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3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电力系统下高渗透新能源接入的次同步振荡问题研究
1
作者 文继锋 刘子俊 +3 位作者 周专 曾维民 周袁琼 吕建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0-60,共11页
为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受参数影响的敏感性问题,针对LCL型滤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考虑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影响,基于阻抗分析法,建立弱电网下含SVG的光伏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分析在弱电网下SVG装置对系统次同步振荡影... 为研究新型电力系统下的次同步振荡稳定性受参数影响的敏感性问题,针对LCL型滤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考虑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影响,基于阻抗分析法,建立弱电网下含SVG的光伏并网系统的阻抗模型,分析在弱电网下SVG装置对系统次同步振荡影响,研究系统稳定性受参数影响的敏感性问题。由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一定参数范围内,SVG对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具有抑制作用,且SVG电抗器参数的数值减小时会增强抑制效果;减小SVG电流环比例系数会导致SVG抑制振荡的效果变差,甚至可能引起更严重的振荡;而增大积分系数可增强SVG的抑制效果,但调整范围不宜过大;随着电网强度增大,SVG仍能产生良好的抑制次同步振荡效果,电网强度减弱时,SVG抑制振荡的效果也会减弱,但仍具有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LCL型滤波器 静止无功发生器 阻抗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的风电外送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2
作者 王子建 谷瑞峰 +2 位作者 马燕峰 张鑫宇 赵书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1-152,共12页
提出一种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MANF)的风电外送系统SSO抑制策略。首先,在分析SSO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确定MANF在双馈风电机组(DFIG)转子侧变流器(RSC)中的安装位置。其次,利用递归群谐波功率最小化(RGPM)算法优化的DFT辨识法设计次同步... 提出一种基于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MANF)的风电外送系统SSO抑制策略。首先,在分析SSO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确定MANF在双馈风电机组(DFIG)转子侧变流器(RSC)中的安装位置。其次,利用递归群谐波功率最小化(RGPM)算法优化的DFT辨识法设计次同步振荡检测器,有效解决模态混叠等问题;然后利用加窗稀疏度自适应匹配追踪(SAMP)算法,设计可根据输入频率实时更新陷波频率的MANF。最后,通过与多陷波点陷波器(MNF)和单陷波点自适应陷波器(ANF)对比,验证了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在考虑不同串补度、风电部分切机同时火电补发功率的工况下,验证了抑制策略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性 次同步振荡检测器 多频段自适应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同步的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本锋 刘王锋 +3 位作者 丁雨晴 吴林林 孙大卫 邓鹏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8-406,共9页
针对目前适用于单级式构网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惯性同步控制策略及其次同步振荡特性鲜有研究这一问题,该文将惯性同步控制应用于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确定系统振荡模式,最后利用参与因子和特征值根... 针对目前适用于单级式构网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惯性同步控制策略及其次同步振荡特性鲜有研究这一问题,该文将惯性同步控制应用于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确定系统振荡模式,最后利用参与因子和特征值根轨迹分析系统相关参数对振荡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具有更好的弱电网适应性,但在强电网下,存在直流电容和惯性同步环节共同主导的SSO模式,可通过增大直流电容和电压内环比例系数或减小电压内环积分系数来增大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稳定性。基于PSCAD/EMTDC时域仿真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性 次同步振荡 构网型光伏 惯性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抑制次同步振荡的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方法
4
作者 狄依容 甄永赞 胡永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3-612,共10页
针对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理论设计一种双馈风电机组d、q轴阻尼联合控制方法,并给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其次,将该无模型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与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 针对双馈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理论设计一种双馈风电机组d、q轴阻尼联合控制方法,并给出控制参数优化方法。其次,将该无模型自适应阻尼控制方法与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方法相结合,得到一种自适应增强阻尼策略。最后,基于IEEE 39节点改造模型,验证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多机等值模型算例表明,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对多机风电系统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自适应增强阻尼控制策略可显著提升次同步振荡控制性能,对工况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弥补传统次同步阻尼控制的不足,体现出较强的工程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自适应 阻尼控制 次同步振荡 双馈风电场 自适应增强阻尼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的风电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检测
5
