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因子对次生森林群落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安树青 王峥峰 +3 位作者 朱学雷 刘志礼 洪必恭 赵儒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45-50,共6页
采用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的系列群落,演替途径和演替速率进行了研究。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目前的演替趋势为马尾松群落→马尾松、落叶阔叶树群落→落叶阔叶树、马尾松群落→落叶阔叶树群落,但在不同的... 采用聚类分析、主分量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的系列群落,演替途径和演替速率进行了研究。紫金山次生森林群落目前的演替趋势为马尾松群落→马尾松、落叶阔叶树群落→落叶阔叶树、马尾松群落→落叶阔叶树群落,但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下,阔叶树的侵入、生长状况不同,群落具体的发展途径和速率有差异。制约森林演替的主要土壤因子为土壤水分和土壤厚度,它们通过对马尾松、枫香、黄檀、栓皮栎等主要树种显著度,对树种竞争能力的作用,对演替产生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和土壤厚度增加,马尾松相对显著度的剧烈减少,黄檀相对显著度的缓慢增加以及枫香和栓皮栎相对显著度的迅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土壤因子 次生森林 群落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亚热带次生森林植被研究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安树青 张久海 +2 位作者 谈健康 朱学雷 赵儒林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268-272,共5页
关键词 北亚热带 次生森林 种群动态 森林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山丘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中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尧让 于法展 +1 位作者 李淑芬 李保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为了探明苏北山丘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持水性能,选择该区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随演替时间进展而演变的趋势明显;同时测定土壤在降雨... 为了探明苏北山丘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性质以及持水性能,选择该区典型、有代表性的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进行植被调查和土壤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物理性质随演替时间进展而演变的趋势明显;同时测定土壤在降雨和干旱时的含水量,以衡量不同森林群落土壤物理性质差异对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次生演替 土壤物理性质 持水性能 苏北山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1
4
作者 于法展 齐芳燕 +1 位作者 单勇兵 李淑芬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为了探明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在演替方向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 为了探明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状况以及空间变化规律,对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在演替方向上表现出较强的规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随着植被从低级向高级演进逐渐积累,同时,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趋势是与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相适应的,随着大量凋落物在表层聚集,土壤有机质积累,全氮、碱解氮、有效钾也有所提高,土壤肥力呈明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森林次生演替 苏北低山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齐芳燕 于法展 +1 位作者 李淑芬 卞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6-1548,1572,共4页
对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的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杂木林多样性最高,物种多样性指数(SD,)1.52~2.39,群落均匀度指数(CEI)0.55~0.89,生态优势度指数(EDI)0.16~0.40;刺槐林多样性最低,S... 对苏北低山丘陵区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的特征以及空间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杂木林多样性最高,物种多样性指数(SD,)1.52~2.39,群落均匀度指数(CEI)0.55~0.89,生态优势度指数(EDI)0.16~0.40;刺槐林多样性最低,SD,0.07~0.17,CEI0.08~0.12,ED10.92~0.97;栎类林和温性松林的多样性分居2、3位。相对而言,苏北东北部低山丘陵区生物多样性较西北部低山丘陵区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森林次生演替 苏北低山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微生物残体的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邵鹏帅 解宏图 +1 位作者 鲍雪莲 梁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50-1059,共10页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SOM)转化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微生物残体对SOM贡献的评估仍是目前的热点。以长白山5个森林次生演替序列(20 a、80 a、120 a、200 a和≥300 a)和2个土壤深度(0~5 cm有机质层和5~15 cm矿质层)为对象,利用氨基糖和... 微生物对土壤有机质(SOM)转化和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微生物残体对SOM贡献的评估仍是目前的热点。以长白山5个森林次生演替序列(20 a、80 a、120 a、200 a和≥300 a)和2个土壤深度(0~5 cm有机质层和5~15 cm矿质层)为对象,利用氨基糖和中红外光谱技术,探究森林次生演替过程中微生物残体变化及其对土壤有机碳(SOC)的贡献。