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平台型企业网络效应影响因素的组态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伟 卢尚坤 高娈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7,共8页
在消费者主导的数字浪潮下,网络效应已成为数字平台型企业扩大市场规模的关键点,依靠网络效应建立用户价值优势成为最核心的竞争策略。本研究在数字经济这一全新背景下,从网络效应视角出发,根据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 在消费者主导的数字浪潮下,网络效应已成为数字平台型企业扩大市场规模的关键点,依靠网络效应建立用户价值优势成为最核心的竞争策略。本研究在数字经济这一全新背景下,从网络效应视角出发,根据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法分析其多影响因素间的组态关系,深入挖掘其前因条件间的有效组合和匹配(即协同)。研究发现:市场定位和价格因素二者之间的协同是网络效应激发过程中的核心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交因素二者间的协同是网络效应扩大过程中的核心条件。平台治理和技术因素间的协同关系是网络效应迭代过程中的核心条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激发—扩大—迭代”三条增强数字平台型企业网络效应的实现路径,为数字平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型企业 网络效应 影响因素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路径
2
作者 李春梅 沈文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7-440,共14页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多时段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及其随时间演变而产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黄河... 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是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运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和多时段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及其随时间演变而产生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效率在2011~2020年呈“M”型波动上升,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和污染排放严重致使效率仍未达到有效状态,成熟型城市和衰退型城市是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效率的损失主体;②“十二五”时期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两条路径分别为产业转型+经济发展双元驱动型和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技术创新多元驱动型,“十三五”时期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3条路径分别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双元驱动型、对外开放引领型和产业转型+城市化升级双元驱动型;③从“十二五”时期到“十三五”时期,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路径呈现出从依赖少数路径向多条路径并行推进的变化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转型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始终都是构成绿色转型发展路径的核心条件,城市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仅在“十三五”时期开始成为新的核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绿色发展 动态演变 SBM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域旅游发展对县域脱贫的组态影响研究——基于fsQCA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15
3
作者 杨梅 冯珠珠 田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6-116,共11页
全域旅游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明确哪些因素的组态是全域旅游推动县域脱贫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提升区域脱贫质量、防止返贫。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fsQCA),以中西部地区共计294... 全域旅游发展具有地区差异性,明确哪些因素的组态是全域旅游推动县域脱贫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提升区域脱贫质量、防止返贫。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fsQCA),以中西部地区共计29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为研究案例,从空间域、产业域、要素域、管理域选取了8个关键评价指标作为条件变量(因素),探究全域旅游发展对县域脱贫(结果变量)的多重影响因素的组合效应。研究发现:导致低贫困发生率的充要条件共有九组,主要包括四域作用均衡型、旅游业非主导型和旅游业主导型三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县域脱贫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态视角下全过程治理驱动减污降碳协同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4
作者 韩冬日 丁丽鑫 +1 位作者 董会忠 朱玥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67-1876,共10页
减污降碳协同的本质在于推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向以源头预防为主的全过程治理模式。探究全过程治理驱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对于实现“2030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的任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 减污降碳协同的本质在于推动“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转向以源头预防为主的全过程治理模式。探究全过程治理驱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路径选择,对于实现“2030年我国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提升”的任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国2021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为研究样本(考虑到数据的可取性,案例区域不包括西藏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剖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及末端治理三环节,产业结构合理化、用能权、能源利用率、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及环境保护税六要素对省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组态效应及不同要素之间的联动匹配关系。结果表明:①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是降碳治理的必要前因变量,共存在三条组态路径,可归纳为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为核心的全过程治理路径、清洁生产下的末端治理路径以及环境保护税下源头预防与过程控制的全过程治理路径。②末端治理是减污治理的必要前因变量,共存在四条组态路径,可归纳为以末端治理为核心的全过程治理路径、末端治理主导下辅以清洁生产的治理路径、环境保护税驱动治理路径以及源头预防与末端治理为核心的全过程治理路径。③降碳治理与减污治理的驱动路径存在一定联系,全面考虑“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治理路径是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核心要求。研究显示,单环节要素独立存在无法推动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实现省域减污降碳协同治理需要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的联动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全过程治理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 组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意愿、技术创新和网络特征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的组态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薛朝改 史录罕 屈静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8-75,共8页
