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效果及菌群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振兴 兰雄 +2 位作者 丁兴辉 陆谢娟 章北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39-445,共7页
实验采用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CI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CIBR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取自污水处理厂的接种污泥与驯化完后CIBR中活性污泥的菌群组成结构。结果表明,CIBR能高效处理模拟生活污水,COD、NH_4^+-N、TN... 实验采用连续流一体化生物反应器(CIBR)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CIBR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取自污水处理厂的接种污泥与驯化完后CIBR中活性污泥的菌群组成结构。结果表明,CIBR能高效处理模拟生活污水,COD、NH_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9%、94.9%、83.1%和71.2%;在门级菌群中,接种污泥和CIBR活性污泥中的优势菌种均为Proteobacteria和Bacteroidetes,但在属水平上,两个生物系统中好氧菌、兼性菌、反硝化菌、氨氧化菌、亚硝氮氧化菌和聚磷菌在种类和相对丰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与运行工况和进水水质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CIBR 模拟生活污水 高通量测序 活性污泥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丁国良 程棋波 +2 位作者 赵经纬 吕振华 俞三传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5-100,共6页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构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研究不同曝气压力,pH、流量和C/N比对模拟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物种群落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构建的MABR可有效去除模... 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构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MABR),研究不同曝气压力,pH、流量和C/N比对模拟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分析PVDF中空纤维膜表面微生物的Alpha多样性、物种群落及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构建的MABR可有效去除模拟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H+-N)和总氮(TN),在曝气压力0.06 MPa,水力停留时间12.0 h,pH 8,C/N比5,循环流量90 mL/min下,MABR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COD,NH^+4-N及TN的去除率分别为95.4%、79.6%和71.8%.此时,反应器生物膜微生物具有较高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Chao和Shannon指数分别为456.3和2.67,表明MABR具有较好的生活污水处理性能和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 PVDF中空纤维膜 脱氮除碳 生物膜 模拟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床黑麦草对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繁衍和脱氮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范洁群 邹国燕 +4 位作者 宋祥甫 付子轼 吴淑杭 刘福兴 潘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5-271,共7页
通过设施大棚内容积为1.5m3的人工模拟池试验,研究了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繁衍和脱氮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阐明浮床植物去除污染水体氮素的可能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 通过设施大棚内容积为1.5m3的人工模拟池试验,研究了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氮循环细菌繁衍和脱氮效果的影响。通过研究,阐明浮床植物去除污染水体氮素的可能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浮床黑麦草对模拟城市生活污水总氮和氨氮的去除效果分别达到了31.6%和43.0%;浮床黑麦草根际和根系正下方是各类氮循环细菌生长的最佳区域;浮床黑麦草处理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氮循环细菌的数量,16d的试验结束时细菌总数(A,单位为CFU.mL-1)达到最大值,其lg(A/(CFU.mL-1))增加至8.82,各类氮循环细菌比对照高3-5个数量级;同时,浮床黑麦草处理显著提高了氮循环细菌的群落多样性,系统内氨化菌、硝化菌、亚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明确了浮床黑麦草的吸收同化和氮循环细菌的生物脱氮是浮床黑麦草净化水质的两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床黑麦草 模拟城市生活污水 氮循环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面积负荷对气水交替MBR处理污水的影响
4
作者 王宏杰 董文艺 李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2-85,共4页
