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腹腔镜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1
作者 邹兆伟 黄宗海 +3 位作者 李强 陈飞 赵大川 汪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33-1234,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科行2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3D腔镜系统在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3年12月我科行2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0例患者与同期行3D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结果 3D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与2D组,分别为62.77±10.73 min和45.67±8.22 min(t=6.928,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费用等无明显差异。结论 3D腔镜经乳晕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安全、有效,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可作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常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经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0例报告 被引量:17
2
作者 龚文敬 赵希忠 +4 位作者 任叔阳 安辉 蓝海波 赵美珠 杨向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5,88,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采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0例,记录术后疼痛及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采用Wexner便...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采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0例,记录术后疼痛及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采用Wexner便秘评分、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价便秘治疗的疗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7±35)min,术中出血量(36±11)ml。均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肠梗阻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2.4±0.8)d和(2.9±0.6)d,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3.3±0.5)分,术后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4.3±0.5)分。术后6个月Wexner便秘评分(4.5±1.0)分,显著低于术前(22.0±1.9)分(t=26.087,P=0.000);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5.5±0.5)分较术前(23.2±0.9)分,明显降低(t=52.836,P=0.000);胃肠生活质量指数(105.7±3.9)分,较术前(77.4±6.0)分明显提高(t=-12.457,P=0.000)。结论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可行,腹壁美容效果好,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SILS-Port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 腹腔镜 结肠次全切除术 慢传输型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大脾亢患者脾次全切除术后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新华 马宏敏 +1 位作者 蔡志民 李晓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肝硬变脾大脾亢患者行脾次全切除手术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Fn、TNF、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并与全脾切除的病人对比。结果:脾次全切除术前后... 目的: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肝硬变脾大脾亢患者行脾次全切除手术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免疫球蛋白、补体、Fn、TNF、NK细胞活性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并与全脾切除的病人对比。结果:脾次全切除术前后IgG、IgA、IgM、补体、纤维连接蛋白(Fn)、TNF及NK细胞活性均无明显变化,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术后2周时降低,术后3月即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全脾切除后IgM、Fn有下降趋势,NK细胞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在术后2周及3月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脾次全切除术能较好地维持机体的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 次全切除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颈阔肌下间隙建立手术操作空间,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仅保留背内侧薄片状腺体组织。结果67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155 min,(109.6±34.1)min;术中出血量5-300 ml(中位数80 ml);术后引流总量10-325 ml,(115.3±64.5)ml;术后引流时间2-4 d,(2.3±0.5)d;术后住院时间3-8 d,(5.0±1.0)d。术后3例一过性声嘶,1例饮水后呛咳,无呼吸困难、窒息、抽搐、甲亢危象等并发症。67例随访6-36个月,(23.6±8.8)月,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梁志清 李玉艳 +2 位作者 陈勇 徐惠成 史常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472-1473,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3例因诊断为子宫肌瘤 (43例 )、子宫腺肌症 (6例 )及子宫内膜增殖症 (4例 )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 ,对同时期 6 1例有同样适应症的患者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比较两...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5 3例因诊断为子宫肌瘤 (43例 )、子宫腺肌症 (6例 )及子宫内膜增殖症 (4例 )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 ,对同时期 6 1例有同样适应症的患者行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比较两组病人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与子宫大小有关 ,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及子宫大小无关 ;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病人手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虽不能完全代替腹式子宫次全切除术 ,但是是一种安全、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鲁永鲜 周宁 +2 位作者 刘昕 赵英 张迎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0期8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非脱垂大子宫(>孕10周)次全切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阴道前穹隆(或)加后穹隆辅助切口,通过剜除肌瘤或宫体逐块楔形切除等方法缩小子宫体积,行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8例.