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同步振荡动态稳定器抑制弱阻尼次同步振荡的机理与实验 被引量:18
1
作者 陆晶晶 肖湘宁 +1 位作者 张剑 罗超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40,151,共7页
针对呼盟系统呼伦贝尔电厂存在的弱阻尼次同步振荡问题,实际工程采用次同步振荡动态稳定器(SSO-DS)进行抑制。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SSO-DS的瞬时无功功率次同步调制策略,基于复转矩系数法推导出该控制策略下SSO-DS提供的阻尼,给出了影... 针对呼盟系统呼伦贝尔电厂存在的弱阻尼次同步振荡问题,实际工程采用次同步振荡动态稳定器(SSO-DS)进行抑制。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SSO-DS的瞬时无功功率次同步调制策略,基于复转矩系数法推导出该控制策略下SSO-DS提供的阻尼,给出了影响其阻尼大小的相关因素;搭建了实时数字—物理闭环仿真平台,并基于弱阻尼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了确定其有效阻尼区域的方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闭环仿真及现场实验均验证了SSO-DS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以及闭环仿真实验参数优化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阻尼同步振荡 次同步振荡动态稳定器 同步调制 实时数字-物理闭环仿真 有效阻尼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同步相量频谱拟合的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动态参数辨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悦蕾 张放 +1 位作者 申洪明 王紫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1-564,I0013,共15页
“双高”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主要由风电、光伏的电力电子设备谐振引起,且可能伴随与之频率耦合的超同步振荡,振荡传播广且变化快,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动态监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频谱拟合的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动... “双高”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主要由风电、光伏的电力电子设备谐振引起,且可能伴随与之频率耦合的超同步振荡,振荡传播广且变化快,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同步动态监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同步相量频谱拟合的电力系统次/超同步振荡动态参数辨识方法。通过构建矩阵形式的方程组还原同步相量频谱的叠加特性,可准确辨识频移基波、次/超同步分量的频率、幅值和相位。该文算法相比于现有算法的优势在于,大幅将频谱分析方法必要的时间窗长缩短至200 ms,实现利用基波同步相量的次同步振荡百毫秒量级的动态同步监测;实现了同步相量数据丢失下的参数辨识;以频谱幅值作为误差权重,提升了参数辨识结果的精度。基于模拟和仿真的同步相量数据的算例结果表明,受噪声影响且数据丢失条件下,该文所提方法仍可行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相量 动态参数辨识 /超同步振荡 频谱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OBI-SGMD算法的次同步振荡模态辨识研究
3
作者 郭成 杨宣铭 +1 位作者 杨灵睿 奚鑫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0-110,共11页
针对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SO)信号的准确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改进的辛几何模态分解(symplectic geometry mode decomposition, SGMD)与二阶盲辨识(second order b... 针对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SO)信号的准确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改进的辛几何模态分解(symplectic geometry mode decomposition, SGMD)与二阶盲辨识(second order blind identification, SOBI)相结合的多通道次同步振荡辨识预警方法。首先,对SSO信号进行SGMD,经对角平均化与自适应重构后分解为初始辛几何模态分量(initial symplectic geometric mode components,ISGMCs),通过DTW算法计算ISGMCs间的最优距离值以度量序列的相似性,自适应筛选出具有独立模态的辛几何分量(symplectic geometry components, SGCs)。其次,将主导的SGCs作为观测信号输入SOBI算法矩阵中,并对观测矩阵联合近似对角化逼近,得到完整的SSO源估计信号,引入最小二乘法改进SOBI算法直接辨识SSO的振荡频率、衰减因子。最后,通过对理想算例与仿真算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精确高效地辨识多通道次同步振荡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几何模态分解 二阶盲辨识 同步振荡 多通道辨识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稳定器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吴熙 蒋平 胡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56-63,共8页
采用测试信号法,在普通交流系统、含静止无功补偿(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系统、含可控串联补偿(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TCSC)的系统中,研究速度反馈型(以Δω为输入)和功率反馈型(以_ΔPe为输入)电力系统稳定器... 采用测试信号法,在普通交流系统、含静止无功补偿(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的系统、含可控串联补偿(thyristor controlled series capacitor,TCSC)的系统中,研究速度反馈型(以Δω为输入)和功率反馈型(以_ΔPe为输入)电力系统稳定器(power system stabilizer,PSS)对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速度反馈型PSS对次同步振荡影响较大,而功率反馈型PSS对次同步振荡几乎没有影响的结论;从PSS输入信号、相位补偿特性及PSS增益3个角度研究PSS对次同步振荡产生影响的机制:引入"次同步振荡响应比"的概念分析Δω和ΔPe的动态响应,并通过频域分析研究相位补偿环节的补偿特性及放大增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速度反馈信号中次同步分量较大以及超前环节对次同步频率信号的放大作用是导致速度反馈型PSS对次同步振荡影响较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器 同步振荡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响应比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稳定器相位补偿方式对次同步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琳 肖湘宁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共7页
