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1篇文章
< 1 2 1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橄榄新品种青茵橄榄的选育
1
作者 肖维强 李祝成 +8 位作者 陈盖洵 倪晓榕 赖多 庄庆礼 邵雪花 秦健 张力 林洁瑶 刘传滨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48,共5页
青茵橄榄是从甜种橄榄实生群体中,通过单株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32 g。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口感爽脆、较化渣、涩味轻、回甘,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4.4%,粗纤维含量为3.7%,总糖... 青茵橄榄是从甜种橄榄实生群体中,通过单株选育而成的优质鲜食新品种。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8.32 g。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口感爽脆、较化渣、涩味轻、回甘,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4.4%,粗纤维含量为3.7%,总糖含量为5.3 g·100 g^(-1),可滴定酸含量为10.56 g·kg^(-1),维生素C含量为20.96 mg·100 g^(-1),单宁含量为1.21×10^(4)mg·kg^(-1),钙含量为1.56×10^(3)mg·kg^(-1),可食率为82.3%。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开张,分枝能力较强,嫁接苗种植3 a(年)后开始结果。结果树初花期为4月中旬,果实生育期210~225 d,在粤东地区成熟期为11月下旬,属中晚熟品种。耐旱不耐寒,抗病性中等。适合在广东省青榄产区种植,10 a结果树平均每666.7 m^(2)产量达1002.5 kg,丰产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新品种 青茵橄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昆仑造山带岩浆Ni-Co硫化物矿床成矿作用: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文 陈列锰 +3 位作者 于宋月 李大鹏 吴树宽 王治安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3-475,共23页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 东昆仑造山带不仅产出世界级夏日哈木Ni-Co硫化物矿床,也产出多个同时代的含岩浆硫化物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如石头坑德。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具有相似的矿物学和岩石学特征,但二者的成矿规模明显不同,这些异同点为探讨造山带环境幔源岩浆的硫饱和机制与过程、以及岩浆硫化物成矿控制因素提供了良好的对象。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与对比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橄榄石成分和全岩S同位素组成,探讨造山带环境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成矿作用。夏日哈木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82.3~90.0之间,Ni含量在558×10^(-6)~4370×10^(-6)之间;石头坑德岩体中橄榄石的Fo牌号在79.9~90.2之间,Ni含量在300×10^(-6)~3040×10^(-6)之间。夏日哈木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4.0‰~6.4‰之间,平均值为5.2‰;石头坑德岩体全岩的δ^(34) S值在1.8‰~4.6‰之间,平均值为3.2‰。夏日哈木岩体中高Fo牌号橄榄石的Ni含量(高达4000×10^(-6))明显高于石头坑德岩体(通常小于3000×10^(-6)),表明前者母岩浆的Ni含量高于后者。石头坑德岩体贫硫化物纯橄岩中橄榄石具有高的Fo牌号和低的Ni含量,且显示出负相关性。这些特征表明石头坑德岩体母岩浆演化过程经历了富Mg碳酸盐岩的混染:富Mg物质的加入不仅促使结晶出高Fo牌号的橄榄石,也延长了橄榄石的结晶区间。由于Ni在橄榄石中为中等相容元素,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导致残余岩浆中的Ni含量进一步降低。此外,岩相学研究表明夏日哈木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Fo牌号较高,最高值达89.2;相反,石头坑德岩体中包裹硫化物珠滴的橄榄石的Fo牌号通常低于85。这些特征指示母岩浆演化过程中夏日哈木岩体的S饱和与硫化物熔离阶段早于石头坑德。另一方面,夏日哈木和石头坑德岩体的全岩δ^(34) S值均明显高于地幔(-2‰~+2‰),暗示二者母岩浆演化过程中有地壳S的加入。由于两个岩体直接围岩中的S含量都很低,因此,深部地壳S的加入是促使两个岩体母岩浆达到硫饱和、发生硫化物熔离的关键因素。综合以上认识,我们提出岩浆演化过程中早期大量橄榄石的结晶和较晚阶段S饱和是导致石头坑德岩体相对(夏日哈木岩体)贫Ni的重要机制。因此,原始岩浆富Ni、深部地壳S的加入导致岩浆演化早期硫化物熔离等条件与过程的耦合是东昆仑造山带超大型岩浆硫化物矿床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造山带 镁铁-超镁铁质岩体 岩浆硫化物矿床 橄榄 S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橄榄园绿肥周年套种及利用技术
3
作者 杨有泉 陈得盛 +1 位作者 詹杰 应朝阳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5期207-209,共3页
