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株非酿酒酵母在模拟葡萄汁中的生长特性与发酵香气 被引量:21
1
作者 原苗苗 赵新节 +2 位作者 姜凯凯 孙玉霞 王世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1-118,123,共9页
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中以三种非酿酒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美极梅奇酵母、浅白隐球酵母)为实验对象,以酿酒酵母DV10为对照,研究三种非酿酒酵母的生长特性和发酵香气。结果表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生长特性最好,其次是美极梅奇酵母... 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中以三种非酿酒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美极梅奇酵母、浅白隐球酵母)为实验对象,以酿酒酵母DV10为对照,研究三种非酿酒酵母的生长特性和发酵香气。结果表明: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的生长特性最好,其次是美极梅奇酵母;不同酵母发酵模拟培养基共检测出74种与酵母代谢相关的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类13种,酯类29种、酸类9种、醛酮类5种、萜烯类8种、苯环类6种和其他类4种;不同酵母菌发酵的培养基中的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美极梅奇酵母产生的发酵香气浓度最高(206.27 mg/L),其中有玫瑰花香的苯乙醇(102.49 mg/L)对香气的贡献最大,另一重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丁醇(86.65 mg/L);浅白隐球酵母典型的发酵香气为金合欢醇(0.13 mg/L),给葡萄酒带来柔和的甜香气;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能够产生较为丰富的香气物质,典型的发酵香气为乙酸乙酯(5.86 mg/L)、乙酸-3-甲基丁酯(1.17 mg/L)、辛酸乙酯(25.01 mg/L)、辛酸-3-甲基丁酯(0.3 mg/L)、乙酸-2-苯乙酯(14.36 mg/L)、辛酸(1.96 mg/L)和香茅醇(0.21 mg/L),赋予葡萄酒复杂的果香和花香。在葡萄酒酿造中应用特定的非酿酒酵母进行发酵,可以用来生产有特定风味的葡萄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模拟葡萄汁培养基 生长特性 发酵香气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葡萄汁中可同化氮和还原糖对酵母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姜越 潘婷 惠竹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7,共7页
为研究葡萄汁中可同化氮和还原糖对酵母发酵特性的影响,设计150、240、330、420、500 mg/L可同化氮质量浓度和170、200、230 g/L还原糖质量浓度,共计15个处理,测定了模拟葡萄汁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还原糖消耗和可同化氮消耗的变化... 为研究葡萄汁中可同化氮和还原糖对酵母发酵特性的影响,设计150、240、330、420、500 mg/L可同化氮质量浓度和170、200、230 g/L还原糖质量浓度,共计15个处理,测定了模拟葡萄汁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还原糖消耗和可同化氮消耗的变化。结果表明,模拟汁中可同化氮质量浓度过低(150 mg/L)则不能充分满足酵母生长的需要,同时限制了酵母的还原糖消耗速率,通过提高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至200 g/L可促进酒精发酵进行;酵母在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高于240 mg/L的模拟汁中可以正常生长,此时初始还原糖、可同化氮质量浓度对酵母生长量均无显著影响,还原糖含量最直接影响酿酒酵母菌株的发酵特性,决定发酵时间长短,表现为在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较低(170 g/L)的模拟汁中,酵母生长速率随着模拟汁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加快,在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较高(200~230 g/L)的模拟汁中,酵母生长速率不受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影响;当模拟汁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高于330 mg/L时,酵母对可同化氮的消耗开始出现剩余,剩余量随着模拟汁初始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时可同化氮质量浓度能够充分满足酵母可同化氮代谢的需要,且酵母对可同化氮消耗量随着初始还原糖质量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葡萄汁 可同化氮 还原糖 酿酒酵母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葡萄汁中添加可同化氮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瑾 王国栋 惠竹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60-166,172,共8页
【目的】研究添加可同化氮对模拟葡萄汁酒精发酵的影响,确定利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可同化氮水平,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可同化氮的添加提供依据。【方法】设计3种氮素添加方式,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可同化氮和添加处理下模拟葡萄汁的酒精发酵过... 【目的】研究添加可同化氮对模拟葡萄汁酒精发酵的影响,确定利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可同化氮水平,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可同化氮的添加提供依据。