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糊社会网络分析:关系描述、研究述评及拓展建议
1
作者 胡仁杰 张光宇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模糊社会网络将社会网络与模糊数学相结合,成为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从概念发展、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对模糊社会网络进行引介和评述。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侧重基本概念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国... 模糊社会网络将社会网络与模糊数学相结合,成为社会网络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从概念发展、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应用研究等方面对模糊社会网络进行引介和评述。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侧重基本概念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探讨,国外的研究侧重其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中的应用,国内外对模糊社会网络的研究深度尚显不足。因此,模糊社会网络作为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体系有待系统和完善。最后,从研究内容和方法2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拓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社会网络 模糊关系矩阵 模糊节点中心度 模糊结构洞 位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状态导向事故规程下操纵班组沟通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潮 张力 +1 位作者 青涛 陈帅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8-15,共8页
为研究核电厂状态导向法事故规程(state-oriented procedure,SOP)下数字化主控室操纵班组沟通特征,建立SOP班组成员沟通认知模型,收集沟通日志并编码、转录。采用模糊社会网络分析法(fuzz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FSNA)对主控室班组... 为研究核电厂状态导向法事故规程(state-oriented procedure,SOP)下数字化主控室操纵班组沟通特征,建立SOP班组成员沟通认知模型,收集沟通日志并编码、转录。采用模糊社会网络分析法(fuzzy social network analysis,FSNA)对主控室班组沟通结构和内容构建模糊网络,并对模糊网络进行模糊密度、中心度、中心势、间距中心度分析。结果表明:“询问”、“回复”沟通类型占据比例和重要度较高,且在多模式沟通链路中起到“连接”作用,“呼叫”、“建议”、“判断”、“声明”沟通类型占据比例相对较低;协调员在班组沟通结构中起到“桥梁”作用,全面协调任务;安全工程师处于“孤岛”位置,对班组沟通贡献相对较少。分析结果能够优化沟通结构和内容,并为主控室班组沟通分析提供一定数据支持,从而提高班组成员沟通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导向法事故规程 沟通认知模型 模糊社会网络分析法 班组沟通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