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1
1
作者 胡彩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3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产妇... 目的:探讨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8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使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分娩,为观察组产妇使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分娩。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的术中出血量、住院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及对剖宫产手术的满意度。结果 :手术结束后,观察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均好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对剖宫产手术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用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为产妇进行分娩的效果显著,可以缩短产妇的手术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 改良式剖宫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改良式剖宫产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燕 马丽 赵岩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6期60-61,共2页
目的:比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与改良式两种模式剖宫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有剖宫产指征且自愿接受剖宫产的患者100例,根据剖宫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改良式剖宫产,对照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 目的:比较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与改良式两种模式剖宫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有剖宫产指征且自愿接受剖宫产的患者100例,根据剖宫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予以改良式剖宫产,对照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与孕妇满意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出血量更少,并发症率更低,孕妇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改良式剖宫产可明显减少手术用时,缩短切口疼痛与住院时间,使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降低并发症率,孕妇更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高位子宫下 改良式 不同剖宫产 孕妇满意率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刘艳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7期41-42,共2页
目的:探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产妇1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方法,对照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方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与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产妇1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改良式剖宫产方法,对照组采用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方法,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和手术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剖宫产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切口高位子宫下段剖宫产 改良式剖宫产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剖宫产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穆利轩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026-2028,共3页
目的研究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剖宫产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7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剖宫产术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7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剖宫产术,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剖宫产术,研究组采用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胎儿娩出、手术、术后排气、住院时间)及新生儿出生1、5、10 min阿氏评分(Apgar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大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5、10 min研究组Apgar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1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位子宫下段横切口法应用于凶险性前置胎盘者剖宫产术中能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改善切口愈合情况及新生儿呼吸状态,安全性高,但术中出血量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高位子宫下切口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疗效对比 被引量:2
5
作者 朱克修 韩晓兵 李旭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83-384,共2页
目的 对比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 5 8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 6 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纵切口下段... 目的 对比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疗效。方法 比较 5 8例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 6 0例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在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及对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相对于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胎儿娩出时间短、出血量少、Apgar评分情况好 ,两组术后感染率无差异。结论 纵切口下段剖宫产术损伤小 ,胎儿娩出时间易控制 ,对于需要尽快娩出胎儿的情况下是理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 剖宫产 腹膜外剖宫产 Apgar评分 感染 切口 切口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切口腹膜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568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徐慧 徐如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9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腹膜外剖宫产 子宫下 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术287例分析
7
作者 孙绿仙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37-37,共1页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术287例分析孙绿仙我院自1994年4月~1995年4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28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7例,初产妇242例,经产妇45例,年龄为21~38岁,术...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术287例分析孙绿仙我院自1994年4月~1995年4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单层缝合28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87例,初产妇242例,经产妇45例,年龄为21~38岁,术前宫口未开者29例,宫口开大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腹产 子宫下 切口 单层缝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横切口位置对切口撕裂及新生儿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珂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9期682-683,共2页
目的: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横切口位置对切口撕裂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76例有剖宫产史的再孕孕妇,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二次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选择... 目的:研究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二次剖宫产横切口位置对切口撕裂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76例有剖宫产史的再孕孕妇,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进行传统二次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选择新的横切口位置进行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切口撕裂率、胎头娩出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撕裂率、胎头娩出时间及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二次剖宫产术横切口位置选择在原瘢痕切口部位上约2.5 cm处,能够减少对产妇的伤害,有利于胎儿的顺利娩出,降低切口撕裂率和新生儿窒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下 二次剖宫产 切口位置 切口撕裂 新生儿窒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在产科剖宫产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程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12期148-148,150,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在产科剖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实验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 目的研究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在产科剖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实验组采用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粘连发生情况及切口愈合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粘连率为71.05%,实验组为36.84%,对照组高于实验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者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8≤7)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优于传统剖宫产术,有效防止术后粘连,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切口易于愈合且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切口 子宫下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宋小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9期199-199,共1页
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 目的 :探讨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4月1日~2014年4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2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手术,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胎儿娩出的时间和新生儿Apgar(阿普加)评分情况及其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在对照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41±14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92±15ml。在观察组的62例产妇中,胎儿娩出的时间平均为23±12 min,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为61±13ml。观察组产妇胎儿娩出的时间及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均未发生危害较大的伤口感染、血尿、膀胱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用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与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相比,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剖宫产手术的疗效更为理想,可缩短胎儿娩出的时间,减少产妇术中的出血量,而且新生儿的Apgar评分也很高。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腹膜外剖宫产 切口子宫下剖宫产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C点子宫下段切口剖宫产1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殷红梅 张文轲 +1 位作者 余江 宋晓翠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切口剖宫产 子宫下切口 临床观察 ABC 胎儿娩出困难 胎头娩出困难 手术时间 切口疤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48例分析
