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难浸金矿的次氯酸盐法直接浸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超 李宏煦 +1 位作者 杨勰 王帅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1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法对国内某难浸金矿进行了直接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NaClO浓度、NaCl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浸金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F、SEM和EDS能谱等测试对金精矿与浸出渣进行了表征,简要分析了浸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精... 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法对国内某难浸金矿进行了直接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NaClO浓度、NaCl浓度和反应时间等条件对浸金率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XRF、SEM和EDS能谱等测试对金精矿与浸出渣进行了表征,简要分析了浸出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精矿中的金在pH<8、电位>900mV的条件下,能够被浸出并形成稳定配合物存在于溶液中,最佳实验条件为[NaCl]=50g/L,[NaClO]=200g/L,液固比=20∶1,3h后反应基本完成,金浸出率可达96.26%,脱硫率达98%以上。与传统氰化法相比,次氯酸盐法具有流程短、污染小和反应速度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氰试剂 次氯酸 金精矿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对Nessler法和次氯酸酚盐法测定养殖水体总氨氮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罗国芝 谭洪新 +1 位作者 朱学宝 霍少勇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97-402,共6页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水体中含一定浓度的甲醛 ,用 Nessler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远远高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达 4 5 0 .0 6 %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得的总氨氮 (TAN)浓度则明显低于实际浓度 ,差异百分数最高可达 84 .77%。甲醛浓度范围为 10~ 4 0 mg/ L、TAN浓度为 1~ 10 mg/ L,通过双因素有重复观察值的交叉实验 ,得到如下矫正式 :(1)用 Nessler法测 TAN时 ,Y=4 .0 5 2 9- 0 .0 72 4 x1+ 0 .2 0 6 4x2 ,标准误差为 1.3381;(2 )用次氯酸酚盐法测 TAN时 ,Y=0 .1196 + 0 .0 345 x1+ 1.0 0 2 2 x2 ,标准误差为 0 .4 6 2 7。 Y为 TAN实际浓度 (mg/ L) ,x1为甲醛浓度 (mg/ L) ,x2 为测得的 TAN浓度(mg/ L )。比较含氨氮水体与不含氨氮水体中的甲醛浓度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没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水体 甲醛 总氨氮浓度 Nessler 次氯酸酚盐 TAN 福尔马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法预处理乙炔清净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磊 曹珍 +5 位作者 闫征楚 花修艺 董德明 孙文田 梁大鹏 郭志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37,共4页
采用次氯酸钠(Na Cl O)氧化法对乙炔清净废水进行预处理。分别考察了废水的p H、温度、Na Cl O溶液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中NH3-N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NH3-N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Na Cl O溶液加入量对NH3-N去... 采用次氯酸钠(Na Cl O)氧化法对乙炔清净废水进行预处理。分别考察了废水的p H、温度、Na Cl O溶液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中NH3-N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确定了NH3-N的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Na Cl O溶液加入量对NH3-N去除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废水的温度和p H,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对于200 m L的废水,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的p H为8、温度为50℃、Na Cl O溶液加入量为5.5 m L、反应时间为5 min。此时NH3-N、COD和TN的去除率分别为99.8%、51.9%和90.9%,游离氯的剩余量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乙炔清净废水 氨氮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淀法-次氯酸钠氧化法联合去除污水中氨氮的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凯 刘汉湖 潘凌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0-332,共3页
以100 mg/L氨氮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探讨次氯酸钠氧化法以及化学沉淀法脱除污水中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单独使用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 以100 mg/L氨氮模拟污水为研究对象,探讨次氯酸钠氧化法以及化学沉淀法脱除污水中氨氮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单独使用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污水中的氨氮;次氯酸钠氧化法与化学沉淀法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污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出水达到二级排放标准,相对而言,化学沉淀法-次氯酸钠氧化法比次氯酸钠氧化法-化学沉淀法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化学沉淀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氯酸钠氧化法测定聚丙烯酰胺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江能 房永 江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6-49,共4页
