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过程中Re-Os体系的变化趋势:对华北新生代地幔橄榄岩Re-Os年龄含义的启示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宏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57-2467,共11页
橄榄岩的 Re-Os 同位素体系作为探讨岩石圈地幔形成年龄的重要手段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Re-Os体系是否会受到橄榄岩的低温蚀变如蛇纹石化和地幔交代作用或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在总结国际上典型造... 橄榄岩的 Re-Os 同位素体系作为探讨岩石圈地幔形成年龄的重要手段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Re-Os体系是否会受到橄榄岩的低温蚀变如蛇纹石化和地幔交代作用或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在总结国际上典型造山带橄榄岩剖面研究和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橄榄岩的 Re-Os 同位素体系基本不受蛇纹石化等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但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会造成橄榄岩的 Re-Os 体系的变化即 Re 或 Os 的带入。当熔体/岩石比例较小时(≤1),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会造成橄榄岩的 Re 含量显著增加,而放射成因的 Os 同位素即^(187)Os 增量有限。但当熔体/岩石比例很大时(≥1),会造成^(187)Os 同位素显著增加。同时,橄榄岩的 Re 含量与中等程度不相容主、微量元素如 Al、Ti、Yb 的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橄榄岩的两阶段演化模式来解释,即早期的部分熔融残留和后期的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橄榄岩的 Re 含量与 Cr 含量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上述结果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为华北东部古生代时期的确存在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然而新生代时期地、橄榄岩捕虏体普遍具有元古宙而非太古宙的事实证明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的确广泛存在,从而造成岩石圈地幔橄榄岩变年轻。因此,新生代地幔捕虏体的 Re-Os 同位素年龄并不是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年龄,而是混合作用的结果。汉诺坝地幔橄榄岩的 Re 含量和 Sr、Nd 同位素组成符合橄榄岩—多元熔体相互作用的混合趋势,其橄榄岩的全岩 Al_2O_3含量和橄榄石 Fo 的反相关性能够通过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体系 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 Re或放射成因Os带入 Os同位素年龄 华北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的重要方式 被引量:64
2
作者 张宏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5,共11页
橄榄岩-熔体/岩浆的相互作用常被用来解释蛇绿岩套橄榄岩、造山带橄榄岩、超镁铁质侵入杂岩体、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某些具有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的形成过程。橄榄岩-熔体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消耗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生成斜方... 橄榄岩-熔体/岩浆的相互作用常被用来解释蛇绿岩套橄榄岩、造山带橄榄岩、超镁铁质侵入杂岩体、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某些具有不平衡结构和矿物组成的岩石的形成过程。橄榄岩-熔体的反应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消耗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生成斜方辉石或消耗斜方辉石生成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反应的结果不仅造成矿物百分含量的变化,而且造成矿物组成的变化;后者更重要但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华北东部中生代玄武质岩石中具有环带状结构的橄榄石和辉石捕虏晶,特别是具有环带状结构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发现,暗示这种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在华北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地幔中很可能普遍存在,为岩石圈地幔组成转变和快速富集的重要方式。这是全球首例由橄榄岩-熔体相互反应造成的岩石圈地幔大规模的组成变化。反应熔体来源途径主要有地壳来源和软流圈地幔来源。来源不同的熔体与橄榄岩的反应造成的组成变化完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东部 中生代 捕虏晶和捕虏体 橄榄-熔体反应 石圈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岩石圈地幔的多次组成转化过程:橄榄岩与不同来源熔体间的相互作用——来自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Li、Fe等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3
