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次亚磷酸钠分离-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钨尾矿中砷含量 被引量:1
1
作者 吕长宽 骆捡花 +2 位作者 唐莉福 唐碧玉 曾志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1-888,共8页
选矿中产生的钨尾矿长期堆放,经过雨水冲刷,钨尾矿中的砷会进入到水土中,造成环境污染,准确测定钨尾矿中砷含量,有利于监测钨尾矿中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采用硝酸-氯酸钾饱和溶液和氟化铵溶液分解样品,再用硫酸溶液冒烟赶尽硝酸,在盐酸... 选矿中产生的钨尾矿长期堆放,经过雨水冲刷,钨尾矿中的砷会进入到水土中,造成环境污染,准确测定钨尾矿中砷含量,有利于监测钨尾矿中砷对环境的污染程度。采用硝酸-氯酸钾饱和溶液和氟化铵溶液分解样品,再用硫酸溶液冒烟赶尽硝酸,在盐酸介质中,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用次亚磷酸钠将砷离子还原成元素态,析出的砷过滤分离,除去其他杂质。在硫酸溶液中,用过量的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滴定溶解单质砷,过量的重铬酸钾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硫酸亚铁标准溶液返滴定。通过优化样品溶解条件和砷沉淀还原条件,建立了次亚磷酸钠分离-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钨尾矿中砷含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滤液中的砷含量,考察了滤液中砷含量对砷测定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表明实验中砷沉淀完全。通过沉淀单质砷,过滤使砷与杂质元素分离,消除了杂质元素对砷测定的影响。运用重铬酸钾容量法测定3个钨尾矿样品中的砷,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在0.14%~2.1%,加标回收率在97.0%~101%。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适合钨尾矿中高含量砷的测定,测定结果与碱融分离-碘量法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次亚磷酸钠 重铬酸钾 钨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雀绿-次亚磷酸钠体系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钯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建国 钱晓锋 魏永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基于在磷酸 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 (pH =2 0 )中 ,以钯 (Ⅱ )催化次亚磷酸钠还原孔雀绿褪色为指示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钯的动力学光度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0 μg·L- 1 ,检出限为 9 78× 10 - 1 1g·mL- 1 。... 基于在磷酸 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 (pH =2 0 )中 ,以钯 (Ⅱ )催化次亚磷酸钠还原孔雀绿褪色为指示反应 ,建立了测定痕量钯的动力学光度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0 μg·L- 1 ,检出限为 9 78× 10 - 1 1g·mL- 1 。用于某些含钯催化剂样品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Ⅱ) 动力学光度法 孔雀绿 次亚磷酸钠 测定 含钯催化剂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沉积机理探讨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永健 王印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1-306,315,共7页
探讨了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沉积机理。认为镀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均匀性与镀层“沉积表面”和“镀层锋线”的镍离子活度密切相关。指出采用混合配体可降低“H- P”均裂所需要的能量 ,有利于镀层以锋线推进的层片状方式生长 ,提高镀层... 探讨了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沉积机理。认为镀层的微观形貌和成分均匀性与镀层“沉积表面”和“镀层锋线”的镍离子活度密切相关。指出采用混合配体可降低“H- P”均裂所需要的能量 ,有利于镀层以锋线推进的层片状方式生长 ,提高镀层的耐蚀性 ;镀液中添加适量稀土 ,增加催化表面的活性点数目 ,加快镍离子被还原过程中电子传递速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次亚磷酸钠 沉积机理 耐蚀性 沉积速度 微观形貌 成分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亚磷酸钠还原法制备纳米铜颗粒 被引量:4
4
作者 文瑾 李洁 陈启元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9-192,共4页
利用液相还原两步法,油酸为萃取剂和保护剂,葡萄糖和次亚磷酸钠将五水硫酸铜分别还原为氧化亚铜和单质铜,制备得到了粒度为50~100nm左右分散均匀的球形纳米铜颗粒,并用XRD、SEM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油酸的保护下,采用液相... 利用液相还原两步法,油酸为萃取剂和保护剂,葡萄糖和次亚磷酸钠将五水硫酸铜分别还原为氧化亚铜和单质铜,制备得到了粒度为50~100nm左右分散均匀的球形纳米铜颗粒,并用XRD、SEM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油酸的保护下,采用液相还原两步法可制得分散性好、具有抗氧化性能的球形纳米铜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颗粒 葡萄糖 次亚磷酸钠 两步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化学镀镍中次亚磷酸钠阳极氧化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美媛 旷亚非 许岩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12-417,共6页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酸性化学镀镍过程中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的阳极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次亚磷酸钠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其阳极氧化行为受本身浓度、溶液温度、阳极扫描速度以及Ni2 + 的影响,在其氧化反应... 采用线性电位扫描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酸性化学镀镍过程中还原剂次亚磷酸钠的阳极氧化行为.结果表明,次亚磷酸钠的氧化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其阳极氧化行为受本身浓度、溶液温度、阳极扫描速度以及Ni2 + 的影响,在其氧化反应之前可能存在异相界面转化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镍 化学镀镍 阳极氧化 次亚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美媛 旷亚非 《腐蚀与防护》 CAS 1999年第12期533-536,共4页
