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同步机控制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阻抗建模及次/超同步振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本锋 沈雨思 +3 位作者 宋瑞华 杨大业 张建坡 李刚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9-573,共15页
虚拟同步机控制已广泛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中,然而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能源领域,对于柔性直流输电领域中出现的次/超同步振荡、并网稳定性等问题仍有待研究。该文针对虚拟同步机控制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采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 虚拟同步机控制已广泛应用于新型电力系统中,然而其研究主要集中于新能源领域,对于柔性直流输电领域中出现的次/超同步振荡、并网稳定性等问题仍有待研究。该文针对虚拟同步机控制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采用谐波线性化的方法建立其序阻抗模型,探究各控制参数对其阻抗特性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跟网型、构网型MMC的阻抗特性及其并网稳定性,并提出虚拟阻抗控制优化方案以提高构网型MMC系统阻尼。结果表明,构网型MMC具有良好的弱电网稳定性,但在强电网下存在次/超同步振荡的风险,在控制回路中加入虚拟阻抗控制可以增加变流器等效输出阻抗,从而增强MMC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无功下垂和电压外环环节在构网型MMC的阻抗特性中起决定性作用,适当增大无功下垂系数和电压外环积分系数,有利于减小阻抗负阻尼区间,从而提高并网系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控制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 序阻抗建模 /超同步振荡 稳定性分析 虚拟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阻抗稳定性分析及次同步振荡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其辉 高瑜 +2 位作者 郭天飞 洪晨威 逄思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100,共12页
该文基于适用于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的系统元件序阻抗模型,建立双馈风电多机并网系统阻抗网络建模模型,并提出基于该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综合频域稳定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多角度讨论分析风速、机组控制参数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特性... 该文基于适用于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的系统元件序阻抗模型,建立双馈风电多机并网系统阻抗网络建模模型,并提出基于该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综合频域稳定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多角度讨论分析风速、机组控制参数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特性,对现有文献鲜有提及的风电机组(群)位置对次同步振荡影响差异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了振荡现象与具体场景的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同步振荡 阻抗模型 并网系统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3
作者 邢华栋 张叔禹 +3 位作者 尹柏清 王琪 张伟 王洋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21,共9页
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发生并网风电场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事件,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与工程问题。文中介绍了目前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阻抗分析法、模式分析法和开环... 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发生并网风电场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事件,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与工程问题。文中介绍了目前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阻抗分析法、模式分析法和开环模式分析法,并从对振荡机理的揭示、稳定性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和工程实用性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总结归纳了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负电阻和开环模式耦合机理的研究成果。从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及其附加阻尼控制器、风电机组换流器附加控制环节两个方面总结归纳了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控制方法。对目前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待突破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同步振荡 稳定性分析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模型的风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时雨 王西田 +1 位作者 杨冰灯 解大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1,共6页
国内外已经发生过多起次同步振荡引发的严重事故。为了深入研究次同步振荡问题,首先通过对阻抗矩阵与特征方程的分析,以等效电路的方式,从源网阻抗的角度解释了特征阻抗和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征阻抗曲线估算了系统振... 国内外已经发生过多起次同步振荡引发的严重事故。为了深入研究次同步振荡问题,首先通过对阻抗矩阵与特征方程的分析,以等效电路的方式,从源网阻抗的角度解释了特征阻抗和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征阻抗曲线估算了系统振荡模态特征值,提出了基于阻抗模型的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改进了目前阻抗分析法稳定性分析的不足。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系统阻抗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系统 同步振荡 阻抗模型 稳定性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模型的风电系统次同步振荡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时雨 王西田 +1 位作者 杨冰灯 解大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63,共6页
国内外已经发生过多起次同步振荡引发的严重事故。为了深入研究次同步振荡问题,首先通过对阻抗矩阵与特征方程的分析,以等效电路的方式,从源网阻抗的角度解释了特征阻抗和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征阻抗曲线估算系统振荡... 国内外已经发生过多起次同步振荡引发的严重事故。为了深入研究次同步振荡问题,首先通过对阻抗矩阵与特征方程的分析,以等效电路的方式,从源网阻抗的角度解释了特征阻抗和特征方程的物理意义。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征阻抗曲线估算系统振荡模态特征值,提出了基于阻抗模型的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改进了目前阻抗分析法稳定性分析的不足。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该系统阻抗稳定性分析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系统 同步振荡 阻抗模型 稳定性 量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鲁棒复合控制的直驱风电机组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6