结果孕10~15周子宫8例均成功经阴道次全切除,手术时间70... 目的探讨经阴道非脱垂大子宫(>孕10周)次全切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阴道前穹隆(或)加后穹隆辅助切口,通过剜除肌瘤或宫体逐块楔形切除等方法缩小子宫体积,行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8例.结果孕10~15周子宫8例均成功经阴道次全切除,手术时间70~14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00 ml.术后13~24 h肛门排气.术后24 h均能正常饮食及下地活动.8例随诊6~25个月,平均15个月,宫颈外观均正常,阴道黏膜愈合好,位置正常.性生活满意度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经阴道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次全切除术 大子宫 经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被引量:23
7
作者 孙小亮 鲁瑶 +1 位作者 杨猛 纪浩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合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的改良手术,保留甲状腺右叶组织约6 g。结果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38例,1例因偏瘦、甲状腺体积大、操作空间小、术中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0 min(85~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10~60 ml)。术后引流管平均引流量50 ml(30~95 ml),术后常规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3.3 d(2~5 d)。术后无声嘶、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及抽搐,无切口出血所致呼吸困难、甲亢危象及死亡。38例腔镜手术患者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39例平均随访15个月(2~26个月),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甲亢复发,其余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兼具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大脾亢患者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改变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新华 马宏敏 +1 位作者 蔡志民 李晓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的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脾次全切除术后的肝炎后肝硬变脾大脾亢病人,分别于术后3月至1年半内行残脾穿刺,取脾组织作光镜、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检查,并与术前脾及... 目的:探讨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的结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脾次全切除术后的肝炎后肝硬变脾大脾亢病人,分别于术后3月至1年半内行残脾穿刺,取脾组织作光镜、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检查,并与术前脾及正常脾组织相比较。结果:术后残脾与术前脾比较,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数量增加,结构较紧密,淋巴细胞密度增加;脾窦扩张程度减轻;脾索内纤维组织减少,淋巴细胞增加;脾内巨噬细胞较术前稍有减少,巨噬细胞表面突起亦减少,难见噬RBC现象。但同正常脾组织比较,残脾结构仍有差异。结论:脾次全切除术后残脾结构发生了有益的适应性改变,这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脾亢症状和残脾的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大 脾功能亢进 次全切除术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用于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后患者苏醒质量的比较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晓怡 王珊娟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4-557,共4页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甲状腺腺瘤次全切术后持续输注情况下,患者拔管时心血管的稳定性和术后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男24例,女96例,年龄25~64岁,BMI 19.0~28.0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甲状腺腺瘤次全切术后持续输注情况下,患者拔管时心血管的稳定性和术后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120例,男24例,女96例,年龄25~64岁,BMI 19.0~28.0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60例。术毕转运至PACU后,D组给予4μg/ml右美托咪定0.5μg·kg^(-1)·h^(-1),泵注时间≥20min,持续输注至甲状腺快速切片病理结果为阴性,停药等待患者苏醒后拔管;P组给予丙泊酚2.5mg·kg^(-1)·h^(-1),同样等待结果为阴性后停药。记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前和拔管后自主呼吸状态下PaCO_2;评价苏醒时躁动程度(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拔管时躁动、呛咳、恶心呕吐和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D组(P<0.05)。两组睁眼时间和拔管前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拔管后PaCO_2明显高于P组(P<0.05),但处于正常范围,未观察到CO_2蓄积的情况。与P组比较,D组苏醒时R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拔管时躁动和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比较,能使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带管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预防甲状腺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间躁动,且未观察到CO_2蓄积,拔管不良反应少,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甲状腺腺瘤次全切除术 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or 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林 陈利华 +5 位作者 李强 韩泳涛 何金涛 方强 肖文光 朱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目的 :评价食管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35 6例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和右胸后外侧切口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胸腹二野... 目的 :评价食管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从 1997年 3月~ 2 0 0 1年 3月对 35 6例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经上腹正中切口和右胸后外侧切口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食管胃颈部或胸顶器械吻合术。结果 :35 6例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 ,术后并发症低 :吻合口瘘 3例 (0 8% ) ,应激性胃溃疡穿孔 2例 (0 6 % ) ,乳糜胸 2例 (0 6 % ) ,声嘶 5例 (1 4 % ) ,4例 3月后恢复。