12
作者 廖兰香 魏泽荣 曾小红 《宜春学院学报》 2002年第6期77-77,85,共2页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方式 方法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 (观察组 ) 14 8例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 98例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剖宫产术———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以探讨剖宫产术的最佳方式 方法 :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 (观察组 ) 14 8例与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对照组 ) 98例术中、术后情况对比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病率降低 结论 :该术式符合解剖生理特点 ,简化了手术步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切口子宫下剖宫产 手术时间 手术步骤 术后病率 手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人流术中大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明莉 胡耕励 《安徽医学》 2011年第8期1057-1057,共1页
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发生在子宫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很低,但却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异位妊娠。因为非常罕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缺乏临床经验,而很多的人流手术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完成... 剖宫产后子宫下段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发生在子宫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很低,但却是一种高度危险的异位妊娠。因为非常罕见,临床医师对本病诊断缺乏临床经验,而很多的人流手术是在基层医疗机构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完成,且人流手术是门诊小手术,它的风险因素很容易被忽视。CSP一旦误诊,如行人流术将发生严重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妊娠 剖宫产子宫下切口妊娠(CSP) 诊断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单层缝合1353例分析
14
作者 安余鸿 徐善娥 《淮海医药》 1998年第2期23-23,共1页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剖宫产与术后并发症均有明显上升,切口愈后不良为其主要因素。我院自1990年7月~1995年10月共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单层缝合1353例,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子宫下剖宫产 切口 单层缝合 产科手术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飞 文丹丹 李华 《巴楚医学》 2019年第4期25-27,33,共4页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 目的:探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472例。其中,对照组245例采用传统方法手入宫腔取胎头,试验组227例采用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比较两组在取胎头时间、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之间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子宫切口撕裂率、切口血肿形成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或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取胎头时间、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产钳助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瘢痕子宫择期剖宫产手术中,切口外子宫下段取胎头法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同时,增加术中产钳助产率,但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 子宫下 取胎头 瘢痕子宫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8例2次剖腹产子宫下段高位切口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加秀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2期65-66,共2页
关键词 子宫下 反折腹膜 对照组 膀胱 泌尿生殖系统 剖宫产 子宫切口 产科外科手术 剖腹产 高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切口缝合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辛芳 钱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切口缝合方法 子宫下剖宫产 术后并发症 不良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不同子宫缝合方法对再次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切口厚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莉 明艳 +2 位作者 柯晓琼 张祖艳 夏小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0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不同子宫缝合方法对再次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切口厚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初次分娩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单层缝合组和双层缝合组,分别于剖宫产后行子宫单层和双层缝合。将上述产妇中于20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不同子宫缝合方法对再次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切口厚度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8月于我院初次分娩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单层缝合组和双层缝合组,分别于剖宫产后行子宫单层和双层缝合。将上述产妇中于2013年7月~2016年12月期间因再次妊娠来我院就诊、分娩的孕妇973例(其中单层缝合组448例,双层缝合组525例)纳入研究。于再次妊娠34+0~38+6周期间采用超声检测子宫下段切口处厚度(LUST),并收集两组产妇分娩结局相关资料。两组产妇年龄、孕前BMI、生育间隔、首次妊娠分娩期间合并症、巨大胎儿出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分析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再次妊娠晚期LUST值及再次妊娠分娩母儿结局,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LUST小于2.0m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产妇首次妊娠分娩手术出血量以及再次妊娠分娩时新生儿5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及围产儿死亡发生率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双层缝合组初次分娩剖宫产手术时间较单层缝合组长,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单层缝合组低,且再次妊娠分娩时VABC成功率较单层缝合组高,子宫破裂或瘢痕裂开、失血大于1500mL、输血、产后发热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较单层缝合组低(均P <0.05)。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晚期,单层缝合组LUST大小为(3.1±1.5)mm,LUST <2.0mm比率为13.2%,而双层缝合组LUST大小为(3.6±1.1)mm,LUST <2.0mm比率为8.6%,双层缝合组LUST大于单层缝合组且LUST <2.0mm比率小于单层缝合组(均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双层缝合为LUST小于2.0mm(OR=0.62;95%CI为0.31~0.98)的风险降低的保护因素。而单层缝合(OR=1.62;95%CI为1.03~3.16)、生育间隔<18个月(OR=2.87;95%CI为1.62~4.95)、孕前BMI≥25kg/m^2(OR=1.22;95%CI为0.84~1.77)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4kg(OR=1.37;95%CI为0.74~1.83)均与LUST小于2.0mm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与单层缝合产妇相比,剖宫产后子宫双层缝合产妇再次妊娠晚期时子宫切口厚度较高,且再次分娩子宫瘢痕缺损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缝合 双层缝合 宫产术后阴道试产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重复性剖宫产 子宫下切口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钳协助分娩对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分娩孕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翟丽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2期4107-4108,共2页
目的研究产钳协助分娩对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分娩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孕妇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术中接受手取胎头助产,观察组剖... 目的研究产钳协助分娩对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行剖宫产分娩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济源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孕妇98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49例。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术中接受手取胎头助产,观察组剖宫产分娩术中接受产钳协助分娩胎头。对比两组住院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评分(Apgar)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瘢痕子宫孕妇剖宫产分娩术中使用产钳协助分娩能减少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新生儿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钳协助分娩 腹壁切口瘢痕子宫 剖宫产分娩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元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2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3... 目的:探讨对二次剖宫产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6年6月~200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8例二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3例产妇,对照组有25例产妇。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对对照组产妇进行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术后,比较两组产妇腹腔粘连的情况、手术中的出血量、进行手术的时间,及产妇两次手术间隔的时间对其进行二次手术的影响。结果:进行手术后,对照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为60%,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为30.3%。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粘连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324.±151.34ml,观察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为217.±114.83ml。观察组产妇在手术中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71.69±19.87min,观察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为42.54±14.36min。观察组产妇进行手术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产妇两次手术间隔的时间越长,其在进行二次手术后恢复的效果越好。结论:在二次剖宫产手术时使用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式的效果好,产妇腹膜粘连的发生率低。此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纵切口常规子宫下剖宫产手术 二次剖宫产产妇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