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地震台网数字与模拟记录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焕鹏 石玉燕 +3 位作者 赵金花 颜启 王峰吉 张玲 《地震学刊》 CSCD 2002年第4期46-53,共8页
 对山东数字化台网荣成、烟台、莱阳、潍坊、苍山和大山台记录的垂直向P波初动半振幅、S波与P波的振幅比、P波、S波的卓越周期及振动持续时间比等参数进行了测算,并将之与同台址相应的模拟记录进行了对比,得出分析结果为:1 数字记录的...  对山东数字化台网荣成、烟台、莱阳、潍坊、苍山和大山台记录的垂直向P波初动半振幅、S波与P波的振幅比、P波、S波的卓越周期及振动持续时间比等参数进行了测算,并将之与同台址相应的模拟记录进行了对比,得出分析结果为:1 数字记录的速度震级较模拟记录的位移震级平均偏小0 11,数字记录的仿真震级与模拟记录的位移震级基本一致。2 数字记录的地震波参数与模拟记录一致性较好,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震台网 数字记录 模拟记录 对比分析 震级 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磁记录的局限及数字记录的发展
2
作者 何海森 《遥测遥控》 1994年第5期27-30,共4页
文章从线性磁记录的四个主要指标即频率响应、信噪比、失真度和抖动入手,详细剖析了磁录物理机制对它们所加的限制。文章指出:数字化记录是实现性能突破的出路,并简要地介绍了录音、录象和计测记录三个领域数字磁记录的最新水平和技术。
关键词 记录 数字记录 模拟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深度偏移地震记录直接模拟方法 被引量:4
3
作者 吴涵 廉西猛 +3 位作者 孙成禹 芮拥军 蔡瑞乾 邓小凡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753,700,共8页
叠前深度偏移是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研究中高效获取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成像结果,避免炮记录正演、常规处理和偏移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提出了一种叠前深度偏移记录的直接模拟方法。该方法无需经过波场正演和偏移处... 叠前深度偏移是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研究中高效获取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成像结果,避免炮记录正演、常规处理和偏移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提出了一种叠前深度偏移记录的直接模拟方法。该方法无需经过波场正演和偏移处理,直接使用子波信息、观测系统参数和射线路径信息在波数域构建点扩散算子,根据速度模型和反射率生成理论成像结果。该方法简单、高效,成像结果精度高。利用该成像结果,可以快速检测观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地震数据的质量,为优化观测系统参数和评价成像质量提供参考,为地震解释提供佐证,能够满足采集、处理和储层解释等方面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偏移地震记录模拟 广义卷积 散射层析 点扩散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组合检波采集方法的三维地震波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裴正林 王尚旭 +1 位作者 狄帮让 宋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采用传统的检波器组合地震采集技术在中国西部一些复杂山地地区的效果不理想。能否仍采用无组合检波地震采集方法呢?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三维一阶压力—速度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三维正弦形山地模型声波模拟,并通过... 采用传统的检波器组合地震采集技术在中国西部一些复杂山地地区的效果不理想。能否仍采用无组合检波地震采集方法呢?本文采用非均匀介质三维一阶压力—速度标量波动方程交错网格高阶有限差分法进行了三维正弦形山地模型声波模拟,并通过对模拟记录进行室内不同组合和叠加处理,结果表明该法不但可以灵活、方便地实现检波道组合,有效地压制干扰波,而且可以得到最佳的叠加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研究 三维 地震波 地震采集技术 地震采集方法 检波器组合 有限差分法 非均匀介质 中国西部 交错网格 波动方程 叠加处理 模拟记录 叠加剖面 山地 组合和 干扰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磁带重放信号数字化过程中的频偏校正技术及应用
5
作者 王武 谢石岩 +1 位作者 孙江潮 姚更云 《遥测遥控》 2005年第5期30-33,共4页
模拟磁带重放信号中存在的频率偏移会对信号的处理分析产生不利影响。利用模拟磁记录器的多个磁道同时记录的能力,将实际信号和特定的参考信号同时进行记录,磁带信号重放和数字化过程中,利用这个参考信号来控制A/D采集时钟的速度,从而... 模拟磁带重放信号中存在的频率偏移会对信号的处理分析产生不利影响。利用模拟磁记录器的多个磁道同时记录的能力,将实际信号和特定的参考信号同时进行记录,磁带信号重放和数字化过程中,利用这个参考信号来控制A/D采集时钟的速度,从而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磁带重放系统带来的频率偏移。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能有效地解决模拟磁带重放信号中存在的频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磁带重放信号 频率偏移校正 模拟记录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率测井:从0到1的突破
6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3月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渗透率测井原型机在华北任91标准井首次下井测试成功,在深度3 925 m、温度148℃裸眼井段采集获得高质量渗透率测井资料,标志渗透率测井实现从0到1的关键技术突破,为下一步研制渗透率测井成套装备奠定了基础... 2024年3月3日,中国自主研制的渗透率测井原型机在华北任91标准井首次下井测试成功,在深度3 925 m、温度148℃裸眼井段采集获得高质量渗透率测井资料,标志渗透率测井实现从0到1的关键技术突破,为下一步研制渗透率测井成套装备奠定了基础。孔隙度、饱和度和渗透率是油气勘探开发的3大关键参数,也是测井评价的核心。以这3个参数的精确评价为主要目标,测井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孔隙度测井、饱和度测井和渗透率测井。最早的孔隙度测井系列以砂岩孔隙度评价为核心,当时的测井技术还局限在常规测井(早期是模拟记录,后期过渡到数字记录)和重复式地层测试;饱和度测井系列以泥质砂岩等层状非均质储层饱和度评价为核心,测井手段包括常规数控测井、模块式地层测试、水基电阻率成像、核磁扫描、阵列声波、元素扫描以及随钻测井等;渗透率测井以缝洞储层和超深致密储层的渗透率评价为主要目标,核心装备是井下连续深度渗透率测量仪及井场近原位岩心岩屑渗透率测量装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成像 数控测井 模拟记录 泥质砂岩 阵列声波 测井技术 孔隙度测井 地层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264在图像监控系统中的运用前景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敏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0年第5期96-98,共3页
引言 回顾监控系统的建设历程,图像监控系统存在3个发展阶段,初期的纯模拟采集、纯模拟点对点传输、纯模拟记录与控制;中期的纯模拟采集、模拟或数字点对点传输、数字记录与控制;现期的模拟采集、纯数字传输、纯数字记录与控制。
关键词 图像监控系统 H.264 模拟采集 点对点传输 数字记录 模拟记录 数字传输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低频信息改善地震成像质量 被引量:16
8