其余患者术后吞钡复查显示吻合口和幽门通畅。完全随访 346例 (97 2 % ) ,中位生存时间 2 6年 (6 1天 - 5年 ) ,五年生存率 :Ⅰ期 94 2 %、Ⅱa期 81 5 %、Ⅱb期 78 3%、Ⅲ期 36 %、Ⅳ期 0 % ;总体 3年生存率74 5 % ,总体五年生存率 5 5 4 9%。结论 :食管癌IvorLewis食管次全切除术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 ,术后并发症低 ,远期生存率较高 ,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食管次全切除术 二野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张俊杰 袁文 +1 位作者 张竞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 目的:评价保留椎体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将6具人新鲜颈椎骨韧带标本分为正常颈椎标本组(N组)、保留后壁的C5椎体次全切除组(RC组)、C5椎体次全切除组(C组),同一组标本先后进行不同处理,后两组均行钛网植骨及前路钢板固定,分别测定其应变、刚度、扭矩、运动范围等数据。结果:标本C4 ̄C6节段RC组轴向刚度、扭转刚度均高于C组;而其各方向运动范围均小于C组;但两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保留后壁的颈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其术后即刻稳定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手 生物力学 保留后壁 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伍国芳 贺涛 罗玉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9-331,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腰-硬联合麻醉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手术开始前15min,A组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B组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腰-硬联合麻醉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手术开始前15min,A组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B组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C组恒速输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记录术中MAP和HR的变化,并抽取颈内静脉血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结果与切皮前15min比较,切皮时C组MAP明显降低(P<0.05),手术结束时A组MAP显著升高,HR明显增快(P<0.05)。各时点B组MAP和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切皮前30min比较,切皮后30min和手术结束时A组NE、Cor和IL-6均显著升高(P<0.05),而B组和C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定0.5或1.0μg/kg均可降低腰-硬联合麻醉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的应激反应,但临床应用中需注意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能导致的血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应激反应 子宫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临床疗效随访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红云 刘宗惠 +2 位作者 段国升 冯涛 于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56-358,共3页
采用改良式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66例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手术有效率为95.5%(63例),优良率为84.8%(56例),无手术死(或重残发生。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野较大,脊髓损伤机会少,能同时直接去... 采用改良式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66例多节段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手术有效率为95.5%(63例),优良率为84.8%(56例),无手术死(或重残发生。该术式的优点是手术野较大,脊髓损伤机会少,能同时直接去除椎间盘水平和椎体后方的脊髓压迫,且可避免椎体切除过多和脊髓减压不充分,镶嵌植骨和术后颈胸石膏围领外固定能防止植骨块脱出和确保植骨融合。最为适宜2~4个节段的脊髓型或脊髓神经根混合型颈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体次全切除术 外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金豹 林文波 +1 位作者 陈宏尊 冉启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112-1113,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并发症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改进的解剖基础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水仙 谢民强 +3 位作者 刘贤 李仲汉 张宏征 龙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8-340,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16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改良要点在于低位小切口,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包膜... 目的:观察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167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改良要点在于低位小切口,不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包膜内分离。结果:167例中,只有1例暂时喉返神经损伤,另1例为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0.6%(1/167);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随访1~8年,有2例复发,经过2次手术未见再次复发。结论:不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首选术式,熟悉甲状腺及其毗邻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改良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萍 王芬娟 +3 位作者 龚巧丽 景明来 马银芬 徐晓琴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5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14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气腹形成后以专用注射针经耻骨联合上缘腹壁刺入子宫体肌层内,回抽未见回血后缓慢注入垂体后叶素6 U+0.9%氯化...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14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气腹形成后以专用注射针经耻骨联合上缘腹壁刺入子宫体肌层内,回抽未见回血后缓慢注入垂体后叶素6 U+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如注射药物0.5 h后子宫动静脉仍未处理,可再次在宫体缓慢注入垂体后叶素6 U+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对照组未注射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病率以及术中用垂体后叶素前后血压及脉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对大子宫及宫体旁有黏连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用垂体后叶素后短期内血压、脉搏可升高,但30 m in内均恢复到用药前水平,且均未超过正常高值。