作者 张宏福 英基丰 +4 位作者 汤艳杰 张瑾 赵新苗 杨岳衡 肖燕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36-38,共3页
  华北克拉通显生宙以来岩石圈的巨厚减薄是全球古老克拉通地区难得的重要地质现象,这一地区已成为研究古老岩石圈稳定性和改造过程的理想地区,也是我国继青藏高原隆升和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之后又一个国际热点地区.……
关键词 橄榄捕虏体 Li同位素 FE同位素 石圈地幔 橄榄-熔体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研究:对中国东北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成因的制约
4
作者 张薇 王春光 +2 位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李本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I0003,共13页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在1.5 GPa、1275℃条件下,CO_(2)从硅酸盐熔体中分离,熔体对橄榄岩的改造作用较弱;在2~3 GPa、1325~1375℃条件下,CO_(2)存在于硅酸盐熔体中,反应造成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显著富集,尤其在3 GPa、1375℃条件下,在熔体-橄榄岩界面形成单斜辉石岩反应带。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较低的Mg/(Mg+Fe)值,矿物成分变异趋势与前人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结果相反。通过实验结果与东北地区地幔捕虏体的对比研究,认为汪清单斜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而双辽、蛟河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橄榄反应实验 单斜辉石 异剥橄榄 地幔捕虏体 中国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体─上地幔岩石的相互作用及稀土元素模拟计算──以法国中央高原堡雷(Bore)幔源包体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徐义刚 J.-L.Bodinier +1 位作者 M.A.Menzies J.-C.C.Mercier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05-216,T001,共13页
产于法国中央高原堡雷(Boree)的具镶嵌结构方辉橄榄岩包体被认为是大陆活动区碱性玄武岩捕获的、来源最深的尖晶石相上地幔样品。已有的岩浆堆积说和等物理化学环境中重结晶模式难于解释其矿物学、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 产于法国中央高原堡雷(Boree)的具镶嵌结构方辉橄榄岩包体被认为是大陆活动区碱性玄武岩捕获的、来源最深的尖晶石相上地幔样品。已有的岩浆堆积说和等物理化学环境中重结晶模式难于解释其矿物学、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为此我们提出了热柱来源熔体渗滤岩石圈底部的新成因模式。渗滤熔体和岩石圈地幔之间的反应不仅导致了矿物含量的变化,而且形成了特征的微量元素配分型式和同位素组成。REE模拟计算表明,熔体/岩石比值的大小、熔体性质以及熔体-岩石反应机制的多样性是控制本区幔源包体地球化学及其岩石变形、结晶程度之间相关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模拟计算 熔体-橄榄 稀土族
全文增补中
北部湾涠洲岛橄榄岩中熔体包裹体——大陆岩石圈地幔交代作用的新证据 被引量:13
6
作者 樊祺诚 隋建立 +3 位作者 孙谦 李霓 赵勇伟 杜星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495-2500,共6页
根据北部湾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岩中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矿物化学和形成条件推测,它们是来自地下约40km~50 km 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样品。涠洲岛地幔橄榄岩中同时出现高硅(64%~68%)和低硅(49%~57%)两种熔体成分,它们普遍富碱、Al_2O_3和 H... 根据北部湾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岩中尖晶石二辉橄榄岩的矿物化学和形成条件推测,它们是来自地下约40km~50 km 的大陆岩石圈地幔样品。涠洲岛地幔橄榄岩中同时出现高硅(64%~68%)和低硅(49%~57%)两种熔体成分,它们普遍富碱、Al_2O_3和 H_2O、CO_2等挥发组分(2%~5%)。研究认为,两种熔体存在不同的成因机制。高硅熔体可能与软流圈上升的玄武质岩浆和斜方辉石反应或下地壳物质循环进入地幔后的部分熔融有关。低硅熔体直接提供了富硅熔体与橄榄石发生交代作用的证据。这可以用富 SiO_2熔体+Ol→贫 SiO_2熔体+Opx 反应解释,其结果是消耗橄榄石生成斜方辉石。涠洲岛橄榄岩中两种熔体的发现,进一步提供了发生在大陆岩石圈地幔流(熔)体与橄榄岩交代作用的普遍性、复杂性,以及地幔熔体多样性的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包裹体 橄榄捕虏体 地幔交代作用 大陆石圈地幔 北部湾涠洲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变质岩部分熔融与壳幔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子福 陈仁旭 +2 位作者 陈伊翔 戴立群 郑永飞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6-59,共24页
