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2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有效积温的加工番茄生育期模拟模型
1
作者 牛博文 庞胜群 +2 位作者 韩琼琼 苏新 任卫新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1,共7页
为确保产品供应的均衡性,预测作物生育期对农业生产中品种选择和定植期的合理规划至关重要。针对新开发的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依据加工番茄发育过程对温度的响应特性,构建了一个基于有效积温的生育期模拟模型,并通过不同品种、定植期和生... 为确保产品供应的均衡性,预测作物生育期对农业生产中品种选择和定植期的合理规划至关重要。针对新开发的加工番茄种植基地,依据加工番茄发育过程对温度的响应特性,构建了一个基于有效积温的生育期模拟模型,并通过不同品种、定植期和生态区域的试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该模型在多数生育阶段的绝对模拟误差介于0~6 d,根均方差小于4 d,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均低于15%。在现蕾至开花、坐果至定个、定个至红熟这3个发育阶段,模型的模拟精度高,误差小。整个生育阶段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71和0.969,表明所构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和广泛的适用性,能够为农业生产中品种布局和种植期的合理安排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有效积温 生育阶段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板起皱失稳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
2
作者 杜冰 董明鑫 +1 位作者 刘凤华 李扬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9,共10页
复合板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各大领域,起皱失稳是复合板塑性成形过程中影响零件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目前能够准确复现复合板起皱形貌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方式尚不明晰。因此本文以方板对角拉伸试验(YBT)作为... 复合板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各大领域,起皱失稳是复合板塑性成形过程中影响零件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而目前能够准确复现复合板起皱形貌的数值模拟模型的建立方式尚不明晰。因此本文以方板对角拉伸试验(YBT)作为对比验证对象,在ABAQUS软件中采用特征值屈曲分析分别与动力显式和静力通用两种常规算法相结合的buckle-dynamic算法以及buckle-static算法,对选用不同建模方式和单元类型建立的模型,以起皱高度、厚向位移和应变云图等为评估依据,进行了起皱形貌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uckle-static算法对复合层建模方式建立的常规壳模型分析所得结果的综合性能最佳。若模拟工况复杂或计算不易收敛,分析方法也可选用buckle-dynamic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起皱失稳 数值模拟模型 方板对角拉伸试验 起皱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模拟模型的林木冠层太阳短波辐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宇 张怀清 +2 位作者 安锋 蒋玲 云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30,共15页
【目的】定量模拟和刻画林木冠层太阳短波辐射的分布和截获情况,于时空变换下反演太阳短波辐射在不同林木冠层内的辐射通量变化,为林木培育经营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公共数据集和真实扫描的校园内林木激光点云数据为... 【目的】定量模拟和刻画林木冠层太阳短波辐射的分布和截获情况,于时空变换下反演太阳短波辐射在不同林木冠层内的辐射通量变化,为林木培育经营和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公共数据集和真实扫描的校园内林木激光点云数据为例,结合设计的机器视觉算法,对林木激光点云进行枝叶分离和单叶分割,并用合适大小的椭圆形和圆柱体几何单元分别拟合每片叶片和骨架,开展林木真实模型重建;其次,运用计算机图形学方法,结合研究地点的经纬度和时刻,模拟太阳入射光线,并引入物理学的双向反射和透射分布函数及蒙特卡洛光线追踪算法,开展反射和透射光线与冠层内叶片的碰撞模拟;最后,根据仪器测量得到的不同树种叶片平均粗糙度和折射率,结合光线追踪算法,实现林木冠层内短波辐射分布计算和木林冠层光截获效率评估。【结果】利用本研究方法计算时空变换下不同树种(芒果、橡胶、紫薇、樱花)4株树冠及一片香樟树林的直射、反射和透射太阳辐射通量,其中直射辐射通量占比约86%、反射辐射通量占比约5%、透射辐射通量占比约9%。叶面积指数高的树冠会拦截更多直射和透射光线;在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刻(上午或下午),斜射的太阳光线反射后易与树冠中其他叶片发生二次求交,产生较多反射辐射通量。同时,由于林木的趋光性,中午树冠光线拦截率高于上午和下午10%左右。比对采用本研究方法计算的树冠辐射通量拦截比值和样地手持光电仪器实测结果,绝对误差小于6%。【结论】在测绘科学、计算机图形学及林学多学科视角融合下,本研究基于激光点云重建树木真实表观形态结构,并将蒙特卡洛光线追踪算法与物理学的双向反射和透射分布函数相融合,真实模拟光线在树冠中的传播过程,可准确获取林木冠层内太阳短波辐射分布与树冠辐射通量拦截值,对研究时空变换下林木太阳辐射吸收、光强与树冠形态结构的耦合关联及不同表型参数的林冠辐射传输模型均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短波辐射 激光点云 计算机模拟模型 树木三维重建 林木辐射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准化胁迫积温的黄瓜采后品质模拟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程陈 董朝阳 +3 位作者 钱汤浩 袁国印 杨静 黎贞发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4,共8页