作者 于鹏 郭国先 +1 位作者 杨晓明 刘颖明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1-788,共8页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SSO)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风电并网系统SSO的准确检测,对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量测数据的SSO检测方法多为单通道方法,难以兼顾系统全局SSO特性。为... 随着风电的大规模并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SSO)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实现风电并网系统SSO的准确检测,对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基于量测数据的SSO检测方法多为单通道方法,难以兼顾系统全局SSO特性。为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元经验模态分解(MEMD)的风电并网系统SSO检测方法。首先,对风电并网点量测数据进行多元经验模态分解,进而借助Teager-Kaiser能量算子(TKEO)筛选出含SSO模式的IMF分量;然后,采用希尔伯特黄变换(HHT)辨识次同步振荡频率及阻尼比;最后,结合改进的4机2区域测试系统的仿真数据对所提SSO检测方法进行测试,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检测 量测信息 多元经验模态分解 Teager-Kaiser能量算子 希尔伯特黄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研究
6
作者 伍珀苇 王子涵 +2 位作者 李庚银 蔡德福 孙冠群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49-357,共9页
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光伏并网会引入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并网系统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解决其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考虑逆变器控制延时... 随着中国光伏装机容量的不断增加,规模化光伏并网会引入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光伏并网系统存在发生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为解决其潜在的次同步振荡问题,提出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建立考虑逆变器控制延时的光伏并网系统小信号分析模型,采用参与因子分析法选取具有良好可观性和可控性的模型预测控制信号。其次,建立合适的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器求解光伏并网系统的最优输入序列,使系统输出达到期望值,从而抑制系统振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控制器设计 光伏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小信号模型 参与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抑制次同步谐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宁改娣 何世杰 +2 位作者 王跃 孙国平 王兆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9-193,共5页
针对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常电抗模式下可能引起次同步谐振(SSR)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SSSC控制模式——电感模式.该控制模式补偿指令为电感,且可正可负,补偿的电抗与线路电抗随次同步频率同比例线性变化.理论和仿真对比分析了次同... 针对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常电抗模式下可能引起次同步谐振(SSR)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SSSC控制模式——电感模式.该控制模式补偿指令为电感,且可正可负,补偿的电抗与线路电抗随次同步频率同比例线性变化.理论和仿真对比分析了次同步频率范围内电感模式和常电抗模式的阻抗特性,证明了电感模式下SSSC不会与线路感抗发生谐振,有效提高线路阻抗,明显抑制次同步电流,消除了系统产生SSR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器 次同步谐振 常电抗模式 电感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ny辨识的复杂交直流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伍凌云 李兴源 +4 位作者 孙衢 晁剑 康鹏 杨煜 洪潮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5-160,共6页
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是一类严重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不但会使系统产生振荡现象,而且极易造成汽轮发电机组的大轴损毁,准确分析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对其防止和抑制有重要意义。以往提出的基于系统线性化方程求解的小扰动分析方法在实... 电力系统中的次同步振荡是一类严重的系统稳定性问题,不但会使系统产生振荡现象,而且极易造成汽轮发电机组的大轴损毁,准确分析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对其防止和抑制有重要意义。以往提出的基于系统线性化方程求解的小扰动分析方法在实际复杂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困难,极易形成"维数灾"。为解决上述问题,使用Prony辩识技术分析次同步振荡模式的方法,对2008年贵州电网这一复杂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提高辩识精度的有效方法,NETOMAC电磁暂态仿真计算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对今后复杂交、直流输电及含有FACTS装置的灵活交流输电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提供了可行途径,为抑制次同步振荡的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Prony辩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点三次平滑和ARMA的次同步振荡参数辨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雨虹 杨明昆 +2 位作者 包伟川 付华 徐耀松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0-796,共7页
为了准确辨识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文章提出一种五点三次平滑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算法相结合的次同步振荡模态辨识方法。首先使用五点三次平滑算法对次同步振荡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然后对去... 为了准确辨识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文章提出一种五点三次平滑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moving average,ARMA)算法相结合的次同步振荡模态辨识方法。首先使用五点三次平滑算法对次同步振荡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然后对去噪后的信号建立ARMA模型进行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辨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与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算法和ARMA算法相比,该方法去噪性能更好,辨识精度较高。