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安徽铜陵地区侵入岩的岩石系列 被引量:6
1
作者 徐晓春 楼金伟 +2 位作者 尹滔 石磊 鞠林雪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铜陵地区 橄榄安粗岩系列 系列 侵入 高钾钙碱性系列 石组合 物质来源 火山系列 花岗闪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与成矿有关的闪长质侵入岩的岩石系列与成因
2
作者 徐晓春 刘启能 +3 位作者 张赞赞 王萍 肖秋香 梁建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112-113,共2页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侵入岩体分布与矿田分布一致,沿铜陵-戴家汇隐伏断裂成群展布,形成一条近东西向宽约10km、长近40km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吴才来等,2003)。单个岩体的空间展布方向大致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呈北东-北北... 安徽铜陵矿集区广泛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侵入岩体分布与矿田分布一致,沿铜陵-戴家汇隐伏断裂成群展布,形成一条近东西向宽约10km、长近40km的构造-岩浆-成矿带(吴才来等,2003)。单个岩体的空间展布方向大致与区域构造线一致,呈北东-北北东向分布,地表出露形态多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侵入体规模多为小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陵矿集区 燕山期侵入 系列 高钾钙碱性系列 闪长质 侵入体 体分布 成因 橄榄安粗岩系列 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中生代中酸性侵入岩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5
3
作者 吴才来 陈松永 +1 位作者 史仁灯 郝美英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48,共8页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以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安粗岩系列的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二长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这些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大于 4(变化于 4.2~ 5 .8之间 ) ,岩石的稀土总量 ((REE)变化于2 11×...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以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安粗岩系列的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 +二长闪长岩 +石英二长岩 ,这些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大于 4(变化于 4.2~ 5 .8之间 ) ,岩石的稀土总量 ((REE)变化于2 11× 10 -6~ 2 6 4× 10 -6之间 ,且与金矿床关系较密切。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岩石组合为闪长岩 +石英二长闪长岩 +花岗闪长岩 ,岩石的里特曼指数小于 4(1.8~ 3 .2 ) ,ΣREE为 130× 10 -6~ 188× 10 -6,与铜矿床关系较为密切。结合包体岩石学研究得出 ,橄榄安粗岩系列岩浆为幔源碱性基性岩浆分异的产物 ,高钾钙碱性系列岩浆是分异的幔源岩浆和壳源酸性岩浆混合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安粗岩系列 侵入 成因 金矿床 幔源 铜陵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中酸性侵入岩成因及锆石SHRIMP定年 被引量:56
4
作者 吴才来 高前明 +5 位作者 国和平 郭祥炎 刘良根 郜源红 雷敏 秦海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630-2652,共23页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包括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包括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中含有富云母包体和微粒闪长质包体以及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与区内的... 铜陵地区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包括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包括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中含有富云母包体和微粒闪长质包体以及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与区内的铜(金)矿化关系密切;橄榄安粗岩系列岩体中含多种深源堆积岩包体,与金(铜)、银、铅、锌等矿化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定年结果表明,石英二长闪长岩为140Ma左右,花岗闪长岩为142~146Ma,辉长闪长岩为143Ma,辉石二长闪长岩为138~142Ma,二长岩为143Ma,可见两个系列侵入岩的年龄既有一定的差别,也有一些重叠。岩石地球化学及包体岩石学研究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可能为幔源碱性玄武质岩浆分异后形成,高钾钙性系列岩石可能为分异的幔源岩浆与壳源岩浆混合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定年 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岩系列 侵入 成因 铜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庐枞盆地中生代岩浆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5
作者 邓江洪 杨晓勇 +3 位作者 池月余 吴文龙 余良范 张千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83-1084,共2页
长江中游岩浆岩带主要由3个系列岩浆岩组成:①高钾钙碱性系列,发育在以铜陵、安庆地区为代表的隆起区(常印佛等,1991);②橄榄安粗岩系列,发育在以庐枞、宁芜地区为代表断陷火山岩盆地内(任启江等,1991;王德滋等,1996);③A型花岗岩类(碱... 长江中游岩浆岩带主要由3个系列岩浆岩组成:①高钾钙碱性系列,发育在以铜陵、安庆地区为代表的隆起区(常印佛等,1991);②橄榄安粗岩系列,发育在以庐枞、宁芜地区为代表断陷火山岩盆地内(任启江等,1991;王德滋等,1996);③A型花岗岩类(碱性侵入岩和花岗岩),沿长江断裂分布,隆起区和断陷区均有出露(邢凤鸣等,1999)。庐枞盆地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其西北侧为华北版块。庐枞盆地西北侧以NNE向的罗河-裴岗-练潭断裂为界,东南侧紧邻NEE向的沿江大断裂,构成一个长约56km,宽约24km,面积约1032km2的"基底坳陷型"火山盆地,西侧紧临郯庐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枞盆地 石地球化学特征 火山盆地 橄榄安粗岩系列 花岗 火山地层 中生代 宁芜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大地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