除了输入信号类型之外,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相位补偿方式也是其影响次同步振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PSS:采用一级超前补偿的速度反馈型PSS,采用两级超前补偿的速度反馈型PSS,采用滞后补偿再反相的速度反馈型PSS,采... 除了输入信号类型之外,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的相位补偿方式也是其影响次同步振荡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设计了四种不同类型的PSS:采用一级超前补偿的速度反馈型PSS,采用两级超前补偿的速度反馈型PSS,采用滞后补偿再反相的速度反馈型PSS,采用滞后补偿的功率反馈型PSS;分析了各PSS的频率特性,加入PSS前后系统的电气阻尼特性,PSS相位补偿方式对次同步频段信号的影响,以及滞后补偿再反相的速度反馈型PSS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滞后补偿再反相的速度反馈型PSS对次同步振荡几乎没有影响,该PSS既能利用理想的转速偏差作为输入信号,又能避免对轴系扭振敏感,还能有效抑制低频振荡,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器 输入信号 相位补偿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动态相量模型分析高压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现象 被引量:30
6
作者 黄胜利 宋瑞华 +1 位作者 赵宏图 周孝信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4,共4页
时变动态相量已被成功地引入电力系统以分析其动态行为。与传统的相量相比,时变动态相量具有显著的优点。该文应用动态相量模型分析由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现象,并以直流网络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和复转矩频率扫描方法,获得了全系统的特... 时变动态相量已被成功地引入电力系统以分析其动态行为。与传统的相量相比,时变动态相量具有显著的优点。该文应用动态相量模型分析由HVDC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现象,并以直流网络为例,采用特征值分析和复转矩频率扫描方法,获得了全系统的特征值与控制系统参数变化的关系,以及在特定的模式下电气阻尼与机械阻尼的情况。由此得出结论:利用时变动态相量模型可简单、方便地分析高压直流输电引起的次同步振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高压直流输电 动态相量模型 同步振荡现象 电气阻尼 机械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无功补偿器对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2
7
作者 刘洪涛 徐政 周长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基于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对与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相联接的同步发电机组的次同步振荡特性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研究过程中,以IEEE次同步谐振第一标准测试系统和TCR+TSC型SVC为对象,通过改变测试系统和SVC的某些重要参数,分析... 采用基于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对与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相联接的同步发电机组的次同步振荡特性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研究过程中,以IEEE次同步谐振第一标准测试系统和TCR+TSC型SVC为对象,通过改变测试系统和SVC的某些重要参数,分析发电机组电气阻尼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一些重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静止无功补偿器 发电机组 同步振荡特性 动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场电流内环主导的次同步振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文波 贾祺 +3 位作者 刘侃 王俊茜 安军 严干贵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1-350,共10页
针对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出现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搭建直驱风电场、汽轮发电机组联网线性化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振荡模式,分析电网强度、电流内环控制参数和并网数量对... 针对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出现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搭建直驱风电场、汽轮发电机组联网线性化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振荡模式,分析电网强度、电流内环控制参数和并网数量对SSO模式的影响。基于净阻尼分析法,分析直驱风电场与汽轮发电机组的动态交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内环控制参数设置不当是诱发直驱风电场发生SSO的主导因素,该振荡属于电气系统振荡;随着电网强度的降低,并网数量的增加,电流内环控制参数的减小,弱化系统阻尼,系统易发生SSO;该振荡模式并不会激发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扭振。