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模拟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能力验证定量测试结果分析
1
作者 聂玉敏 李嘉蕊 +3 位作者 段云权 李存仙 吴学林 李成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8期52-55,共4页
目的:验证本实验室是否具备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定量分析能力,为今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的定量测试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方法:按照测量审核参试指导书处理样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 目的:验证本实验室是否具备食品中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定量分析能力,为今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过程中的定量测试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方法:按照测量审核参试指导书处理样品,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检验》(GB 4789.40—2016)规范操作。结果:第一次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定量检测质控考核结果不满意,第二次补测结果满意。结论:本实验室具备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能力。实验过程中的试剂比对、人员比对、方法比对、质量控制是影响定量结果的关键因素,定性是定量结果准确的前提,将质量控制和质量监管贯穿整个实验活动,可确保微生物的检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食品 克罗诺杆菌属 定量测试 能力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抗菌肽SIF_(4)在人工模拟食品体系中的抑菌稳定性 被引量:5
2
作者 肖怀秋 李玉珍 +3 位作者 林亲录 赵谋明 刘军 周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121-125,共5页
食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在加工和贮运等环节易滋生微生物,对食品质量、风味及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抑制食品致病菌与腐败微生物增殖是食品防腐保鲜领域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可通过抑制微生物增殖和防止蛋白质... 食品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在加工和贮运等环节易滋生微生物,对食品质量、风味及安全产生不良影响,抑制食品致病菌与腐败微生物增殖是食品防腐保鲜领域的重点。前期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可通过抑制微生物增殖和防止蛋白质与脂质氧化协同作用实现食品的防腐保鲜。该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研究了金属抗菌肽SIF_(4)在人工模拟食品体系中的抑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除大豆磷脂与十二烷基磺酸钠模拟食品乳化体系外,金属抗菌肽SIF_(4)在其他模拟乳化体系中均保持较好抑菌活性,可用于面包和蛋糕等需乳化加工的食品防腐保鲜;在模拟食品增稠体系中也保持较好抑菌活性,可用于果冻和调味糖浆等冻胶类食品防腐保鲜;在模拟加酶食品体系中仍表现较好蛋白酶耐受性,可用于焙烤、酿造和肉产品等常见含酶加工食品的防腐保鲜;在模拟食品高糖体系中也保持较好抗菌稳定性,可用于果脯、蜜饯及罐头等高糖食品的防腐保鲜;在模拟食品高盐体系中,抑菌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用于豆瓣酱、泡菜和鱼(虾)酱等高盐食品的防腐保鲜。金属抗菌肽SIF_(4)在不同模拟食品体系中均保持较好抗菌稳定性,可用于不同食品的防腐保鲜,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菌肽 人工模拟食品体系 抑菌稳定性 防腐保鲜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栏因子对鱼蛋白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艳芹 刘俊荣 +4 位作者 戴志远 赵前程 俞微微 谢智芬 孙黎明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7-152,共6页
低值鱼蛋白先经热塑挤压蒸煮处理得到具备肉类咀嚼感的组织化挤出物,以此为基料开发模拟肉类产品。以食盐、蔗糖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作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跟踪研究各个栅栏因子对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感官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触感(咀... 低值鱼蛋白先经热塑挤压蒸煮处理得到具备肉类咀嚼感的组织化挤出物,以此为基料开发模拟肉类产品。以食盐、蔗糖和柠檬酸的添加量分别作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跟踪研究各个栅栏因子对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感官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触感(咀嚼感)、味感和嗅感。结果表明:组织化鱼肉模拟食品具有很好的感官质量,在新型模拟食品的开发中有很好的研究前景;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得到各个栅栏因子调节参数与模拟产品感官质量之间关系的拟合模型,由此得出食盐、蔗糖和柠檬酸3个栅栏因子调节参数对调节产品咀嚼感和味感有显著作用,而该3个因素对产品的嗅感影响不显著。此外,利用热塑挤压蒸煮技术得到的组织化鱼蛋白基料的质构稳定,在研制模拟食品过程中,该基料仍旧保持原有的类肉咀嚼特征,这是新型模拟产品研发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化鱼蛋白 模拟食品 栅栏因子调节参数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栅栏因子对低值鱼蛋白组织化模拟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毳 刘俊荣 +1 位作者 岳福鹏 李岩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设计,以山梨糖醇、蔗糖和食醋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以产品咀嚼感和产品风味为响应参数,分别建立3个调节参数与产品咀嚼感和产品风味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蔗糖对产品咀嚼感和风味影响明显;山梨... 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进行试验设计,以山梨糖醇、蔗糖和食醋为栅栏因子调节参数,以产品咀嚼感和产品风味为响应参数,分别建立3个调节参数与产品咀嚼感和产品风味的回归拟合方程。结果表明:蔗糖对产品咀嚼感和风味影响明显;山梨糖醇对产品咀嚼感和风味均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效果与蔗糖和食醋添加量有关;食醋对产品咀嚼感有明显影响,但对产品风味影响不明显。试验所得回归拟合方程相关性较好,可靠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食品 响应面分析法 栅栏技术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鱼糜及其模拟食品的制作