为了量化贮藏环境对黄瓜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收集了2018—2019年2个生长季3种动态贮藏环境条件下的气象和果实品质观测数据,以温度为环境驱动因素,建立了基于标准化胁迫积温(S tan_(SAT))的黄瓜采后品质模拟模型,并探究了果实外观品质... 为了量化贮藏环境对黄瓜果实采后品质的影响,收集了2018—2019年2个生长季3种动态贮藏环境条件下的气象和果实品质观测数据,以温度为环境驱动因素,建立了基于标准化胁迫积温(S tan_(SAT))的黄瓜采后品质模拟模型,并探究了果实外观品质和理化品质指标间的量化关系。结果表明,果实鲜质量(Wf)与体积(V)、色光值(CV)与色调(H)、果实含水量(FW)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之间呈线性关系;果形指数(SI)与果实密度(ρ)呈二次函数关系;DV(暗度值)与H之间呈对数关系。品质评价值(QE)、DV、CV、SI、H和ρ与S tan_(SAT)呈线性关系;SSC与S tan_(SAT)呈二次函数关系。F、ρ、SI、H、DV、CV、SSC和QE采后品质指标模拟值与观测值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99 N、36.15 kg·m^(-3)、0.75、0.24、1.39、449、0.75%和3.63,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在1.58%~17.85%,表明该模型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研究结果可为黄瓜贮藏智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标准化胁迫积温 外观品质 理化品质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强 叶梦旎 +2 位作者 李宁 叶玉峰 董家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84-1299,共16页
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低品位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接替性资源。开展页岩气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模型研究有助于实现页岩气藏开发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认识页岩气渗流规律、优化数学模型、产能评价和预测奠定... 以页岩油气为代表的低品位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接替性资源。开展页岩气渗流机理和数值模拟模型研究有助于实现页岩气藏开发的动态变化过程,为认识页岩气渗流规律、优化数学模型、产能评价和预测奠定技术基础。围绕页岩气多尺度多流态多重介质下的运移机理,系统地阐述了页岩气数值模拟模型的研究进展,页岩气数值模拟模型可分为等效连续介质模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和混合模型,总结了这3类数值模拟模型的优缺点。等效连续介质模型原理简单,追求宏观尺度的等效,忽略了储层内部真实流态,适用于裂缝发育程度低的均质页岩气藏;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准确反映复杂裂缝网络的渗流特征,可以描述高度离散裂缝的形态规律,适用于勘探程度高且裂缝高度发育的页岩气藏;混合模拟模型结合两者的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复杂裂缝网络和流体运移规律,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同时又节约了大量的计算资源,随着计算处理能力的增强,混合模拟模型是今后的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数值模拟模型 等效连续介质模型 离散裂缝网络模型 混合模拟模型 研究进展 油气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系统中氮平衡及其模拟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季震 刘培斌 陆建红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环境中氮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产影响很大 .该文研究了氮肥在SPAC系统的分布情况及氮素平衡问题 ,建立了氮肥在SPAC系统的综合数学模型 .该模型为排水条件下减少氮肥流失措施提供一定的依据 ,可有效提高氮肥利用率并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
关键词 SPAC系统 模拟模型 氮污染 作物吸氮 氮平衡模型 水氮迁移转化耦合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片伸长过程的模拟模型 被引量:28
7
作者 常丽英 顾东祥 +3 位作者 张文宇 杨杰 曹卫星 朱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1-317,共7页
水稻叶片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对于实现水稻生长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4个不同株型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水分试验、氮素试验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长、叶宽特征进行连续观测,综合分析了水... 水稻叶片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对于实现水稻生长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4个不同株型的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对水分试验、氮素试验条件下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长、叶宽特征进行连续观测,综合分析了水稻叶片几何形态指标随生育进程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进而构建了水稻叶片生长过程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Logistic方程描述了水稻主茎及分蘖叶片随生长度日(GDD)的动态伸长过程;利用二次曲线描述了叶宽随GDD的动态变化过程;分别用幂函数和一元二次方程描述了叶形(不同叶长处的叶宽)的动态变化过程;另外,以叶片氮素和水分因子分别描述了不同水氮水平对叶片形态建成过程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主茎和分蘖动态变化叶长、叶宽的均方根差(RMSE)分别为3.6cm、3.96cm以及3.15cm、3.56cm。表明本模型对水稻叶片的动态伸长过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长 叶宽 叶型 动态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01