基于时域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汽轮发电机组 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法 动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开环模式分析方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晨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4064-4073,共10页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 针对双馈感应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基于开环模式谐振理论,提出一种研究多机电力系统中风电场并网引发次同步振荡的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当DFIG风电场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与其余电力系统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相近时,由于发生开环模式谐振,相应的两个闭环次同步模式中的一个的模式阻尼会降低。该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可以辨识相近的开环次同步振荡模式,并根据推导出的开环模式指标估计开环模式谐振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参与开环模式谐振的模式与同步机、并网风电场之间的相关性,进而通过采取措施,消除DFIG风电场并网引发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该文通过改进IEEE第一标准测试系统和多机算例系统,验证了开环模式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多风电场 同步振荡模式 同步发电机扭振动态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S和SVC联合抑制次同步振荡 被引量:10
10
作者 蒋平 栗楠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0-45,共6页
针对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无法抑制所有扭振模式的振荡,在励磁系统阻尼控制器(SEDC)基础上设计双输入多通道结构的改进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由于PSS无法解决大扰动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利用PSS和SVC联... 针对静止无功补偿器(SVC)的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无法抑制所有扭振模式的振荡,在励磁系统阻尼控制器(SEDC)基础上设计双输入多通道结构的改进电力系统稳定器(PSS)。由于PSS无法解决大扰动下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利用PSS和SVC联合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方案:SVC抑制主谐振点的振荡,其他扭振模式用改进PSS来解决。复转矩系数法、时域仿真法和Prony分析结果均表明两者联合抑制次同步振荡能够弥补双方的缺陷,在较宽频带内提高系统阻尼,对次同步振荡取得理想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静止无功补偿器 电力系统稳定器 复转矩系数法 PRONY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分岔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成 江全元 +1 位作者 程时杰 彭晓涛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共5页
基于非线性系统分岔理论,分析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现象。利用通用的连续和分岔软件-AUTO,分析一个含串联补偿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SSR)中的分岔现象。从非线性分岔角度揭示出SSR产生的原因是系统发生分岔后不稳定的极限环导致。当发生... 基于非线性系统分岔理论,分析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现象。利用通用的连续和分岔软件-AUTO,分析一个含串联补偿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SSR)中的分岔现象。从非线性分岔角度揭示出SSR产生的原因是系统发生分岔后不稳定的极限环导致。当发生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时,可能会产生环面分岔和周期折叠分岔等一系列复杂的周期轨道分岔。时域仿真的结果验证了分岔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电压稳定 分岔分析 同步振荡 动态特性 非线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SC采样-数据模型在次同步振荡分析中的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向昌明 吴熙 蒋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55-60,共6页
由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SSO)问题要分析的是既非工频又非低频的成分,故不能采用工频准稳态模型或认为工频电量上有低频调制来进行分析,使用的TCSC动态数学模型必须在整个次同步振荡范围内都有效,因此TCSC动态模型适用性验证的工作非常... 由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SSO)问题要分析的是既非工频又非低频的成分,故不能采用工频准稳态模型或认为工频电量上有低频调制来进行分析,使用的TCSC动态数学模型必须在整个次同步振荡范围内都有效,因此TCSC动态模型适用性验证的工作非常重要。提出通过对比含TCSC系统在整个次同步频域内的阻尼特性来验证TCSC动态模型的适用性。一方面,TCSC采用采样-数据模型,运用小扰动分析法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矩阵,并通过矩阵变换直接求取系统的电气阻尼特性;另一方面,在PSCAD中搭建系统时域仿真模型,TCSC模型精确到器件级,然后采用测试信号法获取系统的电气阻尼特性;最后,将两种方法获得的电气阻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TCSC采样-数据模型较为精确,适用于次同步振荡问题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TCSC 动态模型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侧与网侧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参数协调综合抑制低频振荡和次同步振荡 被引量:11
13
作者 陈宝平 林涛 +3 位作者 陈汝斯 张健南 盛逸标 徐遐龄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56,62,共8页
