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镜下甲状腺全切与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桂林 吴桂蓉 +1 位作者 黄春红 刘国生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2期130-133,183,共5页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普通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 目的探讨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和次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普通外科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腔镜次全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应用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效果确切,可加快患者恢复,改善甲状腺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切除 次全切除术 炎症反应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桂林 吴桂蓉 +1 位作者 黄春红 刘国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8期44-46,50,共4页
目的:探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0例,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10例)和... 目的:探讨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广东省东莞市清溪医院进行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80例,根据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其分为复发组(10例)和未复发组(7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结节数量、结节直径、术前甲状腺激素治疗情况、术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术后服用甲状腺激素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无失访者,随访时间3~5年,平均随访时间(4.89±0.69)年,均获得完整随访资料,无死亡患者。其中有10例复发(真性复发4例、假性复发6例),复发率为12.50%(10/80),中位复发时间为4.1年。复发组患者年龄、结节直径均大于未复发组,结节数量≥3个、术后未服用甲状腺激素患者人数占比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病程、术前甲状腺激素治疗情况、术前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直径大、结节数量≥3个、术后未服用甲状腺激素是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存在复发风险,其中结节直径大、结节数量≥3个、术后未服用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是复发的主要诱发因素,临床应多加重视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针对性措施,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复发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近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力波 任浩棠 陈建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16期115-118,123,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被膜外次... 目的探讨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广东东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患者采用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对照组42例患者实施被膜外次全切除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剂使用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d内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及低钙症状发生率。术后随访4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手足抽搐或麻木、喉返神经损伤、呼吸困难或窒息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观察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38%)、低钙血症(4.76%)、抽搐和惊厥低钙症状发生率(0.0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0.95%、40.47%、16.67%、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及手足抽搐或麻木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27例接受单侧切除术,1例(3.70%)患者发生并发症;15例接受双侧切除术,4例(26.67%)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26例接受单侧切除术,5例(19.23%)患者发生并发症;16例患者接受双侧切除术,10例(62.50%)患者发生并发症。行单侧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行双侧切除的患者,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且单侧切除术术后的情况要优于双侧切除术术后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被膜内次全切除术 被膜外次全切除术次全切除术 近期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125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梅青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5年第5期526-527,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 次全切除术 护理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护理体会 并发症 甲状腺肿物 2004年 2001年 神经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刀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22
5
作者 张巧玉 梁志清 +2 位作者 秦荣 熊光武 常青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9-31,共3页
目的 探讨PK刀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K刀、单极电刀和双极电凝钳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单极电刀、双极电凝钳相比 ,PK刀能明显减少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 目的 探讨PK刀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PK刀、单极电刀和双极电凝钳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单极电刀、双极电凝钳相比 ,PK刀能明显减少出血量 ,缩短手术时间。结论 PK刀在腹腔镜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改变了传统高频电刀的某些不足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 子宫次全切除术 高频电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0例报告 被引量:17
6
作者 龚文敬 赵希忠 +4 位作者 任叔阳 安辉 蓝海波 赵美珠 杨向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5,88,共5页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采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0例,记录术后疼痛及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采用Wexner便...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14年12月~2015年6月我院采用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10例,记录术后疼痛及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采用Wexner便秘评分、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和胃肠生活质量指数评价便秘治疗的疗效。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17±35)min,术中出血量(36±11)ml。均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腹腔感染、肠梗阻及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2.4±0.8)d和(2.9±0.6)d,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3.3±0.5)分,术后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4.3±0.5)分。术后6个月Wexner便秘评分(4.5±1.0)分,显著低于术前(22.0±1.9)分(t=26.087,P=0.000);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5.5±0.5)分较术前(23.2±0.9)分,明显降低(t=52.836,P=0.000);胃肠生活质量指数(105.7±3.9)分,较术前(77.4±6.0)分明显提高(t=-12.457,P=0.000)。结论经脐单孔SILS-Port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安全可行,腹壁美容效果好,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SILS-Port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 腹腔镜 结肠次全切除术 慢传输型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黎东伟 李君久 +4 位作者 熊秋华 张慧嫦 莫大超 孙达 欧阳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9-751,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采用胸乳三孔入路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67例,于左侧乳房内侧缘及双乳晕上缘做切口置入trocar,在颈前颈阔肌下间隙建立手术操作空间,次全切除双侧甲状腺,仅保留背内侧薄片状腺体组织。结果67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155 min,(109.6±34.1)min;术中出血量5-300 ml(中位数80 ml);术后引流总量10-325 ml,(115.3±64.5)ml;术后引流时间2-4 d,(2.3±0.5)d;术后住院时间3-8 d,(5.0±1.0)d。