分析了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就近年来对该体系研究的新的方法进行了讨论,以便对化学镀镍目前的研究水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化学镀 次亚磷酸钠 电镀 镀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美媛 旷亚非 《腐蚀与防护》 CAS 1999年第8期339-342,372,共5页
运用阳极扫描法研究了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在镍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两个分部反应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次亚磷酸钠的直接氧化产物不是H_3PO_3,其氧化行为受自身浓度、溶液温度、pH值、扫描速度以及Ni^(2+)浓... 运用阳极扫描法研究了次亚磷酸钠体系化学镀镍在镍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化学镀镍的两个分部反应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次亚磷酸钠的直接氧化产物不是H_3PO_3,其氧化行为受自身浓度、溶液温度、pH值、扫描速度以及Ni^(2+)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亚磷酸钠 化学镀 电化学方法 镀镍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铁基体次亚磷酸钠化学镀铜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存海 霍小平 李亚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59,共4页
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镀铜温度、时间、体积等因素对镀铜效果的影响,确立了以硫酸铜为主原料、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柠檬酸钠为混合络合剂为主要镀液组成的碱性还原镀铜体系.并成功地在铸铁基体上实现了铜的连续自... 研究了镀液组成、pH值、镀铜温度、时间、体积等因素对镀铜效果的影响,确立了以硫酸铜为主原料、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和柠檬酸钠为混合络合剂为主要镀液组成的碱性还原镀铜体系.并成功地在铸铁基体上实现了铜的连续自催化沉积,获得了较光亮红黄色的铜镀层.该镀层与传统氰化镀铜相比,结合力相当,亮度更好,光洁度达花8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铁 化学镀铜 次亚磷酸钠 结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亚磷酸钠还原-碘滴定法测定矿石样品中砷含量 被引量:1
9
作者 赵树宝 赵剑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8-710,共3页
矿石样品(0.5g)溶于硝酸-盐酸(3+1)混合酸(20mL)中,加硫酸(5mL)并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冷却后加入盐酸(1+1)溶液70mL,温热至盐类溶解后,用硫酸铜(0.1g)作催化剂,加入次亚磷酸钠至过量约1~2g,使砷(Ⅲ)还原至单体砷析出,过滤。将带有单... 矿石样品(0.5g)溶于硝酸-盐酸(3+1)混合酸(20mL)中,加硫酸(5mL)并蒸发至冒三氧化硫白烟,冷却后加入盐酸(1+1)溶液70mL,温热至盐类溶解后,用硫酸铜(0.1g)作催化剂,加入次亚磷酸钠至过量约1~2g,使砷(Ⅲ)还原至单体砷析出,过滤。将带有单体砷沉淀的滤纸投入烧杯中,加入过量碘标准溶液使砷溶解。在20g·L-1碳酸氢钠溶液中,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碘;根据两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样品中砷的含量。应用此方法分析了3个标准样品,所得结果与认定值相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1.5%~2.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量法 次亚磷酸钠还原 矿石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卫东 洪鹤 陈立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1997年第6期81-85,共5页
介绍了次亚磷酸钠作为还原剂的化学镀镍的原理,镀液组成及镀层性能特点.并对影响镀覆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化学镀 次亚磷酸钠 镀镍 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的ABS塑料室温镍-磷化学镀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茸 刘祥萱 王煊军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6-48,51,共4页
为提高ABS塑料镍-磷镀层的表面质量,研究了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室温碱性化学镀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工艺制备的镀层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配方为28 g.L-1硫酸镍,27 g.L-1次亚磷酸钠,50 g.L-1柠檬酸钠,50 g.... 为提高ABS塑料镍-磷镀层的表面质量,研究了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的室温碱性化学镀工艺,并对工艺进行了优化,对优化工艺制备的镀层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优化的镀液配方为28 g.L-1硫酸镍,27 g.L-1次亚磷酸钠,50 g.L-1柠檬酸钠,50 g.L-1氯化铵,0.002 5 g.L-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pH值8.5~9,温度25~30℃;镀层厚度达到10μm时,其平整度、附着力较好,目测光亮度可达1级,硬度较低,方块电阻小于10μ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塑料 镍-磷化学镀 次亚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亚磷酸盐还原—碘量法测砷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3
12
作者 袁宇 苏子奇 +2 位作者 李宇涵 普会文 胡红 《农村实用技术》 2017年第1期51-52,共2页
