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铀基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有限元力学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志勇
曾和荣
+2 位作者
王少华
郭海兵
马纪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42,共6页
次临界能源包层是聚变-裂变混合堆的重要部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是确保整个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次临界能源包层的第一壁结构、支撑固定结构的相关零部件开展了初步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相关结...
次临界能源包层是聚变-裂变混合堆的重要部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是确保整个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次临界能源包层的第一壁结构、支撑固定结构的相关零部件开展了初步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相关结构的最大应力值、应力分布云图和变形分布云图,其中支撑结构的最大应力位于加强筋板与圆柱定位销的连接处,应力值为310.2 MPa;第一壁的最大应力位于"U"形流道拐角处,应力值为240.7 MPa;按相应的评价准则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次临界能源包层各零部件能够满足计算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有限元分析
强度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次临界能源包层严重事故缓解系统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永康
王飞
+1 位作者
黄洪文
卢冬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38,共5页
针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严重事故缓解系统——工程通道注水系统,采用通道注水的方法直接导出燃料区衰变热,同时与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结合,实现燃料区非能动长期冷却的建立,阻止燃料区熔化进程发...
针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严重事故缓解系统——工程通道注水系统,采用通道注水的方法直接导出燃料区衰变热,同时与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结合,实现燃料区非能动长期冷却的建立,阻止燃料区熔化进程发展,保证次临界能源包层的完整性。在保守假设条件下,当燃料区温度达到1220℃时,工程通道注水系统投入运行即可完成严重事故缓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严重事故缓解
工程通道注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3
作者
李杰
梁尚明
+6 位作者
曾和荣
刘志勇
韩嘉华
赵纯可
黄洪文
郭海兵
王少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9-515,共7页
探讨了一种新型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该次临界能源包层的3D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稳态热分析、热-力耦合分析,获得了包层各零件的应力分布及变形分布,分析了包层各零件的...
探讨了一种新型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该次临界能源包层的3D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稳态热分析、热-力耦合分析,获得了包层各零件的应力分布及变形分布,分析了包层各零件的强度、刚度,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找到了该次临界能源包层的薄弱环节。计算结果表明,该包层满足强度、刚度要求,为该次临界能源包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有限元
热分析
热-力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铀基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有限元力学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志勇
曾和荣
王少华
郭海兵
马纪敏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出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基金
国家磁约束聚变能研究专项(2012GB106000)
文摘
次临界能源包层是聚变-裂变混合堆的重要部件,对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研究是确保整个反应堆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次临界能源包层的第一壁结构、支撑固定结构的相关零部件开展了初步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相关结构的最大应力值、应力分布云图和变形分布云图,其中支撑结构的最大应力位于加强筋板与圆柱定位销的连接处,应力值为310.2 MPa;第一壁的最大应力位于"U"形流道拐角处,应力值为240.7 MPa;按相应的评价准则进行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次临界能源包层各零部件能够满足计算工况下的强度和刚度要求。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有限元分析
强度
刚度
Keywords
fusion-fission hybrid reactor
subcritical energy blanke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strength
strength
stiffness
分类号
TL371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次临界能源包层严重事故缓解系统
被引量:
2
2
作者
刘永康
王飞
黄洪文
卢冬华
机构
中国广核集团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出处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38,共5页
基金
国家磁约束聚变能研究专项(2012GB106006)
文摘
针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严重事故缓解系统——工程通道注水系统,采用通道注水的方法直接导出燃料区衰变热,同时与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结合,实现燃料区非能动长期冷却的建立,阻止燃料区熔化进程发展,保证次临界能源包层的完整性。在保守假设条件下,当燃料区温度达到1220℃时,工程通道注水系统投入运行即可完成严重事故缓解功能。
关键词
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严重事故缓解
工程通道注水系统
Keywords
hybrid reactor
subcritical energy cladding
severe accident mitigation
engineering-channel water flooding system
分类号
TL46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3
作者
李杰
梁尚明
曾和荣
刘志勇
韩嘉华
赵纯可
黄洪文
郭海兵
王少华
机构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9-515,共7页
基金
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专项资助项目(2012GB106000)
文摘
探讨了一种新型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的有限元建模方法。应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建立了该次临界能源包层的3D结构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稳态热分析、热-力耦合分析,获得了包层各零件的应力分布及变形分布,分析了包层各零件的强度、刚度,利用热-力耦合分析找到了该次临界能源包层的薄弱环节。计算结果表明,该包层满足强度、刚度要求,为该次临界能源包层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聚变-裂变混合堆
次临界能源包层
有限元
热分析
热-力耦合分析
Keywords
fusion fission hybrid reactor
subcritical energy blanket
finite element
thermal analysis
thermal-mechanical coupling analysis
分类号
TL371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铀基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有限元力学分析
刘志勇
曾和荣
王少华
郭海兵
马纪敏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次临界能源包层严重事故缓解系统
刘永康
王飞
黄洪文
卢冬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聚变-裂变混合堆次临界能源包层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李杰
梁尚明
曾和荣
刘志勇
韩嘉华
赵纯可
黄洪文
郭海兵
王少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