橄榄是福建省福州市特色农产品,橄榄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橄榄种植一直以清耕为主,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质量降低、面源污染等问题。橄榄园套种绿肥,有助于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病... 橄榄是福建省福州市特色农产品,橄榄产业健康发展对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橄榄种植一直以清耕为主,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质量降低、面源污染等问题。橄榄园套种绿肥,有助于土壤改良与肥力提升、水土保持与生态保护、病虫害防治、养分高效利用与化肥减施等。总结了福州市橄榄园绿肥周年套种及利用技术,以期为促进橄榄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绿肥 套种 利用 周年 福建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良种豆果和尼Ⅰ在我国南方的引种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牛二利 李雪 +3 位作者 高耸 王伟 傅玉楼 朱申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917-922,共6页
为筛选适宜我国南方种植的油橄榄良种,进一步指导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2018年定植的2个油橄榄品种豆果和尼Ⅰ进行跟踪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豆果和尼Ⅰ均在定植2 a后始花始果,定植6 a后的株高分别为3.21和3.34 m,干径分别为8... 为筛选适宜我国南方种植的油橄榄良种,进一步指导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本研究对2018年定植的2个油橄榄品种豆果和尼Ⅰ进行跟踪调查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豆果和尼Ⅰ均在定植2 a后始花始果,定植6 a后的株高分别为3.21和3.34 m,干径分别为8.19和8.39 cm。豆果果重为1.34 g,属圆形品种,667 m^(2)鲜果产量为654.85 kg,橄榄油产量为68.76 kg,出油率和含油率分别为10.59%和14.90%。尼Ⅰ果重为4.24 g,属卵圆形品种,667 m^(2)鲜果产量为1050.00 kg,橄榄油产量为81.90 kg,出油率和含油率分别为7.89%和14.00%。豆果和尼Ⅰ压榨的橄榄油过氧化值均为0.067%,酸价分别为1.20和0.11 mg·g^(-1),豆果品种的橄榄油紫外吸光度D_(232)、D_(270)和ΔD_(270)依次为1.8711、0.2076和0.001,尼Ⅰ品种的橄榄油紫外吸光度D_(232)、D_(270)和ΔD_(270)依次为1.9340、0.2020和0.003,品质均达特级初榨橄榄油标准,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76.19%和78.18%。表明豆果和尼Ⅰ在我国南方山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橄榄油产量品质俱佳,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中国南方 良种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特级初榨橄榄油品质对比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5
作者 张杨 谢普军 +2 位作者 邓叶俊 张彩虹 黄立新 《林产化学与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4,共8页
研究了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4个国家的40个商业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酸值、过氧化值、在232和270 nm处紫外吸光度(A_(232)和A_(270))及主要化学成分,测定了不同国家EVOO总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多酚含量和半数抑制质量浓... 研究了中国、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4个国家的40个商业特级初榨橄榄油(EVOO)的酸值、过氧化值、在232和270 nm处紫外吸光度(A_(232)和A_(270))及主要化学成分,测定了不同国家EVOO总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总多酚含量和半数抑制质量浓度(IC_(50)值)做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样品酸值(<1.60 mg/g)和过氧化值(<10 mmol/kg)的合格率为97.5%,A_(232)(1.02~1.80)和A_(270)(0.05~0.13)指标的合格率为100%。4个国家EVOO样品中总多酚含量差异显著,中国的EVOO样品中羟基酪醇、酪醇、刺激醛和橄榄裂环烯醚萜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1.66±2.50)、(9.61±2.65)、(273.63±43.09)和(332.04±49.08)mg/kg,均显著高于其它3个国家的EVOO样品(p<0.05);主要脂肪酸、甾醇和生育酚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此外,EVOO多酚组分的DPPH·、·ABTS^(+)清除力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结果显示IC_(50)值变化范围分别为(74.1±3.0)~(560.0±15.0)、(71.9±3.0)~(701.7±12.0)和(68.0±2.3)~(617.0±17.0)g/L,表明EVOO总多酚组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样品中总多酚的含量与其IC_(50)值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5),相关性方程斜率分别为-1.665,-1.931和-1.7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特级初榨橄榄 脂肪酸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研究:对中国东北异剥橄榄岩和单斜辉石岩捕虏体成因的制约
