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草原流动视角下的草原生态省际横向补偿标准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巩芳 李梦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58,182,共7页
为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借鉴"虚拟土""虚拟耕地"等理念,创造性地提出"虚拟草原"概念,通过运用当量因子法、构建横向补偿调节系数及优先级公式,得到省际横向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从而对2... 为完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各地区均衡发展,借鉴"虚拟土""虚拟耕地"等理念,创造性地提出"虚拟草原"概念,通过运用当量因子法、构建横向补偿调节系数及优先级公式,得到省际横向补偿标准测算模型,从而对2004—2017年各地区支付/受偿金额进行测算,同时确定其所属优先级。研究结果表明:14年间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受偿区和支付区分布一直较为稳定,虚拟草原呈现"北土南流"格局,总受偿和补偿资金均呈逐渐增多趋势,但优先受偿区及优先支付区数量逐渐减少。其中,优先受偿区为内蒙古、西藏等地,优先支付区为上海、广东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草原 草原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横向生态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生态补偿熵增曲面模型方法验证研究
2
作者 张伟 周业晶 +2 位作者 周敬宣 章乐 张书锦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5,共13页
国内的横向生态补偿多限于单要素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补偿,如何进行多要素、系统性的综合补偿,仍缺少有效解决方法。“熵增曲面模型”是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符合生态系统服务流内涵的调节服务价值扩散曲面模型。该研究旨在对基于“熵增... 国内的横向生态补偿多限于单要素或功能的生态系统服务补偿,如何进行多要素、系统性的综合补偿,仍缺少有效解决方法。“熵增曲面模型”是基于最大熵增原理、符合生态系统服务流内涵的调节服务价值扩散曲面模型。该研究旨在对基于“熵增曲面模型”的生态补偿方法开展验证研究,采用情景设定和相关性验证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优化。结果显示,曲面未充分扩展前比充分扩展后的模型相关性较好,服从生态中心偏态分布的曲面比服从区域几何中心正态分布的曲面相关性更好。气体调节、气候调节、环境净化、水文调节4种服务最好的相关性结果依次为0.42、0.45、0.36、0.59。该验证研究是对模型合理性、有效性的重要支撑,为方法的实践应用提供了科学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横向补偿标准 生态系统服务流 价值曲面模型 最大熵增原理 验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
作者 许继军 梁雅余 曾子悦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5年第9期34-41,共8页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 围绕林地、绿地、湿地、水域以及地下水生态系统,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为研究对象,融合功能价值法和当量因子法,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以行政区进行划分,结合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以2014年为基准年,2018年、2020年、2023年为评估年,分别评估了北京、天津、河南11县(市)、河北6县(市)由于工程供水产生的生态效益价值。结果表明:2015—2018年、2019—2020年、2021—2023年各评估时段由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累计新增的生态效益分别为448.59、183.28、371.02亿元,其中湿地和水域产生的生态效益占比最大,分别为64.90%、58.98%、46.98%。此外,不同省市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不同,各评估时段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单方水创造的生态效益价值比分别为1∶2.10∶4.99∶3.74、1∶1.59∶3.66∶1.95、1∶0.17∶1.26∶1.35。研究成果可为南水北调已建工程以及其他大型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生态效益评估提供案例参考,为中线水源区-受水区横向补偿标准建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生态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功能价值法 当量因子法 横向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