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理论的铣床热误差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余蔚荔 王素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为了降低铣床主轴旋转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位移变形量,提高铣床对零件的加工精度,采用了模糊C均值聚类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对铣床主轴的热误差进行建模,实现铣床主轴加工误差值最小化;分析了模糊C均值聚类法筛选最优值的迭代过程,对铣... 为了降低铣床主轴旋转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的位移变形量,提高铣床对零件的加工精度,采用了模糊C均值聚类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对铣床主轴的热误差进行建模,实现铣床主轴加工误差值最小化;分析了模糊C均值聚类法筛选最优值的迭代过程,对铣床上不同位置的测量温度值进行分组,筛选出每组的最优温度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对铣床热误差理论预测模型进行了推导,通过实验验证多元线性回归理论所创建的热误差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补偿前,铣床主轴Y方向和Z方向受温度影响产生的热误差最大值分别为45.0μm和28.0μm;补偿后铣床主轴Y方向和Z方向受温度影响产生的热误差最大值分别为3.2μm和3.8μm,误差范围都在4μm以内。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和多元线性回归理论对铣床热误差进行补偿,铣床主轴运转受温度影响所产生的误差明显降低,从而提高了主轴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床 模糊c均值聚类法 多元线性回归 热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的玉米农田管理分区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世超 杜太生 王素芬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93-300,共8页
为提高大面积农田作物管理的精确性,以甘肃黄羊河农场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对大面积农田进行管理分区研究。综合考虑地形属性(高程、坡度、坡向)、土壤质地(砂粒、粘粒、粉粒含量)、土壤含水率(SWC)、速效氮含量(AN)、电导率(E... 为提高大面积农田作物管理的精确性,以甘肃黄羊河农场玉米膜下滴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对大面积农田进行管理分区研究。综合考虑地形属性(高程、坡度、坡向)、土壤质地(砂粒、粘粒、粉粒含量)、土壤含水率(SWC)、速效氮含量(AN)、电导率(EC 1:5)以及玉米产量,根据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产量主控因子,使用主成分分析得到3个主成分作为分区依据,进而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Fuzzy c-means algorithm,FCM)进行管理区划分,以模糊性能指数和归一化分类熵作为最佳分区数的评判依据,分析管理分区后各分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产量的主控因子分别为土壤粉粒含量、土壤砂粒含量、SWC、AN、EC 1∶5和高程,使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区得到最优分区数为3个。管理区之间各主控因子呈现极显著差异性(P<0.01),且生育期内作物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SWC在不同分区中也有明显差异;同时,分区内的各因子变异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研究结果说明,农田分区管理可以依据不同分区特点制定管理策略,为“精准农业”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精准农业 空间分布 主成分分析 模糊c均值聚类法 管理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法的河南省近57年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卫林勇 江善虎 +2 位作者 任立良 张林齐 刘若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1期33-39,共7页
根据河南省1960-2017年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法、小波分析,从月、年际和周期维度上研究近57年来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气象站点可以分成3个区域,分别为豫东南、豫北、... 根据河南省1960-2017年1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雨数据计算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模糊C均值聚类法、小波分析,从月、年际和周期维度上研究近57年来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所有气象站点可以分成3个区域,分别为豫东南、豫北、豫西地区;全区在1966、1986、1997年发生持续干旱,豫东南持续干旱时间最长为10个月且在夏季易旱,豫北持续干旱时间最长为9个月且易发生特旱,豫西持续干旱时间段最多但尺度最长为7个月;干旱频率主要分布在豫北,豫西次之,豫东南最小,但干旱频率都在30%以上,且20世纪90年代后干旱频率在各区之间分布比较均匀;豫东南、豫北、豫西分别呈现23~25、20~22、15~17 a易干旱的主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指数 模糊c均值聚类法 小波分析 持续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在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柔伊 张尧 +1 位作者 武志刚 陈泽淮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3-77,共5页
针对传统的c均值模糊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初始值c值的给定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因素以及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无法自我调节的缺陷,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并采用一种新式的双码染色体编码方法对传统的c均值模糊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 针对传统的c均值模糊聚类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初始值c值的给定存在着很大的人为因素以及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无法自我调节的缺陷,利用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并采用一种新式的双码染色体编码方法对传统的c均值模糊聚类算法进行了改进,同时将这一自适应的SFGO(SamplingFuzzyc-meanswithGeneticOptimization)算法运用到电力系统的中长期负荷预测中,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c均值模糊 双码染色体 遗传算 电力负荷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胶囊网络的自监督图像变化检测方法
5
作者 张益天 罗喜伶 王宇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05-1715,共11页
针对散斑噪声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变化检测精度影响大、现有基于胶囊网络的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网络模型复杂度高、训练样本丢失大量原始图像信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胶囊网络的自监督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生成对数比值算子差异图... 针对散斑噪声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变化检测精度影响大、现有基于胶囊网络的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网络模型复杂度高、训练样本丢失大量原始图像信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胶囊网络的自监督图像变化检测方法。生成对数比值算子差异图,通过最大类间方差法和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获得高置信度的训练样本“伪标签”,为实现自监督学习奠定基础;构造基于两时相SAR图像和对数比值算子差异图的三通道训练样本,最大限度保留样本信息;设计轻量胶囊网络,通过单尺度卷积提取训练样本特征,采用单尺度胶囊网络挖掘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设置对比实验和消融实验,在5个真实SAR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降低模型复杂度的条件下,提高了运行效率,获得了更强的鲁棒性特征,抑制了散斑噪声对变化检测效果的不利影响,提升了变化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检测 胶囊网络 最大间方差 模糊c均值聚类法 自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阶段改进的FCM法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被引量:9