5
作者 王兴礼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70,共2页
随着淡水渔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淡水鱼糜制作的模拟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将鲢、草、鲤等淡水鱼洗净,去骨、皮、鳞、内脏后,制成鱼糜,再加入低温保护剂和其他原料混合后,可制成多种模拟食品。鱼糜制品营养丰富... 随着淡水渔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利用淡水鱼糜制作的模拟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将鲢、草、鲤等淡水鱼洗净,去骨、皮、鳞、内脏后,制成鱼糜,再加入低温保护剂和其他原料混合后,可制成多种模拟食品。鱼糜制品营养丰富,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将其加工制作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制作技术 淡水鱼糜 模拟食品 低温保护剂 淡水渔业 原料混合 营养丰富 鱼糜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文鱼介电特性的模拟食品研发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莹莹 涂桂飞 栾东磊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17-123,共7页
基于三文鱼的介电特性,以乳清蛋白粉为主要原料,研发适用于三文鱼微波巴氏杀菌的模拟食品。采用同轴探针法测定了20~110℃,频率300~2500 MHz三文鱼的介电特性,分析模拟食品介电特性随乳清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此匹配三文鱼的介电特性。结... 基于三文鱼的介电特性,以乳清蛋白粉为主要原料,研发适用于三文鱼微波巴氏杀菌的模拟食品。采用同轴探针法测定了20~110℃,频率300~2500 MHz三文鱼的介电特性,分析模拟食品介电特性随乳清蛋白含量的变化,以此匹配三文鱼的介电特性。结果表明,温度一定时,三文鱼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频率一定时,介电常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介电损耗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乳清蛋白粉含量增加,模拟食品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均减小。模拟食品配方(质量分数)为10%乳清蛋白粉,1%结冷胶,1%D-核糖,1%L-赖氨酸,0.3%CaCl2,86.7%蒸馏水时,在433、915、2450 MHz频率下介电特性曲线和三文鱼接近,可以用于三文鱼微波巴氏杀菌温度分布和冷热点位置的确定,为三文鱼微波巴氏杀菌工艺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文鱼 微波巴氏杀菌 介电特性 模拟食品 乳清蛋白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模拟食品的加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宝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46-48,共3页
日本资源贫乏,每年都要进口大量食物,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日本大力开展综合利用资源的研究,充分利用低值鱼类、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品或废弃料,生产制作出各种模拟食品,产品营养丰富,色、香。
关键词 模拟食品 工艺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糜制品及以鱼糜为主的模拟食品
8
作者 马珍影 周秀英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84-188,160,共6页
鱼糜制品的生产过程在鱼糜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包括产品凝胶能力、水份、色泽等。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对原材料来说,有鱼体鲜度、大小和捕捉季节等;而在生产过程中则和所用鱼的初加工方式(是鱼片... 鱼糜制品的生产过程在鱼糜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人们最关心的是产品质量问题,包括产品凝胶能力、水份、色泽等。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对原材料来说,有鱼体鲜度、大小和捕捉季节等;而在生产过程中则和所用鱼的初加工方式(是鱼片还是去头去内脏的鱼)、鱼的绞碎工艺、水洗条件(水洗时间、水洗容积,肉水比例和水质)、精选工艺、脱水及抗冻剂的添加情况均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制品 鱼糜 模拟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抗菌肽SIF 4在模拟单/多组分食品体系中抑菌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玉珍 肖怀秋 +4 位作者 曹丹 王琳 曾梦琪 林亲录 赵谋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31-137,共7页
前期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食品内外部因素变化对抗菌活性影响较少且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该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考察了SIF_(4)在以蛋白质、脂质和淀粉等为基质的模拟单/多组分食... 前期研究发现,金属抗菌肽SIF_(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食品内外部因素变化对抗菌活性影响较少且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该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考察了SIF_(4)在以蛋白质、脂质和淀粉等为基质的模拟单/多组分食品体系中的抑菌稳定性。