8
作者 冯利平 高亮之 +1 位作者 金之庆 马新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8-424,共7页
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 研究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发育与温、光等主要环境因子的数量关系,发展了小麦最短累计春化日(AVD)的概念,指出不同类型品种的最短累计春化日不同,给出了不同类型有代表性品种AVD的数量指标,在借鉴吸收“水稻钟”模型和CERES-Wheat模型的思想方法基础上,构建了析因指数形式的小麦发育期动态模拟模型(WDSM)。WDSM具有精度高,机理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在全国范围内,模拟误差在一周之内,绝大多数地点在2~4天。在北纬34°17'~38°56'的范围内,采用北京10号品种,将WDSM的模拟误差与积温法进行了比较:除播种—出苗阶段略接近外,其他阶段均减少7.8~40.7天。与CERES-Wheat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在出苗—抽穗阶段减少4.2天,在整个生育期也有所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发育期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叶色变化动态的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常丽英 张文宇 +4 位作者 张玉屏 顾东祥 姚鑫锋 朱艳 曹卫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08-1115,共8页
定量描述叶片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是植物生长数字化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主茎和分蘖不同叶位叶色变化过程的连续观测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水稻叶片颜色随生长度日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水稻叶... 定量描述叶片颜色变化的动态过程是植物生长数字化和可视化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和不同水氮处理条件下主茎和分蘖不同叶位叶色变化过程的连续观测和定量分析,构建了水稻叶片颜色随生长度日变化的动态模拟模型。水稻叶片颜色变化的基本过程可以用3个阶段的SPAD值分别表达,第一阶段为基于幂函数的伸长期,叶色逐渐增强,第二阶段为相对稳定的功能期,叶色基本不变,第三阶段为基于二次曲线的衰老期,叶色逐渐减弱;并基于二次曲线方程分别描述了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对叶色变化过程的调控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叶片SPAD值与叶色组分(RGB)值的关系模型。利用独立的水稻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显示主茎不同叶位叶色变化3个阶段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分别为2.58、3.69和3.82,4个分蘖不同叶位叶色变化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分别为4.65、4.39、3.51和4.25;SPAD值与叶色组分间模拟值的均方根差分别为2.98和3.25。表明本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不同生长条件下水稻不同茎蘖上不同叶位叶色的动态变化过程,从而为实现水稻生长系统的数字化模拟和可视化显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叶色 变化动态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水入渗机制及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41
10
作者 王全九 王文焰 +2 位作者 邵明安 汪志荣 吕殿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5-138,共4页
泥沙的沉积会改变土壤表面特性、影响土壤的入渗特性。但目前对此问题仅是通过实验研究,未形成具有物理机制的计算土壤入渗过程的模型,不利于根据现代土壤物理方法描述浑水入渗过程。该文通过对浑水入渗特性和浑水入渗规律的分析,对... 泥沙的沉积会改变土壤表面特性、影响土壤的入渗特性。但目前对此问题仅是通过实验研究,未形成具有物理机制的计算土壤入渗过程的模型,不利于根据现代土壤物理方法描述浑水入渗过程。该文通过对浑水入渗特性和浑水入渗规律的分析,对现有的Green-Ampt入渗模式进行改进,将泥沙沉积对入渗的影响归结为对湿润锋平均吸力的影响。这样有利于利用现有清水入渗模式来计算浑水入渗过程。并且利用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水入渗 Green-Ampt公式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长度日的温室甜瓜发育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施泽平 郭世荣 +4 位作者 康云艳 尹汉文 高洁静 徐刚 张昌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根据发育阶段生长度日恒定的原理和温室栽培试验,将温室甜瓜生长发育阶段划分为播种期、幼苗期、伸蔓期、开花坐果期、果实生长盛期、果实成熟期,建立了温室甜瓜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发育阶段生长度日的参数,系统地预测甜瓜生长... 根据发育阶段生长度日恒定的原理和温室栽培试验,将温室甜瓜生长发育阶段划分为播种期、幼苗期、伸蔓期、开花坐果期、果实生长盛期、果实成熟期,建立了温室甜瓜发育的动态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发育阶段生长度日的参数,系统地预测甜瓜生长发育阶段。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温室甜瓜发育动态模拟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甜瓜 发育阶段 有效积温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生长日历模拟模型(RICAM)的调控决策系统(RICOS)研究I水稻调控决策系统(RICOS)的系统结构设计 被引量:24
12