自20世纪80年代在大陆地壳岩石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以来,大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就成为了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已经在大陆地壳的俯冲深度、深俯冲岩石变质P-T-t轨迹、俯冲... 自20世纪80年代在大陆地壳岩石中发现柯石英和金刚石等超高压变质矿物以来,大陆深俯冲和超高压变质作用就成为了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之一。经过三十余年的研究,已经在大陆地壳的俯冲深度、深俯冲岩石变质P-T-t轨迹、俯冲地壳岩石的折返机制、深俯冲岩石的原岩性质、大陆碰撞过程中的熔/流体活动与元素活动性、俯冲隧道内部不同类型壳幔相互作用、碰撞后岩浆岩的成因、大陆碰撞造山带成矿作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本文重点对大陆俯冲带超高压岩石部分熔融和不同类型壳幔相互作用近十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存在的相关科学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深俯冲大陆地壳的部分熔融主要出现在两个阶段:折返的初期阶段和碰撞后阶段,前者产生了碱性熔体,后者产生了钙碱性熔体。大陆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有两种类型,涉及地幔楔与两种俯冲带流体的交代反应:一是来自深俯冲陆壳的变质脱水/熔融,二是来自先前俯冲古洋壳的变质脱水/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俯冲带 部分熔融 壳幔相互作用 造山带橄榄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拆沉陆壳物质熔融的熔体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被引量:42
8
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1 位作者 裴福萍 于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947-1961,共15页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 本文对太行山南段符山高镁闪长岩进行了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研究,结合其中地幔橄榄岩包体的研究,对符山高镁闪长岩的成因和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性质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符山闪长岩体是由一套含橄榄石角闪闪长岩-角闪闪长岩-闪长岩构成。含橄榄岩包体的寄主岩——角闪闪长岩中的锆石可划分为两种:一是代表寄主岩浆结晶的锆石:内部结构均匀、呈条带状吸收、自形-半自形晶形,具有较高的Th/U比值(1.10~4.08),其^(206)Pb/^(238)U年龄介于123~128Ma之间,12个点的加权平均值为125±1Ma,这表明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二是捕获或继承锆石:具有核边结构、吸收程度不均匀、呈浑圆状和自形-半自形两种,它们的Th/U比值介于0.32~2.03之间,构成了3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503±11Ma、2181±26Ma和1778±36Ma。该类岩石的SiO_2和MgO含量分别介于56.69%~59.21%和3.60%~6.33%之间;且以高Mg~#(0.51~0.64)、富Na(Na_2O/K_2O大于1)、高Cr(93.1×10^(-6)~420×10^(-6))、Ni(35.1×10^(-6)~137×10^(-6))为特征。该类岩石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87)Sr/^(86)Sr)_i、ε_(Nd)(t)值和(^(206)Pb/^(204)Pb)_i分别变化于0.70581~0.70641、-8.30~-16.56和17.052~17.512之间。综合上述特征,同时结合地慢橄榄岩包体的特征和古元古代捕获锆石的大量存在,认为符山高镁闪长岩的原始岩浆起源于拆沉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其后经历了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南 高镁闪长 成因 物质 熔融 熔体 地幔橄榄 橄榄包体 反应 结果 North China Craton central southern continental crust partial melting peridotite XENOLITHS high field strength rare earth elements crystallization time lithospheric mant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带复杂的壳幔相互作用 被引量:54
9
作者 赵振华 王强 熊小林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77-284,共8页
俯冲带除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富大离子亲石元素流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英安岩 流纹岩及相应侵入岩组合外,还存在由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埃达克岩 富铌玄武岩 富镁安山岩组合,从而构... 俯冲带除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富大离子亲石元素流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岛弧钙碱性玄武岩 安山岩 英安岩 流纹岩及相应侵入岩组合外,还存在由俯冲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交代地幔楔形成的埃达克岩 富铌玄武岩 富镁安山岩组合,从而构成了俯冲带的流体交代与熔体交代两大类壳幔相互作用体系及相应的岩石组合。熔体交代作用的显著特点是Mg、高场强元素Nb、Ti、P等含量增加,Nd Sr值增高,而Si、K、Na及La Yb降低。洋壳板片或洋脊俯冲、玄武质岩浆底侵使地壳增厚,或板片断离、撕裂等作用均可产生埃达克质熔体并随之产生熔体交代作用。流体和熔体与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俯冲带复杂的地球化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冲带 交代作用 壳幔相互作用 安山 地幔 埃达克 洋壳 熔体 板片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锂同位素特征与熔体改造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汤艳杰 张宏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7-223,共7页
