经营措施对次生阔叶林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生阔叶林的4种培育方式,即疏林地的补植、天然迹地下种、迹地散生复垦和留母树择伐,都较为有效,但以留母树择伐和疏林地补植更为合理。(2)适当的调整好林木密度,能够增进次生阔叶林林木的生长。(3)在次生阔叶林培育改造中,集约化经营措施能加快林木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阔叶林 培育 改造 密度 经营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