阐述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浊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反应机理,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针对大庆油田杏二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pH值高、黏度大、富集... 阐述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浊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反应机理,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针对大庆油田杏二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pH值高、黏度大、富集硫化物和亚硫酸根等特点,提出采用过硫酸铵-浊度法检测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氧化 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 过硫酸铵-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验条件对次氯酸钠法毛/粘混合试样纤维定量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茅沈杰 沈红 +1 位作者 彭亚薇 王玥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85,共3页
针对采用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中次氯酸钠溶解法对毛/粘混合试样纤维定量分析时,次氯酸钠溶液对粘胶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这部分损伤计入到羊毛含量中... 针对采用GB/T 2910.4—2009《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第4部分:某些蛋白质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次氯酸盐法)》中次氯酸钠溶解法对毛/粘混合试样纤维定量分析时,次氯酸钠溶液对粘胶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损伤,这部分损伤计入到羊毛含量中会使得羊毛含量测试结果较实际含量偏高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次氯酸钠溶液浓度、试验温度以及放置时间对毛/粘混合试样纤维定量结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批量试验中放置时间越长对粘胶纤维的损伤越大;次氯酸钠浓度为1.0 mol/L时对粘胶纤维的损伤明显;试验温度在20~30℃范围,对试验结果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次氯酸 羊毛 粘胶纤维 放置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铁碳微电解-次氯酸钙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成 薛罡 +1 位作者 陈红 李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采用pH中性条件下的铁碳微电解联合次氯酸钙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原水pH的前提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铁碳微电解优化条件:m(Fe)/m(C)为1:3,铁投加量为60 g/L,反应时间为4 h,次氯酸钙氧化法优化条件... 采用pH中性条件下的铁碳微电解联合次氯酸钙氧化法深度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结果表明,在不调节原水pH的前提下,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铁碳微电解优化条件:m(Fe)/m(C)为1:3,铁投加量为60 g/L,反应时间为4 h,次氯酸钙氧化法优化条件为铁碳微电解絮凝出水pH不调节,次氯酸钙投加量为400 mg/L,反应时间为40 min。优化工艺条件下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废水的COD和NH_3-N的去除率在67%和99%以上,最终出水COD≤55mg/L,NH_3-N的质量浓度≤0.1 mg/L,达到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碳微电解 次氯酸钙氧化 深度处理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水中三乙胺监测方法的研究—次氯酸钠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周颖 倪莉芳 刘丽梅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8-20,共3页
在碱性介质中三乙胺与次氯酸钠生成氯胺,过量的次氯酸钠被亚硝酸钠破坏,氯胺与碘化钾淀粉试剂生成兰色络合物,其色度与三乙胺浓度成正比。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目视比色法0.4mg/l;分光光度法0.2mg/l;测定范围为0.2~1.0mg/l;检测下限为0.... 在碱性介质中三乙胺与次氯酸钠生成氯胺,过量的次氯酸钠被亚硝酸钠破坏,氯胺与碘化钾淀粉试剂生成兰色络合物,其色度与三乙胺浓度成正比。本法最低检出浓度为:目视比色法0.4mg/l;分光光度法0.2mg/l;测定范围为0.2~1.0mg/l;检测下限为0.02mg/l;相对标准偏差2~7%;回收率95~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 水质监测 三乙胺 次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与去除采油废水中聚丙烯酰胺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8
9
作者 牟靖文 罗逸 +4 位作者 唐和清 任以伟 刘伦华 牛太同 王平建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79,共3页
介绍了黏度法与浊度法测定三次采油污水中聚丙烯酰胺(PAM)的残余浓度和次氯酸盐法及化学凝沉法去除PAM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影响因素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测定温度在2~22℃范围内,浊度法受溶液中可溶性盐和有机物以及环境... 介绍了黏度法与浊度法测定三次采油污水中聚丙烯酰胺(PAM)的残余浓度和次氯酸盐法及化学凝沉法去除PAM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影响因素及技术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测定温度在2~22℃范围内,浊度法受溶液中可溶性盐和有机物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比黏度法要小,结果的重现性好,适合于含油污水PAM浓度的检测。化学凝沉法可快速去除三次采油废水中残留的PAM,处理工艺简单,水质可以达到油田回注水或外排水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污水 聚丙烯酰胺 黏度 浊度 次氯酸 化学凝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盐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伟春 关春龙 左宏森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共4页
