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可切削生物活性微晶玻璃在模拟细胞外液中的界面行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晓峰
滕立东
张梅梅
张晓凯
-
机构
山东轻工业学院硅酸盐工程系
山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
出处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2年第2期1-7,共7页
-
文摘
实验通过模拟细胞外液(PECF)浸泡、扫描电镜/能谱微区分析、薄膜XRD、红外反射光谱分析及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以氟金云母和氮磷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在生理环境中表面生物活性反应过程和机理,认为微晶玻璃中残余玻璃相的Ca^(2+)、PO_4^(-3)溶出及溶液中Ca^(2+)、PO_4^(3-)及OH^-相对于羟基磷灰石的过饱和状态对于材料表面磷灰石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磷灰石层是由最初的无定形含水CaO—P_2O_5薄层晶化转变而成。
-
关键词
微晶玻璃
生物活性
模拟细胞外液
-
Keywords
glass ceramic
hydroxylapatite
bioactivity
pseudo-extracellular-fluid(PECF)
implantation
-
分类号
TQ171.733
[化学工程—玻璃工业]
-
-
题名生物微晶玻璃在模拟细胞外液中界面产物研究
- 2
-
-
作者
张晓凯
陈晓峰
黄萍
丁玲
-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山东轻工业学院硅酸盐系
-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09-109,共1页
-
文摘
生物玻璃、生物微晶玻璃的生物活性是关系到其埴入人体后能否与活骨组织产生牢固化学组合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CaO—MgO—P2O5—SiO2系统生物微晶玻璃的生物活性、尤其是在模拟细胞外液中的生物活性,对于医学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W样品在模拟细胞外液中浸泡时间的增加,如图1所示。样品表面首先有絮状物生成、并逐渐增多、晶化为小颗粒状晶体,继而转变为较大颗粒晶体覆盖层。相应的能谱分析(图2)表明,样品表面的Si元素成分逐渐减少,Ca元素成分则逐渐增加。
-
关键词
生物微晶玻璃
生物材料
模拟细胞外液
物生活性
-
分类号
R318.0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