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次生政治舆论的发展结果及治理策略
1
作者
张爱军
杨丹妮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次生政治舆论是政治舆论衍生形成的新舆论,关乎网络生态稳定、政府公信力维护及公民权利的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次生政治舆论的生成带来新变化。基于主客体关系理论,分析次生政治舆论的主客体结构、生成机制、发展结果,进而探...
次生政治舆论是政治舆论衍生形成的新舆论,关乎网络生态稳定、政府公信力维护及公民权利的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次生政治舆论的生成带来新变化。基于主客体关系理论,分析次生政治舆论的主客体结构、生成机制、发展结果,进而探讨其治理策略,对净化网络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具有重要价值。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结构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呈现出主体虚化、客体重构等样态。主体虚化体现在人-机交互虚化人本主位的次生政治舆论生成,客体重构表现为微观图景重构与宏观秩序重构。主客体关系包含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协同与博弈。主客体结构及其关系的形成原因包含技术模型拓展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范围、资方平台捆绑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的利益、公共权力形塑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权力结构。主客体结构下次生政治舆论出现可控、操控、失控三种发展结果。可控是指主流媒体跟踪引导正面舆论并产生正面次生政治舆论,或对负面次生政治舆论积极引导并产生正面结果;操控是指平台资本借助算法模型定向干预次生政治舆论的呈现;失控是指某些权力滥用引发次生政治舆论风险外溢,造成群体情感极化的现象。为了发挥次生政治舆论的正面作用,规避负面影响,需要适应人-机协同的多主体模式以提升公众的思辨能力、加强主流媒体建构舆论客体以破除平台外化的陷阱、平衡主客体的权力结构以建立公平正义的舆论秩序。如此,方能防止次生政治舆论失序诱发社会风险,构建理性有序、多元包容的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次生政治舆论
主客体结构
舆论
的发展结果
治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时代“后真相”次生政治舆论的双重功能及其平衡策略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爱军
秦小琪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94,共10页
互联网是"后真相"产生的重要前提。"后真相"是个人情感和个人信念取代事实真相的一种主观判断,它们比客观事实本身更能影响舆论。"后真相"具有"好的主观性"和"坏的主观性"。"...
互联网是"后真相"产生的重要前提。"后真相"是个人情感和个人信念取代事实真相的一种主观判断,它们比客观事实本身更能影响舆论。"后真相"具有"好的主观性"和"坏的主观性"。"好的主观性"易于产生良性的次生政治舆论,而"坏的主观性"则产生恶性的次生政治舆论。"后真相"的次生政治舆论功能仍然主要是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次生政治舆论监督具有不可控性和难以预测性,处理不好会给政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而依宪法和法律对"后真相"带来的次生政治舆论进行治理是首要选择;构建政治规则,让治理服从政治规则,让治道服从政道,是其基本路径;回归事实真相,优化多中心舆论场,构建第三舆论场,是平衡次生政治舆论节点的重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次生政治舆论
功能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网络次生政治舆论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视角
被引量:
4
3
作者
范建刚
崔维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7,共9页
舆论被称为社会“皮肤”,网络次生政治舆论则是皮肤的表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及时对环境变化做出预警的作用。网络技术、网络事件、权力不当干预、引导偏差、价值偏好等构成了次生政治舆论的复杂机制。网络次生政治舆论是对主流舆论...
