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数一体化的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级分类方法研究
1
作者 刘玉明 卢文龙 +3 位作者 徐熙震 刘霖 郝蕊 宋树宝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共8页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的管理效率,赋能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研究提出基于模数一体化的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级分类方法。首先,运用线分类法,将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划分为智能勘察设计、智能施工、智能工程管...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速铁路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的管理效率,赋能铁路工程智能建造,研究提出基于模数一体化的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级分类方法。首先,运用线分类法,将路桥隧智能建造业务划分为智能勘察设计、智能施工、智能工程管理业务,构建智能建造业务体系架构;其次,运用面分类法,将智能勘察、智能施工业务要素,按“人、机、料、法、环、时、测”等进行分类,将智能设计业务要素按几何、非几何进行分类,将智能工程管理业务要素按质量、安全、进度、投资、环保等进行分类;然后,以多类多层级BIM模型为载体,分析“业务—要素—模型”的类别与层级映射关系,提出基于模数一体化的高速铁路智能建造业务要素分类分级方法;最后,构建“工程实体维—生产业务维—工程管理维”的高速铁路智能建造业务要素体系框架。该研究可为智能高铁2.0“模数驱动、轴面协同”理念落地提供重要支撑,进一步推动模数驱动下智能高铁多业务要素间的全生命期贯通和轴面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 模数一体化 业务要素 分级分类 路桥隧 智能建造 BI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数一体化平台赋能下的智能高铁2.0关键技术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同军 王万齐 +1 位作者 李平 卢文龙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共6页
依托京张高铁重大工程,中国铁路融合应用多项数智化技术形成智能高铁1.0成套技术,并推广应用到多条新建线路。随着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对模型、数据一体化共享和分析的需求日益迫切。分析模数一体化的内涵及关... 依托京张高铁重大工程,中国铁路融合应用多项数智化技术形成智能高铁1.0成套技术,并推广应用到多条新建线路。随着建造、装备、运营等领域智能化应用的不断深入,对模型、数据一体化共享和分析的需求日益迫切。分析模数一体化的内涵及关键,提出由模数汇聚层、模数存储层、模数管理层、模数计算层、模数聚合层等构成的模数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并展望工程智能勘察及生成式设计、全专业智能施工、铁路工程数字孪生、CR450智能动车组、新一代铁路专用移动通信(5G-R)、多源信息感知、传输与融合分析的运营安全防护、基于位移的全行程智能服务(MaaS+)、区域路网的智能综合调度、动车组轮轨一体化智能维修等领跑型关键技术和多项创新型关键技术,可为数字铁路建设、智能高铁2.0科技攻关提供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高铁2.0 模数一体化平台 数智化 数字铁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结合的缝洞型油藏建模数模一体化及应用:以塔河油田T436单元为例
3
作者 李田智 乐平 +5 位作者 王佳乐 张伟 梁宏刚 李满亮 赵黎明 黄楠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14195-14204,共10页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离散不规则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导致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的不确定性大,静态雕刻的地质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静态建模与动态历史数据相结合,基于储量标定和连通性...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离散不规则分布,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导致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的不确定性大,静态雕刻的地质模型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误差。因此,提出了一种通过静态建模与动态历史数据相结合,基于储量标定和连通性约束下的建模数模新方法。基于缝洞单元的动态连通性建立模型,依靠历史生产动态开展储量修正、连通性修正和见水特征修正模型,并通过塔河油田2区奥陶系风化壳剥蚀区T436单元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在经过上述动态修正之后,得出更加准确的油藏模拟模型。结果表明:基于此提出的针对性建议及措施显著改善了T436单元的开发效果,证实了基于动静结合的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的可行性与实际应用价值,对未来缝洞型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动静结合 模数一体化 开发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油藏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卢宁 刘浩杰 +4 位作者 杨宏伟 孙以德 薄其众 张玉晓 夏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现有开发技术条件下,不整合油藏标定采收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油藏,整体处于低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针对不整合油藏储层发育特点及勘探开发难点,研究了不整合油藏网格系统设计方法,形成了一套精细油藏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系列,包含多数据融... 