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模糊美学和模糊数学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明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29,41,共10页
一、模糊数学的生命力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矛盾。但模糊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低下的。无论是客观物质,还是主观意识,只要与模糊相联系,那么就很可能受到轻视,甚至鄙弃。而精确却是可以登大雅之堂,受到众人青睐。诚然,精确的东...
一、模糊数学的生命力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矛盾。但模糊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低下的。无论是客观物质,还是主观意识,只要与模糊相联系,那么就很可能受到轻视,甚至鄙弃。而精确却是可以登大雅之堂,受到众人青睐。诚然,精确的东西,的的确确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人类所追求、探索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美学
美学
研究
模糊
数学
清晰性
艺术美
生活中
理论基础
模糊
性
模糊
集合论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模糊美学视域审视诗歌矛盾修辞格的翻译问题
2
作者
温玉斌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9-160,共2页
通过对大量诗歌矛盾修辞例证的分析总结,讨论了诗歌修辞模糊美的产生与客观对象、语言表达、解读过程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中保留诗歌意象美、音律美、形式美等问题。指出了模糊语言学应当融入翻译研究之中,将模糊美学和诗歌修辞...
通过对大量诗歌矛盾修辞例证的分析总结,讨论了诗歌修辞模糊美的产生与客观对象、语言表达、解读过程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中保留诗歌意象美、音律美、形式美等问题。指出了模糊语言学应当融入翻译研究之中,将模糊美学和诗歌修辞翻译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模糊美学在诗歌翻译实践和译作质量的赏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评价矛盾修辞翻译成败与否的三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美学
矛盾修辞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钱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综合对传统的深沉体认、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真诚的现实关切,奠立深厚的学理性,加入中西、古今的对话。这个"有意味"的学术现象,为我国当代美学的综合创新,提供着非常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王明居
模糊美学
创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糊”美学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被引量:
1
4
作者
许沉浮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5期34-37,共4页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模糊学"分支中的"模糊美学",引入了"模糊"的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将"模糊美学"用于对经典作家、画家的优秀文学、音乐作品以及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多多少...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模糊学"分支中的"模糊美学",引入了"模糊"的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将"模糊美学"用于对经典作家、画家的优秀文学、音乐作品以及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多多少少有着模糊美学的渗透与体现,正因为有着这一层"模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为人认可的多种形式的美,而这些形式美本质上都是由情感引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
“
模糊
”
美学
情绪体验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纪录电影的数字化写实与模糊性美学
5
作者
梁佳铭
徐利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0-123,共4页
数字时代,纪录电影摆脱了“记录现实”的限制,逐步形成了“以假代真”的数字写实性。首先对纪录电影“数字化写实”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确认了“虚拟”是对“现实”的另立。然后解析了纪录电影数字化写实的新指征,包含基于“触感视觉”营...
数字时代,纪录电影摆脱了“记录现实”的限制,逐步形成了“以假代真”的数字写实性。首先对纪录电影“数字化写实”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确认了“虚拟”是对“现实”的另立。然后解析了纪录电影数字化写实的新指征,包含基于“触感视觉”营造具身性和基于“模拟现实”营造真实感两个方面。最后对纪录电影中数字化写实建构的模糊性美学进行了分析,在叙事空间维度真实和虚构的边界趋于消逝,在电影接受维度观众的身份与功能被重新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电影
数字技术
数字化写实
模糊
性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模糊性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6
作者
王烨
《教师》
2011年第36期68-68,共1页
人类的思维活动要求精确性,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模糊性;人类的自然语言应该具有精确度,但同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度。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具有高度复杂性,因此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度而导致简单化,而应该给模糊性思维以一席之地。模...
人类的思维活动要求精确性,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模糊性;人类的自然语言应该具有精确度,但同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度。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具有高度复杂性,因此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度而导致简单化,而应该给模糊性思维以一席之地。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美学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语文教学在运用精确性思维的同时,还要运用模糊性思维,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模糊
性思维
思维活动
自然语言
语言活动
模糊
数学
模糊
逻辑
模糊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纪实与虚构的双重交织——评《塔特达里亚芦苇——模糊二哥的野史》
7
作者
朱一帆
《南腔北调》
2019年第9期77-83,共7页
纪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是文学创作中的古老话题,近年来风靡文坛的“非虚构”文学现象,促使文坛重新审视并思考文学的纪实与虚构。作家田中禾在小说《塔特达里亚芦苇——模糊二哥的野史》中,通过建构文本的虚实杂糅、塑造人物形象的虚实相...