6
作者 张薇 王春光 +2 位作者 许文良 杨德彬 李本仙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3,I0003,共13页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 东北地区新生代碱性玄武岩中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矿物化学特征暗示其形成于含CO_(2)熔体-橄榄岩反应,为进一步限定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类型及其经历的深部过程,本文使用反应偶的方法进行了含CO_(2)熔体和橄榄岩相互作用的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在1.5 GPa、1275℃条件下,CO_(2)从硅酸盐熔体中分离,熔体对橄榄岩的改造作用较弱;在2~3 GPa、1325~1375℃条件下,CO_(2)存在于硅酸盐熔体中,反应造成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的显著富集,尤其在3 GPa、1375℃条件下,在熔体-橄榄岩界面形成单斜辉石岩反应带。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形成的单斜辉石具有较低的Mg/(Mg+Fe)值,矿物成分变异趋势与前人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实验结果相反。通过实验结果与东北地区地幔捕虏体的对比研究,认为汪清单斜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含CO_(2)硅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而双辽、蛟河辉石岩和异剥橄榄岩捕虏体是碳酸盐熔体-橄榄岩反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橄榄岩反应实验 单斜辉石岩 异剥橄榄 地幔捕虏体 中国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化学成分系统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强宏 邹诚 +2 位作者 王文亮 王惠明 瞿城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72,81,共9页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油橄榄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甘肃...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油橄榄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定性定量分析甘肃陇南不同品种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并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从甘肃陇南油橄榄叶提取物中主要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其中萜类38个、黄酮类16个、苯乙醇类7个、挥发油类5个、脂肪酸类2个、苯甲酸类1个、苯丙素类1个、其他类3个;不同品种27批油橄榄叶提取物中的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陇南武都和礼县的油橄榄叶提取物中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分别为1601.19~2941.99μg/g和925.98~2617.04μg/g,其中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女贞苷、木犀草苷、野漆树苷含量较高。整体上,陇南礼县油橄榄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强于陇南武都,其中科拉蒂、阿尔波萨纳和陇育1号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优。综上,油橄榄叶中的化学成分以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为主,不同来源油橄榄叶11个化学成分总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陇南礼县油橄榄叶抗氧化活性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化学成分 定性定量 黄酮类成分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三台山橄榄岩风化壳中的硅质岩和铁锰氧化物成因及其意义
8
作者 任玉峰 戚学祥 +3 位作者 王涛 吉风宝 韦诚 刘旭峰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2-534,共13页