研究发现,SIF_(4)在牛乳清蛋白(bovine whey protein,BWP)、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和花生分离蛋白(peanut protein isolate,PPI)等模拟蛋白质体系中有较好抑菌活性;菜籽油(rapeseed oil,RO)、花生油(peanut oil,PO)和大豆油(soybean oil,SO)等模拟脂质体系能协同增强抑菌活性,在模拟大米淀粉(rice starch,RS)、马铃薯淀粉(potato starch,PS)和玉米淀粉(corn starch,CS)等淀粉体系中也有较好抑菌活性;在BWP-SO体系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抑菌活性无显著差异,在BWP-PO体系中,试验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BWP-RO体系中,两者质量比为0.5∶1和1∶1时抑菌活性得到显著增强(P<0.05),在SPI-RO、SPI-SO和SPI-PO体系中,试验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PPI-RO、PPI-SO和PPI-PO体系中,SIF_(4)可保持较好抑菌稳定性或被不同强度增强;在RS-BWP体系中,试验组抑菌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RS-SPI和RS-PPI体系两者质量比为1∶1或1∶2时,试验组抑菌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S-BWP、PS-SPI、PS-PPI以及CS-BWP、CS-SPI、CS-PPI体系中试验组抑菌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RS-RO、RS-SO、RS-PO和PS-RO、PS-SO、PS-PO体系中,SIF_(4)具有较好抑菌稳定性或被不同程度增强,而在CS-RO、CS-SO和CS-PO体系中,试验组与对照组抑菌活性均无显著差异;SIF_(4)在模拟3组分体系中均可保持较好抑菌稳定性。结果表明,SIF_(4)在不同模拟食品体系中可保持较好抑菌稳定性,甚至被强化,可用于复杂食品体系的抗菌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抗菌肽 金黄色葡萄球菌 模拟食品体系 相对抑菌活性 抑菌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氯乙烯包装材料和食品模拟物中的46种增塑剂 被引量:47
10
作者 郭春海 薄海波 +4 位作者 段文仲 贾海涛 陈瑞春 马育松 艾连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建立了46种增塑剂在聚氯乙烯(PVC)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含量及其在水、3%乙酸、10%乙醇和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方法。食品包装材料、水质模拟物和橄榄油中增塑剂分别采用溶解-沉淀法、正己烷液-液萃... 建立了46种增塑剂在聚氯乙烯(PVC)食品包装材料中的含量及其在水、3%乙酸、10%乙醇和橄榄油4种食品模拟物中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方法。食品包装材料、水质模拟物和橄榄油中增塑剂分别采用溶解-沉淀法、正己烷液-液萃取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提取。采用GC-MS法,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对46种增塑剂进行定性,采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各种增塑剂在0.1-2.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 0-0.999 9,各组分检出限均在0.005-0.05mg/kg之间。在2种食品模拟物中,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46种增塑剂的加标回收率在69.51%-107.21%之间,精密度(RSD,n=6)为3.53%-18.95%。该方法可满足PVC食品接触制品及4种不同性质的食品模拟物中多种类增塑剂的快速筛查和准确定性、定量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增塑剂 迁移量 塑料食品包装 食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食品模拟物的选用 被引量:36
11
作者 刘志刚 王志伟 胡长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1-274,共4页
人们对健康的广泛重视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的迁移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美国FDA、欧盟EC等就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应用的食品模拟物并对其... 人们对健康的广泛重视引发了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普遍关注。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向食品的迁移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美国FDA、欧盟EC等就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本文综述了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应用的食品模拟物并对其选用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模拟 化学物迁移 塑料包装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模拟物中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的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启雷 王朝晖 +2 位作者 杨红梅 王浩 刘艳琴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96-397,共2页
选取水、3%(w/v)乙酸水溶液、10%(v/v)乙醇水溶液和正己烷作为食品模拟物,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在食品模拟物中的含量。水基食品模拟物可以直接进样分析,正己烷食品模拟物经萃取后进样。邻苯二酚、间苯二酚... 选取水、3%(w/v)乙酸水溶液、10%(v/v)乙醇水溶液和正己烷作为食品模拟物,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在食品模拟物中的含量。水基食品模拟物可以直接进样分析,正己烷食品模拟物经萃取后进样。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对苯二酚在水基模拟物中的线性范围为0.5~100mg/L,方法回收率在87.3%~102.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在正己烷模拟物中的线性范围为0.5~50mg/L,方法回收率在96.4%~116.5%,相对标准偏差小于6%。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操作简便,回收率和精密度符合要求,结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 间苯二酚 对苯二酚 食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与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 被引量:42
13
