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脑混合疲劳对橄榄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子龙 张秋霞 +6 位作者 卢梦雅 刘海燕 薛景贤 孔翎宇 郑艳 孟令越 张芷棋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共11页
目的:探讨体力疲劳(physical fatigue,PF)、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MF)及体脑混合疲劳(physical and mental mixed fatigue,PMF)对橄榄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橄榄球运动... 目的:探讨体力疲劳(physical fatigue,PF)、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MF)及体脑混合疲劳(physical and mental mixed fatigue,PMF)对橄榄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橄榄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需完成PF、MF、PMF干预任务,并在每次实验后进行下肢爆发力和HRV测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跳深跳跃腾空高度指标上,PMF相较于MF显示出了更低的腾空高度(P<0.05)。2)在下蹲跳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vGRFpeak)指标上,PF和PMF相较于基线和MF均显示出了更小的vGRFpeak(P<0.05);在跳深的vGRFpeak指标上,PMF相较于基线和MF显示出了更小的vGRFpeak(P<0.05)。3)不同疲劳方案对下蹲跳的力量发展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基线、PF和MF,PMF显示出了更小的力量发展速率(P<0.05)。4)不同疲劳方案对跳深平均功率输出、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平均功率输出指标上,相较于基线,PF、MF和PMF均显示出了更低的平均功率输出(P<0.05);在反应力量指数指标上,相较于基线,MF和PMF显示出了更低的反应力量指数(P<0.05);在反应力量比指标上,相较于基线,MF和PMF显示出了更低的反应力量比(P<0.05);相较于PF,MF显示出了更低的反应力量比(P<0.05)。5)不同疲劳方案对HRV的正常心跳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RMSSD)、高频(high frequency,HF)和低频(low frequency,LF)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基线和MF,PF和PMF均显示出了更小的SDNN、RMSSD、HF和LF(P<0.05)。结论:PF、MF和PMF均对橄榄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相较于PF和MF,PMF对vGRFpeak以及反应性力量方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表明PMF可能通过多重机制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且其影响可能大于单一类型的疲劳。此外,在HRV方面,PF和PMF均能降低HRV相关指标,但PMF与PF之间,以及基线与MF之间并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表明PMF对心脏应激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的即时影响与PF相似,而MF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疲劳 脑力疲劳 体脑混合疲劳 橄榄球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橄榄球运动员侧切跑的下肢肌电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鲁智勇 普江艳 +3 位作者 解强 李伟 刘卉 李国平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28,共7页
目的:分析男、女橄榄球运动员侧切跑中的下肢肌电特征,探究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评估ACL损伤风险的肌电指标。方法:国家队男、女橄榄球运动员,其中优秀女运动员14人和优秀男运动员12人,... 目的:分析男、女橄榄球运动员侧切跑中的下肢肌电特征,探究运动员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发生机制,以及评估ACL损伤风险的肌电指标。方法:国家队男、女橄榄球运动员,其中优秀女运动员14人和优秀男运动员12人,采集其侧切跑的运动学数据。结果:1)侧切跑支撑阶段,女橄榄球运动员下肢主要肌肉贡献率大小排序为:股四头肌内侧头、外侧腘绳肌、腓肠肌内侧头、内侧腘绳肌、股四头肌外侧头、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男橄榄球运动员肌肉贡献率大小排序依次为:外侧腘绳肌、股四头肌内侧头、腓肠肌内侧头、内侧腘绳肌、股四头肌外侧头、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其中股四头肌内侧头肌肉贡献率男、女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女橄榄球运动员的股直肌(P<0.01)、股四头肌内侧头、腓肠肌内外侧头(P<0.05)肌电活动高于男橄榄球运动员。3)侧切跑动作状态下,各块肌肉的肌电变化状态,男、女橄榄球运动员总体趋势保持一致。股直肌、腓肠肌内侧头、外侧腘绳肌的肌电活动程度不高,股四头肌内侧头、内侧腘绳肌、股四头肌外侧头、腓肠肌外侧头的肌电活动程度较高。4)男橄榄球运动员的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外侧头/外侧腘绳肌共同收缩性能高于女橄榄球运动员(P<0.05)。结论:1)橄榄球运动员下肢肌电特点存在显著的性别特征。2)橄榄球运动员的腓肠肌内外头、腘绳肌、股直肌的激活规律,对于损伤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腓肠肌外侧头/外侧腘绳肌、腘绳肌/股四头肌共同收缩指数、肌电的贡献率可作为评估运动员ACL损伤风险的指标。4)女橄榄球运动员膝关节ACL损伤风险高于男橄榄球运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球运动员 ACL损伤 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冲刺间歇训练对优秀男子橄榄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史明政 刘泳 +1 位作者 赵振东 谢维军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29,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上肢vs下肢)冲刺间歇训练(SIT)对优秀橄榄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36名中国农业大学男子橄榄球运动员(均为运动健将)随机被分为上肢训练组(UT)、下肢训练组(LT)和常规训练对照组(RC)。RC组进行6周常规训练,UT组... 目的:观察不同方式(上肢vs下肢)冲刺间歇训练(SIT)对优秀橄榄球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36名中国农业大学男子橄榄球运动员(均为运动健将)随机被分为上肢训练组(UT)、下肢训练组(LT)和常规训练对照组(RC)。RC组进行6周常规训练,UT组和LT组在RC组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上肢或下肢SIT(20 s全力蹬车后休息2 min,重复4次为1组,共完成2组,组间间歇4 min,2次/周)。于训练前以及末次训练后48 h,采用递增负荷运动实验、6×10 s高强度间歇冲刺实验(IHIS)分别测定不同肢体部位有氧以及间歇冲刺运动能力(所有测试均利用上肢和下肢各完成1次)。结果:训练后,1)UT组和RC组上肢递增负荷实验时的最大有氧功率(MAP)较训练前均显著增加(P<0.05),但UT组比RC组高8.5%(P<0.05);2)仅LT组上肢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时的通气阈功率(PVT).和VT/VO2max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5);3)仅LT组下肢完成第5和第6组IHIS实验时的平均功率输出(MPO)较训练前升高(P<0.05);4)仅LT组下肢IHIS后的血乳酸(BLa)较训练前降低(P<0.05);5)上肢间歇冲刺运动能力、下肢有氧运动能力以及身体成分等参数均较训练前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优秀男子橄榄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融入不同方式SIT能够改善上肢有氧以及下肢间歇冲刺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刺间歇训练 橄榄球运动员 训练方式 运动能力 生理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大脑神经生物学特征分析
