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类型吹填场区地基土的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雷华阳 陈丽 +2 位作者 丁小冬 郑刚 康景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90-96,共7页
利用单向固结仪,对天津滨海中心渔港地区真空预压处理后和未处理两种类型吹填场地的地基土进行一系列一维压缩次固结试验,获得应变、应力、孔隙比和时间关系,对比分析其次固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大,次固结系数Ca... 利用单向固结仪,对天津滨海中心渔港地区真空预压处理后和未处理两种类型吹填场地的地基土进行一系列一维压缩次固结试验,获得应变、应力、孔隙比和时间关系,对比分析其次固结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大,次固结系数Ca先增大后减小,其中已处理土样Ca增长幅度很小,增长了14%;未处理土样Ca则大幅增长了11倍;次固结系数随含水率增大呈上凹形非线性增长,与压缩指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随时间的增加均呈对数下降趋势。次固结特性受土样高度和排水条件影响明显。所提出的适用于吹填场地基土特性的次固结系数模型及变形预测方法简便实用。通过与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基于该模型计算的Ca值和次固结变形量均拟合较好,能够较好地模拟吹填场地基土的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场地 次固结特性 固结系数 沉降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的次固结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雷华阳 李宾 +2 位作者 仇王维 卢海滨 任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20-124,共5页
针对天津中心渔港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压缩试验,获得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吹填土层和天然沉积土层的固结和次固结特性,为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吹填... 针对天津中心渔港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进行了一系列的固结压缩试验,获得应力、应变与时间的关系,对比分析了吹填土层和天然沉积土层的固结和次固结特性,为吹填场区软黏土地基变形模型建立及长期工后沉降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吹填土和天然沉积土的应变速率与时间双对数曲线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处理后吹填土含水率和压缩性较低,天然沉积土含水率和压缩性高;随荷载P增大,吹填土的次固结系数Ca变化不大,天然沉积土的次固结系数Ca先增大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次固结系数Ca与压缩指数Cc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随时间的增加均呈对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土 天然沉积土 次固结特性 固结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深厚土层的高压固结与次固结特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隋旺华 张改玲 沈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40,共4页
实验表明,深部土层的先期团结压力与土层沉积的历史有关;土的团结系数和渗透系数均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并在高压下趋于稳定;当压力小于先期团结压力时,土的次团结系数与压力关系不大;当压力大于先期固结压力时,次团结系数随压力... 实验表明,深部土层的先期团结压力与土层沉积的历史有关;土的团结系数和渗透系数均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并在高压下趋于稳定;当压力小于先期团结压力时,土的次团结系数与压力关系不大;当压力大于先期固结压力时,次团结系数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试验 固结系数 渗透系数 土层沉积 厚松散层 次固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黄河冲积土次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倪振强 裴冉冉 +2 位作者 孟昭博 袁立群 张保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以黄河冲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组一维次固结变形试验研究其次固结特性,即相同加载比正常固结、超载预压固结和不同加载比正常固结三组试验。分析发现:黄河冲积土的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大小相关,离散性大,均值较其他地区小;受超载预压... 以黄河冲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组一维次固结变形试验研究其次固结特性,即相同加载比正常固结、超载预压固结和不同加载比正常固结三组试验。分析发现:黄河冲积土的次固结系数与固结压力大小相关,离散性大,均值较其他地区小;受超载预压的土,其次固结特性受影响较大,次固结系数减小;相同加载比的压实黄河冲积土,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三组试验的lnP/lnC_a与lnP之间都有很好的直线关系,拟合出了相关公式;并给出了常数A、B的取值推荐方法。给出了次固结系数C_a的取值建议。利用经验公式和实际沉降值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土 固结试验 固结系数 次固结特性 线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改良软土次固结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贺建清 任虎程 +2 位作者 胡惠华 吴昊天 王朦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949,共9页
人工配制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水泥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测定水泥土吸附结合水含量,确定吸附结合水含量与水泥掺量的关系,探究水泥对软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的结构强度随着... 人工配制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土,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水泥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测定水泥土吸附结合水含量,确定吸附结合水含量与水泥掺量的关系,探究水泥对软土次固结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的结构强度随着水泥掺入比的增加而增大,水泥掺入比低于10%,其增速缓慢;超过10%,增速明显。水泥土的主固结时间几乎不受固结压力影响,随着水泥掺入比增大明显减小。水泥改良软土的次固结系数C_(α)与固结压力p的关系曲线在结构强度附近存在峰值点,起始阶段,次固结系数随着固结压力增加逐渐增大;超过峰值后,随着固结压力增加先是明显减小,最后逐渐趋近于基本不再变化的常数。施加的固结压力低于水泥土的结构强度时,e-lg t关系曲线近似呈直线,主、次固结界限模糊,主、次固结划分点难以确定;超过水泥土的结构强度时,e-lg t关系曲线呈反S形,固结压力越大,线形特征越明显,主、次固结分界点越清晰。水泥土的次固结系数C_(α)与压缩指数Cc的比值近似为一常数,水泥土的C_(α)/C_(c)值明显低于原状土,几乎不到原状土C_(α)/C_(c)值的一半,C_(α)/C_(c)值与水泥掺入比aw呈线性递减关系。水泥土的吸附结合水含量Wg与水泥掺入比aw呈良好的线性递减关系,水泥掺量增加,吸附结合水含量变小,结合水膜变薄,流变相物质体积占比相应减少,改良后的软土随着流变相物质的减少,整体性质呈现出次固结特性变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水泥土 水泥掺入比 次固结特性 影响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