滇西三台山蛇纹石化橄榄岩的顶部风化壳中发育大量红色块状硅质岩和一些含暗色不规则条带状含锰氧化物的团块和结壳,这些硅质岩及含锰氧化物团块和结壳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不同于深海成因的硅质岩和锰结核。暗色含锰氧化物... 滇西三台山蛇纹石化橄榄岩的顶部风化壳中发育大量红色块状硅质岩和一些含暗色不规则条带状含锰氧化物的团块和结壳,这些硅质岩及含锰氧化物团块和结壳的形态、化学成分和矿物共生组合不同于深海成因的硅质岩和锰结核。暗色含锰氧化物团块可分为铁锰氧化物和锰钴氧化物两类。能谱分析结果显示,铁锰氧化物成分复杂且不均匀,除了富含Mn和Fe外,还含有较多的Al、Co、Ni、K、Ba,Mn和Fe分离程度低,Mn/Fe值为0.1~12.6;锰钴氧化物富含Mn、Co、Al、Ni和少量K、Ca、Si,Mn、Fe分离程度高。粉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铁锰氧化物呈锰钡矿结构,与隐晶质的赤铁矿、针铁矿和黏土矿物共生,对Al、K、Ba、Co和Ni具有富集作用;锰钴氧化物呈锂硬锰矿结构,与隐晶质的赤铁矿和燧石共生,强烈富集Co、Al和一定量的Ni。基于能谱和电子探针、粉晶X射线衍射及全岩化学分析,提出这些硅质岩及含锰氧化物团块和结壳是橄榄岩经长期大气降水淋滤、酸化和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胶体沉淀产物。橄榄岩中易溶解的Mg、Ca元素流失,难溶解的Si、Fe、Al元素残留。硅酸由于排水不畅而滞留沉淀形成硅质岩。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造成铁锰氧化物胶体沉积,形成团块和结壳。表生作用使橄榄岩风化并富集了Fe、Al、Co、Ni、Cr、Mn及Sc、Y元素,提高了其潜在的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质岩 铁锰氧化物 地幔橄榄 表生作用 三台山 滇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新生代玄武岩成因——来自橄榄石和尖晶石的制约
9
作者 胡琪伟 任钟元 张乐 《地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7,共15页
海南岛北部出露大规模的新生代玄武岩,但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橄榄石是基性岩浆中最早结晶的矿物之一,高Mg橄榄石可以记录原生岩浆在经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之前与其成因相关的重要信息。本研究选取海南岛永兴、薄片和龙河3个地区的新... 海南岛北部出露大规模的新生代玄武岩,但其成因一直存在争议。橄榄石是基性岩浆中最早结晶的矿物之一,高Mg橄榄石可以记录原生岩浆在经历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之前与其成因相关的重要信息。本研究选取海南岛永兴、薄片和龙河3个地区的新生代玄武岩,对其中的橄榄石斑晶和橄榄石中的尖晶石包裹体进行元素化学分析,探讨橄榄石的结晶温度、母岩浆的氧化状态、含水量以及源区性质。结果显示,永兴橄榄石Fo值(82~84)和龙河橄榄石Fo值(79~81)变化范围较小,薄片橄榄石的Fo值变化较大(76~85)。海南岛橄榄石的结晶温度为1170~1256℃,氧逸度为ΔQFM=-0.33~0.57。其中,3个地区的橄榄石结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龙河和薄片岩浆的氧逸度(ΔQFM=-0.33~0.07)略低于永兴(ΔQFM=-0.08~0.57)。橄榄石-熔体CaO的分配系数显示,海南岛岩浆具有较低的含水量。3个地区的橄榄石均具有高的Ni含量、Fe/Mn和Zn/Fe值以及低的Mn、Ca含量和Mn/Zn值,指示海南岛地幔源区存在辉石岩组分。不同地区玄武岩中橄榄石在微量元素含量和氧逸度上的差别,以及海南岛玄武岩全岩和熔体包裹体成分的多样性,共同反映了海南岛具有不均一的地幔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玄武岩 橄榄 尖晶石 源区不均一 海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果渣中的多糖提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
10
作者 杨杰 王欣宇 +3 位作者 赵冰馨 罗咏佳 毛杨洋 黎先发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135,共8页
橄榄果榨油后会产生大量的橄榄果渣,而现阶段对橄榄果渣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油橄榄果渣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橄榄果渣多糖,考查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对果渣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了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 橄榄果榨油后会产生大量的橄榄果渣,而现阶段对橄榄果渣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油橄榄果渣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橄榄果渣多糖,考查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固液比对果渣多糖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考查了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通过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了多糖的形貌与分子结构。在此基础上测定了橄榄果渣多糖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在热水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温度80℃,固液比为1∶40的最佳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4.1%;橄榄果渣多糖是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等组成。扫描电镜显示多糖分子间交联非常紧密;在多糖质量浓度为3.5 mg/mL时,橄榄果渣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8.2%和4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果渣 多糖 提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开发及应用