现有开发技术条件下,不整合油藏标定采收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油藏,整体处于低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针对不整合油藏储层发育特点及勘探开发难点,研究了不整合油藏网格系统设计方法,形成了一套精细油藏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系列,包含多数据融合构造建模、随机模拟模型优选、动静结合物性建模、油水界面拟合技术,为不整合油藏构造落实、储层预测及剩余油精细挖潜提供技术指导。在林樊家油田L1块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建立多资料统一、符合动静认识的实体油藏模型,剥蚀线位置和展布形态刻画更加精细,同时落实了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小层储量。地质模型经巷道水平井验证,吻合率达100%,数模模型生产历史拟合精度达90%,可为后续井位部署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油藏 模数一体化 网格设计 多数据融合 模型优选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插件式开发技术的电力系统图模数库一体化实现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坤杰 王志伟 +3 位作者 李冶天 田石刚 董树锋 宋永华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4-218,共5页
基于插件式开发技术,以开源软件Inkscape作为主程序,利用其专业的画图功能绘制电力系统图元,利用Python语言做插件开发对Inkscape软件进行功能扩展,在Inkscape平台上完成设备建模与数据信息录入、自动网络拓扑分析、量测点添加及其图上... 基于插件式开发技术,以开源软件Inkscape作为主程序,利用其专业的画图功能绘制电力系统图元,利用Python语言做插件开发对Inkscape软件进行功能扩展,在Inkscape平台上完成设备建模与数据信息录入、自动网络拓扑分析、量测点添加及其图上自动排布、数据库导入等操作,实现电力系统设备参数、拓扑关系、量测数据、监控画面等信息的一体化维护。在图形存储方面,采用SVG格式,并在XML的基础上扩展添加图元与模数之间的关联;在数据库设计方面,基于CIM-E标准制定数据库存储格式,易于实现标准CIM-E文件的导入和导出。提出的实现方法具有图模数库一体的特点,维护效率高,同时开发的工具小巧便捷、扩展性和移植性强,满足电网运行、规划等系统对图模数管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件式开发技术 Inkscape SVG 模数一体化 CIM-E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特稠油超临界蒸汽驱物模数模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树涛 张风义 +2 位作者 刘东 朱琴 葛涛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8-144,共7页
针对超临界蒸汽驱的增产机理和效果预测缺乏定量研究的问题,运用物模数模一体化的方法,在增产机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超临界蒸汽驱增产机理的数值模拟等效表征研究,并分析了驱替过程中原油热裂解和岩石溶蚀作用分别引起的原油组分... 针对超临界蒸汽驱的增产机理和效果预测缺乏定量研究的问题,运用物模数模一体化的方法,在增产机理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开展了超临界蒸汽驱增产机理的数值模拟等效表征研究,并分析了驱替过程中原油热裂解和岩石溶蚀作用分别引起的原油组分和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特稠油在超临界蒸汽热裂解作用下黏度下降,约为原始值的26%,沥青质与胶质在一维驱替初期开始热裂解为轻、中质组分,并伴随焦炭沉积于产出端附近;岩石在超临界蒸汽溶蚀作用下渗透率最大增幅为22%,一维驱替过程中注入端附近温度在亚临界区与超临界点范围内,是溶蚀效应发生的主要区域;特稠油油藏超临界蒸汽驱开发较常规蒸汽驱开发可提高驱油效率达15. 9个百分点。该研究可为海上特稠油油藏超临界蒸汽开发可行性论证及方案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特稠油 超临界蒸汽驱 模数一体化 原油热裂解 岩石溶蚀 等效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地震驱动的深海浊积岩油藏地质模型更新方法及应用:以安哥拉PU油田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巍 张文彪 +3 位作者 李蒙 赵华伟 陆文明 廉培庆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1-308,共8页
传统的油藏模型更新过程中,油藏模型的最终优选主要以单井历史拟合结果为准,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是否合理往往无据可循,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四维地震是现代油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指导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较强优势。为进一步提升... 传统的油藏模型更新过程中,油藏模型的最终优选主要以单井历史拟合结果为准,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是否合理往往无据可循,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四维地震是现代油藏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指导井间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较强优势。为进一步提升油藏地质模型更新的准确度,提出在常规地质模型更新过程中融入四维地震监测信息的研究思路,以四维地震反映的流体变化信息作为井间“硬数据”,形成一套四维地震-地质建模-油藏数模闭环式油藏模型迭代更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四维地震信息可作为动态信息贯穿到从地质建模-油藏数模的大循环中,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更加完善;四维地震可作为井间模型参数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实现剩余油监测的定量化,提升油藏模型预测的准确度。该方法对于深海浊积岩油藏应用效果较好,对于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更新 四维地震监测 模数一体化 浊积岩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