6
作者 贺敏 梁鹏 +1 位作者 李琳国 叶春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0-948,共9页
为解决基于稳定图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中存在人工干预、参数设定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两阶段改进的稳定图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将模态参数不确定度指标引入第一阶段虚假模态参数剔除过程,实现最大程度虚假模态参数剔除;然后,基于改进的FCM算法... 为解决基于稳定图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中存在人工干预、参数设定不统一的问题,提出两阶段改进的稳定图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将模态参数不确定度指标引入第一阶段虚假模态参数剔除过程,实现最大程度虚假模态参数剔除;然后,基于改进的FCM算法,采用迭代策略计算不同聚类数目的隶属度矩阵,构造累积邻接矩阵,并结合图切割算法解析累积邻接矩阵,自动确定最佳聚类数目,实现稳定图自动识别;最后,将提出的改进方法运用在Z24桥Benchmark模型和悬索桥实测数据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模态参数不确定度相较于传统指标对虚假模态具有更强的辨别能力;基于改进的FCM算法不需要任何人工调整的参数就能自动识别稳定轴,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改进算法在默认参数下准确识别得到Z24桥和悬索桥的模态参数,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可以用于桥梁健康监测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识别 改进模糊c均值聚类法 稳定图 模态参数不确定度 自动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分层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20
7
作者 郭创新 高振兴 +4 位作者 刘毅 彭明伟 毕建权 杨健 骆玉海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76-2983,共8页
鉴于调度自动化水平及通信、广域测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分层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以开关量诊断层和多源信息融合诊断层2个层次,在基于SCADA系统开关量实现电网单一故障快速诊断的同时,综合开关量信息与故障录波器及WAMS... 鉴于调度自动化水平及通信、广域测量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分层多源信息融合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以开关量诊断层和多源信息融合诊断层2个层次,在基于SCADA系统开关量实现电网单一故障快速诊断的同时,综合开关量信息与故障录波器及WAMS的电气量信息,着力解决保护、断路器拒动、误动造成的多元件停电的故障诊断。仿真算例计算表明,此方法的分层模式增强了故障诊断针对性,并在多源信息融合诊断时减少了对电气量数据的需求,能有效降低保护、开关拒动误动对电网故障诊断的影响,提高了准确度,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故障诊断 小波能量 改进RBF神经网络 改进D-S证据理论 同步向量测量单元 信息融合 模糊c均值聚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在铝电解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界家 张双喜 +1 位作者 马斌 李文红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860-862,866,共4页
目的针对铝电解故障发生机理及特点,提出采用层次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实现对铝电解故障快速、有效检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数据处理子模块,诊断子模块,决策子模块,从而对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进行诊断.结果数据处理子网络实现了对数据的... 目的针对铝电解故障发生机理及特点,提出采用层次模块化模糊神经网络实现对铝电解故障快速、有效检测的新方法.方法利用数据处理子模块,诊断子模块,决策子模块,从而对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的故障进行诊断.结果数据处理子网络实现了对数据的特征提取,优化了数据结构,将大结构的神经网络分解成多个小网络,并用决策神经网络对故障进行模式分类.结论该方法优化了大结构神经网络的学习性能,提高了故障检测的准确率,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神经网络 BP神经网络 模糊c均值聚类法 铝电解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和灰色理论的机床热误差补偿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丁群燕 曾鑫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1-65,共5页
提出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模型,采用灰色理论对机床热误差进行建模,实现机床加工工件定位误差值的最小化。采用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的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机床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聚类分组和分析,选择出每组最优的温度传感器,... 提出了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模型,采用灰色理论对机床热误差进行建模,实现机床加工工件定位误差值的最小化。采用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的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机床上的温度传感器进行聚类分组和分析,选择出每组最优的温度传感器,将测量温度传感器从76个减少到5个。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对GM(1,N)公式进行了推导,创建了热误差预测模型。采用实验测量方法对机床运行所产生的误差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补偿前Y轴和Z轴产生热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41.5μm和33.8μm,补偿后Y轴和Z轴产生热误差的最大值分别为4.8μm和4.6μm。采用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和灰色系统对机床热误差进行补偿,不仅测量温度传感器数量减少,而且机床主轴运行所产生的误差明显减小,加工精度较高,效果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 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 模糊c均值聚类法 灰色理论 热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wer interconnected system clustering with advanced fuzzy C-mean algorithm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洪梅 KIM Jae-Hyung +2 位作者 JUNG Dong-Yean LEE Sang-Min LEE Sang-Hyu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90-195,共6页
An advanced fuzzy C-mean (FCM) algorithm was proposed for the efficient regional clustering of multi-nodes interconnected systems. Due to various locational prices and regional coherencies for each node and point, m... An advanced fuzzy C-mean (FCM) algorithm was proposed for the efficient regional clustering of multi-nodes interconnected systems. Due to various locational prices and regional coherencies for each node and point, modified similarity measure was considered to gather nodes having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The similarity measure was needed to contain locafi0nal prices as well as regional coherency.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two properties simultaneously, distance measure of fuzzy C-mean algorithm had to be modified. Regional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s was designed based on the modified fuzzy C-mean algorithm. The proposed algorithm produces proper classification for the interconnected power system and the results are demonstrated in the example of IEEE 39-bus interconnected electricity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zzy c-mean similarity measure distance measure interconnected system cLUST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product module mining method for PLM database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佻钰 彭卫平 +3 位作者 雷金 钟院华 张秋华 窦俊豪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7期1754-1766,共13页