作者 戚昌瀚 殷新佑 +3 位作者 刘桃菊 唐建军 谢大海 孟火仔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研究阐述在RICAM模型系统、专家知识系统和实时信息收集处理系统支持下的水稻调控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使RICAM与RICOS联结,形成具有显著生产管理功能的决策系统。
关键词 水稻 模拟模型 决策系统 生长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地上部器官建成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13
作者 严美春 曹卫星 +1 位作者 罗卫红 王绍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2-229,共8页
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器官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模拟研究 ,建立了包括叶片、节间和分蘖的解释性动态模型。模型引入 3个品种参数 ,即最大叶热间距、伸长节间数和株高 ,分别反映了不同小麦品种在叶片和节间等方面的遗传差异性。利... 对小麦植株地上部器官形成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模拟研究 ,建立了包括叶片、节间和分蘖的解释性动态模型。模型引入 3个品种参数 ,即最大叶热间距、伸长节间数和株高 ,分别反映了不同小麦品种在叶片和节间等方面的遗传差异性。利用国内、外三组田间试验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检验 ,表明模型对主茎叶龄、单株叶面积、单株分蘖数以及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热间距等均有较好的预测性和解释性。模型尤其对主茎叶龄、单株分蘖数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叶热间距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器官建成 模拟模型 植株 地上部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含水率分布规律与模拟模型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赵伟霞 蔡焕杰 +2 位作者 陈新明 单志杰 王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2,共6页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无压灌溉土壤入渗率变化过程和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压灌溉的累计入渗量与时间呈幂指数关系,土壤入渗率趋于零是无压灌溉过程结束的标志。同时,引进场的概念,结合土壤含水率试验数据... 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了无压灌溉土壤入渗率变化过程和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无压灌溉的累计入渗量与时间呈幂指数关系,土壤入渗率趋于零是无压灌溉过程结束的标志。同时,引进场的概念,结合土壤含水率试验数据,建立了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的理论模拟模型,并用实测值进行了验证。该模型简单、实用、精度高,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899以上。该研究结果对大田土壤水分调节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灌溉 入渗率 湿润体 含水率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 被引量:71
15
作者 张立祯 曹卫星 +1 位作者 张思平 罗卫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3,共7页
棉花生育期模拟是研究棉花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春播中(中早)熟常规棉、中(中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和夏播早熟短季棉三种类型16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与环境因素的动态关系,建立了以棉花生理发育时间(PDT)为基础的棉花生育... 棉花生育期模拟是研究棉花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春播中(中早)熟常规棉、中(中早)熟转基因抗虫棉和夏播早熟短季棉三种类型16个品种(系)的生育期与环境因素的动态关系,建立了以棉花生理发育时间(PDT)为基础的棉花生育期模拟模型。模型考虑了热效应、光周期效应、品种早熟性及地膜覆盖地积温对气积温的补偿效应。利用不同年份、生态区、基因型品种、栽培措施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生育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符合度较好,各生育进程的RMSE在1.4~4.9d。模型既有较强的机理性,又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生理发育时间 基因型 生育期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模型 被引量:36
16
作者 刘铁梅 曹卫星 +2 位作者 罗卫红 王绍华 尹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6-30,共5页
采用高斯积分法模拟小麦冠层每日的总光合同化量 ,并经呼吸消耗与物质转化形成生物量。同时考虑了温度、水分、CO2 浓度、生理年龄和 N素丰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植株临界 N浓度、最小 N浓度和生理发育时间的曲线关系。采用不同地... 采用高斯积分法模拟小麦冠层每日的总光合同化量 ,并经呼吸消耗与物质转化形成生物量。同时考虑了温度、水分、CO2 浓度、生理年龄和 N素丰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建立了植株临界 N浓度、最小 N浓度和生理发育时间的曲线关系。采用不同地点不同品种不同处理的试验对模型预测的生物量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模拟值与实测结果吻合很好 ,相对误差小于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物质积累 生物量 模拟模型 小麦 物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CSODS的直播水稻精确施氮模拟模型 被引量:25
