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复发膈疝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萍 刘翔 +7 位作者 左伟 高威 张燕敏 李清智 吴公景 吴迪 赵孟天 葛大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膈疝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由安徽省儿童医院进行胸腔镜手术的45例先天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与术后膈疝... 目的探讨影响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复发的相关因素及膈疝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7月由安徽省儿童医院进行胸腔镜手术的45例先天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与术后膈疝复发可能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5例中,术后复发8例,总复发率17.8%。复发组术前有25%的患者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和粗大动脉导管未闭,而未复发组术前无一例合并此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缺损范围≥5 cm×4 cm的大型膈肌缺损CDH患者术后复发率(45.5%)明显高于缺损范围<5 cm×4 cm的小、中型膈肌缺损患者(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9,P=0.02)。其中2013—2015年复发组手术时间为(132.83±49.32)min,明显长于未复发组(87.92±22.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9,P=0.01)。8例复发患者中,1例死亡;6例接受再次手术后治愈,无再次复发;1例接受再次手术后仍复发,第三次手术后治愈,之后无复发。结论术前有肺动脉高压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缺损范围≥5 cm×4 cm的大型膈肌缺损以及在胸腔镜手术学习曲线早期、手术时间更长的胸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膈疝,复发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膈/先天性 横膈/并发症 复发 婴儿 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磁共振在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2
作者 高琼 黄强 +3 位作者 毛翠平 高亚 王誉都 李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38-84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膈疝患儿产前胎儿磁共振图像,探讨磁共振测量和评价参数与患儿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胎儿磁共振参数在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2020年胎儿磁共振图像结果,收集...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膈疝患儿产前胎儿磁共振图像,探讨磁共振测量和评价参数与患儿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胎儿磁共振参数在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1—2020年胎儿磁共振图像结果,收集诊断为先天性膈疝的50例胎儿磁共振图像,包括左侧膈疝37例,右侧膈疝13例,检测并分析观察-预期肺容积比、肺肝比、纵膈移位角、肺底基线的完整性、肝脏及胃泡位置等与患儿预后的关系。结果50例患儿中,存活35例(为存活组),死亡15例(为死亡组)。胎儿磁共振图像观察-预期肺容积比:存活组比死亡组为(35.09±10.87)比(24.29±6.86);肺肝比:存活组比死亡组为(2.68±1.01)比(1.93±0.93);纵膈移位角:存活组比死亡组为(30.88±7.07)比(39.05±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磁共振肺底基线不完整、肝脏及胃泡位置疝入胸腔患儿的预后较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应用观察-预期肺容积比、肺肝比、纵膈移位角、肺底基线的完整性、肝脏及胃泡位置等判断患儿预后,较单一参数判断更为准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磁共振观察-预期肺容积比、肺肝比、纵膈移位角、肺底基线完整性、肝脏及胃泡位置均可作为判断先天性膈疝患儿预后的评价指标,联合应用上述六项参数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儿预后,以上述参数为基础构建先天性膈疝的评估体系,有助于先天性膈疝患儿的肺发育评估、体外膜肺氧合的应用判断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磁共振波谱学/仪器和设备 先天性/并发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患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栋 胡元军 +1 位作者 武玉睿 李晓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3-88,共6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膈疝(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CDH患儿共126例,描述性分析合并畸形情况。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CDH患儿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 目的:分析先天性膈疝(CDH)患儿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CDH患儿共126例,描述性分析合并畸形情况。接受手术治疗的120例CDH患儿分为存活组(100例)和死亡组(2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并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计量资料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126例患儿中,合并先天缺陷55例(43.7%),其中多发畸形20例(15.9%)。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延期手术为保护性因素(P<0.05);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长及术后氧合指数高为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临界值为5.74时,术后氧合指数预测患儿死亡的敏感度为81.0%,特异度为75.0%,曲线下面积为0.841(P<0.01)。结论:CDH患儿常并发畸形,胎膜早破、术后肺不张、术后上机时间、术后氧合指数大于5.74是CDH患儿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通过延期手术获得术前稳定的内环境,可以有效降低CDH患儿术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并发症 婴儿 新生 先天畸形/病因学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疝囊的产前识别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侯龙龙 林土连 +4 位作者 何秋明 吕俊健 钟微 黄莉 刘鸿圣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827-832,共6页
目的评估胎儿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产前识别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疝囊的准确性以及疝囊对CDH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胎儿MR评估、且生后行手... 目的评估胎儿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产前识别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疝囊的准确性以及疝囊对CDH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胎儿MR评估、且生后行手术干预的62例CDH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疝囊分为疝囊组(n=26)和非疝囊组(n=36),收集并对比两组患儿产前评估、产时情况、临床特征及预后等情况。结果62例CDH患儿中,共26例术中证实存在疝囊,其中18例通过胎儿MR发现疝囊且术中得到证实,MR产前识别CDH疝囊的灵敏度为69.2%(18/26)。两组患儿总肺容积实测值与预测值的比值(observed/expected total fetal lung volume,o/e TFLV)、性别构成、出生胎龄、出生体重、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手术方式及术中使用补片情况、缺损大小、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newborn,PPHN)及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使用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疝囊组患儿具有更高的预测肺容积比(percentage of predicted lung volume,PPL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疝囊组患儿缺损位于右侧及肝疝入的比例高于非疝囊组(P<0.05);疝囊组患儿存活率为100%,非疝囊组患儿存活率为8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能够在产前较好识别CDH是否存在疝囊;有疝囊CDH患儿产前肺发育程度评估指标整体优于无疝囊CDH患儿,且出生后存活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并发症 产前诊断/方法 婴儿 新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