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龙铜矿Ⅱ号似层状矿体次生富集作用的控制因素分析
1
作者 王鹏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第14期291-292,共2页
原生矿体位于地表侵蚀基准面之上,与大气及地下水接触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就会强烈的氧化,通过有利的地形地貌就有可能发生次生富集作用。次生富集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矿体品位,从而大大提高矿体的工业价值。玉龙铜矿Ⅱ号似层状矿体正... 原生矿体位于地表侵蚀基准面之上,与大气及地下水接触时,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就会强烈的氧化,通过有利的地形地貌就有可能发生次生富集作用。次生富集作用可以显著地提高矿体品位,从而大大提高矿体的工业价值。玉龙铜矿Ⅱ号似层状矿体正是在强烈广泛的次生富集作用下形成的,对玉龙铜矿Ⅱ号似层状矿体次生富集作用的有关控制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对玉龙铜矿区外围找矿工作寻求新方向有积极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矿体 次生富集作用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热作用对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征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迪 郑朝阳 +3 位作者 王宇 周文喜 苏劲 蔡郁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59,共6页
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分析是油-油、油-源对比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会受多种次生作用的改造而改变原始面貌。二叠纪发生的地幔柱事件不仅改造了塔里木盆地早期油气的储集条件,伴随的异常热作用对油气的地... 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分析是油-油、油-源对比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会受多种次生作用的改造而改变原始面貌。二叠纪发生的地幔柱事件不仅改造了塔里木盆地早期油气的储集条件,伴随的异常热作用对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物理-化学性质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寻找TZ421井、TD2井、ZS1(ZS1c)井、TZ62井等受异常热作用改造的证据以及分析其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的变化,发现原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记录了塔里木盆地存在的多种类型的异常热事件,反映了原油原始碳同位素特征经历的改造。通过分析异常热作用改造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将其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反映了热液和岩浆热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以及热蚀变作用对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特征产生的差异性改造,揭示了不同类型异常热作用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在作为塔里木海相原油端元油划分的依据时还需谨慎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正构烷烃 碳同位素 异常热作用 油-源对比 地幔柱 次生改造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陷盆地油气成藏作用面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永诗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1,共5页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 在含油气盆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作用形式的界面中,石油地质研究中关注最多的是与含烃流体生、排、运、聚有关的不同新生流体的作用界面。在对断陷盆地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等界面定义、特征及作用方式分析的基础上,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为例,提出了断陷盆地成藏作用面的概念,初步定义为盆地新生流体运动过程、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耦合的作用面,是生排烃、超压、次生孔隙发育、耗水4种界面耦合作用的结果,既是流体作用转换面、不同类型储集空间分界面,也是流体不同类型能量转换面和油藏类型分布转换面。成藏作用面通过对断陷盆地不同类型流体势能分布及叠加的控制作用,影响了不同类型油藏分布特征,因此通过对不同类型流体作用面的识别、研究和评价,能够有效预测油藏类型、分布样式,进而有效预测盆地油藏的丰富程度,对于盆地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排烃界面 超压界面 次生孔隙发育带界面耗水作用 流体作用 成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沁水盆地晋城地区煤层气成因 被引量:31
4
作者 胡国艺 刘顺生 +3 位作者 李景明 李剑 张建博 李志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沁水盆地晋城地区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中煤层气δ13 C1值为 - 2 96 3%~ - 3 5 39% ,明显低于模拟实验和经验公式计算的原生煤层气δ13 C1值 (- 2 70 1% ) ,由此判断其为次生煤层气。由于该区煤层气组分中 ,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 (>98... 沁水盆地晋城地区山西组和太原组煤岩中煤层气δ13 C1值为 - 2 96 3%~ - 3 5 39% ,明显低于模拟实验和经验公式计算的原生煤层气δ13 C1值 (- 2 70 1% ) ,由此判断其为次生煤层气。由于该区煤层气组分中 ,甲烷含量占绝对优势 (>98% ) ,不存在甲烷和CO2 碳同位素的交换 ,而且其保存条件良好 ,也不可能受到次生生物作用的影响 ,所以 ,煤层的解吸 -扩散 -运移作用才是晋城地区次生煤层气形成的真正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成因 次生作用 晋城地区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地区侏罗系下沙溪庙组浊沸石砂岩储层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卢文忠 朱国华 +2 位作者 李大成 陈娅娜 徐政语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4年第5期53-58,共6页