砷是地质矿产及冶金分析中经常分析的元素之一,有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溴酸钾容量法及次亚磷酸盐还原-碘量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碘量法因不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测量范围宽(0.05%以上),因而在检测分析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基本原... 砷是地质矿产及冶金分析中经常分析的元素之一,有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法、溴酸钾容量法及次亚磷酸盐还原-碘量法等多种分析方法,碘量法因不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测量范围宽(0.05%以上),因而在检测分析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基本原理是在6mol/L盐酸中,以硫酸铜为催化剂,用次亚磷酸钠将砷还原成单体状态析出。过滤后用碘标准滴定液将砷溶解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磷酸 碘量法 测砷 还原 原子荧光法 分光光度法 次亚磷酸钠 冶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丙烯酸钠和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分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珍元 姜宏伟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49-351,356,共4页
采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为主体单体,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水相自由基聚合,并用30%浓度NaOH溶液中和,获得水溶性丙烯酸钠和丙烯酸甲酯聚合物(PAANa-co-PMA),其分子量可通过链转移剂的用量控制。这种... 采用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为主体单体,次亚磷酸钠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通过水相自由基聚合,并用30%浓度NaOH溶液中和,获得水溶性丙烯酸钠和丙烯酸甲酯聚合物(PAANa-co-PMA),其分子量可通过链转移剂的用量控制。这种共聚物在结构上引入亲油性单体丙烯酸甲酯,对Mg(OH)2粉体球磨分散效果有很大的改善。与聚丙烯酸钠外加剂相比,当助磨剂添加量为粉体质量的0.3%时,相同球磨时间下,粒径分布变小了1/3,比表面积增加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亚磷酸钠 氢氧化镁 助磨剂 粉体分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峰 牛德民 +1 位作者 房延凤 马健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3-520,共8页
目的确定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佳制备工艺,解决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随存放时间延长保塑性下降的问题。方法以丙烯酸(AA)、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及次亚磷酸钠(SHP)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得到了碳六型聚羧酸... 目的确定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最佳制备工艺,解决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随存放时间延长保塑性下降的问题。方法以丙烯酸(AA)、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EPEG)及次亚磷酸钠(SHP)等为主要原材料,通过自由基共聚反应,制备得到了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水化热、SEM、XRD等测试方法,研究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结果当聚醚单体分子量为3000、酸醚摩尔比为5∶1、起始反应温度为15~20℃时,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分散性及保塑性最佳。结论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在分散性及保塑性方面均优于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HPEG)型减水剂;加入稳定剂后,碳六型聚羧酸减水剂的保塑性得到了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羧酸减水剂 乙二醇单乙烯基聚乙二醇醚 次亚磷酸钠 常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甲基-5-甲酰基噻唑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钟为慧 郭宝铭 +2 位作者 赵永志 孙秀玲 苏为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6-490,共5页
研究了头孢托仑匹酯关键中间体4-甲基-5-噻唑甲醛(1)的合成新工艺。以乙酰乙酸甲酯(2)为起始原料,首先进行α-溴代反应、与硫脲缩合反应,制得2-氨基-4-甲基-5-噻唑甲酸甲酯(3),收率高达96%;其次用廉价的次亚磷酸钠(1.5当量)替代次亚磷酸... 研究了头孢托仑匹酯关键中间体4-甲基-5-噻唑甲醛(1)的合成新工艺。以乙酰乙酸甲酯(2)为起始原料,首先进行α-溴代反应、与硫脲缩合反应,制得2-氨基-4-甲基-5-噻唑甲酸甲酯(3),收率高达96%;其次用廉价的次亚磷酸钠(1.5当量)替代次亚磷酸,进行氨基重氮化还原反应,制得4-甲基-5-噻唑甲酸甲酯(4),收率为75%;最后用硼氢化钾/氯化锂体系(1.5当量)在回流的无水乙醇中进行酯还原反应,所得粗产物不经分离提纯,直接用次氯酸钠(2.0当量)氧化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为62%,反应总收率在44%以上。该过程条件温和,操作简便,后处理简单,具有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甲基-5-甲酰基噻唑 次亚磷酸钠 硼氢化钾 氯化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法制备Fe包覆Al复合粉末 被引量:10
16
作者 田宝艳 张景德 +2 位作者 毕见强 古娜 徐廷鸿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5-828,848,共5页