高铁酸盐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强氧化剂,在水处理、有机合成和超铁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近20 a高铁酸盐主要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特点,包括:熔融法、次氯酸盐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其中电化学氧化法又包括液态高铁酸... 高铁酸盐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强氧化剂,在水处理、有机合成和超铁电池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综述了近20 a高铁酸盐主要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特点,包括:熔融法、次氯酸盐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其中电化学氧化法又包括液态高铁酸盐电合成法和固态高铁酸盐直接电合成法。指出:高铁酸钾直接电合成法以其操作简单、原材料消耗少、成本低、可循环生产、工艺绿色环保等优点而成为最有可能工业化应用的合成方法,同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盐 电化学氧化 次氯酸盐氧化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氧化法预处理ABS树脂生产废水 被引量:8
11
作者 赖波 周岳溪 王志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2-437,共6页
为分解转化ABS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3种不同的化学氧化法分别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的化学氧化法对该废水的COD、TOC、TN和苯系物去除效率及其可生化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芬顿试剂法能分解矿化废... 为分解转化ABS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3种不同的化学氧化法分别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的化学氧化法对该废水的COD、TOC、TN和苯系物去除效率及其可生化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芬顿试剂法能分解矿化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COD、TOC、TN和苯系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0.6%、77.7%、36.0%和100%,ρ(BOD5)/ρ(COD)值由0.32提高到0.56;臭氧氧化法能分解转化有机污染物,废水中苯系物的分解转化率和NH3-N的生成率分别达到100%和58.9%,ρ(BOD5)/ρ(COD)值由0.32提高到0.51;次氯酸钠氧化法处理效果差,且可能产生毒性更强的有机氯代物,导致ρ(BOD5)/ρ(COD)值降低至0.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树脂生产废水 芬顿试剂 臭氧氧化 次氯酸钠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微量化测定蛋白质谷氨酰胺酶活性的方法及其初筛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灿 周易 +5 位作者 葛曦雨 曲瑞丹 严文娟 王文君 高红亮 黄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53-157,共5页
通过对苯酚-次氯酸盐法(试管体系)反应体系微量化,借助酶标仪动态检测96孔板中蛋白质谷氨酰胺酶与底物产生氨的最大速度Δmaxv,对于不同浓度的标准PG样品与不同酶活的发酵液,Δmaxv与酶活间呈显著正相关(r=0.999、r=0.890),故用Δmaxv... 通过对苯酚-次氯酸盐法(试管体系)反应体系微量化,借助酶标仪动态检测96孔板中蛋白质谷氨酰胺酶与底物产生氨的最大速度Δmaxv,对于不同浓度的标准PG样品与不同酶活的发酵液,Δmaxv与酶活间呈显著正相关(r=0.999、r=0.890),故用Δmaxv代替酶活进行快速测定。选用96孔板作为快速测量体系,标准PG样品与发酵液在96孔板内部60孔中Δmaxv变异系数分别为10%、18%。利用该方法进行亚硝酸钠(nitrite,NIT)诱变初筛,0.6 mg/m L的NIT处理10~9CFU/m L菌液20 min,涂板后筛选400株菌株样本,利用该方法最终得到1株是出发菌株酶活1.825倍且稳定性良好的菌株,可继续作为出发菌株应用于后续诱变筛选工作中。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提高诱变初筛的效率,为以后的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次氯酸 快速微量化 Δmaxv 蛋白质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法处理医院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洪强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34-36,共3页
介绍了次氯酸钠法和液氯法 2种目前常用的处理医院废水的方法。对 2家医院的废水处理过程进行了测试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这 2家医院的废水处理后细菌总数和余氯量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主要原因是加氯量不精确 ,加氯后的停留时... 介绍了次氯酸钠法和液氯法 2种目前常用的处理医院废水的方法。对 2家医院的废水处理过程进行了测试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这 2家医院的废水处理后细菌总数和余氯量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主要原因是加氯量不精确 ,加氯后的停留时间不足 ,不能有效杀死废水中的病菌。对加氯量和停留时间的实验研究表明 ,每吨医院废水中次氯酸钠和液氯的最佳投入量分别为 90 g和 9g,加氯后的停留时间不少于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处理 医院废水 环境工程 废水处理 液氯 次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毛/山羊绒/棉3组分织物纤维含量的测试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海娟 丁伟 燕红雁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为了避免纺织服装市场上不良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检测机构应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纺织服装制品的纤维成分及含量。目前没有测试绵羊毛、山羊绒、棉3组分织物中纤维含量明确的相关标准,因此依据物理法(手工拆分法和显微镜投影法)和化学... 为了避免纺织服装市场上不良商家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检测机构应及时准确地检测出纺织服装制品的纤维成分及含量。目前没有测试绵羊毛、山羊绒、棉3组分织物中纤维含量明确的相关标准,因此依据物理法(手工拆分法和显微镜投影法)和化学溶解法(次氯酸钠法和硫酸法)设计4种试验方案,分析比较各个试验方法以及各测试方法的优劣。试验表明:手工拆分法优于化学溶解法,但适用范围有限;化学溶解法中次氯酸钠法优于硫酸法;在50℃条件下,硫酸法对毛绒纤维损伤大,不建议采用;显微镜投影法不建议使用溶解棉后的试样;显微镜投影法与次氯酸钠法相结合,试验结果接近配比,且适用于所有绵羊毛、山羊绒、棉混纺或交织的织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毛/山羊绒/棉织物 手工拆分 显微镜投影 次氯酸 硫酸 纤维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蚕丝氨纶织物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金红 蒋付良 +3 位作者 孙世元 及二丽 石刚 陈林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前桑蚕丝氨纶织物定量分析方法有二甲基甲酰胺法、物理拆分法、二甲基乙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这4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文中通过改变次氯酸钠浓度和测试时间对桑蚕丝氨纶织物纤维含量进行检测,并将4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了不同方法... 目前桑蚕丝氨纶织物定量分析方法有二甲基甲酰胺法、物理拆分法、二甲基乙酰胺法、次氯酸钠法,这4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文中通过改变次氯酸钠浓度和测试时间对桑蚕丝氨纶织物纤维含量进行检测,并将4种方法进行比较,计算了不同方法之间的极差值。结果表明,4种试验方法均能够符合GB/T 29862—201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要求,且0.7 mol/L次氯酸钠定量测试桑蚕丝氨纶织物纤维含量的危害小、耗时少、操作简单、成本低,而且数据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蚕丝 氨纶 纤维含量 定量分析方 次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59