纪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是文学创作中的古老话题,近年来风靡文坛的“非虚构”文学现象,促使文坛重新审视并思考文学的纪实与虚构。作家田中禾在小说《塔特达里亚芦苇——模糊二哥的野史》中,通过建构文本的虚实杂糅、塑造人物形象的虚实相映,书写纪实与虚构双重交织的模糊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纪实与虚构的可能与方法。这种叙事经验,对当下虚构文学以及“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中禾
纪实与虚构
模糊美学
叙事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的美学追求
8
作者
王明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7期5-9,共5页
王明居先生主张,"美学切不可成为玄学,美学家不能单纯地坐而论道,美学的生命在于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在于他对一代代审美风尚的理论总结,在于他对文学史上美学现象的剖析以及文学创作的美学归纳。"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
王明居先生主张,"美学切不可成为玄学,美学家不能单纯地坐而论道,美学的生命在于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在于他对一代代审美风尚的理论总结,在于他对文学史上美学现象的剖析以及文学创作的美学归纳。"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通俗美学》对美学走向大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90年代出版的《模糊美学》、《模糊艺术论》在中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美学派别——模糊美学;世纪之交,他陆续推出的关于唐代美学、唐诗风格的著作,使其美学研究进入一个更高境界,为把握中国传统美学神韵,揭示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不同特质作出了贡献。他的美学研究丰硕成果正是他之主张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追求
中国传统
美学
模糊美学
美学
研究
社会生活
审美风尚
文学创作
美学
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解传统 发展创造
9
作者
张钧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冲破形形色色的禁忌与束缚,逐渐走出蒙昧,趋向成熟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末,历史给东西方提供了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比较和继承人类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中及文化背景下创造的文...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冲破形形色色的禁忌与束缚,逐渐走出蒙昧,趋向成熟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末,历史给东西方提供了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比较和继承人类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中及文化背景下创造的文化遗产,摒弃民族的劣根与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巴尔蒂斯
中国油画
艺术创造
中国艺术
文化背景
模糊美学
传统文化
美学
内涵
精神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糊美学和模糊数学
被引量:
3
1
作者
王明居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21-29,41,共10页
文摘
一、模糊数学的生命力模糊与精确是一对矛盾。但模糊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低下的。无论是客观物质,还是主观意识,只要与模糊相联系,那么就很可能受到轻视,甚至鄙弃。而精确却是可以登大雅之堂,受到众人青睐。诚然,精确的东西,的的确确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人类所追求、探索的目标。
关键词
模糊美学
美学
研究
模糊
数学
清晰性
艺术美
生活中
理论基础
模糊
性
模糊
集合论
研究对象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模糊美学视域审视诗歌矛盾修辞格的翻译问题
2
作者
温玉斌
机构
聊城大学大英部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59-160,共2页
文摘
通过对大量诗歌矛盾修辞例证的分析总结,讨论了诗歌修辞模糊美的产生与客观对象、语言表达、解读过程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在翻译中保留诗歌意象美、音律美、形式美等问题。指出了模糊语言学应当融入翻译研究之中,将模糊美学和诗歌修辞翻译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了模糊美学在诗歌翻译实践和译作质量的赏析中的作用,并提出了评价矛盾修辞翻译成败与否的三个标准。
关键词
模糊美学
矛盾修辞
翻译
分类号
I046 [文学—文学理论]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钱雯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59,共5页
文摘
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综合对传统的深沉体认、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真诚的现实关切,奠立深厚的学理性,加入中西、古今的对话。这个"有意味"的学术现象,为我国当代美学的综合创新,提供着非常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王明居
模糊美学
创新性
Keywords
Wang Mingju
fuzzy aesthetics
innovation
分类号
B83-069 [哲学宗教—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糊”美学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被引量:
1
4
作者
许沉浮
机构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年第5期34-37,共4页
文摘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模糊学"分支中的"模糊美学",引入了"模糊"的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将"模糊美学"用于对经典作家、画家的优秀文学、音乐作品以及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多多少少有着模糊美学的渗透与体现,正因为有着这一层"模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为人认可的多种形式的美,而这些形式美本质上都是由情感引发的。
