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峰谷时段模糊识别模型的梯级水电站负荷联合调度方法
1
作者 贺玉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7-222,共6页
梯级水电站开展负荷有效调度对于提高水电站的供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出梯级水电站的优势,实现对其优化调度并保证稳定运行,研究以提高联合调度效益和峰谷调节能力为目标,通过协调不同水电站之间的发电量、出力调整以... 梯级水电站开展负荷有效调度对于提高水电站的供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出梯级水电站的优势,实现对其优化调度并保证稳定运行,研究以提高联合调度效益和峰谷调节能力为目标,通过协调不同水电站之间的发电量、出力调整以及蓄水量等多种参数,再结合各个水电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等因素,以整体性能优化为目标,协调梯级水电站的运行计划和调度策略,使梯级水电站达到更高效、经济且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还在引入模糊半梯形隶属度函数的基础上,利用模糊识别模型划分出峰谷时段,分别以发电效益最高、电网余荷均方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利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约束条件下满足目标函数的最优解,最终得到了梯级水电站的负荷联合调度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应用该方法后,可以使电网余荷均方差更小,发电总效益也得到显著提高,说明该方法的联合调度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谷时段 模糊识别模型 梯级水电站 负荷联合调度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的模糊识别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2
作者 孙才志 宫辉力 张戈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56,共5页
自然灾害是各种模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糊集理论与方法是评价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应用模糊识别模型进行自然灾害评价,以洪水灾害为例,将模糊识别结果同灰色关联反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识别结果... 自然灾害是各种模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模糊集理论与方法是评价自然灾害的重要手段.本文提出应用模糊识别模型进行自然灾害评价,以洪水灾害为例,将模糊识别结果同灰色关联反模型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模糊识别结果比灰色关联度模型结果更客观、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模糊识别模型 洪水灾害 洪水灾害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隶属度与两级模糊识别模型及其在水工评价中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陈守煜 于雪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8-291,共4页
根据辩证唯物论关于差异与共维、中介和两极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模糊性、模糊概念、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度函数等相对隶属度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3个性质.水工坝体实测性态评价的具体应用实例证... 根据辩证唯物论关于差异与共维、中介和两极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模糊性、模糊概念、相对隶属度、相对隶属度函数等相对隶属度理论.以该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讨论了该模型的3个性质.水工坝体实测性态评价的具体应用实例证明,该模型有清晰的物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隶属度 模糊识别模型 实测性态 模糊概念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惠成 柴智平 何斌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2期46-51,59,共7页
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计算模型。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到大连市1996年-2007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当中,结果表明,大连市水资源整体上处... 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内涵,提出了具体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计算模型。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到大连市1996年-2007年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研究当中,结果表明,大连市水资源整体上处于可承载状态但已接近极限。提出了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并计算大连市2020年及2030年三种不同供水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评价指标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晓晓 梁忠民 +1 位作者 黄振平 戴昌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0-23,共4页
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指标标准值,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 通过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提出了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确定指标标准值,并建立了基于可变模糊识别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模型,采用可变模糊集理论计算样本指标对各级别指标标准值区间的相对隶属度,指标权重通过主客观相结合途径确定,即准则层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层指标采用熵值法确定。结果表明,武汉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属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能力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指标体系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权重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水质动态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汪天祥 许士国 胡素端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75-1079,共5页
水质评价不仅要描述水体状态,还需要体现水体水质的变化过程。针对水质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时序性的特点,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于水质动态评价,其中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耦合确定,使其融合了原始水质数据信息与科研人员对... 水质评价不仅要描述水体状态,还需要体现水体水质的变化过程。针对水质评价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时序性的特点,将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应用于水质动态评价,其中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耦合确定,使其融合了原始水质数据信息与科研人员对科学问题的认识。在运用蒙特卡罗法分析指标不确定性对水质评价结果影响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进行逐月水质动态评价。以碧流河水库为例进行水质评价的结果表明,其水质在Ⅱ到Ⅲ类之间,各月间无显著变化;8月、9月的水质稍差,主要污染指标是总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综合权重 水质动态 不确定性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及GIS相耦合的水库水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胡素端 许士国 +1 位作者 汪天祥 谢在刚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24,163,共5页
