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内外部资源配置视角的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分析
1
作者 袁培 邵梦婷 侯伟政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5,共10页
以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从内、外部资源配置效应探讨政策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对受偿地区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 以2008—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横向流域生态补偿政策对受偿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从内、外部资源配置效应探讨政策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策对受偿地区企业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要通过增加企业现金流、优化外部资源配置实现;经过PSM-DID、安慰剂检验、替换被解释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大规模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对政策响应能力更强,政策对绿色创新数量影响更为显著,同时,企业内部存在绿色创新挤出其他类创新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流域生态补偿 企业绿色创新 资源配置 多期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财政生态转移支付的民生与环境协同激励效应——以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
2
作者 鹿洪源 马婕 陈旭东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31,共16页
以我国财政生态转移支付体系中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利用2007—2021年七大流域中1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水平的... 以我国财政生态转移支付体系中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例,利用2007—2021年七大流域中13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多主体共治视角下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对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水平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通过政府层面的环保支出力度、产业层面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居民层面的公众环境关注度,促进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提升;激励效应仅在财政收入分权程度较低、税收竞争强度较高、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和低碳试点城市显著;横向生态转移支付与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在促进受偿地区民生质量与环境质量协同提升方面可以发挥正向联动作用。因此,应加快健全重点区域的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多元主体参与民生保障与环境保护事务的财政激励,健全纵向生态转移支付和横向生态转移支付的协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生态转移支付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多主体共治 民生质量 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实践及制度完善——兼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3
作者 程诺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65-73,共9页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和流域生态环境受益地区政府之间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建立合作机制,实现流域内利益再分配的激励性流域环境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在多个流域进行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工作,...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地区和流域生态环境受益地区政府之间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建立合作机制,实现流域内利益再分配的激励性流域环境保护制度。目前,我国已经在多个流域进行了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实践中尚存在参与主体范围略窄、补偿标准制定不科学、补偿方式不合理、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生态保护补偿条例》中制度构建并不完善。建议坚持系统观的方法论,构建多元主体治理体系,科学制定补偿标准,建立多样化补偿方式,完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生态保护补偿条例 补偿标准 补偿方式 保障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困境检视与进路完善
4
作者 梁豆豆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62-68,共7页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能够有效整合流域内不同地区的生态资源,促进流域内生态平衡与互惠共享。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定位,山西省开展了汾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但由于山西省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法律...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构建能够有效整合流域内不同地区的生态资源,促进流域内生态平衡与互惠共享。聚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定位,山西省开展了汾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但由于山西省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法律规范供给不足,市场化、多元化补偿缺乏,保障机制阙如等现实困境,亟待进行理论探索。结合试点实施状况,借鉴其他地区实践经验,从完善以地方性法规为基础、政府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规范体系,构建以政府主导、市场辅助的多元化补偿方式,同时加强监督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与激励机制等保障机制三个层面提出进路完善,以期促进山西省汾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保障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多元化补偿 配套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袁汝华 贾葵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 基于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显著抑制碳排放量,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7701个单位,且经过一系列检验后结果仍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政策实施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和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两条作用渠道实现碳减排;异质性分析结果验证政策实施效果受社会经济和创新创业双因素的影响,政策实施力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一般城市的碳排放量减少2.5230个单位,与低创新创业环境城市相比,高创新创业环境城市在碳减排效果上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据此,建议中小流域因城施策,在推广创新技术和建立监测评估机制、强化政策和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碳排放 双重差分法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降低水污染强度了吗? 被引量:73
6
作者 景守武 张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2-159,共8页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 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跨界环境治理的重要方式。本文在对横向生态补偿如何促进水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进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将安徽省和浙江省实施的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视为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结合基础设施、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科技投入以及"五水共治"等控制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新安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试点对水污染强度的影响。在横向生态补偿中,水质达标时上游地区获得补偿,水质不达标时下游地区获得赔偿,通过水质标准明晰了上下游地区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并且通过环境绩效考核指标来实现制度的激励与约束相容,进而实现横向生态补偿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目标。研究发现,在分离了其他影响水污染强度的控制变量后,新安江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显著地降低了上游黄山市和下游杭州市的水污染强度,并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改变政策实施前后的窗期、变换样本对照组、将工业水污染强度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重新回归,检验结果依然具有较强的稳健性。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中国推进流域治理以及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加以推广,横向生态补偿有望成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后,从逐步推广横向流域生态补偿至中小流域,将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产业补偿等方式相结合以及在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过程中要注意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等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水污染强度 双重差分法 新安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D模型的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的污染——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实证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曲超 刘艳红 董战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198,共5页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理论、探索机制、制定标准等方面,缺乏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导致对政策实施成效缺少科学认知,影响了补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7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毕节市、遵义市和湖南省沅江... 当前,国内对于生态补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构建理论、探索机制、制定标准等方面,缺乏政策绩效评价研究,导致对政策实施成效缺少科学认知,影响了补偿政策充分发挥作用。文章基于2010—2017年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的毕节市、遵义市和湖南省沅江流域湘西市、怀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评价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对污染物总量减排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显著降低了毕节市和遵义市的工业污染物总量排放强度,且政策效果具有可持续性。通过子样本检验、安慰剂检验、变换控制变量,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稳健性,表明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来可从中小流域逐步推广到更大尺度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双重差分法(DID) 政策评估 赤水河流域 减排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践反思与完善 被引量:12
8
作者 庄超 尹正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13,共7页
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流域治理与保护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以来,至今全国已有13个跨省流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长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后,跨省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建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是协调流域治理与保护的重要途径。自2012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以来,至今全国已有13个跨省流域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长江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后,跨省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和实践过程面临着激励功能发挥有限、流域协调不足、水质补偿基准局限等问题。从管理视角解析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科学问题,明晰了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要义,从强化激励功能和促进协同角度,提出回归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应然激励功能、发挥长江流域协调机制功能、构建符合长江流域资源禀赋特点的补偿基准体系等建议。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横向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流域管理 生态补偿机制 补偿基准体系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