Modular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rapid design of products, and i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mass customization desig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 system in ... Modular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support the rapid design of products, and it i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to realize mass customization design.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PLM) system in enterprises, the product lifecycle data have been effectively managed. However, these data have not been fully utilized in module division, especially for complex machinery produc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product module mining method for the PLM database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module division. Firstly, product data are extracted from the PLM database by data extraction algorithm. Then, data normalization and structure logical inspection are used to preprocess the extracted defective data. The preprocessed product data are analyzed and expressed in a matrix for module mining. Finally, the fuzzy c-means clustering(FCM) algorithm is used to generate product modules, which are stored in product module library after module marking and post-processing.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verified by a case study of high pressure val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duct design module division product module mining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 datab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预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丽艳 李群湛 朱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43-749,共7页
为了评估新建电气化铁路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牵引负荷统计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大量的牵引负荷实测数据,在统计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带电有效系数、最大值、方差和偏度系数作为描述牵引负荷概率分布的... 为了评估新建电气化铁路对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数据的牵引负荷统计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大量的牵引负荷实测数据,在统计分析其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带电有效系数、最大值、方差和偏度系数作为描述牵引负荷概率分布的主要特征量;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将42组牵引负荷实测数据分成10类,根据铁路设计部门提供的牵引负荷特征值,判断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归属10类概率模型特征库中的某一类,进而可知其概率分布,采用蒙特卡洛抽样,即可获得新建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所馈线电流的预测数据;用均方差指标对拟合曲线进行误差校验,误差均在0.1以内,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负荷预测 模糊c均值聚类法 概率密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根管图像的根系形态特征快速提取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凯 李文彬 +4 位作者 赵玥 韩巧玲 张鹏翀 邹松言 谭键彪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6,共8页
林木根系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能够反映林木生长状态和土壤水养资源响应及利用机制,对于提升人工林培育质量,发挥人工林水土保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根管技术并对毛白杨根系图像进行剪裁、标注和滤波处理,运用大津法、K均值聚类算法、... 林木根系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能够反映林木生长状态和土壤水养资源响应及利用机制,对于提升人工林培育质量,发挥人工林水土保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微根管技术并对毛白杨根系图像进行剪裁、标注和滤波处理,运用大津法、K均值聚类算法、模糊C均值聚类法(FCM法)3种图像处理方法分割根系结构,并以14 d为试验采集周期,获得林木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FCM法的正确率达到90%,对于根系的分割性能最优。通过根系形态特征参数提取,以“根总长”为例,分析不同滴灌处理下根系的生长周转情况,表现出良好的规律性,该技术的开发为根系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无损且高效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 微根管 图像处理 模糊c均值聚类法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00年中国大陆1.6m地温场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娜 高晓清 +1 位作者 杨丽薇 周亚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85-692,共8页
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1981-2000年中国157个1.6m地温观测站的20年平均地温值进行了客观分类,将全国1.6m地温场分为四类,并对各类地温场20年区域月距平值进行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结果表明:(1)中国1.6m地温场可以客观地分为四类区域,分... 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1981-2000年中国157个1.6m地温观测站的20年平均地温值进行了客观分类,将全国1.6m地温场分为四类,并对各类地温场20年区域月距平值进行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结果表明:(1)中国1.6m地温场可以客观地分为四类区域,分别是冷区(T_(1.6)≤9℃),包括东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暖区(T_(1.6)≥18℃),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次冷区(9℃≤T_(1.6)≤15℃),主要包括西北地区;次暖区(15℃≤T_(1.6)≤18℃),主要包括淮河流域地区;(2)模糊C均值聚类分析得到的四类地温场的月距平都有明显的准1.5年和准4年变化周期;(3)在1981-2000年间四类地温场的变化趋势分为两种,分别是持续上升型(包括冷区和次冷区)和先降后升型(包括暖区和次暖区),并且上升的幅度随时间增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四类地温场的增温趋势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陆气相互作用 1.6m地温 模糊c均值聚类法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