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颜方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01,共4页
翻译理论从语言学、哲学、修辞学和接受美学等多个视角对模糊语言引起的多元阐释现象进行了研究,但对非模糊性语言因翻译过程而造成的多元阐释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事实上,非模糊性词语在翻译中也存在多元阐释问题。这种多元阐释从附...
翻译理论从语言学、哲学、修辞学和接受美学等多个视角对模糊语言引起的多元阐释现象进行了研究,但对非模糊性语言因翻译过程而造成的多元阐释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事实上,非模糊性词语在翻译中也存在多元阐释问题。这种多元阐释从附加意义的可调性、文化原型差异、客体的不同认知侧面和主体的审美体验等四个方面得到体现。因此,应关注对文学文本中的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
模糊
性
语词
多元阐释
翻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糊语言与模糊心理
被引量:
17
2
作者
郑通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40-146,共7页
马尔提曾分析过语言的这种模糊现象,他说:“我们所说的模糊性,就是指某些名称的应用范围不是严格地划出的这种现象。”马尔提只谈到名称,而麦·布莱克却正确地把这个问题扩大到包括一般的语词:一个模糊的语词,就是一个没有严格地划...
马尔提曾分析过语言的这种模糊现象,他说:“我们所说的模糊性,就是指某些名称的应用范围不是严格地划出的这种现象。”马尔提只谈到名称,而麦·布莱克却正确地把这个问题扩大到包括一般的语词:一个模糊的语词,就是一个没有严格地划出应用范围的普遍语词,模糊的语词总是有某种“交界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语言
心理过程
语言手段
语言
模糊
性
模糊
现象
模糊语词
心理现象
差别性
模糊
集合
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刑法》中的模糊词语
3
作者
刘愫真
《汉语学习》
1984年第3期42-46,共5页
在客观物质世界中,有些事物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它们的概念的外延都具有不确定性即模糊性。也就是说,这种模糊性是某些事物所固有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反映在语言中,就产生了语义不精确的词语,即所谓“模...
在客观物质世界中,有些事物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它们的概念的外延都具有不确定性即模糊性。也就是说,这种模糊性是某些事物所固有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反映在语言中,就产生了语义不精确的词语,即所谓“模糊词语"。例如“黎明”、“拂晓”、“早晨”,它们之间就没有分明的时间界限。《现代汉语词典》对“黎明”的解释是:“天将亮或刚亮的时候”,对“拂晓”的解释是:“天快亮的时候”,对“早晨”的解释是:“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我们不能责怪编词典的人没有说清楚,因为这三个时间概念之间本来就没有确定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词语
《刑法》
模糊语词
犯罪
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
模糊
性
防卫手段
必要限度
危害不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
被引量:
2
1
作者
颜方明
机构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8-101,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翻译学理论系统整合性研究--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途径>(批准号:08JJD40065)
文摘
翻译理论从语言学、哲学、修辞学和接受美学等多个视角对模糊语言引起的多元阐释现象进行了研究,但对非模糊性语言因翻译过程而造成的多元阐释却没有予以足够的关注。事实上,非模糊性词语在翻译中也存在多元阐释问题。这种多元阐释从附加意义的可调性、文化原型差异、客体的不同认知侧面和主体的审美体验等四个方面得到体现。因此,应关注对文学文本中的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问题。
关键词
非
模糊
性
语词
多元阐释
翻译理论
Keywords
non-fuzzy lexical item
plural representation
subject
object
mechanism
分类号
H059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糊语言与模糊心理
被引量:
17
2
作者
郑通涛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40-146,共7页
文摘
马尔提曾分析过语言的这种模糊现象,他说:“我们所说的模糊性,就是指某些名称的应用范围不是严格地划出的这种现象。”马尔提只谈到名称,而麦·布莱克却正确地把这个问题扩大到包括一般的语词:一个模糊的语词,就是一个没有严格地划出应用范围的普遍语词,模糊的语词总是有某种“交界的”区域。
关键词
模糊
语言
心理过程
语言手段
语言
模糊
性
模糊
现象
模糊语词
心理现象
差别性
模糊
集合
相似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刑法》中的模糊词语
3
作者
刘愫真
出处
《汉语学习》
1984年第3期42-46,共5页
文摘
在客观物质世界中,有些事物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它们的概念的外延都具有不确定性即模糊性。也就是说,这种模糊性是某些事物所固有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这种概念的不确定性,反映在语言中,就产生了语义不精确的词语,即所谓“模糊词语"。例如“黎明”、“拂晓”、“早晨”,它们之间就没有分明的时间界限。《现代汉语词典》对“黎明”的解释是:“天将亮或刚亮的时候”,对“拂晓”的解释是:“天快亮的时候”,对“早晨”的解释是:“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我们不能责怪编词典的人没有说清楚,因为这三个时间概念之间本来就没有确定的界限。
关键词
模糊
词语
《刑法》
模糊语词
犯罪
不法侵害
正当防卫
模糊
性
防卫手段
必要限度
危害不大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模糊性语词在翻译中的多元阐释机制
颜方明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模糊语言与模糊心理
郑通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刑法》中的模糊词语
刘愫真
《汉语学习》
198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