16
作者 姜洪泉 金世洲 王鹏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6,37,共4页
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助凝、杀菌、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作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高铁酸钾在制备与纯化工艺以及在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面所面临的... 高铁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絮凝、助凝、杀菌、除臭为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作者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高铁酸钾在制备与纯化工艺以及在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面所面临的若干技术问题。指出 ,随着人们对高铁酸钾独特的水处理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化及其应用领域的逐步拓宽 ,研究其高效、低耗、减污的清洁生产工艺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文中引用了近年相关文献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酸钾 制备工艺 水处理药剂 次氯酸盐氧化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酸盐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明义 吴伯荣 +2 位作者 陈晖 朱磊 简旭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3-85,88,共4页
高铁酸盐作为一种新型的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述了高铁酸盐电池的研究进展,包括高铁酸盐的制备,影响高铁酸盐电池性能的因素等。
关键词 高铁酸盐电池 正极材料 次氯酸盐氧化 高温固相合成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钾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建芳 弓巧娟 +2 位作者 姚陈忠 白娟 谭俊民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410-412,共3页
以NaClO、Fe(NO3)3.9H2O为原料,用次氯酸盐间接氧化法制备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高铁酸钾K2FeO4,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XRD分析表明,产物中含有高铁酸钾,纯度为44.8%。
关键词 绿色水处理剂 高铁酸钾 次氯酸盐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水性锂-高铁酸盐电池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震涛 廖宗友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97-499,共3页
为了研究探索高铁酸盐在非水体系作为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了高铁酸钾(K2FeO4)和高铁酸钡(BaFeO4),采用铬酸盐氧化法和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纯度分析和结构表征,还将高铁酸盐作为非水性锂原电池的... 为了研究探索高铁酸盐在非水体系作为电池正极活性物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次氯酸盐氧化法合成了高铁酸钾(K2FeO4)和高铁酸钡(BaFeO4),采用铬酸盐氧化法和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纯度分析和结构表征,还将高铁酸盐作为非水性锂原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与金属锂配对制得非水性锂 高铁酸盐原电池,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初步的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合成产物中K2FeO4的纯度可达95%以上,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所制得的产物主要成分是K2FeO4;高铁酸盐可以作为非水性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用来制备锂 高铁酸盐原电池;Li K2FeO4电池放电曲线平坦,放电容量高,开路电压可以达到3.4V,平均工作电压为2.5V,质量比容量可以达到330mAh/g;在相同的放电条件下,Li BaFeO4电池要比Li K2FeO4电池具有更好的放电性能、更低的极化损失和更高的工作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性锂-高铁酸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原电池 蓄电池 次氯酸盐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工艺处理浓缩液效果对比实验研究
20
作者 乔如林 张庆芳 +1 位作者 贾小宁 孔秀琴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7期52-54,共3页
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了组合工艺絮凝沉淀-芬顿法、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第二次)、次氯酸法、高锰酸钾法对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芬顿法工艺COD... 以COD去除率为考核指标,研究了组合工艺絮凝沉淀-芬顿法、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第二次)、次氯酸法、高锰酸钾法对浓缩液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絮凝沉淀-芬顿法工艺COD去除率为30.9%,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法工艺COD去除率为23.5%,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一次)工艺COD去除率为46.1%,芬顿氧化-生化法(第二次)工艺COD去除率为38.8%,次氯酸法工艺COD去除率为50.3%,高锰酸钾法工艺COD去除率为2.5%;稀释倍数对COD测定结果影响较大,最佳稀释倍数为10倍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沉淀-芬顿 絮凝沉淀-活性炭-双氧水 芬顿氧化-生化 次氯酸法 高锰酸钾 浓缩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