进一步对仿真系统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其结果也验证了所提辨识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五点三平滑算法 ARMA算法 参数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繁低幅次同步振荡引起的轴系扭应力在线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煜炯 陈东超 +2 位作者 徐婧 任治政 何成兵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4,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中频繁低幅次同步振荡(SSO)引起的轴系扭应力的在线评估方法:利用实时采集的扭角信号以及发电机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信号,结合轴系的扭振振型和轴系危险截面的扭转刚度,实时计算轴系危险截面的扭矩... 提出了一种新的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中频繁低幅次同步振荡(SSO)引起的轴系扭应力的在线评估方法:利用实时采集的扭角信号以及发电机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信号,结合轴系的扭振振型和轴系危险截面的扭转刚度,实时计算轴系危险截面的扭矩;根据轴系危险截面处的结构特点和理论应力集中系数求得轴系危险截面处的实时扭应力.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某1 000 MW机组在发生频繁低幅SSO后的轴系危险截面扭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扭应力在线计算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数学计算,易于计算机实现,且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组 高压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扭振 扭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场电流内环主导的次同步振荡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文波 贾祺 +3 位作者 刘侃 王俊茜 安军 严干贵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1-350,共10页
针对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出现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搭建直驱风电场、汽轮发电机组联网线性化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振荡模式,分析电网强度、电流内环控制参数和并网数量对... 针对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场接入弱电网出现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搭建直驱风电场、汽轮发电机组联网线性化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振荡模式,分析电网强度、电流内环控制参数和并网数量对SSO模式的影响。基于净阻尼分析法,分析直驱风电场与汽轮发电机组的动态交互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内环控制参数设置不当是诱发直驱风电场发生SSO的主导因素,该振荡属于电气系统振荡;随着电网强度的降低,并网数量的增加,电流内环控制参数的减小,弱化系统阻尼,系统易发生SSO;该振荡模式并不会激发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系扭振。基于时域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汽轮发电机组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法 动态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次同步振荡分析的直驱风电机群建模 被引量:5
12
作者 胡文波 贾祺 +3 位作者 刘侃 严干贵 安军 李德鑫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435,共12页
针对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机群并网出现的次同步振荡(SSO)问题,基于图形化分块建模,在建立风力机、集电线路及电网等独立元件的模型基础上,构造不同集电线路拓扑结构下直驱风电机群的线性化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和阻抗分析法识别系统... 针对低运行工况下直驱风电机群并网出现的次同步振荡(SSO)问题,基于图形化分块建模,在建立风力机、集电线路及电网等独立元件的模型基础上,构造不同集电线路拓扑结构下直驱风电机群的线性化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和阻抗分析法识别系统中存在的振荡模式,并分析运行工况、电流内环控制参数和风力机数量等因素对SSO频率和阻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轴电流内环控制参数设置不合理是诱发直驱风电机群SSO的根本原因。在EMTDC/PSCAD中搭建直驱风电机群并网的时域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机群 次同步振荡 线性化建模 特征值分析法 阻抗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扭耦合振动对次同步谐振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桐 徐健学 傅卫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7,共6页
建立了考虑弯扭耦合作用时 ,大型气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与电网耦合次同步谐振 ( SSR)的 1 9维非线性模型。运用数值方法 ,确定系统平衡位置稳定性的转变点 ,着重分析了在不同偏心条件下 ,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时给出了... 建立了考虑弯扭耦合作用时 ,大型气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与电网耦合次同步谐振 ( SSR)的 1 9维非线性模型。运用数值方法 ,确定系统平衡位置稳定性的转变点 ,着重分析了在不同偏心条件下 ,弯曲振动与扭转振动之间的相互影响 ,同时给出了轴系弯曲刚度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证明在正常情况下 ,由偏心引起的弯扭耦合作用是非常弱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弯扭耦合振动 汽轮发电机组 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轮泵转子次同步进动的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小龙 何洪庆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1-45,共5页
阐明次同步进动的发生机理和特征,讨论内阻尼(材料内阻尼、结构阻尼)、干摩擦、气弹效应、动压密封等诱发次同步进动的因素和消除次同步进动的措施。
关键词 涡轮泵 柔性转子 次同步进动 液体火箭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控制的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刚 高本锋 +2 位作者 王晓 张利伟 丁雨晴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72,共10页