由于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存在阻尼耦合,针对一种特定振荡模式设计控制器,会对其他频段的振荡模式造成不利的影响。综合考虑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这2种模式,基于模式分离方法设计机侧与网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将阻尼耦合问题转化为控制器... 由于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存在阻尼耦合,针对一种特定振荡模式设计控制器,会对其他频段的振荡模式造成不利的影响。综合考虑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这2种模式,基于模式分离方法设计机侧与网侧附加阻尼控制器,将阻尼耦合问题转化为控制器之间的参数协调优化问题。使各控制器之间以及对应同一振荡模式的各通道之间的参数协调配合,以综合抑制低频振荡与次同步振荡,最大限度地降低模式之间的阻尼耦合;在协调优化过程中,对次同步振荡模式的阻尼比阈值进行动态设定,即次同步振荡模式的频率越大,其所需阻尼比的阈值越小。特征值分析与时域仿真结果均表明,所提协调控制策略能显著地改善系统各频段的阻尼特性;相比于传统的阻尼控制策略,所提协调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阻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同步振荡 阻尼耦合 机侧/网侧多通道附加阻尼控制器 动态阻尼比 协调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新能源外送系统次/超同步振荡的控制器参数协调优化 被引量:22
14
作者 盛逸标 林涛 +3 位作者 陈宝平 陈汝斯 郭紫昱 徐遐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3-993,共11页
作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输送方式,风电、光伏经高压直流输电(HVDC)并网外送的形式在新能源的异地消纳上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次/超同步振荡(SSO/SupSO)现象。对于风电引发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尤其是对在直驱永磁同步机组(DD-PM... 作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主要输送方式,风电、光伏经高压直流输电(HVDC)并网外送的形式在新能源的异地消纳上发挥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次/超同步振荡(SSO/SupSO)现象。对于风电引发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尤其是对在直驱永磁同步机组(DD-PMSG)机/网侧控制器(GSC)参数与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送/受端控制器(SEC/REC)参数对于次/超同步振荡模式存在阻尼耦合的问题上的应对方案尚待深入研究。对此,该文通过优化风电柔直并网系统控制器参数来抑制系统次/超同步振荡,将阻尼耦合问题转换为控制器之间的参数协调优化问题。具体而言,以主导控制器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以待改善振荡模式为目标模式,以目标模式阻尼比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主导控制器参数的协调优化模型,采用了全局搜索性好、收敛速度快的I-PGSA算法对协调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最优控制器参数。在协调优化过程中,采用模式追踪技术对目标模式进行追踪锁定,确保优化的针对性;在约束条件中,提出了动态阻尼比概念并对各振荡模式的阻尼比阈值进行动态设定,保证优化的合理性。最后,基于PSCAD/EMTDC对控制器参数优化效果进行时域仿真和比对,结果验证了所提协调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永磁同步机组 柔性直流输电 /超同步振荡 优化模型 动态阻尼比 模式追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附加能量支路的虚拟同步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雅琦 马静 +4 位作者 李鹏冲 霍乾涛 孙素娟 黄远彦 赵书强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83-93,共11页
针对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并网系统可能诱发次同步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含附加多能量支路的次同步振荡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动态能量模型,根据能量在控制支路中的流通路径划分能量支路,并探究各能量支路... 针对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并网系统可能诱发次同步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含附加多能量支路的次同步振荡控制策略。首先,推导了含虚拟同步控制的双馈风机动态能量模型,根据能量在控制支路中的流通路径划分能量支路,并探究各能量支路对能量耗散率的贡献程度。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附加能量支路,以补偿抵消风机产生的动态能量,并以风机能量耗散率最小为目标,设计附加能量支路参数优化模型,在兼顾基频稳定特性的同时,实现次同步振荡抑制。最后,在RT-LAB仿真平台中搭建半物理仿真模型进行试验验证,证明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虚拟同步控制 同步振荡抑制 动态能量 附加能量支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的风电场等值建模方法综述 被引量:24
16
作者 董文凯 任必兴 +1 位作者 王海风 王洋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43,共11页
近年来,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事故在全球多地均有报道发生,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由于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小,一个风电场内通常具有数十台甚至数百台风电机组,造成风电场模型阶数高,风电机组之间耦合复杂,合理有效地对风电... 近年来,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事故在全球多地均有报道发生,严重威胁了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由于风电机组单机容量较小,一个风电场内通常具有数十台甚至数百台风电机组,造成风电场模型阶数高,风电机组之间耦合复杂,合理有效地对风电场进行等值建模,是研究风电并网系统振荡机理、特性与抑制的基础。文中在现阶段对风电接入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原因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较为成熟的风电场动态等值方法用于风电并网系统振荡稳定性分析的优势与不足,总结了现有风电场动态等值研究成果中的遗留问题,以期为未来针对风电汇集系统小干扰等值与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展开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动态等值 小干扰稳定 振荡稳定 同步振荡 等效解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次同步振荡模态提取的柔性原子滤波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林 李海峰 +3 位作者 罗凯明 陆晓 林涛 薛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8-105,共8页