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安全有效,对大子宫及宫体旁有黏连者效果更佳,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建修 农丽丹 +1 位作者 孙强 赵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49-150,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Ⅰ组患者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 目的探讨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均分为三组:Ⅰ组患者采用0.37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Ⅱ组患者采用0.5%的罗哌卡因每侧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Ⅲ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15 ml行一点法颈丛神经阻滞。20 min后针刺法测定Ⅰ、Ⅱ组患者的颈丛神经阻滞平面,三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三组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三组患者镇痛评分、术后所用的总吗啡量、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镇痛评分、吗啡需要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醒后第1次镇痛时间Ⅰ、Ⅱ组明显长于Ⅲ组(P<0.05)。结论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并不能减少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镇痛药需要量和术后镇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丛神经阻滞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后镇痛 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Graves′病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翘楚 刘宇 +5 位作者 姜华 刘瑞磊 李玺 黄泽楠 吴珏堃 黄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0-564,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两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术式(Ⅰ组59例)和传统的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Ⅱ组54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和... 【目的】评估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式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比较了两种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改良后保留单侧腺体上极术式(Ⅰ组59例)和传统的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Ⅱ组54例)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初次手术时间基本相同,但Ⅰ组患者的失血量、二次手术时间、喉返神经损伤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Ⅱ组。此外,Ⅰ组无术后血肿,Ⅱ组出现3例(5.56%)术后血肿。Ⅰ组2例(3.39%)和Ⅱ组4例(7.40%)出现短暂的低钙血症。【结论】在失血量、二次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方面,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保留单侧腺体上极的术式比保留双侧甲状腺背侧组织术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甲状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脾行脾次全切除术前后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仲 马宏敏 梁志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22-824,共3页
目的 了解肝硬化充血性脾肿大伴脾亢时行脾次全切除术前后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 60 %CCl4 加 5 %乙醇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然后行脾次全切除术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手术前后脾脏中膜型基质... 目的 了解肝硬化充血性脾肿大伴脾亢时行脾次全切除术前后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表达变化。方法 用 60 %CCl4 加 5 %乙醇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然后行脾次全切除术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手术前后脾脏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T1 MMP)、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 (TIMP1 )的表达。结果 原位杂交显示 ,脾脏中MT1 MMP、MMP2、TIMP1mRNA的表达主要在血管内皮和血窦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网状细胞中 ,多位于红髓、脾索和脾小梁。蓝紫色阳性物质分布于胞质中。图像分析表明手术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MMP9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棕黄色的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红髓和边缘带的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中 ,图像分析表明手术前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次全切除术 脾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次全切除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程伟 胡新华 +3 位作者 张雪松 王树卿 罗维 张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9-541,共3页
目的:检测门脉高压症脾次全切除术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组织学的变化,初步评价脾次全切除术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大鼠腹部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CCl4)0.3ml/100g油溶液,同时10%乙醇溶液代替饮水,... 目的:检测门脉高压症脾次全切除术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组织学的变化,初步评价脾次全切除术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大鼠模型,大鼠腹部皮下注射60%四氯化碳(CCl4)0.3ml/100g油溶液,同时10%乙醇溶液代替饮水,测量门静脉压≥12mmHg及病理学证实模型成功。对各组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HE染色组织学观察。结果:保留约正常脾脏大小的脾部分切除组与正常对照组术后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保留约正常脾脏大小的脾部分切除组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脾包膜变薄,脾实质轻度充血。结论:门脉高压症的残余脾脏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保留约正常脾脏大小的脾部分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全切除术 门脉高压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