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樱桃果酒发酵动力学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立妮 周家华 +5 位作者 潘雯 徐冉冉 王云香 李洪雯 王宝刚 赵山山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为明确樱桃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乙醇生成及总糖消耗的构效关系,该研究以樱桃为原料,果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制备樱桃果酒,每隔1 d测定樱桃果酒的总糖含量、酒精度及酵母菌数量,应用Logistic模型、DoseResp模型、SGompertz模型及Boltz... 为明确樱桃果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生长、乙醇生成及总糖消耗的构效关系,该研究以樱桃为原料,果酒酵母为发酵菌种制备樱桃果酒,每隔1 d测定樱桃果酒的总糖含量、酒精度及酵母菌数量,应用Logistic模型、DoseResp模型、SGompertz模型及Boltzmann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发酵动力学模型,并测定其发酵过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并对两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酵母菌生长及乙醇生成动力学模型均可用Boltzmann模型进行拟合,总糖消耗动力学模型均可用DoseResp和Boltzmann模型进行拟合,所选模型对试验数据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0.99,能较好地描述樱桃果酒的发酵过程。樱桃果酒发酵工程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均呈先升高再下降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发酵过程中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总酚、总黄酮呈极显著相关(P<0.01),·OH清除率与总黄酮呈极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果酒 发酵动力学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野樱桃果酒的酿造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蔡婷 宋菲菲 +5 位作者 秦佳 赵建 徐顾榕 李琪 张庆 向文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5-149,共5页
以天然野樱桃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野樱桃果酒,并对成品酒进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野樱桃果酒澄清透明,酒香浓馥幽郁,风味极佳;果酒酒精度(11.9%vol),总糖含量(11.8 g/L),挥发酸(0.41 g/L)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 以天然野樱桃为主要原料,发酵酿造野樱桃果酒,并对成品酒进行感官、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野樱桃果酒澄清透明,酒香浓馥幽郁,风味极佳;果酒酒精度(11.9%vol),总糖含量(11.8 g/L),挥发酸(0.41 g/L)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共鉴定出野樱桃果酒中有52种香气成分,其中酯类18种、醇类4种、酸类3种、苯及其衍生物19种、萜烯类6种、呋喃类2种。香气成分中,苯甲酸乙酯相对含量最高,为31.12%,其次是苯甲醇为14.71%,苯乙醇为5.64%,这几种物质初步确定为构成天然野樱桃果酒的重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果酒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凹凸棒石在樱桃果酒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海平 黄和升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65,共5页
研究经硫酸处理的凹凸棒石对樱桃果酒的澄清效果及贮存的稳定性。考察了改性凹凸棒石的添加量、澄清温度、处理时间对樱桃果酒的澄清作用。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樱桃果酒的最佳澄清工条件为酸改性凹凸棒石添加量6.0g/L、澄清温度25℃、澄清... 研究经硫酸处理的凹凸棒石对樱桃果酒的澄清效果及贮存的稳定性。考察了改性凹凸棒石的添加量、澄清温度、处理时间对樱桃果酒的澄清作用。通过响应面法确定樱桃果酒的最佳澄清工条件为酸改性凹凸棒石添加量6.0g/L、澄清温度25℃、澄清时间11h,在此条件下获得樱桃果酒的澄清度为93.4%,果酒的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凹凸棒石 樱桃果酒 澄清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樱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志友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4-6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贮藏容器、贮藏温度)对樱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樱桃果酒香气成分。结果樱桃果酒香气成分共44种,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酮类、酚类、醛类等;原酒对照组、低温瓶装... 目的研究不同贮藏条件(贮藏容器、贮藏温度)对樱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樱桃果酒香气成分。结果樱桃果酒香气成分共44种,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酮类、酚类、醛类等;原酒对照组、低温瓶装贮藏组、室温瓶装贮藏组、低温不锈钢罐贮藏组、室温不锈钢罐贮藏组的香气成分分别为30,37,21,41,17种。结论低温不锈钢罐贮藏有利于有效形成或保留樱桃果酒的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贮藏条件 樱桃果酒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樱桃果酒发酵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范兆军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5期22-25,共4页
以酒精产量为指标,对樱桃汁外观糖度、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进行响应面分析,经优化得出最适发酵条件为樱桃汁外观糖度22.6%,发酵温度26.5℃,酵母接种量5.8%。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发酵12 d,产品的酒精产量是11.5%±0.2%。
关键词 樱桃果酒 发酵条件 响应面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樱桃果酒酿酒酵母的筛选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王轩 周健 +3 位作者 明红梅 彭璐 赵炳鑫 俞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30,共7页
为筛选适合樱桃果酒发酵的优良酿酒酵母,从樱桃及土壤中采集样本,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显色法初筛,果汁发酵法复筛,结合在不同条件下的菌株发酵耐受性实验,筛选出具有较强产乙醇能力和良... 为筛选适合樱桃果酒发酵的优良酿酒酵母,从樱桃及土壤中采集样本,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显色法初筛,果汁发酵法复筛,结合在不同条件下的菌株发酵耐受性实验,筛选出具有较强产乙醇能力和良好耐受性的酵母,然后对目的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与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果酒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编号为J35的酵母菌,在果汁含量为35%、糖度25°Bx条件下产乙醇量达到12.57%vol;其在糖度45°Bx、pH 2.0、酒精度18%vol、SO2质量浓度250 mg/L的条件下具有较好产气性能;经菌株形态和rDNA的相似性比对后,J35鉴定为酿酒酵母;其发酵的樱桃果酒为深红色,口感柔和、香气馥郁,含有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苯乙醇、苯甲醛、辛酸、β-香茅醇等樱桃酒典型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果酒 酿酒酵母 耐受性 分子生物学鉴定 香气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高原野樱桃果酒发酵条件优化及其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雷丹 吴敏 +2 位作者 胡琼 唐洁 张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13-21,30,共10页
以川西高原野樱桃为原料酿造野樱桃果酒,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K2S2O5添加量、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对野樱桃果酒发酵的影响。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与气... 以川西高原野樱桃为原料酿造野樱桃果酒,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分析K2S2O5添加量、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发酵温度对野樱桃果酒发酵的影响。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陈酿时间果酒风味物质检测分析,并对主要风味物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筛选出对野樱桃果酒特征风味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成分。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野樱桃果酒最佳发酵工艺为:K_2S_2O_5添加量80 mg/L,初始糖度19°Bx,酵母接种量3.5%,发酵温度23℃。不同陈酿时间野樱桃果酒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共检出90种挥发性物质,挥发性物质总含量随陈酿时间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陈酿12 d时检出7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种类最多,主要为醇类(35.480%)和酯类(35.848%),所占比例最高为93.808%;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及6种对川西高原野樱桃果酒风味影响较大的物质,分别为辛酸、己酸乙酯、丁香酚、苯甲醛、油酸乙酯、芳樟醇,其中特有成分丁香酚、油酸乙酯、芳樟醇等对人体健康起积极作用。通过对川西高原野樱桃果酒工艺条件及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为野樱桃产品开发及其相关功能性评价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樱桃果酒 响应面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工艺优化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