11
作者 谷秋微 雍巧宁 +6 位作者 王贵德 程葆昶 吕龙强 吕成华 邓煜 张建国 王兆山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具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在油橄榄育种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每条染色体进行尖叶木樨榄遗传成分追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可靠的遗传背景信息和理论基础,也为辅助林木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利... [目的]本研究旨在开发一套具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在油橄榄育种过程中对每个个体的每条染色体进行尖叶木樨榄遗传成分追踪,为油橄榄育种提供可靠的遗传背景信息和理论基础,也为辅助林木育种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方法]利用46个含固定差异的单拷贝核基因标记(single-copy nuclear markers)对3个居群(YGL、JYM、BC1)共117个个体进行扩增与测序并计算相应的遗传多样性,计算YGL、JYM两个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最后对BC1居群的异交参数及遗传成分进行估算。[结果]比对后46个遗传标记长度在604~992 bp之间。YG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大于JYM居群,BC1居群的遗传多样性(π=0.0074,θ_(w)=0.0050)约为YGL居群的2倍。YGL、JYM两个居群间的F_(st)为0.7916,N_(m)为0.0745。Structure结构分析表明YGL与JYM两个居群之间有明显的遗传分化,BC1居群的异交率(t_(m))为100%,JYM、YGL的遗传成分占比分别为25.97%、74.03%。[结论]开发的46个含有固定差异的单拷贝遗传标记稳定可靠,能够明确追踪每条染色体的JYM遗传成分,并且可以粗略估计每个BC1个体中JYM的遗传成分占比。青藏高原隆起使得特提斯海消失,北半球气候发生重大变化。之后YGL和JYM两个居群经历了长期的地理隔离,造成两亚种之间遗传分化越来越高。经过人工杂交、回交,成功将JYM遗传成分引入育种群体,为以后油橄榄新品种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遗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尖叶木樨榄 单拷贝核基因标记 遗传成分追踪 异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对碘酸钠诱导小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何九军 陈文东 +2 位作者 胡文斌 邵瑾 邸多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3,共8页
【目的】为研究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zeaxanthin,OZT)对碘酸钠诱导小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碘酸钠溶液构建小鼠视网膜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OZT高、中... 【目的】为研究富含玉米黄质色素橄榄油(olive oil rich in zeaxanthin,OZT)对碘酸钠诱导小鼠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腹腔注射碘酸钠溶液构建小鼠视网膜损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和OZT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处理组。利用HE染色法观察视网膜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视网膜内甘油三酯脂肪酶(triglyceride lipase,PNPLA2)和色素衍生上皮因子前体(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 precursor,SERPINF1)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视网膜总厚度、神经节细胞层和内网状层厚度减少,内核层和外核层细胞数量减少,外网状层厚度增加,视网膜内PNPLA2和SERPINF1阳性表达量减少。与模型组相比,OZT处理后视网膜总厚度、外核层厚度及其细胞数量、内核层厚度及其细胞数量增加,视网膜内PNPLA2和SERPINF1阳性表达量增高。【结论】OZT能通过增加视网膜内PNPLA2和SERPINF1阳性表达量,发挥对视网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质 橄榄 视网膜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脑混合疲劳对橄榄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王子龙 张秋霞 +6 位作者 卢梦雅 刘海燕 薛景贤 孔翎宇 郑艳 孟令越 张芷棋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共11页