森林次生演替序列80~200 a显著增加了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微生物残体含量及其对SOC的贡献,而在演替300 a均显著降低。森林演替80~200 a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芳香族碳组分/多糖较低,有利于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产生和微生物碳利用(高的MBC/SOC),促进微生物残体积累及其对SOC的贡献;而演替300 a芳香族碳组分/多糖较高,抑制MBC产生和微生物碳利用,导致微生物残体及其对SOC贡献的下降。SOC含量差异导致不同土壤深度微生物残体含量的变化,有机质层高的SOC产生高的MBC,进而刺激微生物残体积累;此外,有机质层难利用SOM组分高于矿质层,导致真菌残体对SOC的贡献比例下降,而细菌残体的贡献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次生演替 土壤深度 微生物残体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平 王邵军 +3 位作者 曹乾斌 左倩倩 赵爽 杨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28,共7页
为探究热带次生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西双版纳白背桐(恢复初期)和高檐蒲桃(恢复后期)次生热带森林群落为对象,通过室内需氧培养法研究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并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土壤微生物... 为探究热带次生森林恢复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西双版纳白背桐(恢复初期)和高檐蒲桃(恢复后期)次生热带森林群落为对象,通过室内需氧培养法研究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的时空变化,并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揭示土壤微生物量碳及理化性质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次生热带森林的恢复,恢复后期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4.29 mg·kg^(-1)·d^(-1))显著高于恢复初期(3.50 mg·kg^(-1)·d^(-1));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单峰型季节变化,6月最高(4.78~5.60 mg·kg^(-1)·d^(-1)),且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其中0~5 cm土层矿化速率是10~15 cm的1.8~1.9倍;高檐蒲桃群落土壤有机质、易氧化碳、微生物量碳、全N和含水量相较于白背桐群落分别增加了11.3%、30.8%、25.7%、14.3%和23.5%;群落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微生物量碳、有机质、易氧化碳、全N和铵态N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易氧化碳是有机碳矿化的主控因子。西双版纳热带次生森林恢复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有机质积累及活性有机碳库组分(如易氧化碳与微生物量碳)来调控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次生森林 森林恢复 有机碳矿化 微生物量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4个不同演替阶段树种苗木环境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小波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0,共5页
本文用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指标从生态位宽度、重叠和理论生态位中心与现实生态位中心的偏离程度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苗木对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并采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光环境与苗木光合产物的输出和分配的关系。研... 本文用净光合作用速率为指标从生态位宽度、重叠和理论生态位中心与现实生态位中心的偏离程度等方面来探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群落的优势树种苗木对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并采用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光环境与苗木光合产物的输出和分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森林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的苗木对土壤含水量变化 (变旱 )和全日照的光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对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的适应性最差 ;演替过渡种藜蒴对pH值的变化适应性最强 ,演替后期种黄果厚壳桂的适应性最差 ;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中心偏离值都表现出演替过渡种藜蒴和荷木对矿物质浓度梯度变化适应性最强 ,这与它们苗木有较发达的根系相关密切 ,从而反映了森林演替过渡种比先锋树种和演替后期种有较强的对矿物质营养浓度等条件变化适应性。 4个树种苗木的生态位重叠度都较高 ,说明在森林演替过程中 ,各阶段的树种对资源的竞争是比较激烈的。同时光合产物输出与分配规律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了 ,弱光对森林演替先锋树种马尾松的光合产物的输出与分配是不利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群落优势种 森林次生演替 环境适应性 苗木 净光合作用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的宝库
9
作者 皮运楚 李兴国 +1 位作者 李迪友 朱德明 《国土绿化》 2002年第12期36-36,共1页
与天子山和张家界遥遥相望的湖南省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片面积2万多公顷的古老森林。这片森林,用它的浓荫、茎叶和花果哺育了林中动物和当地百姓;这片森林,以它的宏伟磅礴和深邃神秘令人向往。让我们走进这片原始次生森林去感... 与天子山和张家界遥遥相望的湖南省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片面积2万多公顷的古老森林。这片森林,用它的浓荫、茎叶和花果哺育了林中动物和当地百姓;这片森林,以它的宏伟磅礴和深邃神秘令人向往。让我们走进这片原始次生森林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大公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次生森林 张家界 天子山 森林群落 湖南省 第四纪冰川 药用植物园 原始次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