作者 艾连峰 郭春海 +2 位作者 葛世辉 陈瑞春 赵安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7,共5页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和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UV-9、VV-326、UV-327、uv-329、uv-234和uv-1577)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四氢呋喃溶解聚氯乙烯、热甲苯溶解聚乙烯材料以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和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UV-9、VV-326、UV-327、uv-329、uv-234和uv-1577)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四氢呋喃溶解聚氯乙烯、热甲苯溶解聚乙烯材料以提取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净化食品模拟物橄榄油样品;在ACQUITYUP—LCBEHC18(1.7μm×2.1mm×100mm)反相色谱柱上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3mL/min的梯度程序使6种紫外吸收剂得到了有效分离;于300nm波长下外标法定量。6种紫外吸收剂在0.01~1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0.9995。方法的定量下限(S/N=10)为0.01mg/L,加标回收率为93%-99%,相对标准偏差为1.3%~4.0%。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食品模拟物中6种紫外吸收剂的同时测定,已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 紫外吸收剂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抗菌包装中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规律 被引量:13
14
作者 钱浩杰 穆宏磊 +2 位作者 郜海燕 陈杭君 吴伟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4-281,共8页
研究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在4、10、20、30℃条件下分别将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浸入蒸馏水溶液、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正己烷溶液、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中,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研究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中的抗菌剂麝香草酚在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在4、10、20、30℃条件下分别将麝香草酚/聚乳酸包装材料浸入蒸馏水溶液、体积分数4%乙酸溶液、正己烷溶液、体积分数10%乙醇溶液中,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模拟液中麝香草酚迁移量,分析温度和食品模拟物对麝香草酚迁移量的影响,在实验数据基础上,采用Piringer方程建立麝香草酚迁移模型,分析验证迁移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麝香草酚迁移量随着迁移温度升高和迁移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直至平衡,且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麝香草酚的迁移量大小顺序为:正己烷>10%乙醇>4%乙酸>蒸馏水;根据幂律方程发现麝香草酚的迁移机制符合Fick扩散定律,且迁移方程扩散系数随迁移温度升高而增大,分配系数与之相反;Piringer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麝香草酚迁移行为。在迁移实验的基础上构建数学模型,进一步完善基于聚乳酸食品包装材料的迁移理论,以期更好地预测食品包装中麝香草酚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草酚 聚乳酸 包装 食品模拟 迁移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食品包装材料中铅、钴、镍、锌向酸性食品模拟物的迁移 被引量:17
15
作者 董占华 卢立新 刘志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38-42,共5页
陶瓷食品包装容器中的有害重金属如铅、钴、镍、锌等向食品的迁移会造成食品污染。通过制备含有铅、钴、镍、锌4种重金属元素的陶瓷样品,使之分别在20、40、60℃条件下与4%乙酸、10%乙酸接触一定时间来研究这些重金属向酸性食品的迁移... 陶瓷食品包装容器中的有害重金属如铅、钴、镍、锌等向食品的迁移会造成食品污染。通过制备含有铅、钴、镍、锌4种重金属元素的陶瓷样品,使之分别在20、40、60℃条件下与4%乙酸、10%乙酸接触一定时间来研究这些重金属向酸性食品的迁移行为。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中,镍最容易溶出,而铅相对来说最不容易溶出;重金属的迁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重金属的迁移速率也与温度成正比;重金属的迁移量与食品的pH值成反比,pH值越低重金属的迁移量越高。通过对浸出数据进行非线性Parabolic拟合分析发现,重金属铅、钴、镍、锌的溶出量与时间的平方根成正比。这表明重金属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是一个扩散控制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食品包装材料 酸性食品模拟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塑料包装材料中4种抗氧化剂向脂肪食品模拟物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林勤保 李小梅 +1 位作者 宋欢 李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脂肪食品模拟物异辛烷中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Irganox1010)以及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 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建立了一种脂肪食品模拟物异辛烷中抗氧化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四[甲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季戊四醇酯(Irganox1010)以及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酯(Irganox1076)的提取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在78.0%~10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0%~13.7%之间。研究了聚乙烯(PE)膜中抗氧化剂向异辛烷的迁移,讨论了温度及时间对迁移的影响,并根据迁移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数学模型的建立,对实验值与数值模拟结果计算值作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塑料 抗氧化剂 脂肪食品模拟 迁移试验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纳米铜/PP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 被引量:8