为提高气水交替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充分利用膜组件,通过小试试验,考察膜面积负荷对该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腔供氧压力不超过200 kPa、原水碳氮比为10左右的条件下,AMBR对COD、NH4+-N和TN的最大膜面积去除负荷... 为提高气水交替膜生物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充分利用膜组件,通过小试试验,考察膜面积负荷对该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膜腔供氧压力不超过200 kPa、原水碳氮比为10左右的条件下,AMBR对COD、NH4+-N和TN的最大膜面积去除负荷分别为84.9、6.75和6.5 g/(m2.d).对于AMBR去除COD,供氧速率是限制其去除效果的关键因素;供氧速率和硝化速率两者对NH4+-N的去除均有影响;而硝化速率是限制TN去除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面积负荷 气水交替膜生物反应器 模拟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5
作者 郝桂珍 赵勇 +3 位作者 陆江锋 王佳伟 李振河 徐利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了研究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特性的影响,通过接种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生活污水和模拟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底物,对AGS形成过程中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进水底物,发现颗粒污泥内... 为了研究进水底物对好氧颗粒污泥(AGS)特性的影响,通过接种絮状污泥于序批式反应器(SBR)中以生活污水和模拟生活污水作为进水底物,对AGS形成过程中的污泥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以模拟生活污水为进水底物,发现颗粒污泥内部以丝状菌为框架,通过对污泥的截留逐渐形成AGS,污泥沉降性能良好。随着AGS的形成胞外聚合物(EPS)组分中蛋白质(PN)含量增加显著,PN/PS由1.77上升至5.80,促进了AGS的形成和稳定性,且EPS含量与Zeta电位、污泥沉降指数呈负相关。连续投加Fe(OH)_(3)胶体抑制了NOB菌的活性,导致生活污水阶段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差;AGS形成后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上升,特别是氮、磷污染物。生活污水阶段Candidatus_Microthrix菌属引起了系统内丝状菌膨胀,同时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逐渐降低。模拟生活污水阶段具有疏水性和分泌EPS功能的菌属丰度占比持续上升,例如:unclassified_o__Saccharimonadale(33.%→22.0%)、Zoogloea(3.0%→6.0%)、unclassified_f__Sphingomonadaceae(0.87%→3.1%)菌属等;促进了污泥颗粒化;同时随着污泥颗粒化程度提高,具有反硝化和除磷功能的菌属丰度占比持续上升,保证了AGS系统高效的脱氮除磷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生活污水 模拟生活污水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R短程硝化的启动及稳定运行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辉 崔慧慧 +1 位作者 张宇 徐月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9-1204,共6页
目的实现模拟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系统的启动并使系统稳定运行.方法在温度为(28±1)℃,pH为8.0左右的情况下,采用低氧连续曝气的运行方式在SBR反应器中进行启动,起初控制曝气量为80~90 L/h,每个周期曝气时间为330 min,并根据反应情况... 目的实现模拟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系统的启动并使系统稳定运行.方法在温度为(28±1)℃,pH为8.0左右的情况下,采用低氧连续曝气的运行方式在SBR反应器中进行启动,起初控制曝气量为80~90 L/h,每个周期曝气时间为330 min,并根据反应情况对曝气量随时进行调整.结果经过39个周期的运行,曝气结束后NO2--N积累率高达94.13%,NH4+-N去除率可达92.7%,成功地实现了系统的启动,随后对曝气量不断进行调整,在第81周期后进行一次排泥,并不断增加NH4+-N质量浓度,在第131周期后系统便稳定运行,具有良好的NO 2--N积累能力.结论试验结果表明适当调整曝气量,可在短时间内启动短程硝化,但只通过调整曝气量并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通过排泥和逐渐增加NH4+-N浓度的方式在定时曝气的条件下能使系统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曝气量 短程硝化 SBR法 模拟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比对短程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傅金祥 徐岩岩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28-731,共4页
目的碳氮比是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找到适合短程硝化反硝化的ρ(C)/ρ(N).方法采SBR反应器,用传统活性污泥作为种泥驯化污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动态试验并通过改变系统的ρ(C)/ρ(N),考察... 目的碳氮比是影响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工艺系统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找到适合短程硝化反硝化的ρ(C)/ρ(N).方法采SBR反应器,用传统活性污泥作为种泥驯化污泥,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进行动态试验并通过改变系统的ρ(C)/ρ(N),考察ρ(C)/ρ(N)对系统典型周期中氮元素的变化、NO2--N积累率的影响及系统运行周期内氮的缺失原因.结果试验表明,系统稳定运行期间,ρ(C)/ρ(N)=4.37时,氨氮去除率为80.59%,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为87.31%;ρ(C)/ρ(N)=6.1时,氨氮去除率为82.8%,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为88.45%;ρ(C)/ρ(N)=8.2时,氨氮去除率为72.5%,亚硝酸盐氮的积累率为77.65%.结论短程硝化反硝化所需的ρ(C)/ρ(N)不是越高越好,它应该控制在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R 传统活性污泥 模拟生活污水 ρ(C)/ρ(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