华北克拉通是显生宙以来全球古老克拉通破坏最为剧烈的地区。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其相关的科学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使我们认识到其破坏不仅表现为岩石圈厚度的剧烈减薄,更... 华北克拉通是显生宙以来全球古老克拉通破坏最为剧烈的地区。华北克拉通破坏及其相关的科学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有关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使我们认识到其破坏不仅表现为岩石圈厚度的剧烈减薄,更重要的是岩石圈地幔的物质组成与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即从古生代克拉通型转变为新生代大洋型。本文在综述华北地幔捕虏体锂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华北岩石圈地幔高度不均一的组成特征,以及不同来源的熔体对岩石圈地幔的改造作用,为深入认识华北岩石圈地幔的转变过程提供进一步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石圈地幔 橄榄捕虏体 锂同位素 熔体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记录的碰撞造山过程中地幔楔的地壳交代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仁旭 尹壮壮 夏春鹏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9-484,438,共26页
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 地壳交代作用是洋壳俯冲带板片-地幔界面的普遍现象,由于地幔楔样品的缺乏,其识别存在困难。而碰撞造山带广泛出露的地幔楔来源的造山带橄榄岩则是理想的研究对象。本文对大别-苏鲁造山带橄榄岩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这些成果表明这些橄榄岩在大洋俯冲向大陆碰撞转换的不同阶段经历了多期地壳来源流体的交代作用。地壳交代作用不仅改变了地幔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成分,而且导致了交代矿物的生长以及超镁铁质交代体的形成。这些交代体或作为同碰撞和碰撞后镁铁质火成岩的地幔源区,或将地壳组分传输到深部地幔,或释放流体交代大陆俯冲隧道中的俯冲陆壳。本文对地壳交代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解决思路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橄榄 碰撞造山带 俯冲带 壳-幔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传输 大别-苏鲁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饱和熔体-橄榄岩反应与残留橄榄石的成分解耦
12
作者 陈立辉 A.W.Hofmann +1 位作者 蒋少涌 A.V.Sobolev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z1期1-,共1页
  以下几个基本事实使橄榄石的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探讨地幔组成与地幔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大于50%的上地幔是由橄榄石组成的,因此幔源岩浆一般被认为生成于与橄榄石平衡的环境;(2)橄榄石是玄武岩中的常见矿物,是玄武质岩浆...   以下几个基本事实使橄榄石的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探讨地幔组成与地幔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大于50%的上地幔是由橄榄石组成的,因此幔源岩浆一般被认为生成于与橄榄石平衡的环境;(2)橄榄石是玄武岩中的常见矿物,是玄武质岩浆中最早结晶的矿物,因此最有可能记录原始岩浆的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橄榄石几乎不含不相容元素,但相容元素(Ni、Mn、Co、Ca、Al、Cr)含量较高,一般在100×10-6~5000×10-6之间,分析条件容易满足;(4)原始岩浆的不相容元素含量容易受到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而相容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源区岩性(橄榄石、辉石的含量)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橄榄反应 橄榄 相容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泽当地幔橄榄岩经历了碳酸盐熔体交代——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勇明 郭国林 +2 位作者 刘晓东 张勇 严兆彬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7-502,共16页