17
作者 金之庆 石春林 +5 位作者 葛道阔 高亮之 杨星卫 薛正平 陆贤 丁美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3-359,共7页
遵照“因天、因地、因苗精确施肥”的原则 ,将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 RCSODS(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 )改造为适合“上海精准农业园区”的直播水稻精确施 N模拟模型。该模型利用园区的土壤空间信息资料 ,首先可确定不同小区的土壤供 N量 ... 遵照“因天、因地、因苗精确施肥”的原则 ,将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 RCSODS(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 )改造为适合“上海精准农业园区”的直播水稻精确施 N模拟模型。该模型利用园区的土壤空间信息资料 ,首先可确定不同小区的土壤供 N量 (N Sj) ;然后根据产量目标 ,可确定各小区的水稻需 N量 (N Rj) ,进而确定施 N量的初值 (N Ij) ;将 N Ij输入经改造的 RCSODS,可模拟不同小区各生育阶段的 L AI动态 ,以之与同期适宜 L AI指标作比较 ,可进一步决定水稻的长势因子 (FG) ;最后 ,以 FG对水稻施 N量的初值进行订正 ,即可确定不同小区适宜的施 N量。检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有较好的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SODS 直播 水稻 精确施氮模拟模型 变量施N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加工番茄叶面积、干物质生产与积累模拟模型 被引量:19
18
作者 王新 刁明 +3 位作者 马富裕 樊华 崔静 何海兵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8,共8页
以生理发育时间为时间尺度,建立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PDT)的加工番茄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面积(SLA)模拟模型,并将叶面积指数模型与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滴灌加工番茄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模型。... 以生理发育时间为时间尺度,建立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PDT)的加工番茄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面积(SLA)模拟模型,并将叶面积指数模型与基于生理生态过程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滴灌加工番茄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的模拟模型。结果表明:PDT法对加工番茄叶面积指数(LAI)与1∶1直线间的决定系数R2、根均方差(RMSE)和模型效率指数(ME)分别为0.926 5、12.87%、0.972 4;SLA法模拟叶面积指数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间的R2、RMSE和ME分别为0.675 8、42.24%、0.712 4。本模型对加工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间的R2、RMSE和ME分别为0.990 3、11.91%、0.990 1;而SLA法对加工番茄地上部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间的R2、RMSE和ME分别为0.895 6、31.29%、0.750 4。与SLA法相比,PDT法在改善加工番茄叶面积指数预测精度的同时亦提高了干物质量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番茄 滴灌 干物质生产 积累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高温败育模拟模型 被引量:25
19
作者 石春林 金之庆 +1 位作者 汤日圣 郑建初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0-222,共3页
在温度控制试验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开花期开花概率密度分布、日开花分布规律以及结实率的变化规律,提取了高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因子。开花概率密度随开花历期呈Possion分布,日开花结实率可用二次方程描述,日开花量呈正态分布... 在温度控制试验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开花期开花概率密度分布、日开花分布规律以及结实率的变化规律,提取了高温对水稻结实的影响因子。开花概率密度随开花历期呈Possion分布,日开花结实率可用二次方程描述,日开花量呈正态分布,高温对开花结实率的影响可用S型曲线描述。进一步结合气温日变化规律,并综合考虑高温对已开和未开颖花的影响,构建了水稻高温败育模拟模型。利用独立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40℃时,模拟值与实测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当温度高于40℃时,因高温对开放颖花的结实率仍有影响,模拟值与实测值有一定误差。总体上,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差(RMSE)为0.12。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开花期的日极端最高气温较少超过40℃,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高温 开花期 败育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生长发育非线性模拟模型 被引量:23
20
作者 侯加林 王一鸣 +1 位作者 徐云 岳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0-83,30,共5页
通过对番茄不同发育阶段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建立了番茄生长发育的非线性动态模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对不同发育阶段模拟,绝对误差均为1~2d,对全发育期模拟,绝对误差均在4d之内;平均相对误差小于4%。
关键词 番茄 发育 模拟模型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