针对水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复杂,常规水质监测难以准确掌握水库水质实际状态的问题,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为例,在综合考虑水文、地形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区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点,获得了时空综合条件下的水质监测样本,利用可变模糊... 针对水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复杂,常规水质监测难以准确掌握水库水质实际状态的问题,以大连市碧流河水库为例,在综合考虑水文、地形及水动力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分区布设监测断面和监测点,获得了时空综合条件下的水质监测样本,利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量化综合水质级别,结合GIS地统计学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与GIS结合的方法,不仅可合理地量化水体综合水质状态,还可直观地展示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建议对复杂地形边界的水库大水体进行时空综合监测,以掌握水质实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水质 时空分布 监测 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地统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竞争力关键决定因素的直觉模糊识别模型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德学 任国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企业竞争力 关键决定因素 直觉模糊识别模型 直觉模糊集合 计算方法 产品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风险的监测及模糊识别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胡援成 朱艳嫣 《金融与经济》 2000年第11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信用风险 风险监测 模糊识别模型 应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权定价的模糊识别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洁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针对水权交易中存在价格扭曲的现象,结合我国目前水权市场为准市场的性质与水权交易的现状,基于模糊集理论与水权定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水权定价的模糊识别模型,并利用其确定了我国黄河流域2010年水权价格。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水权交易... 针对水权交易中存在价格扭曲的现象,结合我国目前水权市场为准市场的性质与水权交易的现状,基于模糊集理论与水权定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水权定价的模糊识别模型,并利用其确定了我国黄河流域2010年水权价格。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水权交易中的价格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有利于水权市场的完善和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权 水权交易 水权定价 隶属函数 模糊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级模糊识别模型的罗源湾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志梅 余兴光 +1 位作者 陈克亮 吴海燕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68-576,共9页
基于多级模糊识别模型构建了我国近岸海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分为非生物指标(水质、沉积物)和生物指标,将生态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低、中等、较高、高).以罗源湾为例,2007 ~ 20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罗源湾... 基于多级模糊识别模型构建了我国近岸海域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分为非生物指标(水质、沉积物)和生物指标,将生态风险划分为4个等级(低、中等、较高、高).以罗源湾为例,2007 ~ 2010年的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0年罗源湾的生态风险等级都在中等和较高之间,生态风险的年际变化特征为L2009<L2010<L2007<L2008;空间变化特征为:生态风险程度从罗源湾顶至湾口呈递减态势;主要风险因素以污染因子为主,主要风险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根据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罗源湾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生物种类和数量出现明显的减少,生物组成与多样性发生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多级模糊识别模型 近岸海域 生态风险评价 罗源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的争岗堆积体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海龙 徐卫亚 +2 位作者 王伟 石崇 王盛年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6期48-53,共6页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以及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构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向量夹角余弦定理的概念定义指标权重可信度(剔除可信度低的权重向量),将所... 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着工程建设的施工与运营安全.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构建的可变模糊识别模型以及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构建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应用向量夹角余弦定理的概念定义指标权重可信度(剔除可信度低的权重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堆积体稳定性评价体系中,实现堆积体边坡稳定性评价.考虑影响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的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构建堆积体边坡评价指标稳定性分级标准.以争岗堆积体边坡为例,根据地质勘查情况及相关分析资料,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其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争岗堆积体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3.432,稳定性等级属于Ⅳ级,说明堆积体处于较不稳定的状态,评价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指标权重可信度 稳定性评价 争岗堆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黄玮 梁永辉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246-251,共6页
根据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分析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将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为五个评定级别: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确定模糊识别模型的因素集及归一化的指标权向量... 根据黄土地区的土质特点分析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建立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将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为五个评定级别:稳定、较稳定、基本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确定模糊识别模型的因素集及归一化的指标权向量,将所得指标权重带入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体系中,采用可视化编程语言MATLAB编程,实现黄土高边坡稳定性评价。以延安市某黄土高边坡为例,分别应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和极限平衡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边坡的稳定性等级特征值为2.96,稳定性等级属于Ⅲ级基本稳定,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吻合,表明该方法适用于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边坡 稳定性评价 可变模糊识别模型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古交矿区汾河支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姣艳 李洪建 +1 位作者 严俊霞 杨永刚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1期96-100,共5页