术后3例一过性声嘶,1例饮水后呛咳,无呼吸困难、窒息、抽搐、甲亢危象等并发症。67例随访6-36个月,(23.6±8.8)月,3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式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鲁永鲜 周宁 +2 位作者 刘昕 赵英 张迎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5年第10期811-81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非脱垂大子宫(>孕10周)次全切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阴道前穹隆(或)加后穹隆辅助切口,通过剜除肌瘤或宫体逐块楔形切除等方法缩小子宫体积,行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8例.结果孕10~15周子宫8例均成功经阴道次全切除,手术时间70... 目的探讨经阴道非脱垂大子宫(>孕10周)次全切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阴道前穹隆(或)加后穹隆辅助切口,通过剜除肌瘤或宫体逐块楔形切除等方法缩小子宫体积,行阴式子宫次全切除术8例.结果孕10~15周子宫8例均成功经阴道次全切除,手术时间70~14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00 ml.术后13~24 h肛门排气.术后24 h均能正常饮食及下地活动.8例随诊6~25个月,平均15个月,宫颈外观均正常,阴道黏膜愈合好,位置正常.性生活满意度与术前无差异.结论经阴道大子宫次全切除术临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次全切除术 大子宫 经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被引量:23
9
作者 孙小亮 鲁瑶 +1 位作者 杨猛 纪浩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 目的探讨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对39例甲亢行胸乳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或近全切除联合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的改良手术,保留甲状腺右叶组织约6 g。结果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38例,1例因偏瘦、甲状腺体积大、操作空间小、术中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手术平均时间100 min(85~13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10~60 ml)。术后引流管平均引流量50 ml(30~95 ml),术后常规第2天拔出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3.3 d(2~5 d)。术后无声嘶、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及抽搐,无切口出血所致呼吸困难、甲亢危象及死亡。38例腔镜手术患者对美容效果非常满意。39例平均随访15个月(2~26个月),2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甲亢复发,其余患者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论胸乳入路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安全、有效,兼具美容效果,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胸乳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结肠次全切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毛永忠 汤绍涛 +3 位作者 阮庆兰 王勇 童强松 李时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分析52例小儿巨结肠同源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男12例,女15例,年龄7个月~14岁;25例行开放式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男10例,女15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结肠次全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分析52例小儿巨结肠同源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男12例,女15例,年龄7个月~14岁;25例行开放式腹会阴Soave法结肠次全切除术,男10例,女15例,年龄5个月~16岁。术前常规行钡灌肠、24h延迟拍片、直肠肛管测压及直肠黏膜活检。两种术式会阴部操作相同,均行Soave法直肠结肠全层吻合。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及两组并发症。结果2种术式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肠蠕动恢复快(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全组无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开腹和腹腔镜辅助下小儿结肠次全切除术均较安全、可靠;腹腔镜创伤小,外形美观,但手术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结肠同源病 腹腔镜 结肠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女性性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艳红 吴绪峰 周光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7期165-166,共2页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女性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2007年1~12月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8例,分为两组,研究组70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8例,行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分别进行术前3个...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对女性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2007年1~12月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8例,分为两组,研究组70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58例,行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分别进行术前3个月及术后6、12个月性生活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情况。结果:术前3个月两组患者性生活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个月研究组性生活满意率明显下降,对照组性生活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12个月研究组性生活满意率升高,与术前3个月、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子宫切除术对性生活影响不大,腹式次全子宫切除术较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后性生活恢复快,两种手术方式术后1年后对性生活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 子宫次全切除术 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宫颈套扎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小娟 骆霞 +3 位作者 张小芬 王卫星 杨敏 张玮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套扎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同时期同组医师实施的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40例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ASH)40例患者,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 目的:探讨宫颈套扎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同时期同组医师实施的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40例和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ASH)40例患者,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LSH组与ASH组比较。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排气时间早(均P〈0.01)。结论: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而宫颈套扎法在LSH中应用,由于其操作简单、价廉、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宫颈套扎 出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门脉高压症脾次全切除术对部分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铁民 刘程伟 +3 位作者 张雪松 王树卿 罗维 张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通过门脉高压症(PHT)脾次全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初步评价脾次全切除术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硬化PHT大鼠疾病模型。实验分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G),实验对照组(ECG),全脾切除组(TSG),保留正常睥... 目的:通过门脉高压症(PHT)脾次全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变化,初步评价脾次全切除术在门脉高压症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肝硬化PHT大鼠疾病模型。实验分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G),实验对照组(ECG),全脾切除组(TSG),保留正常睥脏50%的脾部分切除组(R50%、NSG), 保留正常脾脏大小的睥部分切除组(RNSG)。术后4周对各组进行血常规、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4周R50%NSG组与RNSG组与NCG组和ECG组血常规、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CG光镜下见假小叶,再生的肝细胞结节肝细胞索排列紊乱等肝硬化表现脾包膜增厚,脾实质充血严重。脾内纤维严重增生。R50%NSG和RNSG光镜下见肝纤维化程度减轻,脾包膜变薄,脾实质轻度充血。