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制取了铁包覆铝的复合粉末,研究了络合剂、pH值、镀覆温度和镀覆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复合粒子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粉表面包覆的铁层呈团粒状,优化的... 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通过化学镀的方法制取了铁包覆铝的复合粉末,研究了络合剂、pH值、镀覆温度和镀覆时间对包覆效果的影响,采用XRD和SEM对复合粒子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铝粉表面包覆的铁层呈团粒状,优化的工艺参数为硫酸亚铁初始质量浓度:8g/L,次亚磷酸钠质量浓度:30—40g/L,酒石酸钾钠:16g/L,柠檬酸:6g/L,pH值:9.5,镀液温度:78℃,镀覆时间:4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铁 铝粉 包覆 次亚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在联氨还原法制备金属Co纳米微粒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晓钟 汤皎宁 +1 位作者 李均钦 高继华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32-835,共4页
采用次亚磷酸钠为辅助还原剂,联氨为主还原剂,在微波辐射下还原钴盐制备六方结构o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散射仪观察并测定纳米Co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确认Co纳米粒子为类球形,粒径为10~15nm.在正己烷中存在软团聚,... 采用次亚磷酸钠为辅助还原剂,联氨为主还原剂,在微波辐射下还原钴盐制备六方结构o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散射仪观察并测定纳米Co粒子的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确认Co纳米粒子为类球形,粒径为10~15nm.在正己烷中存在软团聚,团聚体平均尺寸约30nm.采用XPS考察产物的表面价态,证明金属Co纳米晶是以零价态存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联氨 微波辐射 次亚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镍-铁-磷合金和它的伏安行为(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森林 吴辉煌 《电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27-335,共9页
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 ,硼酸为缓冲剂和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介质中 ,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化学沉积条件 (pH值 ,温度及 [Fe2 + ]/([Ni2 + ]+[Fe2 + ])物质的量比 )对沉积速率和镀层组成的影响 ;并由此建立镀液稳定的最佳沉积工艺 .... 在以次亚磷酸钠为还原剂 ,硼酸为缓冲剂和柠檬酸钠为络合剂的碱性介质中 ,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化学沉积条件 (pH值 ,温度及 [Fe2 + ]/([Ni2 + ]+[Fe2 + ])物质的量比 )对沉积速率和镀层组成的影响 ;并由此建立镀液稳定的最佳沉积工艺 .实验表明 ,镀液中硫酸亚铁对沉积镍_铁_磷合金有阻碍作用 (降低了化学沉积速率 ) ,造成镀层中铁含量不高 (小于 2 0 % ) ,使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镍_铁_磷合金的电沉积机理 .结果发现铁对次亚磷酸钠的氧化不起催化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镍-铁-磷合金 伏安行为 沉积工艺 镀液 硫酸亚铁 次亚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还原制备Au-P/SiO2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潇潇 谢婷 +3 位作者 肖玥 张鸿斌 张来英 李海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2-47,共6页
甲酸分解制氢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与Pd催化剂相比,Au催化剂不易失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次亚磷酸钠原位还原制备了Au-P/SiO_2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探讨其结构,并以甲酸分解为目... 甲酸分解制氢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与Pd催化剂相比,Au催化剂不易失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使用次亚磷酸钠原位还原制备了Au-P/SiO_2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手段探讨其结构,并以甲酸分解为目标反应研究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催化剂中Au粒子(粒径3nm左右)均匀分散在SiO_2表面,且P掺杂进入Au的晶格形成Au-P复合物,改变了Au的电子结构.同时反应过程中产生的PⅢ被Au3+氧化生成磷酸金,提供酸性中心,使Au-P/SiO_2催化剂表现出较Au/SiO_2催化剂更加优越的催化性能.在363K,4mol/L的甲酸溶液中,Au-P/SiO_2催化剂催化甲酸分解的转化率可达51%,是未掺杂的Au/SiO_2催化剂的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亚磷酸钠 Au—P复合物 磷酸 甲酸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磷化镍的水热合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钰佳 王双甲 +3 位作者 刘添智 魏民 刘冬梅 杨占旭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50-1452,1456,共4页
以水为溶剂,硝酸镍和次亚磷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本体磷化镍催化剂,考察了磷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合成磷化镍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Ni=6∶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2 h的条件下,制备出较纯净的... 以水为溶剂,硝酸镍和次亚磷酸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本体磷化镍催化剂,考察了磷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合成磷化镍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Ni=6∶1,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12 h的条件下,制备出较纯净的六方相磷化镍。添加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20000,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磷化镍的比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磷化物 磷化镍 水热合成 表面活性剂 次亚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