目的:探讨体力疲劳(physical fatigue,PF)、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MF)及体脑混合疲劳(physical and mental mixed fatigue,PMF)对橄榄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橄榄球运动... 目的:探讨体力疲劳(physical fatigue,PF)、脑力疲劳(mental fatigue,MF)及体脑混合疲劳(physical and mental mixed fatigue,PMF)对橄榄球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方法:选取15名橄榄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交叉对照试验设计,受试者需完成PF、MF、PMF干预任务,并在每次实验后进行下肢爆发力和HRV测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跳深跳跃腾空高度指标上,PMF相较于MF显示出了更低的腾空高度(P<0.05)。2)在下蹲跳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peak vertical ground reaction force,vGRFpeak)指标上,PF和PMF相较于基线和MF均显示出了更小的vGRFpeak(P<0.05);在跳深的vGRFpeak指标上,PMF相较于基线和MF显示出了更小的vGRFpeak(P<0.05)。3)不同疲劳方案对下蹲跳的力量发展速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基线、PF和MF,PMF显示出了更小的力量发展速率(P<0.05)。4)不同疲劳方案对跳深平均功率输出、反应力量指数和反应力量比具有显著影响(P<0.05),在平均功率输出指标上,相较于基线,PF、MF和PMF均显示出了更低的平均功率输出(P<0.05);在反应力量指数指标上,相较于基线,MF和PMF显示出了更低的反应力量指数(P<0.05);在反应力量比指标上,相较于基线,MF和PMF显示出了更低的反应力量比(P<0.05);相较于PF,MF显示出了更低的反应力量比(P<0.05)。5)不同疲劳方案对HRV的正常心跳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normal to normal intervals,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RMSSD)、高频(high frequency,HF)和低频(low frequency,LF)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基线和MF,PF和PMF均显示出了更小的SDNN、RMSSD、HF和LF(P<0.05)。结论:PF、MF和PMF均对橄榄球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相较于PF和MF,PMF对vGRFpeak以及反应性力量方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表明PMF可能通过多重机制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且其影响可能大于单一类型的疲劳。此外,在HRV方面,PF和PMF均能降低HRV相关指标,但PMF与PF之间,以及基线与MF之间并未观察到显著差异。表明PMF对心脏应激反应和自主神经系统调节能力的即时影响与PF相似,而MF未表现出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力疲劳 脑力疲劳 体脑混合疲劳 橄榄球运动员 下肢爆发力 心率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印度洋天休热液区深海橄榄岩的蚀变演化序列:岩石化学与矿物学证据
14
作者 吕品洁 李洪林 +1 位作者 俞恂 李江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7,共13页
热液区超基性岩的蚀变过程在控制区域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演化方面起关键作用,但热液区超基性岩的蚀变过程与蚀变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以西北印度洋天休热液区不同位置获取的超基性岩为例,通过镜下岩矿综合鉴定、全岩化学成分分析以及... 热液区超基性岩的蚀变过程在控制区域地球化学循环与矿物演化方面起关键作用,但热液区超基性岩的蚀变过程与蚀变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本文以西北印度洋天休热液区不同位置获取的超基性岩为例,通过镜下岩矿综合鉴定、全岩化学成分分析以及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等进行了岩石化学特征、矿物学特征及其蚀变演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天休热液区超基性岩发生了严重蚀变,主要特征组合矿物为蛇纹石(叶蛇纹石、纤蛇纹石、利蛇纹石)、伴生磁铁矿、绿泥石、伊丁石、方解石等次生矿物。综合全岩以及矿物主量元素分析发现天休热液区超基性岩的蚀变演化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Ⅰ)橄榄石、辉石类矿物在封闭系统下经历了典型的蛇纹石化作用;(Ⅱ)橄榄石在开放氧化环境下进一步经历了伊丁石化作用。蛇纹石化过程中Fe、Ca大量迁移并富集于次生矿物(如磁铁矿或碳酸盐矿物)中,说明原生橄榄石已经发生了较完全的蛇纹石化,形成了高镁型蛇纹石。相比之下,伊丁石化过程中Fe的富集和Si、Mg元素的迁移对伊丁石、铁氧化物的形成与演化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天休热液区深海橄榄岩的两期蚀变演化过程,为理解该热液区蚀变矿物的形成演化机制和元素的富集迁移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橄榄 蛇纹石化 伊丁石化 天休热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橄榄石高温矿相重构协同富集NiO
15
作者 杨永坤 申雯婷 +4 位作者 王冠杰 周欣 王伟安 王国华 李小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0-281,共12页