【方法】设计3种氮素添加方式,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可同化氮和添加处理下模拟葡萄汁的酒精发酵过程及产物的差异,对各处理酒精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数量和还原糖含量及酒精发酵结束后的游离氨基酸、铵态氮、有机酸、香气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随着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升高,酵母菌数量增加,酒精发酵速率增大,二次添加可同化氮使酵母菌数量增加较快,糖消耗速率增大;可同化氮质量浓度为240mg/L时,有机酸的总生成量最高,二次添加可同化氮降低了有机酸的总生成量,提高了乳酸、乙酸和琥珀酸的生成量,但柠檬酸的生成量有所降低;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升高有利于生成较多的香气成分,二次添加处理可以提高高级醇和酯类的生成量,但对酸类生成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可同化氮是酵母菌进行正常酒精发酵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可同化氮质量浓度低于90mg/L时,添加有机氮(氨基酸)和无机氮(铵态氮)均能促进酵母菌完成酒精发酵,可同化氮质量浓度的升高有利于生成较多的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葡萄汁 可同化氮 酒精发酵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选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在模拟葡萄汁发酵中生长动力学及酯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4
4
作者 李婷 陈景桦 +2 位作者 马得草 王星晨 陶永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60-66,共7页
目的:探究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过程中酵母的生长状况及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测定川南白酒窖池中分离的非酿酒酵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酯酶活性,从中优选1株高产酯酶的酵母,经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种属。... 目的:探究非酿酒酵母与酿酒酵母混合发酵过程中酵母的生长状况及酯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测定川南白酒窖池中分离的非酿酒酵母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的酯酶活性,从中优选1株高产酯酶的酵母,经26S r DNA D1/D2区域序列分析鉴定种属。随后利用模拟葡萄汁进行优选酵母和酿酒酵母的混合发酵,设立同时接种、提前48 h接种和提前96 h接种优选酵母3个实验处理,以两株酵母的纯发酵为对照,研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生长动力学及不同碳链长度底物(C_2~C_8)对应的酯酶活性变化。结果:优选的非酿酒酵母为发酵毕赤酵母。酵母生长动力学研究发现,单一酿酒酵母的发酵速率最快,但混合发酵中的酵母数量更多,尤其是提前96 h接种。模拟发酵处理中,同时接种处理的酯酶活性累积量最大(574 m U/mL),酯酶活性在C_2~C_8有底物特异性,其中C8酯酶活性累积量最高(178~227 m U/mL),C_2酯酶活性累积量最低(46~66 m U/mL)。结合发酵动力学与发酵中酯酶活性变化,发现酯酶活性与酵母的生长状况有关,当酵母生长达到稳定期,酯酶活性达到最大值。结论:优选酵母与酿酒酵母的同时接种发酵具有较高的C4~C8酯酶活性累积量,有增香酿造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发酵毕赤酵母 酯酶 模拟葡萄汁 生长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对不同酿酒酵母模拟发酵过程中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珊珊 李敏敏 +5 位作者 李瑞瑆 全蕊 陈捷胤 戴小枫 孔志强 田健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4-731,共8页
为探究葡萄酒中不同酿酒酵母作用下戊唑醇降解状况以及戊唑醇残留对不同酿酒酵母发酵过程风味品质的影响,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中添加戊唑醇标准溶液至2 mg/L,采用生产上常用的12种葡萄酒酿制酵母进行模拟酒精发酵处理,运用QuEChERS分析... 为探究葡萄酒中不同酿酒酵母作用下戊唑醇降解状况以及戊唑醇残留对不同酿酒酵母发酵过程风味品质的影响,在模拟葡萄汁培养基中添加戊唑醇标准溶液至2 mg/L,采用生产上常用的12种葡萄酒酿制酵母进行模拟酒精发酵处理,运用QuEChERS分析方法测定葡萄酒中的戊唑醇残留量,并利用电子鼻、电子舌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SPME-GC-MS)分析戊唑醇残留对葡萄酒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酒酿造中的酵母菌酒精发酵过程可促进戊唑醇的降解,但不同酿酒酵母对戊唑醇的降解效果不同,其中D254、RC212、BO213和AC菌株的降解作用较好,降解率在21%~23%之间;戊唑醇可显著改变酒精发酵过程产生的香气成分,严重抑制苯甲醇(苦杏仁味)的生成,从而破坏葡萄酒风味结构。在所测定12种酵母菌中,AC菌株在酒精发酵过程中风味物质的形成受戊唑醇影响最小。综上,建议葡萄酒酿造中可考虑选择酵母菌AC进行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模拟葡萄汁培养基 酒精发酵 葡萄 风味物质 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葡萄酒酵母菌种的分离、鉴定和酿造性能评价 被引量:28
6
作者 李慧 王惠玲 +1 位作者 吴雅琨 黄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20,共7页
从"北红"葡萄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天然葡萄酒酵母,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到7种类型的葡萄酒酵母,其中1株具有典型的酿酒酵母特征。对该株酵母进行进一步的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DNA序列... 从"北红"葡萄汁的自然发酵液中分离天然葡萄酒酵母,利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共分离到7种类型的葡萄酒酵母,其中1株具有典型的酿酒酵母特征。对该株酵母进行进一步的显微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DNA序列分析,证明为酿酒酵母。利用模拟葡萄汁模拟标准葡萄汁的成分,以2株商业葡萄酒酵母为参照,研究分离酿酒酵母的酿造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酒精转化性能,较快的酒精发酵速率及甘油产生能力。对模拟葡萄汁进行改良以研究分离菌株的胁迫耐受性,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模拟葡萄汁适于葡萄酒酵母单一抗逆性能的研究,分离菌株具有良好的温度(特别是高温)、酒精、渗透压和低pH耐受性。天然葡萄汁对分离菌株酿造性能的检测结果进一步证明该菌株良好的酿造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L营养琼脂培养基 模拟葡萄汁 改良模拟葡萄汁 天然葡萄酒酿酒酵母 酿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菌种酵母混菌乙醇发酵特性分析