为了解决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内部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紧缺三方面的困境,并研究其与转型升级绩效的组合关系,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从企业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分析转型意愿、技术创新和社会网络特征对制造业转型升... 为了解决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内部动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紧缺三方面的困境,并研究其与转型升级绩效的组合关系,本文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fsQCA)从企业内部-外部两个方面分析转型意愿、技术创新和社会网络特征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的组态影响,探寻制造企业实现高效转型的最优组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可通过网络中心性-转型意愿主导型、网络中心性主导型、网络中心性-网络联结强度主导型、网络联结强度-转型意愿主导型4种组态获得高转型升级绩效。组态中提升制造企业网络中心性是核心,增强转型意愿和网络联结强度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转型升级 网络特征 技术创新 转型意愿 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 组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创空间运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卫武 徐和衍 石永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52,共11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已成为社会创新基地。绩效水平不仅反映了创新主体健康水平和发展潜力,也揭示了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为践行创新发展的平台主体,众创空间的绩效水平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众创空间已成为社会创新基地。绩效水平不仅反映了创新主体健康水平和发展潜力,也揭示了创新领域的发展趋势。作为践行创新发展的平台主体,众创空间的绩效水平受到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地方政府依靠政策的制度保障优势,着重发力于有效核心变量,能够提高政策成本效率,形成强有力的行业指导能力,拓展众创空间发展潜力。充沛的地方资源利于锚定发展基础优势,促进核心要素的全面发展和协调配合,提升众创空间的生存韧性。在保障众创空间基础发展因素的需求下,强健的技术支持也能够有效提高众创空间健康水平。区域间的统筹合作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弥合地域差异的运营绩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创空间 运营绩效 组态分析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客不安全行为与地铁事故关联性的fsQCA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如冰 万欣 +2 位作者 毛鹏 李德智 汪翔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2-158,共7页
为有效阻断乘客行为引发的地铁运行事故,基于40起典型事故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事故内在机制与形成路径。根据得到的12种条件组态,将引发事故的路径归为安全意识淡薄型、监督缺乏型和他人影响型3种类型。结果表... 为有效阻断乘客行为引发的地铁运行事故,基于40起典型事故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探究事故内在机制与形成路径。根据得到的12种条件组态,将引发事故的路径归为安全意识淡薄型、监督缺乏型和他人影响型3种类型。结果表明:防止乘客情绪化侵入限界行为,对于预防安全意识淡薄型地铁事故至关重要;加强对车厢和站台等非限界区域的监管,能有效阻断监督缺乏型事故路径;阻断他人影响型事故路径,需要采取事前控制和乘客参与式控制等方式,有效扩大来自他人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运行事故 乘客 不安全行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 条件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妮 赵晓冬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1-61,共11页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联合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特征,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内涵与影响要素进行理论阐释,以我国内地31个省市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结合可持续创新种群结构、可持续能力和可持续创新潜力3...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联合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特征,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行内涵与影响要素进行理论阐释,以我国内地31个省市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结合可持续创新种群结构、可持续能力和可持续创新潜力3个维度,重点探究区域创新生态系统高水平可持续运行建设路径。根据维度要素的不同组合构型,归纳出4条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实现高水平可持续运行的建设路径;相对于其它要素,创新种群新颖性与政府创新投入对系统高水平可持续运行更重要。研究结论有助于拓展区域创新生态研究视角,为不同地区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提高系统可持续运行水平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可持续运行特征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路径研究--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家树 石洪波 齐昕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如何加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多重因素并发影响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表... 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如何加强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析多重因素并发影响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表明:(1)主体协同、创新载体、创新平台、政府环境和融资环境,均不构成驱动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必要条件;(2)存在3条驱动创新链与资金链高度融合的路径:载体-政府驱动型、平台-主体协同驱动型、载体-平台驱动型;(3)存在1条驱动创新链与资金链非高度融合的路径:政府-平台抑制型。从组态视角,探究多重因素并发对创新链与资金链融合的影响,研究结论为加强创新链与资金链高度融合的实现路径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资金链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影响路径及其因果非对称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金磊 余志远 陈菁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2,共7页
本文基于1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路径及其因果非对称性,研究发现:单一前因条件难以影响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创新人力资本和政府支持强度在影响西部地区科技... 本文基于1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了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路径及其因果非对称性,研究发现:单一前因条件难以影响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区域开放程度、创新人力资本和政府支持强度在影响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过程中发挥着较为普适的作用;区域开放程度、创新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强度和创新平台建设五个前因条件组成四条路径影响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其中,有两条路径可以实现高科技创新水平,也有两条路径会导致非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科技创新水平和非高科技创新水平的路径互相独立,证明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与其前因条件之间具有因果非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科技创新水平 影响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