作者 方琛智 任永峰 +3 位作者 郭明珠 陈建 常勇 邬锦波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92-601,共10页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与弱交流电网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鲁棒复合控制的直驱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根据虚拟同步机(VSG)控制原理构建网侧逆变器序阻抗模型,根据其幅频特性曲线判断系统稳定性。然后,分析得出... 针对直驱风电机组与弱交流电网之间相互作用引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鲁棒复合控制的直驱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根据虚拟同步机(VSG)控制原理构建网侧逆变器序阻抗模型,根据其幅频特性曲线判断系统稳定性。然后,分析得出电流环PI控制器作为关键因素加剧了振荡,故采用自抗扰(ADRC)控制器进行替换,同时设计基于不确定性和扰动估计器(UDE)的附加阻尼控制器,以达到协同抑制扰动的目的。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构建相应的单一控制与复合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证明了鲁棒复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虚拟同步发电机 同步振荡 附加阻尼控制 直驱风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输入导纳的直驱风电次同步振荡机理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84
7
作者 宋瑞华 郭剑波 +3 位作者 李柏青 周佩朋 杜宁 杨大业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4662-4670,共9页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中多次发生了次同步振荡问题,其中直驱风电并网系统出现了新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迫切需要开展这种次同步振荡机理研究。该文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推导了直驱风机动态模型和输入导纳模型,分析了输入导纳实部及虚...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中多次发生了次同步振荡问题,其中直驱风电并网系统出现了新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迫切需要开展这种次同步振荡机理研究。该文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推导了直驱风机动态模型和输入导纳模型,分析了输入导纳实部及虚部(电导及电纳)的频率特性,提出了直驱风机网侧输入导纳在次同步频率范围的负电导特性是次同步振荡的重要表现形式,进一步分析了前置滤波、电流内环、直流电压外环及锁相环控制参数和接入系统强度对负电导特性影响;最后,采用传递函数的极点分析和时域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机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直驱风电 同步振荡 输入导纳 接入系统强度 机理与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同步参考坐标系阻抗模型及其稳定性判别方法 被引量:64
8
作者 刘华坤 谢小荣 +1 位作者 何国庆 刘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4002-4007,共6页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中出现了新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为应对该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适用于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首先以一个简单的直驱风机–交流并网系统为例,分别推导了直驱风机和交流电网基于同步参考... 近年来,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中出现了新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为应对该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适用于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的建模和稳定性判别方法研究。首先以一个简单的直驱风机–交流并网系统为例,分别推导了直驱风机和交流电网基于同步参考坐标系(synchronous reference frame,SRF)的阻抗模型,进而构建了系统整体的SRF阻抗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新的稳定性量化分析方法,并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其有效性;最后,采用时域仿真和特征值分析验证了模型和判稳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所提方法具有针对实际复杂新能源并网系统开展阻抗网络建模和稳定性量化分析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并网系统 同步振荡 SRF阻抗模型 稳定性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谐波引起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工程实例、机理、作用形式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3
9
作者 金维刚 刘会金 李智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36,共6页
例举分析了两个由间谐波引起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工程实例。应用调制理论分析了两交流侧额定频率相同的异步HVDC系统产生间谐波的机理;指出间谐波的频率如果与汽轮机转子轴系自然频率相匹配,并且具有一定的幅值,就可能激发次同步振荡,... 例举分析了两个由间谐波引起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工程实例。应用调制理论分析了两交流侧额定频率相同的异步HVDC系统产生间谐波的机理;指出间谐波的频率如果与汽轮机转子轴系自然频率相匹配,并且具有一定的幅值,就可能激发次同步振荡,这就是间谐波引起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归纳了间谐波引起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两种作用形式,第一种作用形式表现为剧烈的轴系扭振,第二种则可以称为轴系的长期累积疲劳寿命损耗;对两种作用形式的激发条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第二种作用形式普遍存在并且对汽轮机轴系的危害甚至比三相对地故障更严重。探讨了间谐波引起次同步振荡的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谐波 同步振荡 工程实例 机理 作用形式 长期累积疲劳寿命损耗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同步的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高本锋 刘王锋 +3 位作者 丁雨晴 吴林林 孙大卫 邓鹏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8-406,共9页
