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附加能量支路的虚拟同步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10
1
作者 沈雅琦 马静 +4 位作者 李鹏冲 霍乾涛 孙素娟 黄远彦 赵书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3-93,共11页
针对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并网系统可能诱发次同步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含附加多能量支路的次同步振荡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动态能量模型,根据能量在控制支路中的流通路径划分能量支路,并探究各能量支路... 针对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并网系统可能诱发次同步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含附加多能量支路的次同步振荡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动态能量模型,根据能量在控制支路中的流通路径划分能量支路,并探究各能量支路对能量耗散率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附加能量支路,以补偿抵消风机产生的动态能量,并以风机能量耗散率最小为目标,设计附加能量支路参数优化模型,在兼顾基频稳定特性的同时,实现次同步振荡抑制。最后,在RT-LAB仿真平台中搭建半物理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虚拟同步控制 次同步振荡抑制 动态能量 附加能量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CTS的次同步振荡抑制器对变压器工作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于弘洋 戴朝波 +3 位作者 孙佳安 李琳 杨坚 陈慧琦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8-155,共8页
为有效抑制风力输电系统中接入串联补偿装置或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引起的产生次同步振荡现象,大量FACTS型次同步振荡抑制器被广泛采用,而该类装置大多需要经变压器接入系统,此时次同步分量注入变压器将会对变压器运行产生影响。针对此问题... 为有效抑制风力输电系统中接入串联补偿装置或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引起的产生次同步振荡现象,大量FACTS型次同步振荡抑制器被广泛采用,而该类装置大多需要经变压器接入系统,此时次同步分量注入变压器将会对变压器运行产生影响。针对此问题,文中分析了不同类型抑制器产生的次同步分量形态;随后对次分量对变压器饱和与铁心损耗特性的影响做了分析;并分别对系统中次同步电压、电流注入串、并联变压器的工作特性做了计算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探究了变压器铁心部分可承受次同步分量的情况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次同步频率分量注入时会引起变压器铁心饱和及损耗增加;相比次同步频率电压,变压器能够承受更大比例的次同步频率电流,因此通过反向注入次同步频率电流抑制次同步振荡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抑制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 同步分量 饱和 铁心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风电-柔直外送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并联VSC型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浩志 李景一 +1 位作者 杨建军 谢小荣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39,共7页
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简称“柔直”)系统接入交流电网已经成为陆上/海上风电并网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风电与柔直系统之间存在控制相互作用引发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抑制此类振荡,提出一种独立于柔直系统和风电机组变流器的并联电压源变流器... 风电经柔性直流输电(简称“柔直”)系统接入交流电网已经成为陆上/海上风电并网的主要方式之一,但风电与柔直系统之间存在控制相互作用引发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抑制此类振荡,提出一种独立于柔直系统和风电机组变流器的并联电压源变流器(VSC)型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使用集电线电压作为输入信号,提取信号中的振荡模态后调制其幅值、相位,然后利用并联VSC向系统注入次同步频率的电流来抑制振荡。基于复阻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器能在不同工况下有效抑制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 阻抗分析 次同步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的自适应阻尼控制器设计及硬件在环试验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伟 李浩志 +3 位作者 李付强 张晶 潘艳 谢小荣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65-4072,共8页
双馈风电场接入串补交流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频率取决于系统运行条件,如风速、风电机组数量和串补度等。振荡特性改变可能引起针对特定场景的抑制措施失效。为应对实际系统中的振荡频率时变,研制了一种自适应阻尼控制器。控制器辨识振荡频... 双馈风电场接入串补交流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频率取决于系统运行条件,如风速、风电机组数量和串补度等。振荡特性改变可能引起针对特定场景的抑制措施失效。为应对实际系统中的振荡频率时变,研制了一种自适应阻尼控制器。控制器辨识振荡频率并在线更新控制参数,然后产生振荡频率的电流参考信号,通过并联变流器注入到系统中,实现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的自适应抑制。基于RTDS进行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验证了振荡抑制效果,结果表明,自适应阻尼控制器在不同工况下均能有效抑制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阻尼控制 双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机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抑制方法分析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杨 杨汉芦 +3 位作者 肖先勇 周波 石鹏 王海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4-190,共7页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因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和低廉的成本而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现有SSDC种类众多,缺乏系统性比较。为此梳理了常见的SSDC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在对动态性能、鲁棒性等指标的对比中发现转子电流反...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抑制次同步振荡(SSO)因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和低廉的成本而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现有SSDC种类众多,缺乏系统性比较。为此梳理了常见的SSDC结构及其参数设计方法,在对动态性能、鲁棒性等指标的对比中发现转子电流反馈型SSDC具有最佳的抑制效果。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该SSDC参数对SSO抑制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了参数设计,并提出基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算法的自适应振荡频率选取方法,实现SSDC的SSO精准抑制。对附加改进后SSDC系统进行根轨迹分析和硬件在环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增加自适应振荡频率选取环节和优化设计参数,改进的SSDC具有更优的SSO抑制效果,且不会影响双馈风机的正常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同步阻尼控制器 次同步振荡抑制 双馈风机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系数的双馈风电机组控制参数对次同步振荡作用分析及调整方法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其辉 洪晨威 +2 位作者 逄思敏 田若菡 高瑜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3528-3541,共14页
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与线路串联电容补偿之间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是引发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的主要原因。控制参数中,DFIG转子侧(R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网侧变换器(G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以及锁相环的... 双馈感应发电机(DFIG)与线路串联电容补偿之间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是引发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的主要原因。控制参数中,DFIG转子侧(R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网侧变换器(GSC)电流环的比例、积分参数以及锁相环的比例、积分参数对系统SSO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参数的数量级差异以及灵敏度随参数值变化等问题,传统灵敏度的计算结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将弹性系数与阻抗解析相结合,可以直观准确得到各控制参数对SSO稳定性影响的量化指标。通过调节主要影响参数,忽略次要参数,进一步制定抑制SSO控制参数的调整方法,同时提出一种兼顾双馈风电机组基频特性的控制参数间接调整方法。最后通过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参数弹性系数分析结果的正确性以及调整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弹性系数 控制参数调整 次同步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优选粒子群多机参数优化的风电SSO抑制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其辉 洪晨威 +1 位作者 田若菡 逄思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60-4670,共11页
针对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问题,现有文献大多将整个风电场等值为一台机组进行研究,忽略了不同位置机组的个体差异性。计及场内风电机组的个体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双馈风电场多机控制参数协同优化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 针对双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的抑制问题,现有文献大多将整个风电场等值为一台机组进行研究,忽略了不同位置机组的个体差异性。计及场内风电机组的个体差异性,提出了一种双馈风电场多机控制参数协同优化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的多机等值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机组的机侧变换器电流环比例参数对整个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以及动态性能的影响。然后,提出了一种兼顾基频特性的基于正交实验优选、综合权重分析和粒子群算法的多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在使系统具有较好基频动态特性基础上,有效提高了次同步频段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多机参数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抑制 多机系统 参数优化 多机等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