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美国国防语言中模糊修辞的运用看信息素质生成战斗力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红红 王德丽 姚文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85-87,共3页
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其中,信息能力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能力的养成是以语言能力为其支撑... 信息素质是指一个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质。其中,信息能力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能力的养成是以语言能力为其支撑与后盾的。功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87)指出,一个人外语能力的修缮离不开三个方面的同时学习:一是学习语言本身,包括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二是通过语言去学习,也就是说学习外语的同时也应该是智力(包括文化意识)发展的过程;三是加强对该语言系统的理性认识,即加强元语言能力的培养。据此,本文的重点在于通过考察美国国防语言中"模糊修辞"的特征及其语用功效,阐释语言信息素质生成战斗力,并指出元语言意识的培养是增强信息素质及国家防卫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防语言 模糊修辞 信息素质 元语言能力 战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模糊修辞 被引量:3
2
作者 梁琦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91,共4页
模糊修辞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修辞学研究的复兴是以语言哲学的引入为基础的,运用语言哲学理论探讨模糊修辞现象的语言生成机制,分析语境与模糊修辞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并重新阐释模糊修辞的功能价值,从而为修补传统修辞学与哲... 模糊修辞学研究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修辞学研究的复兴是以语言哲学的引入为基础的,运用语言哲学理论探讨模糊修辞现象的语言生成机制,分析语境与模糊修辞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并重新阐释模糊修辞的功能价值,从而为修补传统修辞学与哲学分离的状况和推进模糊修辞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模糊修辞 生成机制 语境 功能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运用及两种英译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褚雅芸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64,共5页
运用模糊语言是文学作品,特别是文学经典中常见的现象。模糊语言的翻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杨宪益和大卫.霍克思对《红楼梦》中模糊修辞的处理各有所长,他们成功的译例为研究模糊语言的翻译方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红楼梦》 模糊修辞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语言中的模糊修辞 被引量:6
4
作者 寻建英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4期42-44,共3页
"明白"与"精确"是我们讲话或写作所追求的标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模糊语言和模糊修辞大量存在.本文针对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所出现的模糊修饰词从模糊语言的角度进行了辨析.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模糊语言的种类、作用以... "明白"与"精确"是我们讲话或写作所追求的标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模糊语言和模糊修辞大量存在.本文针对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所出现的模糊修饰词从模糊语言的角度进行了辨析.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模糊语言的种类、作用以及语境与理解这类修饰语言的关系,并以about,around or round and approximately为例,重点辨析了模糊修饰词的意义,以及使用句型和注意事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修辞 模糊附加词 约数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低调陈述模糊修辞及其特色 被引量:3
5
作者 鞠红 《山东外语教学》 2002年第3期17-20,共4页
本文从模糊里论这一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传统修辞学中的低调陈述辞格的本质特征、形式结构及其修辞特色。
关键词 低调陈述 模糊修辞 模糊语言 修辞 本质特征 形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法律文书与模糊修辞 被引量:2
6
作者 逯其军 《政法论丛》 2001年第6期58-60,共3页
公安法律文书作为执法的工具强调用语准确 ,似乎与模糊修辞毫无关系。事实上 ,模糊修辞在公安法律文书中大量存在 ,对正确阐述法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模糊修辞之所以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中 ,语言的概括性是其根本原因 ,公安法律文书行文... 公安法律文书作为执法的工具强调用语准确 ,似乎与模糊修辞毫无关系。事实上 ,模糊修辞在公安法律文书中大量存在 ,对正确阐述法律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模糊修辞之所以存在于公安法律文书中 ,语言的概括性是其根本原因 ,公安法律文书行文的庄重性和简洁性是其重要原因。模糊修辞的运用在公安法律文书中有相应的范围 ,并起着表意准确、表达简洁、庄重、灵活及礼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书 公安 法律精神 模糊修辞 执法 范围 重要意义 存在 事实 正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与模糊修辞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位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本文具体探讨了诗歌与模糊修辞的关系:因为诗的质是模糊的,诗歌语言及其表达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诗歌需要模糊修辞;诗歌常用的模糊修辞手段是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表达方式,意象的模糊组合,模糊的韵律手段;模糊修辞可以使诗歌展现出图... 本文具体探讨了诗歌与模糊修辞的关系:因为诗的质是模糊的,诗歌语言及其表达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诗歌需要模糊修辞;诗歌常用的模糊修辞手段是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表达方式,意象的模糊组合,模糊的韵律手段;模糊修辞可以使诗歌展现出图画美,可以增加诗歌的含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修辞 意象 含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修辞与文艺语体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位祥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85-95,共11页