关键词
模糊
“
模糊
”
美学
情绪体验
不确定性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纪录电影的数字化写实与模糊性美学
5
作者
梁佳铭
徐利丽
机构
邯郸学院夏青传媒学院
韩国清州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0-123,共4页
文摘
数字时代,纪录电影摆脱了“记录现实”的限制,逐步形成了“以假代真”的数字写实性。首先对纪录电影“数字化写实”的建立进行了分析,确认了“虚拟”是对“现实”的另立。然后解析了纪录电影数字化写实的新指征,包含基于“触感视觉”营造具身性和基于“模拟现实”营造真实感两个方面。最后对纪录电影中数字化写实建构的模糊性美学进行了分析,在叙事空间维度真实和虚构的边界趋于消逝,在电影接受维度观众的身份与功能被重新定义。
关键词
纪录电影
数字技术
数字化写实
模糊
性
美学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模糊性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6
作者
王烨
机构
江苏省淮安市新区实验学校
出处
《教师》
2011年第36期68-68,共1页
文摘
人类的思维活动要求精确性,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模糊性;人类的自然语言应该具有精确度,但同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度。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具有高度复杂性,因此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度而导致简单化,而应该给模糊性思维以一席之地。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美学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语文教学在运用精确性思维的同时,还要运用模糊性思维,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关系。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模糊
性思维
思维活动
自然语言
语言活动
模糊
数学
模糊
逻辑
模糊美学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纪实与虚构的双重交织——评《塔特达里亚芦苇——模糊二哥的野史》
7
作者
朱一帆
机构
不详
出处
《南腔北调》
2019年第9期77-83,共7页
文摘
纪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是文学创作中的古老话题,近年来风靡文坛的“非虚构”文学现象,促使文坛重新审视并思考文学的纪实与虚构。作家田中禾在小说《塔特达里亚芦苇——模糊二哥的野史》中,通过建构文本的虚实杂糅、塑造人物形象的虚实相映,书写纪实与虚构双重交织的模糊美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处理纪实与虚构的可能与方法。这种叙事经验,对当下虚构文学以及“非虚构”文学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田中禾
纪实与虚构
模糊美学
叙事经验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的美学追求
8
作者
王明居
机构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
安徽省文学美学研究会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7期5-9,共5页
文摘
王明居先生主张,"美学切不可成为玄学,美学家不能单纯地坐而论道,美学的生命在于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在于他对一代代审美风尚的理论总结,在于他对文学史上美学现象的剖析以及文学创作的美学归纳。"他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通俗美学》对美学走向大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90年代出版的《模糊美学》、《模糊艺术论》在中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美学派别——模糊美学;世纪之交,他陆续推出的关于唐代美学、唐诗风格的著作,使其美学研究进入一个更高境界,为把握中国传统美学神韵,揭示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不同特质作出了贡献。他的美学研究丰硕成果正是他之主张的实践。
关键词
美学
追求
中国传统
美学
模糊美学
美学
研究
社会生活
审美风尚
文学创作
美学
走向
分类号
K825.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解传统 发展创造
9
作者
张钧
出处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5,共3页
文摘
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冲破形形色色的禁忌与束缚,逐渐走出蒙昧,趋向成熟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末,历史给东西方提供了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比较和继承人类在东西方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中及文化背景下创造的文化遗产,摒弃民族的劣根与偏见。
关键词
艺术家
巴尔蒂斯
中国油画
艺术创造
中国艺术
文化背景
模糊美学
传统文化
美学
内涵
精神空间
分类号
J205 [艺术—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模糊美学和模糊数学
王明居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从模糊美学视域审视诗歌矛盾修辞格的翻译问题
温玉斌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的创新性
钱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模糊”美学在艺术作品中的具体表现
许沉浮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当代纪录电影的数字化写实与模糊性美学
梁佳铭
徐利丽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模糊性思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王烨
《教师》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纪实与虚构的双重交织——评《塔特达里亚芦苇——模糊二哥的野史》
朱一帆
《南腔北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我的美学追求
王明居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理解传统 发展创造
张钧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