针对现有次同步振荡模态提取方法在模式分辨率、动态特性和抗噪声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柔性原子滤波方法。该滤波器的时频域带宽柔性可调,能根据测量需要获取较高模式分辨率和快速动态特性。该方法在次同步频带设置滤波器,每... 针对现有次同步振荡模态提取方法在模式分辨率、动态特性和抗噪声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柔性原子滤波方法。该滤波器的时频域带宽柔性可调,能根据测量需要获取较高模式分辨率和快速动态特性。该方法在次同步频带设置滤波器,每个滤波器具有相同尺度因子和带宽参数,能在次同步频带通过滤波计算获取主导模式幅值包络线和频率,再利用最小二乘法从幅值包络线中提取各模式初始振荡幅值和衰减因子,进而获取阻尼比参数。Matlab仿真算例和基于EMTDC/PSCAD的IEEE第一标准测试模型算例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准确辨识频谱密集的复合振荡模态,准确跟踪时变性振荡频率,且具有较好的噪声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柔性原子滤波 动态特性 尺度因子 噪声鲁棒性 IEEE第一标准 测试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FAC附加阻尼控制器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朋威 任正 +2 位作者 王新宇 杨梓锋 郭创新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8-78,共11页
为解决当前次同步振荡抑制措施中常用的传统附加阻尼控制器存在建模精度不足、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附加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偏格式或全格式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通过系统I/O数据估算系统伪梯度,由... 为解决当前次同步振荡抑制措施中常用的传统附加阻尼控制器存在建模精度不足、适应性差等问题,本文引入了一种基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的附加阻尼控制器。该控制器采用偏格式或全格式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通过系统I/O数据估算系统伪梯度,由预测器输出附加阻尼控制信号,作用在双馈风机转子侧变流器的q轴参考电压信号中,并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控制器参数优化设计方法。仿真验证了所提控制器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线路串补度、风速等工况条件改变时能维持良好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在所有测试工况下均优于传统附加阻尼控制器和采用紧格式动态线性化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附加阻尼控制器 双馈风机 偏格式动态线性化 全格式动态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复转矩系数法的多风电场接入引发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机理分析 被引量:29
19
作者 王一珺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83-2394,共12页
针对多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轴系次同步振荡问题,建立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开环互联模型,通过将多机电力系统内部拆分为轴系解耦的机械子系统和电气子系统,推导并网多风电场向同步机轴系注入的阻尼转矩,提出一种结合频域分析和... 针对多风电场并网引发多机电力系统轴系次同步振荡问题,建立多风电场–多机电力系统开环互联模型,通过将多机电力系统内部拆分为轴系解耦的机械子系统和电气子系统,推导并网多风电场向同步机轴系注入的阻尼转矩,提出一种结合频域分析和模式分析思路的改进复转矩系数法,并给出相应的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判断流程。在算例中采用所提方法从阻尼角度分析分散式多风电场与多机电力系统的动态交互过程,对影响轴系稳定性的风电场相关参数进行分析,指出风机控制参数、风机运行功率、风机台数及风电场并网位置的不合理均可能导致多机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失稳,并通过非线性仿真验证分析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风电场 同步机轴系 复转矩系数法 同步振荡 动态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似强模式谐振下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引起的次同步振荡仿真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甄自竞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76-1985,共10页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引起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将系统拆分为HVDC子系统和交流子系统。当2个子系统的开环模式接近时,系统发生了近似强模式谐振,弱化... 针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引起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该文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将系统拆分为HVDC子系统和交流子系统。当2个子系统的开环模式接近时,系统发生了近似强模式谐振,弱化对应闭环模式的阻尼水平从而引发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在此基础上,为了评估近似强模式谐振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一种开环模式分析方法,可根据开环模式信息对闭环模式分布位置进行预估,进而判断系统是否会发生次同步振荡。最后,通过对示例系统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开环模式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系统运行点和控制环节参数对于近似强模式谐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似强模式谐振 开环模式分析 高压直流输电 同步振荡 动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