自从1965年美国扎德教授提出“模糊集”以来,模糊理论很快被用于许多学科。在修辞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章对“模糊修辞”进行了探讨。所谓模糊修辞,就是利用模糊手段来加强语言的修辞效果。它是模糊手段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修辞的... 自从1965年美国扎德教授提出“模糊集”以来,模糊理论很快被用于许多学科。在修辞学领域,越来越多的文章对“模糊修辞”进行了探讨。所谓模糊修辞,就是利用模糊手段来加强语言的修辞效果。它是模糊手段在修辞活动中的表现形式,在修辞的两大分野里,属于稠极修辞的范畴。修辞是达意传情的手段,不同的语体要使用不同的达意传情方式。从整体上说,修辞和语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模糊修辞同文艺语体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本文试从两个方面简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修辞 文艺语体 模糊 修辞效果 表现形式 修辞学发凡 模糊词语 模糊理论 修辞手段 语言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模糊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关系
9
作者 王芳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59-61,共3页
浅谈模糊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关系王芳修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周易·乾卦·文言)说“修辞立其诚”,《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古代典籍最早论述修辞的文字资料。两千多年过去了,修辞得到了... 浅谈模糊修辞与传统修辞的关系王芳修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周易·乾卦·文言)说“修辞立其诚”,《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认为“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古代典籍最早论述修辞的文字资料。两千多年过去了,修辞得到了深入广泛的研究。今天,受其他理论的影响.修辞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修辞 传统修辞 模糊 言语现象 模糊言语 模糊语言 孔乙己 修辞现象 语言表达 分支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理论和修辞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希杰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引言模糊理论,近年来被用于许多学科,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包括聚类法、博奕论、拓扑学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医学、法学、生物学、经济学、人工智能(包括决策分析、模式识别)、自动装置论... 引言模糊理论,近年来被用于许多学科,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如:语言学、逻辑学、数学(包括聚类法、博奕论、拓扑学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医学、法学、生物学、经济学、人工智能(包括决策分析、模式识别)、自动装置论和情报检索等。伍铁平的《模糊语言初探》(《外国语》1979年4期)、《模糊语言再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语言学 模糊理论 模糊言语 模糊修辞 模糊 模糊结构 表达效果 修辞 模糊词语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篇章结构的修辞
11
作者 胡安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39-142,共4页
关于篇章结构属不属于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历来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篇章结构不属修辞学研究的范围,另一种意见认为修辞学应该研究篇章结构.笔者赞成后一种意见,并想在此试就篇章结构的修辞问题作一粗浅探讨,就正于高明.
关键词 篇章结构 修辞学研究 运用语言 语法修辞 文章学 语言表达 模糊修辞 文艺创作论 开头和结尾 科学的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篇章修辞
12
作者 徐玉英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现代汉语修辞 篇章结构 文章学 修辞学研究 篇章修辞 表达效果 语言表达 模糊修辞 段落 文艺创作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刍议”的刍议
13
作者 姜文振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20-20,共1页
关于“刍议”的刍议姜文振在现代汉语的论说体文章中,“刍议”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标题词,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但是由于“刍”字稍显生僻,读错者有之,如读“刍议”为zōuyì;解错写错者有之,以为“刍议”为幼稚者的言论而写... 关于“刍议”的刍议姜文振在现代汉语的论说体文章中,“刍议”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标题词,用来谦称自己的言论。但是由于“刍”字稍显生僻,读错者有之,如读“刍议”为zōuyì;解错写错者有之,以为“刍议”为幼稚者的言论而写作“雏议”;用错者亦有之,如某报辟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题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科学技术现代化 现代汉语副词 模糊修辞 语言与文化 跨文化研究 文艺商品化 语法功能 师范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诗词英译技巧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克璋 《外国语文》 1992年第1期105-111,共7页
中国古代诗词最显著的特点是意境含蓄、想象丰富、语句精练、格律严整、音韵优美,而且经常使用模糊词语和模糊修辞方式,使其语境、意境、情境和风格朦胧。因此,翻译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显化或潜化特定模糊词语中的动态、静态、音... 中国古代诗词最显著的特点是意境含蓄、想象丰富、语句精练、格律严整、音韵优美,而且经常使用模糊词语和模糊修辞方式,使其语境、意境、情境和风格朦胧。因此,翻译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显化或潜化特定模糊词语中的动态、静态、音响或光色形象,以及蕴含于诗歌语言深层结构中的难以言诠的审美情感体验,以求更好地沟通读者和作者的心灵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译技巧 汉诗 模糊词语 模糊修辞 情感体验 深层结构 诗歌语言 心灵世界 古代诗词 意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