针对目前适用于单级式构网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惯性同步控制策略及其次同步振荡特性鲜有研究这一问题,该文将惯性同步控制应用于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确定系统振荡模式,最后利用参与因子和特征值根... 针对目前适用于单级式构网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惯性同步控制策略及其次同步振荡特性鲜有研究这一问题,该文将惯性同步控制应用于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确定系统振荡模式,最后利用参与因子和特征值根轨迹分析系统相关参数对振荡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具有更好的弱电网适应性,但在强电网下,存在直流电容和惯性同步环节共同主导的SSO模式,可通过增大直流电容和电压内环比例系数或减小电压内环积分系数来增大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稳定性。基于PSCAD/EMTDC时域仿真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性 同步振荡 构网型光伏 惯性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控制型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小信号建模与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0
11
作者 孙大卫 刘辉 +2 位作者 高舜安 宋鹏 徐彭亮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83-2991,共9页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s,VSG)技术可以使新能源具有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虚拟同步机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两大类。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电压控制型VSG,而对电流控制型VS... 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s,VSG)技术可以使新能源具有频率和电压支撑能力,因此得到广泛关注。目前虚拟同步机的技术路线可以分为电压控制型和电流控制型两大类。现有研究多聚焦于电压控制型VSG,而对电流控制型VSG研究较少。主要研究了电流控制型VSG的并网稳定问题,首先建立了电流控制型VSG的小信号模型,计算得到了系统特征根,分析了系统中各模态的阻尼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电流控制型VSG控制参数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电流控制型VSG在不同电网条件下的稳定性及其并网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VSG控制环节对电流控制型VSG的稳定性存在显著影响,电流控制型VSG并网运行存在高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风险,需要合理整定其控制参数以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 小信号模型 并网稳定性 同步振荡 电流控制型VS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的风电外送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12
作者 王子建 谷瑞峰 +2 位作者 马燕峰 张鑫宇 赵书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52,共12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MANF)的风电外送系统SSO抑制策略。首先,在分析SSO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确定MANF在双馈风电机组(DFIG)转子侧变流器(RSC)中的安装位置。其次,利用递归群谐波功率最小化(RGPM)算法优化的DFT辨识法设计次同步... 提出一种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MANF)的风电外送系统SSO抑制策略。首先,在分析SSO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确定MANF在双馈风电机组(DFIG)转子侧变流器(RSC)中的安装位置。其次,利用递归群谐波功率最小化(RGPM)算法优化的DFT辨识法设计次同步振荡检测器,有效解决模态混叠等问题;然后利用加窗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AMP)算法,设计可根据输入频率实时更新陷波频率的MANF。最后,通过与多陷波点陷波器(MNF)和单陷波点自适应陷波器(ANF)对比,验证了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在考虑不同串补度、风电部分切机同时火电补发功率的工况下,验证了抑制策略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同步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性 同步振荡检测器 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与交流系统次同步交互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付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3717-3726,共10页
该文针对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引起的次同步交互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作为反馈环节的混联系统线性化模型,分析了与交流系统之间的次同步动态交互过程,揭示了对交流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分析多机电力系... 该文针对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引起的次同步交互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直流换流站控制系统作为反馈环节的混联系统线性化模型,分析了与交流系统之间的次同步动态交互过程,揭示了对交流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机理,提出了适用于分析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稳定性的开环模式理论,得出当直流换流站控制子系统的开环模式与交流子系统的开环模式接近时,交直流闭环系统间将可能产生较强的次同步动态交互而引起交直流混联系统的次同步振荡。进一步地,基于开环模式理论给出了次同步振荡稳定性的判据,不仅能够简单准确地评估闭环系统的稳定裕量,还能够预测闭环混联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模式,为评估柔性直流输电控制系统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最后,以3机9节点电力系统为例,采用模式分析法和时域仿真法验证了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同步交互 开环模式理论 次同步振荡稳定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风电场单机等值模型下次/超同步振荡模式特征的准确度分析与评价
14
作者 郭孟杰 杜文娟 王海风 《电网与清洁能源》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5-113,共9页
由于详细模型的复杂性,并网风电场稳定性分析通常采用单机等值模型(SEM)。然而,SEM对于并网风电场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仍然不确定。提出了从数值和趋势两方面综合评价的方法比较等值前后振荡模式特征的准确度,分析说明了SEM... 由于详细模型的复杂性,并网风电场稳定性分析通常采用单机等值模型(SEM)。然而,SEM对于并网风电场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仍然不确定。提出了从数值和趋势两方面综合评价的方法比较等值前后振荡模式特征的准确度,分析说明了SEM的充分性。通过两种常见的单机等值方法对并网风电场进行单机等值建模;研究了在永磁同步发电机(PMSG)参数以及风电场结构变化的条件下单机等值模型与全阶模型次同步振荡模式的准确度。结果表明,单机等值会降低小干扰振荡模式的准确度,不同等值方法的适用场景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值准确度 风电场单机等值 同步振荡 数值与趋势评价 小干扰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耦合阻抗模型的海上风电并网系统振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红星 余超耘 +1 位作者 谢志文 尹海庆 《广东电力》 2021年第5期11-18,共8页