4
作者 徐辉 周未艾 +6 位作者 高晓嶙 郑红军 陈海涛 郭松 冯葆欣 李硕 裴新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索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大脑机能状态与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脑电图及脑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于2010年7月和11月,2次检测15名备战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中国女子橄榄球队运动员的大脑机能状态和5-羟色胺(5-HT)... 目的:探索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大脑机能状态与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脑电图及脑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于2010年7月和11月,2次检测15名备战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中国女子橄榄球队运动员的大脑机能状态和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去甲肾上腺素(NE)、抑制性递质(INH)、兴奋性递质(EXC)等6种大脑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结果: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值2次检测值分别为(27.28±2.08)%和(29.26±2.06)%,二者差异显著(P<0.01),大脑能量比值分别为1.558±0.180和1.859±0.233,差异显著(P<0.01)。中枢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相比,DA(12.63±5.11,7.80±5.84,P<0.05)和5-HT(11.12±7.11,6.74±5.72)、INH(19.84±11.80,13.35±12.34)和EXC(13.10±10.02,11.88±5.34)同步下降,NE(5.99±5.41,8.99±5.65)和ACh(10.08±6.30,13.60±8.61)升高。各脑区中枢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之间的差异,只有左中央区的5-HT(10.75±5.44,20.32±0.28,P<0.01)、右中央区的DA(16.79±11.10,28.68±17.93,P<0.05)和EXC(25.57±13.39,18.58±13.27,P<0.05)、枕区的NE(左枕区:14.16±10.31,31.85±20.10,P<0.05;右枕区:36.51±23.52,17.97±9.92,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区神经递质2次检测值无显著差异。大脑协同参数第2次检测值较第1次显著升高(128.17±21.54,161.79±38.62,P<0.05)。结果表明:运动员大脑唤醒水平值和能量比值反映运动员大脑兴奋性水平适中,所承受的运动负荷也居中。第2次检测时运动员大脑机能状态整体有所提高,但未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G SET 中枢神经递质 女子橄榄球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英式橄榄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的基本特征及选材模式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建棣 王晓村 +3 位作者 陈南生 张永民 李新宁 赵东胜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3,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英式橄榄球运动员 身体形态 特征指标 身体机能 选材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云斐 程公 白莹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132,共5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我国女子橄榄球国家队队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项体能指标的测试。构建了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指标体系、权重表和评分标准。评价体系能够简便、准确地评价中国女... 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等方法,以我国女子橄榄球国家队队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项体能指标的测试。构建了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指标体系、权重表和评分标准。评价体系能够简便、准确地评价中国女子橄榄球运动员在分项指标和综合指标体能的水平等级,可以为教练员选拔运动员、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等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球运动 我国女子橄榄球运动员 体能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运动损伤预防方案在前交叉韧带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鲁智勇 普江艳 +2 位作者 解强 李伟 李国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88-397,共10页
目的:分析优秀女橄榄球运动员(女橄)侧切跑中,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使用改良的运动损伤预防方案对女橄运动员ACL损伤进行预防性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优秀女运动员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REF)与对照组(CON),每组7例,实验组进行12周... 目的:分析优秀女橄榄球运动员(女橄)侧切跑中,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使用改良的运动损伤预防方案对女橄运动员ACL损伤进行预防性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优秀女运动员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REF)与对照组(CON),每组7例,实验组进行12周的康复训练,对照组不干预。采集侧切跑生物力学数据和SEMG数据。结果:①着地时刻、峰值时刻指标:REF组髋关节屈曲峰角度、力矩大于CON组(P<0.05),膝关节外翻角度小于CON组(P<0.05)。②REF组峰F以及矢状面峰F均小于CON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F以及矢状面F的峰值出现在侧切跑动作的支撑阶段早期(<30%)。结论:①侧切跑动作的支撑阶段,落地时刻与峰值时刻的髋关节屈曲角度、力矩,膝关节外翻角度、力矩是导致ACL损伤重要风险因素。②侧切跑动作的支撑阶段早期(<30%)是女橄运动员ACL损伤的高发阶段。③运动损伤预防方案结合平衡能力训练可有效改善女橄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指标,降低ACL受力,减少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橄榄球运动员 前交叉韧带损伤 运动 动力学 康复 运动损伤预防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