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幕末期的“外夷”应对策略——以横井小楠为中心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秀武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0-65,共6页
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为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为己任,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 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为发端,日本进入了思想转换的幕末维新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思想界以回应"西力东渐"的挑战为己任,在"锁国攘夷"与"开国攘夷"、"尊王攘夷"与"倒幕攘夷"的思想纠缠中,寻找适合日本的发展之路。其中,幕末思想家横井小楠的"开国论"与"攘夷论"对后世影响很大,今天看来仍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末 “外夷” 横井小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源、冯桂芬与横井小楠对外观之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少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3期76-80,共5页
魏源、冯桂芬与横井小楠分别是中日近代先驱思想家。他们的对外观反映了对时代的适应程度。通过比较可看出其明显的差异:(1)对于当时世界逐步形成整体的趋势,魏、冯的认识不及横井明晰、深刻,他们对西方国家先进性的看法也有差别... 魏源、冯桂芬与横井小楠分别是中日近代先驱思想家。他们的对外观反映了对时代的适应程度。通过比较可看出其明显的差异:(1)对于当时世界逐步形成整体的趋势,魏、冯的认识不及横井明晰、深刻,他们对西方国家先进性的看法也有差别;(2)在对外观念上,魏、冯未改变华夷观念,而横井完全摒弃了这种观念;对于闭关政策的认识与批判,魏、冯尚不及横井深入和全面;进而在形成主动面向世界求发展的观念意识上,魏、冯与横井相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冯桂芬 横井小楠 对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华夷史观及其演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盛邦和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2期9-15,共7页
本文首论中日初原华夷史观,再论此史观于近代之演化。 一、中日两国初原华夷史观 “华夷”论产生于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中国中心论为特征的古代国际秩序论。这里,首先诠释“华夷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华夏”与“夷狄”。 关于“华夏”,《... 本文首论中日初原华夷史观,再论此史观于近代之演化。 一、中日两国初原华夷史观 “华夷”论产生于中国儒家思想,是以中国中心论为特征的古代国际秩序论。这里,首先诠释“华夷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华夏”与“夷狄”。 关于“华夏”,《书》《武成》云:“华夷蛮貊罔不率俾”。疏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华”的本意是“华美”,《书·尧典》:“重华协于帝”。《传》云:“华谓文德,言其光文重合于尧,俱圣明。”由此可见,中国称华夏,是因为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即中国在东亚以至全世界,是最早诞生的文明之邦之一,是礼仪具备。文章华美之域。在东亚以中国为文明发源地与辐射地,形成了包括日本、朝鲜、越南等在内的东亚文明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夷” 攘夷 日本 《海国图志》 华夏夷狄 “夷狄” 横井小楠 魏源 文明论 吉田松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早期教育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英奇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3期122-126,共5页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技,教育是基础,幼儿早期教育是基础的基础。《龙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生之路,起于孩提。我们应当重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抓好幼儿早期教育,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 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技,教育是基础,幼儿早期教育是基础的基础。《龙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生之路,起于孩提。我们应当重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抓好幼儿早期教育,以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为四化作出贡献。 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来,据生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比人体其它系统器官要早,要快。幼儿时期就已具备了接受早期教育的基础和可能。大量实验表明,幼儿刚刚出生后,就有不断学习的本能,如果及时给以适当的训练和学习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早期教育 幼儿智力 智力发展 天才 早慧 岁时 横井 生理学家 狼孩 我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