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次(超)同步振荡事故,降低系统的稳定水平,因此亟需一种能准确分析海上风电并网系统振荡稳定性的方法。为此,首先建立设备的频率耦合阻抗模型,根据系统的拓扑结构,形成海上风电并网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 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可能会引起次(超)同步振荡事故,降低系统的稳定水平,因此亟需一种能准确分析海上风电并网系统振荡稳定性的方法。为此,首先建立设备的频率耦合阻抗模型,根据系统的拓扑结构,形成海上风电并网系统的阻抗网络模型,由网络的传递函数得到系统的聚合阻抗,根据聚合阻抗的频率特性获得系统的振荡模式并判断模式的稳定性。将所提方法应用到某海上风电交流外送系统中,分析系统的次(超)同步振荡风险,研究并网风电机组数量和交流系统强度这2个关键因素对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规律,并通过仿真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频率耦合阻抗模型 振荡稳定性 (超)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风电机组与SVG交互作用引发次/超同步振荡的机理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曹娜 管雪帅 +1 位作者 于群 李琰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16-422,共7页
为深入研究直驱风电机组与无功补偿装置交互作用引发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首先,利用谐波线性化方法建立直驱风电机组与SVG交互作用的正序阻抗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阻抗的稳定性判据;然后,通过波特图分析了SVG控制参数对... 为深入研究直驱风电机组与无功补偿装置交互作用引发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首先,利用谐波线性化方法建立直驱风电机组与SVG交互作用的正序阻抗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阻抗的稳定性判据;然后,通过波特图分析了SVG控制参数对直驱风电机组阻抗特性的影响,揭示锁相环和电流环控制参数对直驱风电机组与SVG交互作用的次/超同步振荡特性的作用规律;最后,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了直驱风电机组并网系统进行时域仿真,并与频域分析加以比较,验证了阻抗特性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相环 稳定性 交互作用 直驱风电机组 静止无功发生器 /超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的阻抗建模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6
17
作者 吕敬 蔡旭 +1 位作者 张占奎 迟永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771-3780,共10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MC-HVDC)已成为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场并网的理想解决方案。但是由于MMC自身结构特点,当MMC-HVDC接入风电场时有可能发生振荡或不稳定现象。该文建立...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MMC-HVDC)已成为大规模、远距离海上风电场并网的理想解决方案。但是由于MMC自身结构特点,当MMC-HVDC接入风电场时有可能发生振荡或不稳定现象。该文建立MMC的交流侧小信号阻抗模型,根据最小阻抗环增益的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性判据判断互联系统的稳定性,并预测系统潜在的谐振频率及稳定裕度。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环流控制能够显著改善MMC的稳定性。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21电平MMC及风电场的详细时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和实际工程现场录波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稳定性 同步振荡 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分析方法概述 被引量:87
18
作者 徐政 罗惠群 祝瑞金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6-39,共4页
从工程实用的观点出发,对分析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归纳,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主要用以筛选可能发生次同步振荡的发电机组,另一类方法则可对上述发电机组作进一步的精确分析。文中对第一类方法作了较详细... 从工程实用的观点出发,对分析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了归纳,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方法主要用以筛选可能发生次同步振荡的发电机组,另一类方法则可对上述发电机组作进一步的精确分析。文中对第一类方法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对第二类方法的特点也作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直流输电 电力系统 暂态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DC及其控制系统动态稳定性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余涛 沈善德 +1 位作者 朱守真 郑竞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40-44,共5页
不恰当的HVDC控制系统会导致AC—DC系统动态失稳 ,引发交流系统次同步振荡 ,严重时可导致发电机轴系永久性损坏。文中利用复数力矩分析方法推导了HVDC系统的电磁力矩公式 ,用以定量地确定不同控制回路和控制方式下HVDC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 不恰当的HVDC控制系统会导致AC—DC系统动态失稳 ,引发交流系统次同步振荡 ,严重时可导致发电机轴系永久性损坏。文中利用复数力矩分析方法推导了HVDC系统的电磁力矩公式 ,用以定量地确定不同控制回路和控制方式下HVDC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为进一步设计和改进HVDC的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 控制系统 动态稳定性 同步振荡 复数力矩分析 直流输电系统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补偿线路对光伏发电系统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苗淼 何维 +3 位作者 张祥成 王龙飞 周翩 胡家兵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6-113,共8页
通过建立含串联补偿线路的无穷大电源-单光伏变换器系统的小信号分析模型,借鉴复转矩系数法,分析了不同串补度情况下串联补偿线路对电流控制与直流电压控制的影响,发现随着串补度的提高,电流控制的阻尼随之削弱,而直流电压控制则不受影... 通过建立含串联补偿线路的无穷大电源-单光伏变换器系统的小信号分析模型,借鉴复转矩系数法,分析了不同串补度情况下串联补偿线路对电流控制与直流电压控制的影响,发现随着串补度的提高,电流控制的阻尼随之削弱,而直流电压控制则不受影响,对此分别给出了相应的物理解释。考虑到锁相环引起的负阻尼效应,发现串联补偿线路可能造成光伏变换器发生不稳定现象。在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中搭建了详细的模型,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时域仿真结果和模态分析证实了文中所提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稳定性 串联补偿 直流电压控制 电流控制 变换器 锁相环 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