舆论被称为社会“皮肤”,网络次生政治舆论则是皮肤的表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及时对环境变化做出预警的作用。网络技术、网络事件、权力不当干预、引导偏差、价值偏好等构成了次生政治舆论的复杂机制。网络次生政治舆论是对主流舆论的反转、质疑、平衡和互动,具有非主流性、反转性、颠覆性、灾变性、风险性,进而带来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叠加风险。应从多层面化解次生政治舆论的风险性,更好发挥主流舆论的监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网络
次生政治舆论
情绪化
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次生政治舆论的发展结果及治理策略
1
作者
张爱军
杨丹妮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网络政治传播研究院
出处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160,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23ZDA086),项目负责人:曾润喜。
文摘
次生政治舆论是政治舆论衍生形成的新舆论,关乎网络生态稳定、政府公信力维护及公民权利的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次生政治舆论的生成带来新变化。基于主客体关系理论,分析次生政治舆论的主客体结构、生成机制、发展结果,进而探讨其治理策略,对净化网络政治生态、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具有重要价值。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结构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呈现出主体虚化、客体重构等样态。主体虚化体现在人-机交互虚化人本主位的次生政治舆论生成,客体重构表现为微观图景重构与宏观秩序重构。主客体关系包含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协同与博弈。主客体结构及其关系的形成原因包含技术模型拓展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范围、资方平台捆绑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的利益、公共权力形塑次生政治舆论主客体权力结构。主客体结构下次生政治舆论出现可控、操控、失控三种发展结果。可控是指主流媒体跟踪引导正面舆论并产生正面次生政治舆论,或对负面次生政治舆论积极引导并产生正面结果;操控是指平台资本借助算法模型定向干预次生政治舆论的呈现;失控是指某些权力滥用引发次生政治舆论风险外溢,造成群体情感极化的现象。为了发挥次生政治舆论的正面作用,规避负面影响,需要适应人-机协同的多主体模式以提升公众的思辨能力、加强主流媒体建构舆论客体以破除平台外化的陷阱、平衡主客体的权力结构以建立公平正义的舆论秩序。如此,方能防止次生政治舆论失序诱发社会风险,构建理性有序、多元包容的舆论环境。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次生政治舆论
主客体结构
舆论
的发展结果
治理策略
Keywords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condary political public opinion
subject-object struc-ture
development outcomes of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policies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时代“后真相”次生政治舆论的双重功能及其平衡策略
被引量:
16
2
作者
张爱军
秦小琪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管理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94,共10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14AZZ003),项目负责人:杨弘
文摘
互联网是"后真相"产生的重要前提。"后真相"是个人情感和个人信念取代事实真相的一种主观判断,它们比客观事实本身更能影响舆论。"后真相"具有"好的主观性"和"坏的主观性"。"好的主观性"易于产生良性的次生政治舆论,而"坏的主观性"则产生恶性的次生政治舆论。"后真相"的次生政治舆论功能仍然主要是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次生政治舆论监督具有不可控性和难以预测性,处理不好会给政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而依宪法和法律对"后真相"带来的次生政治舆论进行治理是首要选择;构建政治规则,让治理服从政治规则,让治道服从政道,是其基本路径;回归事实真相,优化多中心舆论场,构建第三舆论场,是平衡次生政治舆论节点的重要选择。
关键词
“后真相”
次生政治舆论
功能
法治
分类号
D08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次生政治舆论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视角
被引量:
4
3
作者
范建刚
崔维维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9-37,共9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公众短视频的情感触发机制及其对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的影响研究”(20YJA710006)。
文摘
舆论被称为社会“皮肤”,网络次生政治舆论则是皮肤的表皮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及时对环境变化做出预警的作用。网络技术、网络事件、权力不当干预、引导偏差、价值偏好等构成了次生政治舆论的复杂机制。网络次生政治舆论是对主流舆论的反转、质疑、平衡和互动,具有非主流性、反转性、颠覆性、灾变性、风险性,进而带来政治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以及叠加风险。应从多层面化解次生政治舆论的风险性,更好发挥主流舆论的监督作用。
关键词
后真相
网络
次生政治舆论
情绪化
规避
分类号
D035 [政治法律—政治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次生政治舆论的发展结果及治理策略
张爱军
杨丹妮
《探索》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网络时代“后真相”次生政治舆论的双重功能及其平衡策略
张爱军
秦小琪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网络次生政治舆论风险及其规避——基于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视角
范建刚
崔维维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