镍渣中富含Fe、Ni等有价金属,其中Fe主要以橄榄石形式存在,对其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可实现Fe的高效回收,但对渣中其他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利用关注较少。对此,本文以实验室制备的铁橄榄石和NiO为原料,通过添加CaO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并结合X... 镍渣中富含Fe、Ni等有价金属,其中Fe主要以橄榄石形式存在,对其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可实现Fe的高效回收,但对渣中其他有价金属元素的回收利用关注较少。对此,本文以实验室制备的铁橄榄石和NiO为原料,通过添加CaO进行高温矿相重构,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表征手段,研究Ni在铁橄榄石高温矿相重构过程中的富集行为及对重构产物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iO含量的增加有利于铁橄榄石在高温矿相重构过程中生成磁铁矿相,NiO不单独存在于重构产物中,主要以NiFe_(2)O_(4)的形式富集于磁铁矿相中;随着NiO添加量由0%增加16%,磁铁矿相产出量逐渐增加,Ni^(2+)同质替换了Fe^(2+),样品磁选率和饱和磁化强度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晶粒粒径逐渐减小;当NiO添加量为8%时,磁选率最高达57.24%,饱和磁化强度最高达23.70 A·m^(2)/kg,利于后期磁选协同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高温矿相重构 磁铁矿相 镍渣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小鼠下橄榄核线粒体形态与神经元类型的关联
16
作者 倪子薇 刘慧 +4 位作者 铁静静 刘勃志 吴菲菲 王亚云 阮彩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目的:探究特发性震颤(ET)对下橄榄核(IO)中γ-氨基丁酸能(GABAergic)神经元和谷氨酸能(glutamatergic)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哈马灵进行ET模型小鼠的制备,将12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哈马灵处理组... 目的:探究特发性震颤(ET)对下橄榄核(IO)中γ-氨基丁酸能(GABAergic)神经元和谷氨酸能(glutamatergic)神经元线粒体形态的影响。方法:利用哈马灵进行ET模型小鼠的制备,将12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哈马灵处理组(HA),采用旷场实验、转棒实验、平衡木实验和震颤评分进行小鼠行为学检测。利用转基因技术CRISPR/Cas9系统设计和制备6只8周龄雄性GAD2-Mito-GFP小鼠和6只8周龄雄性VGLUT2-Mito-GFP小鼠,两种鼠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HA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对照组和HA组小鼠IO内c-FOS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区分神经元类型;运用线粒体网络分析(MiNA)对ET状态中IO脑区不同类型神经元线粒体的面积、平均纵横比和分支长度等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A组小鼠表现出运动异常和明显震颤;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IO内c-FOS阳性细胞显著增加,主要为GABA能神经元。MiNA结果显示,GABA能神经元的线粒体面积增大,分支长度和直径增加,形态不规则。结论:ET会引起IO内GABA能神经元激活,并表现出更显著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为进一步研究ET的发病机制及其与线粒体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ET) 橄榄核(IO) 线粒体 哈马灵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配方施肥对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17
作者 邓加林 何珊珊 +3 位作者 陈克超 杜晋城 贾淦松 白斌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基于国内油橄榄重要产区广元油橄榄种植较普遍存在的施肥粗放、产量较低的问题,结合叶片营养元素分析技术,设计6种施肥配方(N、P、K、Ca、Mg、B),探究其对油橄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施肥配方(N∶P∶K=6∶2∶3)显著促进... 基于国内油橄榄重要产区广元油橄榄种植较普遍存在的施肥粗放、产量较低的问题,结合叶片营养元素分析技术,设计6种施肥配方(N、P、K、Ca、Mg、B),探究其对油橄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组施肥配方(N∶P∶K=6∶2∶3)显著促进新梢生长(长度增加23.5%,较对照,下同)、提高光合效率(叶绿素总量提升16.4%)、提升果实品质(含油率提高1.8%),研究为以广元为代表的四川东北部油橄榄产区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精准施肥方案,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配方施肥 生长发育 产量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物质分离与提纯”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实践——橄榄油肥皂的制作与设计
18
作者 卢天宇 吴冰玉 +1 位作者 艾进达 莫尊理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58,共6页
