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枣猕猴桃茎次生维管组织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立军 张友民 +1 位作者 钟岩 谷安根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9-83,共5页
本文对长白山的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Planch ex Miquel)茎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其木材为半环孔材,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底壁倾斜具梯状穿孔板;木薄壁组织丰富,发现其中不仅有离管型,而... 本文对长白山的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Sieb et Zucc.)Planch ex Miquel)茎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其木材为半环孔材,次生木质部中导管底壁倾斜具梯状穿孔板;木薄壁组织丰富,发现其中不仅有离管型,而且也有傍管型。这就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植物的木薄壁组织增添了一种新类型。木射线为异形Ⅰ及异形Ⅱ,并具连接木射线。经研究确认其次生韧皮部的筛管属典型的双子叶木本植物型,其特征为筛管具复筛板,无伴胞。同时本文与本属的其它种也作了比较分析,为其营养繁殖时不定根、不定芽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野生果树资源研究者提供一份有关软枣猕猴桃茎次生维管组织研究的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开蕨属次生维管组织的发现 被引量:14
2
作者 谷安根 汪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7-89,共3页
本文对对开蕨(Phyllitis japonica kom.)根的次生维管组织,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其次生维管组织系由比较进化的,含单穿孔、具螺纹加厚的孔纹导管的次生木质部与比较原始的、含延伸细胞的次生韧皮部构成。
关键词 对开蕨属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特点与生境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桂芹 郑玉华 胡顶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5,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电镜扫描技术和组织化学鉴定技术,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茎次生维管组织特性与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具有诸多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及管状分子的特性。次生韧皮... 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电镜扫描技术和组织化学鉴定技术,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茎次生维管组织特性与生态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杨茎次生维管组织具有诸多适应生态环境的结构特征及管状分子的特性。次生韧皮部与次生木质部厚度比是1/7,韧皮纤维发达;薄壁组织中含蛋白质的细胞丰富;胡杨的茎材中具有比较少、但直径较大、管壁较厚的导管,且管孔多为径向排列的复管孔;胡杨茎的次生木质部形成了以复管孔为主、管胞和束状管胞为辅的管状复合体;木射线残存或演变为纤维管胞;导管存在2种类型,主要为孔纹式,偶见梯纹—孔纹式导管,单穿孔板端壁平截,同时导管分子短。上述特点均说明胡杨次生维管组织结构和管状分子表现出了对特定生境的进化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次生维管组织 解剖结构 管状分子 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松次生维管组织的变化特征
4
作者 杨超 范付华 徐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6-194,共9页
[目的]旨在揭示马尾松次生维管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和细胞离析等手段,研究马尾松维管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变化。[结果 ]维管形成层分化形成新生韧皮部和木质... [目的]旨在揭示马尾松次生维管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细胞结构、成分和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组织化学分析和细胞离析等手段,研究马尾松维管组织的细胞形态、结构、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变化。[结果 ]维管形成层分化形成新生韧皮部和木质部时会逐渐富集纤维素;韧皮部发育过程中筛胞发生形变、细胞壁木质化,韧皮部纤维素含量占比下降。木质部管胞由早材向晚材的发育过程中,纹孔直径降低,纹孔数量下降,次生壁木质化程度增加,胞腔面积下降,纤维素含量占比下降,弦向壁及径向壁增厚。[结论 ]次生维管组织内木质部与韧皮部的细胞结构和成分随发育进程会发生规律性变化,其中,木质部细胞的胞内及胞间输导能力下降,机械强度上升;次生韧皮部丧失输导能力,机械强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次生维管组织 结构变化 组织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