17
作者 石玉杰 胡长鹰 +2 位作者 姜紫薇 张策 赵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97,共6页
探究了温度、时间、食品模拟物、氧气,以及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的3种结构(PP-B、PP-R和PPH)对纳米铜/PP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将含有纳米铜和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KH550)处理的纳... 探究了温度、时间、食品模拟物、氧气,以及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的3种结构(PP-B、PP-R和PPH)对纳米铜/PP复合膜中铜向食品模拟物迁移的影响。将含有纳米铜和经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minopropyl)triethoxysilane,KH550)处理的纳米铜分别添加到PP-B、PP-R和PP-H母粒中制备成相应的纳米铜/PP复合膜。在20、40和70℃下,将复合膜浸泡在食品模拟物中进行迁移实验。铜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率随着时间和温度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平衡。酸性食品模拟物中迁移平衡时,在20℃,纳米铜/PP-B复合膜中铜的迁移率最大,PP-R和PP-H中铜的迁移率无显著性差异;40℃时,纳米铜/PP-H中铜的迁移率最大,PP-B和PP-R中铜的迁移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70℃时,仍然是PP-H中铜的迁移率最大,PP-R次之,PP-B中铜的迁移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铜 聚丙烯 复合膜 食品模拟 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奶瓶中双酚A单体向食品模拟物迁移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春海 陈瑞春 +1 位作者 赵安康 马育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46-250,共5页
研究用食品模拟物浸泡聚碳酸酯奶瓶中双酚A的迁移规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模拟物中双酚A,外标法定量。从添加回收率、精密度及线性关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方法学研究,模拟物添加量0.1~10μg/mL时,回收率为77.0%~98.7%、变异系数为5%~9.... 研究用食品模拟物浸泡聚碳酸酯奶瓶中双酚A的迁移规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模拟物中双酚A,外标法定量。从添加回收率、精密度及线性关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方法学研究,模拟物添加量0.1~10μg/mL时,回收率为77.0%~98.7%、变异系数为5%~9.8%,在双酚A的质量浓度为0.1~10μg/mL时相关系数r=0.99996。根据该方法和欧盟有关模拟物规定的指令,检测了聚碳酸酯奶瓶中双酚A在不同模拟物和不同时间内的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奶瓶 双酚A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食品模拟 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加热对多环芳烃在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奚奇辉 张进 沈航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2年第3期16-17,22,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联法,研究了微波加热对食品接触材料中多环芳烃在水、乙酸(体积分数为3%)、乙醇(体积分数为10%)等3种食品模拟物中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加热对迁移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迁移量随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食品模拟 迁移 微波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单体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后的迁移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建玲 刘艇飞 +5 位作者 陈彤 梁日平 邓弘毅 何军 王吉 肖晓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81-1086,共6页
密胺餐具样品用4种食品模拟物,包括水、乙醇(10+90)溶液、30g.L-1乙酸溶液和橄榄油,浸泡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量。考察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和微波加热功率等参数对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的影响。试... 密胺餐具样品用4种食品模拟物,包括水、乙醇(10+90)溶液、30g.L-1乙酸溶液和橄榄油,浸泡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量。考察了浸泡温度、浸泡时间、浸泡次数和微波加热功率等参数对三聚氰胺单体迁移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三聚氰胺单体的测定下限均为0.025mg.L-1。在相同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条件下,密胺餐具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量在30g.L-1乙酸溶液、乙醇(10+90)溶液、水及橄榄油中,依次减少,其中在乙醇(10+90)溶液中和在水中的迁移量差异不大。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三聚氰胺单体的迁移量均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泡温度和微波加热功率的升高而增大;随浸泡次数(n≥3)的增多,浸出量明显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氰胺单体 食品模拟 迁移规律 密胺餐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