通过微观和宏观的研究方法,在川中地区大面积超低渗透储层背景下,发现了下沙溪庙组中下部发育一套相对高孔隙的含浊沸石砂岩储层。砂岩中浊沸石以胶结物形式充填粒间孔隙中,浊沸石含量一般3%?6%,局部可达10%?28%,并发育广泛的次生溶蚀作... 通过微观和宏观的研究方法,在川中地区大面积超低渗透储层背景下,发现了下沙溪庙组中下部发育一套相对高孔隙的含浊沸石砂岩储层。砂岩中浊沸石以胶结物形式充填粒间孔隙中,浊沸石含量一般3%?6%,局部可达10%?28%,并发育广泛的次生溶蚀作用,电子显微镜下次生溶蚀孔隙面孔率可达2%?3%。浊沸石次生溶孔是下沙溪庙组最主要的孔隙类型。含浊沸石砂岩厚度大、分布广,其形成与物源、沉积相带有一定关系。进一步研究浊沸石分布、次生溶蚀带分布对预测下沙溪庙组有利储层、油气富集区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地区 侏罗系 浊沸石砂岩 次生溶蚀作用 储层分布 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146地区沙四上亚段特稠油特征及成因模式 被引量:8
6
作者 马存飞 董春梅 +2 位作者 任丽华 林承焰 郭美伶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2-25,151-152,共4页
王家岗油田王146地区沙四上亚段原油为高密度、高黏度、高胶质及高沥青质的特稠油。根据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原油物性分布、地球化学指标和地层水水型,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探讨了王146地区特稠油的成因。分析认为,特稠油的形成属于复合成因... 王家岗油田王146地区沙四上亚段原油为高密度、高黏度、高胶质及高沥青质的特稠油。根据沙四段烃源岩特征、原油物性分布、地球化学指标和地层水水型,结合区域地质条件,探讨了王146地区特稠油的成因。分析认为,特稠油的形成属于复合成因,低熟的原生型稠油对原油稠化有贡献,而低熟和成熟原油运聚过程中的氧化、生物降解和水洗等次生作用是特稠油形成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146地区 特稠油 原油物性 原生作用 次生作用 王家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地区伦坡拉盆地牛堡组原油稠化地质成因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宇平 范小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5,46,共5页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惟一发现工业油流的古近系陆相残留盆地。早期勘探已揭示,油藏埋藏深度超过1 500 m为稀油,然而新完钻的W1井在1 800 m钻遇的原油仍偏稠,可见该盆地原油纵向分带性复杂。为明确原油稠化地质成因及有利稀油富集带,采...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惟一发现工业油流的古近系陆相残留盆地。早期勘探已揭示,油藏埋藏深度超过1 500 m为稀油,然而新完钻的W1井在1 800 m钻遇的原油仍偏稠,可见该盆地原油纵向分带性复杂。为明确原油稠化地质成因及有利稀油富集带,采用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分析手段,对原油性质、原油分布规律、原油稠化地质成因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该盆地古近系牛堡组原油稠化主要受次生改造作用控制,并非低熟油所致;W1井油藏位于牛堡组顶部不整合面以下800 m油气氧化界面以内,由于该井位于盆地中央凹陷带中部断裂带,构造解释和岩心观察均显示断裂及高陡裂缝发育,导致原油轻组分散失,故油质偏稠,从而明确了该盆地原油纵向分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化地质成因 次生改造作用 油气氧化界面 稀油富集带 牛堡组 伦坡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水36-1油气田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徐波 胡碧瑶 +2 位作者 张亚男 顾智鹏 洪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12-18,共7页
研究丽水36-1油气田的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分析其原油母质类型、次生作用、沉积环境及成熟度等特征。采集了6个原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开展地化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原油轻烃组成、C7化合物(甲基环己烷、正构烷... 研究丽水36-1油气田的原油轻烃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分析其原油母质类型、次生作用、沉积环境及成熟度等特征。采集了6个原油样品,利用气相色谱仪和同位素质谱仪开展地化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原油轻烃组成、C7化合物(甲基环己烷、正构烷烃和二甲基环戊烷)组成、全油碳同位素指示丽水36-1油气田的原油是由煤系腐殖型有机质生成,为湖相油和煤成油的混源油;原油不存在明显的次生作用,为正常原油。利用庚烷值、异庚烷值以及二甲基戊烷参数对原油成熟度进行划分,指示原油处于成熟油阶段。研究区原油的参数K1均为1.08,与Mango提出的K1相对稳定的观点完全吻合;参数K2为0.47-0.48,结合Pr/nC(17)-Ph/nC(18)数据,进一步指示研究区的原油形成于氧化环境,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Ⅲ型)为主,为陆相原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轻烃 原油碳同位素 次生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丽水凹陷 东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玉子料的外皮与内部质地的关系
9
作者 逯东霞 李青翠 雷引玲 《中国宝玉石》 2012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和田玉按产出状态分山料、山流水、子料,山料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子料指原生矿床经风化、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子料一般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陆地中,多为鹅卯形。子料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其质地,二是因为外皮的颜色能很大程... 和田玉按产出状态分山料、山流水、子料,山料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子料指原生矿床经风化、剥蚀被流水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子料一般分布于河床及两侧陆地中,多为鹅卯形。子料之所以贵重,一是因为其质地,二是因为外皮的颜色能很大程度地影响其价值。外皮不仅与次生作用对其的改造有关,而且还与其内部固有特征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外皮特征对准确地判断玉石的质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玉 外皮 质地 原生矿床 固有特征 次生作用 流水 玉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