当直驱风电场(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中发生次同步振荡(SSO)时,网侧变流器(GSC)电流内环的PI控制器会放大DDWF并网电流中所含的次同步电流分量,进而形成由交流系统、GSC及其控制系统构成的次同步电流助增正反馈回路,最终导致系统SSO失稳... 当直驱风电场(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中发生次同步振荡(SSO)时,网侧变流器(GSC)电流内环的PI控制器会放大DDWF并网电流中所含的次同步电流分量,进而形成由交流系统、GSC及其控制系统构成的次同步电流助增正反馈回路,最终导致系统SSO失稳。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GSC电流内环滑模控制(SMC)的直驱风电场SSO抑制策略。首先,建立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的动态模型,推导由PI控制器主导的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SSO的形成机理。然后,为了切断系统的次同步电流助增正反馈回路,设计基于指数趋近律的SMC控制器,并以SMC控制器替换原GSC电流内环中的PI控制器,通过理论推导证明GSC电流内环SMC控制器能有效抑制系统SSO。最后,在PSCAD/EMTDC中,以DDWF并入弱交流系统作为算例,验证所提SSO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控制 次同步振荡 直驱风电场 网侧变流器 电流内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同余映射交织器设计的改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朝京 刘东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46-250,共5页
首先分析算术二次同余映射的原理 ,然后在此基础上对交织器的映射关系加以“保奇偶序”限制和移位运算 ,得到改进的交织映射算法 .通过仿真验证了新的交织映射算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
关键词 次同余映射 设计 交织器 算术映射 TURBO码 信道编码 “保奇偶序”限制 移位运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次同步谐波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自明 姚秀萍 +4 位作者 王维庆 常喜强 郭小龙 薛忠 王衡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0,共5页
针对大规模风力发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输送电力存在次同步振荡的问题,以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为工具,将风电场、换流站等风电汇集地区相关站点的次同步装置都纳入监测系统,采用监测联络线有功功率振荡波形并结合联络线次同步谐波... 针对大规模风力发电通过特高压直流外送系统输送电力存在次同步振荡的问题,以同步相量测量装置(PMU)为工具,将风电场、换流站等风电汇集地区相关站点的次同步装置都纳入监测系统,采用监测联络线有功功率振荡波形并结合联络线次同步谐波频率特征进行次同步振荡的判断。从监测系统中PMU记录的数据频谱来看具体的某一次扰动,次同步谐波监测装置所监测到的扰动与其他扭振监测保护装置的监测记录结果等在发生实践、扰动波形趋势上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波 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监测系统 风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江 许高阳 《智能电网》 2016年第11期1082-1092,共11页
首先,建立双馈感应风机包括其控制器的数学模型;然后分析风机并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的产生机理和动态过程。在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软件中搭建单台额定功率为2.2 MW的双馈感... 首先,建立双馈感应风机包括其控制器的数学模型;然后分析风机并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的产生机理和动态过程。在RTDS(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or)软件中搭建单台额定功率为2.2 MW的双馈感应风机发电系统,通过对风机与电网相连线路的电流进行傅里叶分析,得到系统发生次同步振荡时的频率分布特性;通过对风机有功、无功出力的仿真,探讨风速、线路串联补偿度、风电场并列运行风机台数、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 converter,RSC)及电网侧变流器(grid-side converter,GSC)的控制参数对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的影响;风速和风电场风机台数的减小、串联补偿度的提高都会增强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并迅速导致功率的振荡发散,同时控制器PI参数的变化也会对这种作用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次同步振荡 串联补偿度 振荡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串补抑制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菲菲 和鹏 +1 位作者 张鹏 王晓茹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65-68,共4页
采用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研究了含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基于IEEE次同步谐振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从系统电气阻尼特性角度考虑分析系统发生SSR的危险性,... 采用时域仿真实现的复转矩系数法———测试信号法,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研究了含可控串联电容补偿(TCSC)的电力系统次同步谐振(SSR)问题.基于IEEE次同步谐振第一标准测试系统,从系统电气阻尼特性角度考虑分析系统发生SSR的危险性,同时在该测试系统中建立了可控串联电容补偿的控制仿真模型.提出了串联抑制次同步谐振的补偿方案,首先采用测试信号法对串联补偿方案进行安全性仿真分析,然后通过计算含可控串补方案的TCSC成本费用对各方案进行经济性分析,最后通过比较分析获得能够较好地满足电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串补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谐振 可控串联电容补偿 测试信号法 TCSC成本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并网系统阻抗稳定性分析及次同步振荡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其辉 高瑜 +2 位作者 郭天飞 洪晨威 逄思敏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9-100,共12页
该文基于适用于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的系统元件序阻抗模型,建立双馈风电多机并网系统阻抗网络建模模型,并提出基于该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综合频域稳定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多角度讨论分析风速、机组控制参数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特性... 该文基于适用于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的系统元件序阻抗模型,建立双馈风电多机并网系统阻抗网络建模模型,并提出基于该模型的稳定性分析方法;综合频域稳定分析和时域仿真结果,多角度讨论分析风速、机组控制参数对系统次同步振荡的影响特性,对现有文献鲜有提及的风电机组(群)位置对次同步振荡影响差异进行了重点研究,发现了振荡现象与具体场景的强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阻抗模型 并网系统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