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年7~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苏昉 田维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9,共9页
介绍强地震前兆观测的一种新方法———次声波法。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 ,并测量到 2 0 0 0年 7~ 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 -t曲线及波速波向图 ,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强震前约 10天内常能... 介绍强地震前兆观测的一种新方法———次声波法。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 ,并测量到 2 0 0 0年 7~ 9月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P -t曲线及波速波向图 ,经过快速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强震前约 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 :振幅由弱 (10~ 2 0Pa)到逐渐加强 (4 0~ 80Pa)或更大 ;周期先分散在 2~ 19分钟或 2 0~ 6 5分钟 ,最后连成一片 (2~ 6 5分钟 ) ;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大风次声和雷雨次声 ;(2 )强震前兆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 ,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都有关 ;(3)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 ;(4 )若两地的三点阵波向相交 ,可预测震中位置。故地震前兆次声波的测量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次声三点阵 维动态频谱 强震前兆 地震前兆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地震临震预报的——前兆次声测量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苏昉 苏骁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6期106-112,共7页
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 ,并测量到 1999年 1~ 3月 6次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声压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波速波向图 ,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①强地震前天左右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 在北京昌平安装次声三点阵 ,并测量到 1999年 1~ 3月 6次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声压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及波速波向图 ,经过傅立叶变换得到其三维动态频谱。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①强地震前天左右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频谱特点是 ,振幅由弱渐强 ,周期先分散 ,后连成一片 ;②强地震前兆次声波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与地震级别有关 ,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都有关。初步解释了强震前兆次声波的产生机理和传播机制。研究指出 ,若两地的三点阵波向相交 ,可预测震中位置。地震前兆次声波的测量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次声三点阵 地震前兆次声 临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地震的前兆次声波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邵长金 唐炼 李相方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2-156,共5页
利用在北京昌平安装的次声三点阵,对强地震前兆次声波进行了5年的连续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的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振幅由弱逐渐加强,达到极值后变弱;先为长周期波(10-20分),紧跟着短周... 利用在北京昌平安装的次声三点阵,对强地震前兆次声波进行了5年的连续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震前约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的前兆次声。其三维动态频谱的特点是,振幅由弱逐渐加强,达到极值后变弱;先为长周期波(10-20分),紧跟着短周期波(5-10分),然后又出现更长的周期波,最后长短周期波一起出现。提前时间与三点阵到震中距离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与震级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声 强地震 维动态频谱 次声三点阵 连续观测 地震前兆 分析结果 长周期波 震中距离 提前时间 强震前 振幅 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年1月强震的前兆次声波测量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昉 唐林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0-139,共10页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 2 0 0 1年 1月 (含两次 8级地震 )的测量结果与 1999年 1月~ 7月、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4月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 ,强地震前约 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三维动态频谱的... 频谱分析结果表明 :(1) 2 0 0 1年 1月 (含两次 8级地震 )的测量结果与 1999年 1月~ 7月、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4月观测结果具有相同的规律 ,强地震前约 10天内常能测到振幅很强、方向可测的地震前兆次声波。其三维动态频谱的典型特点是振幅由弱 (10Pa~ 2 0Pa)变强 (80Pa以上 ) ;最后的周期范围很宽 (2分~ 6 5分 ) ;波形明显不同于流星雨次声和大风次声。 (2 )强震前兆次声三维动态频谱的最大振幅不仅受震级大小影响 ,而且与震源距离及深度等其它因素都有关。 (3)强震前长周期波的产生机理 ,主要有断层预滑理论、断裂预扩展理论和流体撞击假说 ,而前兆次声波很可能是由地壳中的长周期波耦合到空气中形成。 (4 )岩石破裂实验证实主破裂前在岩石表面和空气中均收到较强的低频波。 (5 )若在北京和昆明各建足够大的三点阵测准波向 ,两直线相交 ,即可预测国内的震中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次声 次声三点阵 维动态频谱 200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