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用于柴油机与增压系统匹配的模拟计算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魏名山 程晓青 +4 位作者 季凯 张明 马朝臣 冯辉生 王延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24,共4页
为进行柴油机和增压系统的匹配,发展了一种模拟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包括缸内工作过程的简化计算、进排气过程计算、柴油机的功率计算、增压系统计算等计算模块。对柴油机缸内过程的计算,采用定容定压循环代替实际循环。对增压系统的计... 为进行柴油机和增压系统的匹配,发展了一种模拟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包括缸内工作过程的简化计算、进排气过程计算、柴油机的功率计算、增压系统计算等计算模块。对柴油机缸内过程的计算,采用定容定压循环代替实际循环。对增压系统的计算,是根据压气机特性图和涡轮特性图进行的。对J6110Z增压柴油机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增压系统 匹配 模拟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运转条件下喷油过程的半模拟计算方法
2
作者 程鹏 郭英男 +2 位作者 尹程秋 韩永强 邢四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28,共4页
阐述了柴油机运转条件下喷油过程的计算方法 ,依据油管压力波的传播与反射特性 ,应用喷油过程的连续方程、针阀运动方程 ,通过计算获取喷油过程诸参数。这种测量计算结果反映了柴油机运转状态下的实际喷油过程。在柴油机全负荷和中等负... 阐述了柴油机运转条件下喷油过程的计算方法 ,依据油管压力波的传播与反射特性 ,应用喷油过程的连续方程、针阀运动方程 ,通过计算获取喷油过程诸参数。这种测量计算结果反映了柴油机运转状态下的实际喷油过程。在柴油机全负荷和中等负荷的转速范围内 ,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符合程度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运转条件 喷油过程 模拟计算方法 油管压力波 反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尺度模拟计算方法在超高温高熵陶瓷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鲁楠 何鹏飞 +2 位作者 种晓宇 胡振峰 梁秀兵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超高温高熵陶瓷材料以难熔金属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等为组元,具有较高的硬度、高温强度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已成为超高温陶瓷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与传统材料相比,超高温高熵陶瓷涉及复杂成分空间、多个尺度维度、极端多场耦合... 超高温高熵陶瓷材料以难熔金属碳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等为组元,具有较高的硬度、高温强度以及良好的热稳定性,已成为超高温陶瓷领域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与传统材料相比,超高温高熵陶瓷涉及复杂成分空间、多个尺度维度、极端多场耦合服役环境,采用传统经验试错法开发超高温高熵陶瓷效率过低,故而需要改变材料研究范式,依靠多尺度模拟计算方法提高超高温高熵陶瓷研发与应用效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多尺度材料计算方法,进而综述了多尺度材料计算方法在超高温高熵陶瓷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成果,最后对多尺度材料计算方法在超高温高熵陶瓷研究中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模拟计算方法 超高温高熵陶瓷材料 单相形成能力 弹性性能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通用汽油机排放的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建 刘胜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1-135,共5页
以168F汽油机为样机,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供给实测了样机的功率、油耗和排放数值。通过发动机示功图采集和放热规律计算,研究了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对样机工作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与样机匹配的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的最... 以168F汽油机为样机,通过改变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供给实测了样机的功率、油耗和排放数值。通过发动机示功图采集和放热规律计算,研究了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对样机工作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与样机匹配的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的最佳值。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不使用尾气催化转化器的情况下,使得样机达到EPA第二阶段排放限值,并且具有达到EPA第三阶段排放限值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汽油机 排放控制 模拟计算方法 点火提前角 混合气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数域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程红丽 葛文祖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3-177,188,共6页
对数域滤波器可用以扩大有源滤波器的输入动态范围,减小输入输出信号间的相移。设计了一种对数域二阶低通滤波器,采用基于二阶低通LC滤波器的信号流图设计方法,并利用元件替代法获取二阶对数域低通滤波器的元件参数值,设计出晶体管级电... 对数域滤波器可用以扩大有源滤波器的输入动态范围,减小输入输出信号间的相移。设计了一种对数域二阶低通滤波器,采用基于二阶低通LC滤波器的信号流图设计方法,并利用元件替代法获取二阶对数域低通滤波器的元件参数值,设计出晶体管级电路原理图。利用Pspice仿真工具对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并分析和推导了三极管参数的非理想特性对对数域滤波器截止频率的影响。并按照3μm/40 V双极性工艺规则完成了版图设计,通过了DRC和LVS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对数域二阶低通滤波器的输入动态范围、相移等技术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有源滤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数域滤波器 信号流图 PSPICE仿真 模拟计算方法 非理想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环保局的水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良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1987年第1期50-60,共11页
水质模型是描述水环境中各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反映各种水质要素与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模拟计算方法的总称。它包括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因为生化反应的物理模拟比较复杂,且费钱。
关键词 水质模型 水质数学模型 迁移转化规律 物理模拟 生化反应 物理模型 溶解氧 模拟计算方法 美国环境保护局 输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地下埋管换热器优化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郭文超 董华 +1 位作者 范波 李丽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8-742,共5页