汾河古交段是太原市地下水源地的主要补给区,污染比较严重,而其支流是污染源之一。本研究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该段主要支流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段汾河9条支流地表水质的级别特征值均在1-2之... 汾河古交段是太原市地下水源地的主要补给区,污染比较严重,而其支流是污染源之一。本研究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该段主要支流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段汾河9条支流地表水质的级别特征值均在1-2之间,水质较好。大川河、狮子河、天池川3条支流的水质类别近似为Ⅰ类,其它6条支流的水质类别近似为Ⅱ类。该评价结果比较合理和客观,为汾河古交段水资源的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评价 模糊识别模型 古交矿区 汾河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优势水流通道模糊综合识别模型 被引量:12
15
作者 赵鑫 刘月田 +1 位作者 丁耀 刘彦锋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5,共5页
海上油田由于天然的非均质性和强注强采的开采特点,部分油水井间会形成优势水流通道,导致注入水波及系数降低,影响采收率。为了改善开发效果,必须采取调剖堵水等措施,措施的关键是有效识别优势水流通道。建立优势水流通道模糊综合识别模... 海上油田由于天然的非均质性和强注强采的开采特点,部分油水井间会形成优势水流通道,导致注入水波及系数降低,影响采收率。为了改善开发效果,必须采取调剖堵水等措施,措施的关键是有效识别优势水流通道。建立优势水流通道模糊综合识别模型,首先筛选发育优势水流通道的井组,然后确定优势水流通道在井组内的发育方向,最后利用聚类方法确定其发育层位。根据综合评分的大小,确定优势水流通道的发育程度,并定义其发育类型。文中采用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识别优势水流通道,避免了识别的盲目性,减少了识别的工作量。将该识别方法利用VB编制了软件,并应用于现场。对比模糊综合识别模型的识别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发现,符合率大于80%,说明该方法可靠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优势水流通道 模糊综合识别模型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石碑坪镇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被引量:46
16
作者 邓胜华 梅昀 胡伟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5,共4页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模糊模型识别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构建评价体系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能够准确量化;(2)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模糊模...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模糊模型识别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构建评价体系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能够准确量化;(2)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对社会生态效益做出了整体的科学判断。研究结论:该案例的社会效益属于A3类(非常显著)、生态效益属于B2类(比较显著)。因此,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在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理 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模糊模型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在评价高炉喷吹混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段旭琴 丁照忠 +2 位作者 段健 金龙哲 欧盛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48-1752,共5页
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建立了高炉喷吹混煤评价模型。从影响煤的喷吹性能的诸多因素中筛选出适合定量分析的性能指标,建立喷吹性能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定义各指标相对隶属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级模... 根据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实践经验,建立了高炉喷吹混煤评价模型。从影响煤的喷吹性能的诸多因素中筛选出适合定量分析的性能指标,建立喷吹性能评价指标标准体系,定义各指标相对隶属度的计算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得到评价结果。运用该模型对某钢铁厂8种喷吹混煤评价,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高炉喷吹煤 性能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功能评价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9
18
作者 袁军 吕宪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湿地功能一般可分为水文功能、生境功能和生物地化学循环功能3种类型,3类功能各包括若干子功能,各子功能的强弱由可以量化、相互独立、能够表示其本质特征的评价指标表示,指标总和即为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湿地功能所具有的模糊属性... 湿地功能一般可分为水文功能、生境功能和生物地化学循环功能3种类型,3类功能各包括若干子功能,各子功能的强弱由可以量化、相互独立、能够表示其本质特征的评价指标表示,指标总和即为湿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湿地功能所具有的模糊属性决定了模糊数学方法在湿地功能评价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方法进行湿地功能评价的实质就是确定待评价湿地属于哪个事先划分好的模糊集合,或描述它属于某个集合的程度。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的原理是通过确定评价对象对最优、最劣2种状态的隶属程度,从而定量判断评价对象的优劣状况。对于任意一块待评价的湿地,以其原始状况下指标最大可能特征值作为最优标准值,以其在人类干扰下指标可能达到的最小特征值作为最劣标准值。运用模型对黑龙江三江平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年份(1980,1988和2002年)湿地功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湿地功能对最优状态的隶属度在1980、1988和2002年分别为0.9743、0.8573和0.7030,呈明显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功能评价 两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识别理论模型在城市大气污染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永山 郑水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139-141,共3页
关键词 大气污染预测 模糊识别理论模型 大气环流 环流特征月值 预报因子 空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识别优选模型在工程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玉珍 陈守煜 《水电能源科学》 2007年第5期69-72,共4页
将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引入工程财务评价领域,结合工程实例,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6种投资方案进行了优选分析,得出了方案的优先次序,并对指标权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评价结果可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工程的投资方案决策提供了一条新... 将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引入工程财务评价领域,结合工程实例,用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6种投资方案进行了优选分析,得出了方案的优先次序,并对指标权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评价结果可作为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工程的投资方案决策提供了一条新的评价分析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工程投资 方案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