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阔叶混交低质林诱导改造后土壤养分的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3
1
作者 曾翔亮 董希斌 +1 位作者 宋启亮 崔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3,93,共5页
对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按不同带宽(6、10、14、18 m)进行皆伐后,栽植樟子松、落叶松和红松进行诱导改造,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各诱导改造带,以及对照样地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等级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子中,土壤... 对大兴安岭阔叶混交低质林按不同带宽(6、10、14、18 m)进行皆伐后,栽植樟子松、落叶松和红松进行诱导改造,采用模糊综合指数法对各诱导改造带,以及对照样地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等级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在土壤养分的影响因子中,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是影响土壤养分的主要因子;各诱导改造带的土壤非常肥沃,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等级为1.66~2.22;除6 m诱导改造带外,其他诱导改造带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等级均要优于对照样地的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等级(1.93),且随着采伐带宽的增加,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等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混交低质林 诱导改造 土壤养分 模糊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吕真真 刘广明 +2 位作者 杨劲松 刘洪强 李金彪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7,共5页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对该区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盐含量、p H值和粘粒含量作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对... 以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区为研究区域,选择对该区植物生长密切相关的0∽3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盐含量、p H值和粘粒含量作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指数法计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对综合评价值进行克里格插值,采用自然分段法划分等级,并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介于0.194∽0.376之间,研究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差;东北部沿海滩涂土壤质量最差,随距海岸线距离的增大,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逐渐增大,呈环状分布,分别在研究区西南部和西北角出现相对高值区;质量最差的四、五级地面积分别为804.60 km2和834.73 km2,总计占整个研究区面积的51.46%,主要为滩涂、光板地和盐荒地,其特点是养分缺乏、土壤盐分含量高、土壤脱盐困难。合理利用该类型土地途径是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如种植耐盐碱作物和发展海水养殖或兴建盐场等。对其它等级土壤也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土壤质量 模糊综合指数法 综合评价 黄河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庆庆 许月萍 +1 位作者 牛少凤 楼章华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1-145,共5页
在加权欧式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的待评价单元和不同污染性质的污染物,根据污染因子的污染贡献率计算其权重;以n个污染因子为坐标轴,以水质标准中的Ⅰ级水质作为n维空间的"原点",结合权重计算出每个待评价单元... 在加权欧式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的待评价单元和不同污染性质的污染物,根据污染因子的污染贡献率计算其权重;以n个污染因子为坐标轴,以水质标准中的Ⅰ级水质作为n维空间的"原点",结合权重计算出每个待评价单元以及水质标准中其他各级水质与"原点"的变权欧式距离,并将后者作为划分每个待评价单元水质级别的标准,从而建立了适合水质综合评价的变权欧式距离模型。用该模型对1996-2006年钱塘江支流东阳江许村断面水质监测数据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灰色聚类法和模糊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水质实际情况符合较好,验证了变权欧式距离模型应用于水质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权欧式距离模型 污染贡献率 水质综合评价 灰色聚类 模糊综合指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方法在典型岩溶区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对比——以地苏地下河为例 被引量:8
4
作者 乔肖翠 李雪 刘琰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1-297,共7页
选择合适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关键。以典型西南岩溶区地苏地下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水质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指数法对该地下河系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苏地下河系水质总体较好,2种方法评价... 选择合适的地下水质量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结果科学合理的关键。以典型西南岩溶区地苏地下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水质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指数法对该地下河系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苏地下河系水质总体较好,2种方法评价得到的水质劣于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的点位分别占全部水样的21.43%和32.14%,主要超标指标为NO-3,其最高检出浓度是Ⅲ类水质限值的2.3倍,超标点位主要集中于人类活动较强烈的地苏乡。在28个点位中,2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的点位有15个,存在差异点位的评价结果仅相差一个水质级别。水质指数法能够满足水质类别划分及水质定量评价的要求,但是对于超标指标不同的水样可比性较差;模糊综合指数法可精确地反映指标实际浓度与水质分级界限的接近程度,量化了所有评价指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权重,使结果更精确,但是计算比较复杂,可操作性较差,且不能识别主要超标指标,在量化所有参评指标时有可能掩盖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威胁较大的指标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监测数据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既能反映水体的实际情况,又能满足管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指数法 水质指数 地苏地下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变权欧氏距离评价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廷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79-182,共4页
以安徽某金属矿区为例,通过构建变权欧氏距离模型对该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通过在传统加权欧氏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分别以地质环境影响因子(植被覆盖率、矿尘爆炸指数、固废利用率、废气利用率、地面塌陷面积与开采面积比值... 以安徽某金属矿区为例,通过构建变权欧氏距离模型对该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评价。通过在传统加权欧氏距离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分别以地质环境影响因子(植被覆盖率、矿尘爆炸指数、固废利用率、废气利用率、地面塌陷面积与开采面积比值、土地恢复治理率、废水利用率以及土地污染率)作为坐标轴,以Ⅰ级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为坐标原点,计算了每个待评价单元相较于原点的变权欧氏距离,构建了符合矿山地质环境评价系统的变权欧氏距离模型,从而确立了矿区地质环境等级。研究表明:矿区地面塌陷面积与开采面积比值和土地恢复治理率是影响该矿区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指标,矿区2017年全年地质环境评价等级为II级,地质环境总体较差,需要进一步治理,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指数法、灰色聚类法较接近,对于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评价 变权欧氏距离 评价等级 生态修复 模糊综合指数法 灰色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