以“橄榄油肥皂的制作与设计”为主题,融合化学、历史、地理、工程、生物学等课程内容,设计“共探甘肃陇南的橄榄致富之路、从橄榄中提取橄榄油、制作橄榄油肥皂并设计文创周边”三个子任务,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巩固物质分离与提纯的... 以“橄榄油肥皂的制作与设计”为主题,融合化学、历史、地理、工程、生物学等课程内容,设计“共探甘肃陇南的橄榄致富之路、从橄榄中提取橄榄油、制作橄榄油肥皂并设计文创周边”三个子任务,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巩固物质分离与提纯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理念,形成科技兴农的使命与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化学 跨学科实践 项目式教学 物质分离与提纯 橄榄油肥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迁移量的测定
19
作者 史红兰 翁江赉 +3 位作者 勾新磊 朱晓艳 张梅 童嘉琦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22-131,共10页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在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方法迁移到橄榄油中的UV-71、UV-326、UV-327、UV-328、UV-329和UV-360等紫外线吸收剂经四氢呋喃稀释,UV-3030、UV-3035、UV-3039... 目的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在橄榄油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方法迁移到橄榄油中的UV-71、UV-326、UV-327、UV-328、UV-329和UV-360等紫外线吸收剂经四氢呋喃稀释,UV-3030、UV-3035、UV-3039、UV-312和UV-3638经乙腈提取后用C18填料固相萃取小柱净化,UV-234、UV-1164和UV-1577经皂化和正己烷提取后用硅胶填料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选用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含有甲酸及甲酸铵的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14种目标物在0.005~0.1 mg/L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达到0.998以上。8种紫外线吸收剂的检出限可达0.0015 mg/kg,定量限可达0.005 mg/kg;6种紫外线吸收剂可分别达到3 mg/kg和10 mg/kg。在3种浓度的加标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85.9%~108.1%,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9.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检测橄榄油中14种紫外线吸收剂的迁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 橄榄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紫外线吸收剂 迁移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不同品种及成熟度橄榄油主要功能成分分析
20
作者 耿树香 李勇杰 王玺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2,共7页
旨在寻求云南不同品种油橄榄果最佳采收期,以云南省引种的‘柯基’‘佛奥’‘豆果’‘皮瓜尔’‘科拉蒂’‘鄂植8号’6个主栽品种3个成熟度油橄榄果为原料制取油脂,分析各橄榄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并按脂肪酸组成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同... 旨在寻求云南不同品种油橄榄果最佳采收期,以云南省引种的‘柯基’‘佛奥’‘豆果’‘皮瓜尔’‘科拉蒂’‘鄂植8号’6个主栽品种3个成熟度油橄榄果为原料制取油脂,分析各橄榄油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并按脂肪酸组成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对橄榄油的脂质伴随物进行分析,并以此对橄榄油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成熟度橄榄油的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按脂肪酸组成相似性,在欧氏距离为5时18个橄榄油样品可分为3个大类,其中‘鄂植8号’和‘佛奥’3个成熟度橄榄油及‘豆果’成熟度1橄榄油聚为一类,‘柯基’‘科拉蒂’‘皮瓜尔’3个成熟度橄榄油聚为一类,‘豆果’成熟度3与成熟度5橄榄油聚为一类;以橄榄油的β-胡萝卜素、角鲨烯、β-谷甾醇、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香草酸、橄榄苦苷、山楂酸、羟基酪醇、酪醇、α-生育酚、刺激醛16个脂质伴随物含量为指标对18个橄榄油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发现‘皮瓜尔’‘柯基’‘鄂植8号’成熟度1橄榄油品质较好,6个品种油橄榄果均在成熟度1时采收最佳。综上,不同品种橄榄油中功能成分受油橄榄果成熟度影响较大,6个品种油橄榄果在果皮刚转为黄绿色时采收其油脂中脂质伴随物含量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橄榄 成熟度 脂肪酸 功能成分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