结论:PHT残余脾脏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保留部分脾脏的脾部分切除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全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临床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君辉 陈道瑾 钱立元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98-9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有胆囊水肿、萎缩,或胆囊三角粘连、疤痕化,或胆囊管、胆囊动脉变异等胆囊疾病,采用破坏胆囊黏膜为主,不强调“完全彻底”切除的手术方法。并与984例同期LC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在胆囊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有胆囊水肿、萎缩,或胆囊三角粘连、疤痕化,或胆囊管、胆囊动脉变异等胆囊疾病,采用破坏胆囊黏膜为主,不强调“完全彻底”切除的手术方法。并与984例同期LC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每天腹腔引流液均高于LC组,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复查时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相近。结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了LC的中转开腹手术总比例,没有明显增加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LC一样,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囊结石 胆囊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与亚次全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浩雄 刘日光 +3 位作者 李剑文 陈林 陈磊 傅君舟 《中国血液净化》 2012年第7期369-373,共5页
目的 比较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与亚次全切除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的SHPT患... 目的 比较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与亚次全切除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的SHPT患者18例,根据切除范围不同分两组,亚次全切组切除4个腺体中的3个,共8例;次全切组:切除3.5个腺体,共10例。观察术前及术后1天、1周、1个月、6个月的数据,包括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碱性磷酸酶(ALP),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种手术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彩超发现的甲状旁腺结节数、Ca、P、Ca×P、iPTH、ALP全部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在1周内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两组缓解时间、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Ca、P、Ca×P、iPTH、ALP两组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Ca在术后1周、1个月,P和Ca×P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iPTH在术后1天、1周、1个月、6个月,ALP在6个月,次全切组较亚次全切组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有效方法,但术式上次全切除术比亚次全切除术更能减少持续性和复发性SHP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持续性和复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联合宫腔镜宫颈电切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斌 夏恩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5,14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联合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TCRC)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子宫良性病变合并慢性宫颈炎进行LSH联合TCRC与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经过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联合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TCRC)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子宫良性病变合并慢性宫颈炎进行LSH联合TCRC与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经过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LSH联合TCRC组与LIS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2.3±13.16)及(113.7±20.32)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LSH联合TCRC组较CISH组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LSH联合TCRC术操作简便,直观安全,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良性病变 慢性宫颈炎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静 赵福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8期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行LSH的患者24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常规组73例(A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和直肠返折腹...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行LSH的患者24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常规组73例(A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和直肠返折腹膜后,贴宫颈旁电凝闭合子宫动静脉;宫颈套扎组83例(B组):离断宫旁组织并打开膀胱和直肠返折腹膜后,用1号可吸收线自制Roeder's线圈套扎裸化宫颈的中段,阻断子宫动静脉;垂体后叶素+宫颈套扎组93例(C组):6 u垂体后叶素加2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行宫体注射,待宫体血管收缩表面变白后再按B组的方法进行操作。比较分析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等。结果B组和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引流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优于A组,C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均优于B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腹腔引流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3组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宫颈套扎法的LSH,能缩短手术时间、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和加快患者术后康复,使复杂手术简单化、高风险手术安全化,可有效降低副损伤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次全切除术 腹腔镜 宫颈套扎 垂体后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28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力 刘月旺 +2 位作者 楮淑华 王卫疆 段晓琼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6期50-51,共2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9月至2006年8月286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278例顺利完成手术,8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达97.20%,手术时间(85...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9月至2006年8月286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278例顺利完成手术,8例因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达97.20%,手术时间(85.3±26.8)min,术中出血量(42.1±20.1)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22.7±5.9)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6.2±9.6)h,术后住院时间(4.2±1.0)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具有安全、术中出血少、恢复快、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次全切除术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刀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庄志浩 陶世明 霍景山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4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应用超声刀联合康派特医用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3~4cm,手术时间平均60min,术中失血约25ml...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康派特医用胶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应用超声刀联合康派特医用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度3~4cm,手术时间平均60min,术中失血约25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美观。结论使用超声刀超声刀联合康派特医用胶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可以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出血少、缩短关闭皮肤时间、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康派特医用胶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和胃次全切除术对远端胃癌病人5年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锋 吴伍林 《循证医学》 CSCD 2005年第4期208-210,共3页
关键词 远端胃癌 切除 次全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