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总体呈现高 CaO、Mg O、Al_(2)O_(3)和低 Cr_(2)O_(3)、Na_(2)O、Ni O 的特征,从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单斜辉石的 Mg^(#)值( [100w(Mg)/w(Mg+Fe)],68.0~97.4)和 Cr_(2)O_(3)含量升高,... 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矿物化学成分总体呈现高 CaO、Mg O、Al_(2)O_(3)和低 Cr_(2)O_(3)、Na_(2)O、Ni O 的特征,从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到纯橄岩,单斜辉石的 Mg^(#)值( [100w(Mg)/w(Mg+Fe)],68.0~97.4)和 Cr_(2)O_(3)含量升高,Al_(2)O_(3)含量降低。单斜辉石的元素双变量图解显示,二辉橄榄岩处于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深海地幔橄榄岩区域,纯橄岩位于高程度部分熔融的弧前地幔橄榄岩区域,暗示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经历了从大洋中脊(MORB)到洋内俯冲(SSZ)的两期构造过程。泽当地幔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 Ca/Al 比值介于 4.80~58.69,其中二辉橄榄岩为 4.80~28.42,方辉橄榄岩为 19.12~44.83,纯橄岩为 25.07~58.69,指示可能经历了碳酸盐熔体的交代改造。矿物微区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泽当地幔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具有高 Zr/Hf 比值(>38,个别高达 200 以上)和低的Ti/Eu 比值(<1500)的特征,与碳酸盐熔体的交代特征相符。因此,我们认为泽当地幔橄榄岩可能早期形成于大洋中脊环境(MORB),后期又受到了俯冲带(SSZ)熔体的交代改造,单斜辉石的矿物主/微量指示该熔体类型可能为碳酸盐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泽当 蛇绿 地幔橄榄 单斜辉石 部分熔融 碳酸盐熔体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及相关高温高压实验
14
作者 陈康 唐红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基于大量地幔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推断在大陆岩石圈地幔内部发育着熔体与橄榄岩反应,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最具典型。依据地幔捕虏体的矿物交代特征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发育着硅酸盐熔体与橄榄岩反应... 基于大量地幔包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推断在大陆岩石圈地幔内部发育着熔体与橄榄岩反应,以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最具典型。依据地幔捕虏体的矿物交代特征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发育着硅酸盐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如吉林辉南、安徽女山、山东山旺、河北汉诺坝、内蒙古集宁、河北符山等地区)和碳酸岩熔体与橄榄岩反应(如河南鹤壁、山东铁铜沟、河南信阳等地区)。已有的熔体与橄榄岩反应高温高压实验研究的初始熔体也可以归为硅酸盐熔体和碳酸岩熔体两大类。这些实验研究为探讨异剥橄榄岩、纯橄岩、高镁安山岩、高镁埃达克质岩等特殊岩石成因及岩石圈地幔组成的变化提供了直接证据。今后通过进一步的熔体与橄榄岩反应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建立反应产物特征与初始熔体性质、组成的对应关系,是揭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从古老难熔型向"年轻"饱满型演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石学 熔体橄榄反应 高温高压实验 石圈地幔 硅酸盐熔体 碳酸熔体 华北克拉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秦岭松树沟橄榄岩与铬铁矿矿床的成因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犇 朱赖民 +5 位作者 弓虎军 郭波 杨涛 王飞 王伟 徐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87-1502,共16页
松树沟橄榄岩体是秦岭造山带中规模最大的赋存铬铁矿床的超基性岩体。松树沟橄榄岩主要由细粒橄榄岩质糜棱岩和中粗粒橄榄岩组成。本文通过对松树沟橄榄岩的岩相学、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认为松树沟细粒方辉橄榄岩为洋... 松树沟橄榄岩体是秦岭造山带中规模最大的赋存铬铁矿床的超基性岩体。松树沟橄榄岩主要由细粒橄榄岩质糜棱岩和中粗粒橄榄岩组成。本文通过对松树沟橄榄岩的岩相学、主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认为松树沟细粒方辉橄榄岩为洋脊扩张过程中地幔岩减压-近分离熔融产生的残留体,细粒纯橄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熔融残留橄榄石、消耗辉石的减压熔融反应:aCpx+bOpx+cSpl=dOl+1Melt生成的橄榄石和少量的地幔方辉橄榄岩残留体组成,但均受到了后期渗滤熔体的再富集作用;中粗粒纯橄岩和方辉橄榄岩主要为上述反应产生的渗滤熔体被圈闭在迁移通道或减压扩容带内在热边界层(TBL)通过反应:MeltA=Ol+MeltB冷凝结晶而成,属堆晶橄榄岩。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证据显示,松树沟橄榄岩与基性岩具有共同的地幔源区,二者同为松树沟蛇绿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及铬铁矿电子探针测试研究,认为松树沟铬铁矿床是产于中粗粒堆晶纯橄岩中的层状铬铁矿床,形成于格林威尔期松树沟洋盆的扩张过程中,是中粗粒纯橄岩在热边界层(TBL)的冷凝结晶过程中岩浆分异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沟橄榄 铬铁矿矿床 渗滤熔体 地幔橄榄 堆晶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西段达机翁地幔橄榄岩组成特征及其形成环境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连东洋 杨经绥 +4 位作者 熊发挥 刘飞 王云鹏 周文达 赵一珏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64-2184,共21页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成南北两个亚带。