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官员向下表态与政策执行过程匹配研究——基于“模糊—冲突”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孙强强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0,共9页
官员向下表态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匹配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空白之一,向下表态是官员在科层体系中分配政策执行权力的方式。官员向下表态可引发四种公共政策执行模式:基于政策资源的行政性执行、基于行政强制力的政治性执行、基于地方情境... 官员向下表态和政策执行过程的匹配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的空白之一,向下表态是官员在科层体系中分配政策执行权力的方式。官员向下表态可引发四种公共政策执行模式:基于政策资源的行政性执行、基于行政强制力的政治性执行、基于地方情境的协商性执行和基于社会网络的权宜性执行。行政性执行主观性强,容易产生公共资源浪费;政治性执行缺乏权力监督,容易造成执行偏差;协商性执行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容易引发政策执行的“次优绩效”;权宜性执行滋生形式主义,容易引发基层“空转”。在政策精确化、社会智能化和行政责任化的背景下,官员向下表态时,应提升表态清晰度,避免模糊表态,提升表态能力,克服表态失灵,提高表态责任,摒弃避责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向下表态 政策执行 模糊—冲突模型 行政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性政策执行模式的动态转换逻辑——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政策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发新 李雪伟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在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模糊性日益成为公共政策的显要属性。缘于模糊性,政策执行过程往往伴随执行模式的动态转换,而学界对该转换过程和机制缺乏足够探讨。方法:本研究基于修正的模糊—冲突模型和多源流模型,构建了一个解... 目的:在高度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条件下,模糊性日益成为公共政策的显要属性。缘于模糊性,政策执行过程往往伴随执行模式的动态转换,而学界对该转换过程和机制缺乏足够探讨。方法:本研究基于修正的模糊—冲突模型和多源流模型,构建了一个解释模糊性政策执行模式动态转换的分析框架,并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政策为例对模式转换逻辑进行了阐释。结果:同一项模糊性政策在执行中会经历从试验性执行到象征性执行,再到政治性执行,最终进入常态化行政性执行的动态转换过程。促使执行模式转换的原因与对应阶段的主导动力源流密不可分。结论与建议:细化的执行手段、清晰的权责关系、自上而下的高位推动、充足的执行资源及数字化技术都有助于降低政策的模糊性和冲突性,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政策 政策执行 模糊—冲突模型 多源流模型 执行模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过程视域下县域医共体政策的价值取向、实践逻辑与优化路径
3
作者 毛瑛 李浩然 +1 位作者 张静雅 谢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1,共10页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基于政策过程阶段论,回溯县域医共体政策价值取向,根据已有实践案例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逻辑模型,剖析政策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是否存在偏差...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重要举措。基于政策过程阶段论,回溯县域医共体政策价值取向,根据已有实践案例构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逻辑模型,剖析政策价值取向与实践逻辑是否存在偏差,据此提出调整路径。研究发现,县域医共体政策形成了“采用多种政策工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促进人民健康”的价值取向,且在政策引领下,形成了“中央政策高位推动产生外部动力,促使县域内部搭建‘组织、资源、行政’三位一体运行机制产生内部动力,进而助力基层服务过程优化提质,最终实现系统与健康结果改善”的实践发展逻辑。县域医共体建设政策目标与实践逻辑总体一致,但仍有建设实践与政策目标存在偏差的状况,需要通过完善建设环节、再塑建设机制、探索建设新路径来优化政策与实践协调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医共体政策 卫生资源配置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政策过程 健康系统宏观模型 模糊—冲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性社会政策的双轨执行与运作逻辑--以上海“政策找人”为分析中心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方杜 彭烨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6,256,共11页
随着“乌卡时代”的来临,模糊性愈发成为当前社会政策的重要属性。基于上海“政策找人”的实践经验,对这一社会救助领域的模糊性政策的执行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垂直性政策执行链,政策执行主体倾向于通过提高政策模糊性的... 随着“乌卡时代”的来临,模糊性愈发成为当前社会政策的重要属性。基于上海“政策找人”的实践经验,对这一社会救助领域的模糊性政策的执行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垂直性政策执行链,政策执行主体倾向于通过提高政策模糊性的方式降低政策冲突性,在从国家、省市到区的政策传递中,逐渐由试验性执行转为行政性执行再转为试验性执行,由此产生了政策执行的第一重偏差——政策目标缩减;在基层政策执行链,政策执行主体以降低模糊性的方式来应对政策执行中的冲突性,在高支持性情境中由试验性执行转向行政性执行,在低支持性情境中则由试验性执行转向象征性执行乃至政治性执行,由此产生了政策执行的第二重偏差——政策目标替代。对复杂环境下的模糊性政策执行,需要进一步关注中间层级政府对政策执行的再模糊化策略,以及对政策执行偏差的情境性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性政策 政策执行偏差 模糊—冲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空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与高效执行机制的构建——基于A省与B省“双碳”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赖先进 章朝奔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超大治理规模条件下,政策执行空间与执行周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在因素。为验证、探讨时间与空间因素如何影响我国长周期的政策执行,选取A省与B省的“双碳”政策执行过程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执行偏差产生和加剧... 超大治理规模条件下,政策执行空间与执行周期是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外在因素。为验证、探讨时间与空间因素如何影响我国长周期的政策执行,选取A省与B省的“双碳”政策执行过程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执行偏差产生和加剧的主要机理在于时空因素,即执行空间与执行周期影响政策执行目标的模糊性与冲突性;技术因素具有时间缩短与空间扩大双重叠加效应;基于时空因素的高效执行机制缺位是运动式执行的重要原因。构建高效政策执行机制必须同步考虑时间与空间的因素,建立相应具有时间和空间缩减功能的机制,提高政策执行力;技术手段(尤其是数字赋能)可通过缩短政策执行周期、扩大政策执行目标的适应空间的方式来降低执行目标的模糊性与冲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执行空间 执行周期 动态模糊—冲突模型 “双碳”政策 运动式执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执行因何遭遇阻滞——以宁夏银川市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实践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朵朵 张雷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3年第2期74-81,共8页
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是我国基层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实际效果偏离了预期目标,不仅不利于解决社区行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也难以真正做到“还权、赋能、归位”于社区。研究发现,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执行... 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是我国基层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但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实际效果偏离了预期目标,不仅不利于解决社区行政负担过重的问题,也难以真正做到“还权、赋能、归位”于社区。研究发现,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执行遭遇阻滞的主要原因在于社区可支配资源匮乏、各执行主体间权力不对等、执行者交叉利益考量失衡、政府层级领导力的程度不均等。为进一步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政策的良性落地,亟须全方位整合社区可支配资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优化社区赋权增能,完善执行者利益表达机制,廓清街道和社区职能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执行 社区减负增效 模糊—冲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