基于经典的Kelvin线热源模型和Kavanaugh圆柱源理论模型,运用负荷叠加、负荷阶跃、负荷累积的思想,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仿真优化模型。与实验和理论已验证过的圆柱源理论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地下埋管神... 基于经典的Kelvin线热源模型和Kavanaugh圆柱源理论模型,运用负荷叠加、负荷阶跃、负荷累积的思想,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仿真优化模型。与实验和理论已验证过的圆柱源理论模型的比较分析表明,地下埋管神经网络优化模型相对于传统的地下埋管解析解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泛化能力,该模型应用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长期运行可以大大缩短计算时间,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优化及设计提供更有效率的模拟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建立 地下埋管换热器 仿真优化模型 HEAT EXCHANGER 土壤源热泵系统 理论模型 模拟计算方法 负荷累积 线热源模型 系统的优化 解析解模型 圆柱 模型应用 计算时间 计算精度 泛化能力 有效率 分析表 运行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modeling for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 被引量:3
8
作者 童孝忠 柳建新 +3 位作者 谢维 徐凌华 郭荣文 程云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136-142,共7页
A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presented for computing three-dimensional(3D)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 A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combined with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presented for computing three-dimensional(3D)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The finite element equ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modeling was derived from Maxwell's equations using general variation principle. The divergence condition was added forcedly to the electric field boundary value problem, which made the solution correct. The system of equation of the finite element algorithm was a large sparse, banded, symmetric, ill-conditioned, non-Hermitian complex matrix equation, which can be solved using the Bi-CGSTAB method. In order to prove correctness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algorithm, the computed results and analytic results of one-dimensional geo-electrical model were compared. In addition, the three-dimensional magnetotelluric forward algorithm is given a further evaluation by computing COMMEMI model. The forward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very efficient, and it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such as the high precision, the canonical process of solving problem, meeting the internal boundary condition automatically and adapting to all kinds of distribution of multi-substa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three-dimensional forward model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general variation principle divergence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free-surface slurry flow problems using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崇斌 彭省临 +2 位作者 刘亮明 B.E.Hobbs A.Or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653-1660,共8页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free-surface slurry flow probl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severa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fields.The main idea behind the use of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free-surface slurry flow problems that may be encountered in several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fields.The main idea behind the use of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to treat granular or other materials as an assembly of many particles.Compared with the continuum-mechanics-based numerical methods such as the finite element and finite volume methods,the movement of each particle is accurately described in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so that the free surface of a slurry flow problem can be automatically obtained.The major advantage of using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that only a simple numerical algorithm is need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a particle simulation system.For the purpose of illustrating how to use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to solve free-surface flow problems,three examples involving slurry flow on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iver beds have been considered.The related particl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se three exampl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1) The particle simulation method is a promising and useful method for solving free-surface flow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both the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fields;2) The shape and irregular roughness of a river bed can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ree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slurry flow when it passes through the river 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icle simulation free surface slurry flow numerical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