对两个亚带蛇绿岩的各自特征及成因联系的研究,是探讨雅鲁藏布江西段的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关键。北亚带蛇绿岩呈构造岩块产于冈底斯山前喀喇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其中,位于北亚带西北段...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成南北两个亚带。对两个亚带蛇绿岩的各自特征及成因联系的研究,是探讨雅鲁藏布江西段的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关键。北亚带蛇绿岩呈构造岩块产于冈底斯山前喀喇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其中,位于北亚带西北段的达机翁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玄武岩夹硅质岩组成,各单元间断层接触。对达机翁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开展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1)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含少量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内产有豆荚状铬铁矿(呈豆状,块状以及浸染状),铬铁矿有一层纯橄岩的外壳;(2)达机翁方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含量低,组成矿物以及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了这些样品经历了相对高的部分熔融作用;(3)方辉橄榄岩具有U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Nb相对亏损,Ta,Zr和Hf具有弱的正异常,同时Sr和U具有强烈的正异常,这些特征可能与残余地幔和俯冲带熔/流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轻稀土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富集有关。定量计算表明,达机翁地幔岩中的方辉橄榄岩来源于一个尖晶石相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程度大于25%,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程度(10%~2%)。这些橄榄岩形成时的氧逸度条件位于FMQ和FMQ+1之间,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FMQ-1),与俯冲带环境的氧逸度条件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达机翁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大洋中脊的环境,随后发生了洋内俯冲作用,位于俯冲带上部的地幔橄榄岩经历了俯冲带流/熔体的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橄榄 豆荚状铬铁矿 熔体-石反应 达机翁蛇绿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辉南“反应”成因方辉橄榄岩包体及其深部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3
17
作者 徐义刚 黄小龙 +1 位作者 M F THIRLWALL 陈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6,共8页
同正常的残余方辉橄榄岩相比,辉南方辉橄榄岩具有异常高的HREE组成和特殊的二次重结晶结构,因此,它们不是上地幔经大程度部分熔融后的残余,而是熔体-岩石反应的结果。倒U型REE分配模式暗示这些样品经历了与玄武质熔体相互作用的历史,并... 同正常的残余方辉橄榄岩相比,辉南方辉橄榄岩具有异常高的HREE组成和特殊的二次重结晶结构,因此,它们不是上地幔经大程度部分熔融后的残余,而是熔体-岩石反应的结果。倒U型REE分配模式暗示这些样品经历了与玄武质熔体相互作用的历史,并达到了平衡。大量熔(流)体的存在有利于地幔岩石矿物颗粒的增长,从而形成特征的二次重结晶结构。这种“反应”型方辉橄榄岩的形成可能与上涌软流圈对岩石圈地幔的热-化学侵蚀有关。“反应型”方辉橄榄岩形成之后,又受到了类似于碳酸岩或富挥发份小体积熔体的交代。因此辉南地区上地幔经历了多期地幔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动力学 方辉橄榄 二次重结晶结构 熔体-相互作用 上地幔 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西南部拉昂错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6
18
作者 徐德明 黄圭成 雷义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3,共13页
拉昂错蛇绿岩位于西藏西南部雅鲁藏布缝合带(YZSZ)的西段,由地幔橄榄岩和侵入其中的基性岩墙组成。拉昂错地幔橄榄岩普遍发育碎斑结构及熔体注入和交代结构,尖晶石的Cr^#值具有较广泛的变化(0.32~0.70),大多数样品富集LREE并... 拉昂错蛇绿岩位于西藏西南部雅鲁藏布缝合带(YZSZ)的西段,由地幔橄榄岩和侵入其中的基性岩墙组成。拉昂错地幔橄榄岩普遍发育碎斑结构及熔体注入和交代结构,尖晶石的Cr^#值具有较广泛的变化(0.32~0.70),大多数样品富集LREE并伴随HFSE的明显增加,少数亏损LREE,前者部分熔融程度为15%~23%,后者为10%左右,这表明它们并不是地幔单阶段部分熔融的残余物,而是MORB型亏损橄榄岩在俯冲过程中再度部分熔融后熔体与残余地幔相互作用的产物,由于熔体不同程度的混合与交代,形成了各种再饱满程度不同的橄榄岩。对拉昂错地幔橄榄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为探讨YZSZ蛇绿岩带所代表的特提斯洋盆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幔橄榄 地球化学 地幔熔融 熔体/地幔相互作用 西藏西南部拉昂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一个典型的大洋地幔橄榄岩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利 杨经绥 +4 位作者 刘飞 连东洋 黄健 赵慧 杨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49-3672,共24页