7
作者 王媛 臧亚杰 +2 位作者 徐彬艳 杨学山 祝霞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93-102,共10页
为探究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yeasts,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多菌种混菌发酵对酿酒学参数和香气化合物的影响,本实验将本土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为探究非酿酒酵母(non-Saccharomyces yeasts,NS)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多菌种混菌发酵对酿酒学参数和香气化合物的影响,本实验将本土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和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两两组合,分别与S.cerevisiae顺序接种于模拟葡萄汁,分析其发酵动力学和挥发性化合物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S.cerevisiae纯种发酵(VW)相比,单一接种NS组(先接种T.delbrueckii再接种S.cerevisiae(TV)、先接种M.pulcherrima再接种S.cerevisiae(MV)和先接种H.uvarum再接种S.cerevisiae(HV))和双NS菌株共接种组(先同时接种T.delbrueckii和M.pulcherrima再接种S.cerevisiae(TMV)、先接种H.uvarum和M.pulcherrima再接种S.cerevisiae(HMV)和先接种H.uvarum和T.delbrueckii再接种S.cerevisiae(HTV))的乙醇体积分数均有所降低,甘油质量浓度明显增加,总酸质量浓度明显下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结果显示,单一接种NS组和双NS菌株共接种组的酯类、挥发性脂肪酸、羰基化合物和酚类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纯种发酵组,而且双NS菌株接种组中的异戊醇、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己酸乙酯和辛酸等挥发性化合物质量浓度较单一接种NS组明显增加,尤其是M.pulcherrima、H.uvarum组合后与S.cerevisiae顺序接种发酵酒样(HMV)的挥发性化合物质量浓度最高。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合香气物质气味活性值分析表明,HMV组酒样的香蕉、苹果和花香特征更加突出。综合分析可知,接种M.pulcherrima、H.uvarum和S.cerevisiae进行混菌发酵明显促进了模拟葡萄汁发酵香气化合物的积累,具有开发成优良多菌种发酵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酿酒酵母 模拟葡萄汁 混菌发酵 挥发性化合物 层次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酿酒酵母模拟条件下酿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倪军 蔺枭 +2 位作者 梁恒宇 陈晶瑜 韩北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2-25,共4页
对从河北省沙城和昌黎葡萄产区不同品种葡萄上筛选得到的4株本土优选野生酿酒酵母菌株(NJZSS2、NJZSC5、NJZCS9、NJZCC17)和商业菌株(CICC1450)进行酿酒特性的比较。测定了4株酿酒酵母和对照菌株在模拟葡萄汁小瓶发酵时的CO2失重量、产... 对从河北省沙城和昌黎葡萄产区不同品种葡萄上筛选得到的4株本土优选野生酿酒酵母菌株(NJZSS2、NJZSC5、NJZCS9、NJZCC17)和商业菌株(CICC1450)进行酿酒特性的比较。测定了4株酿酒酵母和对照菌株在模拟葡萄汁小瓶发酵时的CO2失重量、产酒精能力、残糖量、总酸量、甘油量、乙醛量和产H2S能力,并对其在酒精耐受性、SO2耐受性、受温度变化的影响的各方面指标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显示,菌株NJZSS2和NJZCC17的综合性能最佳,具有应用于我国地区特色葡萄酒生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酿酒酵母 模拟葡萄汁 酿造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刺激对酵母属酵母甘油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庄惠婷 朱济义 +1 位作者 郭萌萌 杜金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9,共5页
酵母属酵母酒精发酵过程中甘油的生成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选用1株贝酵母(Saccharomyces bayanus)和6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编号依次为X1、X2、X3、X4、X5、X6、X7),分别在15℃、20℃、25℃、30℃和35℃下发酵模拟... 酵母属酵母酒精发酵过程中甘油的生成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选用1株贝酵母(Saccharomyces bayanus)和6株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编号依次为X1、X2、X3、X4、X5、X6、X7),分别在15℃、20℃、25℃、30℃和35℃下发酵模拟葡萄汁,考察酵母的产甘油能力。7株酵母在15℃、20℃、25℃、30℃下发酵良好,35℃发酵,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相同发酵温度下不同酵母间产甘油能力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同一酵母在不同发酵温度下甘油产量也具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其中X2酵母甘油产量最高,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甘油产量增幅最高,在30℃下发酵时达到最高值10.95g/L,较15℃发酵时增加3.40g/L。以产甘油能力最高的酿酒酵母X2为试验菌株,研究热刺激温度(30℃、35℃、40℃、45℃、50℃)与热刺激时间(10min、20min)对甘油产量的影响。20min/50℃甘油产量最高为14.76g/L。在各处理温度下,将热刺激时间由10min延长至20min,酵母甘油产量均有极显著提高(P<0.01),最高增幅为4.54g/L;相同热刺激时间下提高温度,酵母甘油产量也有极显著提高(P<0.01),最高增幅为3.79g/L。因此热刺激处理为提高酵母属酵母甘油产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贝酵母 甘油 发酵温度 热刺激 模拟葡萄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