作者 管振清 郭树祥 单联瑜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频率范围一般为0~80Hz。由于大地的吸收及高速地层的影响,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高、低频率成分衰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衰减严重,低频信息保留相对完整。在模型论证的前提下,研究了利用地震低... 地震勘探中的地震波频率范围一般为0~80Hz。由于大地的吸收及高速地层的影响,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的高、低频率成分衰减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通常,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衰减严重,低频信息保留相对完整。在模型论证的前提下,研究了利用地震低频信息改进深层速度精度与提高高速层下伏地层成像质量的方法,并应用实际资料的处理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地震低频信息比高频信息具有更高的抗屏蔽及吸收能力,利用地震低频信息能够提高深层速度的精度和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记录模拟 速度分析 低频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LOK——微震监测定位系统 被引量:1
9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5年第12期49-52,共4页
SYLOK——微震监测定位系统是对冲击地压现象进行监测定位的安全仪器。它可以连续监测矿井范围内的岩体微震活动,并根据微震的次数和能量的大小,随时确定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岩体中应力集中区域的位置和发生微震的时间,为采取相应... SYLOK——微震监测定位系统是对冲击地压现象进行监测定位的安全仪器。它可以连续监测矿井范围内的岩体微震活动,并根据微震的次数和能量的大小,随时确定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程度、岩体中应力集中区域的位置和发生微震的时间,为采取相应的卸压措施,避免冲击地压危害的发生提供可靠的依据。 1.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SYLOK 冲击地压 定位系统 应力集中区域 系统的结构 连续监测 模拟记录 震动波 脉冲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信号磁带录取机理
10
作者 李忠良 《上海航天》 1998年第4期24-29,共6页
介绍数字信号磁带录取的调频体制和模式及其数据录取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录取系统信噪比的估算,以及系统录取信号数据的误码率,指出提高输入系统信噪比可降低信号录取的误码率。
关键词 模拟记录 数字调频 磁带录取 数字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与未来的社会
1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63-63,共1页
在信息技术世界里,我们可以回顾一系列新的发明:晶体管、激光、玻璃纤维光学、微处理机以及实用超导技术等,这些新发明的付诸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最近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光盘存储器(CD),就是技术上的突破,通过激光和微处... 在信息技术世界里,我们可以回顾一系列新的发明:晶体管、激光、玻璃纤维光学、微处理机以及实用超导技术等,这些新发明的付诸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最近出现的一种新技术——光盘存储器(CD),就是技术上的突破,通过激光和微处理器的应用,把模拟记录改变为数字记录,提高了记录质量,这种技术去年已用于录象。 新技术正扩展到其他领域,已经有处理文字信息的CD放映设备。以前各书店要用大量的书名目录来查书,现在用一台计算机和一个CD—ROM盘就可办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记录 数字记录 记录质量 放映设备 纤维光学 书名目录 光盘存储器 信息技术 超导技术 计算机指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Ⅱ系列录像机中的新技术、新问题及相应措施
12
作者 顾建国 《广播与电视技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录像机 广播级 模拟分量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lti-wave forward modeling of a reservoir and AVO analysis
13
作者 ZHOU Huailai LI Luming +2 位作者 LUO Shengxian WANG Xiuling BI Life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5期758-764,共7页
In the process of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multi-wave seismic data,we wan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wave information recognition.Based on techniques of elastic wave forwarding,targeting the geological model o... In the process of accurate interpretation of multi-wave seismic data,we want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wave information recognition.Based on techniques of elastic wave forwarding,targeting the geological model of a reservoir of an oil field exploration area,we used a high-order staggered-grid difference technology to simulate many shots of seismic records of nonzero offset shots,implemented multi-wave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to acquire the CMP of P waves and converted waves,NMO traces of CCP pre stacks,including AVA information and superposition profiles.Based on the AVA calculation of the model,the layer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nd the forwarding wave field relations of the P-S wave,we also compared and studied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P waves and converted waves.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is show that the results from simulation and from the AVO analysis are consistent.Significant wave field differences between P waves and converted waves in the same reservoir were found,which are helpful in recognizing and interpreting the multi-wave information in this area.We made use of the multi-wave data to provide the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reservoir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wave and multi-component wave field characteristics LAYER modeling forward staggered-gr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