西藏阿里地区的南公珠错蛇绿岩产在公珠错的南侧,空间上属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之南亚带蛇绿岩。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等基性岩类组成。地幔橄榄岩中约80%为方辉橄榄岩,20%为二辉橄榄岩,纯橄岩较少。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 西藏阿里地区的南公珠错蛇绿岩产在公珠错的南侧,空间上属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之南亚带蛇绿岩。该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和辉长岩等基性岩类组成。地幔橄榄岩中约80%为方辉橄榄岩,20%为二辉橄榄岩,纯橄岩较少。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矿物化学特征表现为橄榄石具有较低的Fo(89.3~91.4)值、辉石具有较高的Al_2O_3含量(1.89%~6.06%)、尖晶石具有较低的Cr~#(12.7~28.3)值。与原始地幔相比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较高的MgO含量和较低的Al_2O_3、CaO和TiO_2等易熔元素含量;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的稀土元素总含量分别介于0.66×10-6~1.10×10-6和0.90×10^(-6)~3.78×10^(-6)之间,明显低于原始地幔值,其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元素轻微富集型;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蜘蛛图中,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显示出强烈的U正异常、Nd轻微正异常和强不相容元素Zr的负异常;方辉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的铂族元素总量分别介于15.26×10^(-9)~25.23×10^(-9)和18.74×10^(-9)~26.86×10^(-9)之间,二者含量的变化较小,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PGEs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显示其为接近于原始地幔的"平坦型"。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的矿物化学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深海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可能形成于大洋扩张脊环境。定量模拟估算表明,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可能来源于地幔中的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源区,系经历了至多16%部分熔融的残余。LREE的微富集和较高的Pd/Ir、Rh/Ir比值指示它们还经历了岩石-熔体反应作用。初步结论认为南公珠错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大洋脊环境,为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地幔源区较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残余,但经历了后期岩石-熔体反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洋脊型地幔橄榄 南公珠错蛇绿 部分熔融 石-熔体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东德沟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孔凡梅 吴苏 +1 位作者 李旭平 李守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1-1174,共14页
东德沟橄榄岩出露于中国新疆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北缘,含大量角闪石、金云母等含水矿物,显示全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交代变质作用。岩石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其后期蚀变基本向富铝和富钙两个方向变化,其Nb... 东德沟橄榄岩出露于中国新疆伊犁—中天山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北缘,含大量角闪石、金云母等含水矿物,显示全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交代变质作用。岩石主量元素含量变化较大,其后期蚀变基本向富铝和富钙两个方向变化,其Nb/Ta和Zr/Hf值显示难熔地幔残余的特征。该区橄榄岩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为LREE富集的右倾型,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放射性元素Th,但岩石呈现不一致的解耦现象,即主量元素表现难熔而稀土元素、不相容微量元素体现富集,说明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各自的演化特点。研究认为东德沟橄榄岩是经历部分熔融的楔形地幔残余,微量元素呈现的特征是俯冲板块析出熔体或流体交代的结果。与其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一致,对东德沟橄榄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深入研究证明,它们来源于SSZ环境俯冲上板片地幔楔橄榄岩残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山 熔体或流体交代 SSZ 地幔楔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