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真实光谱响应对快速辐射模拟影响分析
1
作者 陈昊 王皓 +3 位作者 韩威 谷松岩 张鹏 康志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60-3265,共6页
为分析国产微波遥感器真实光谱响应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同化模块中对微波辐射快速模拟的影响,基于逐线吸收模型,采用TOVS辐射传输(RTTOV)预报因子和风云三号D星微波温度探测仪(FY-3D/MWTS-2)搭载的大气和陆地均有辐射贡献的第四通道真实... 为分析国产微波遥感器真实光谱响应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同化模块中对微波辐射快速模拟的影响,基于逐线吸收模型,采用TOVS辐射传输(RTTOV)预报因子和风云三号D星微波温度探测仪(FY-3D/MWTS-2)搭载的大气和陆地均有辐射贡献的第四通道真实光谱响应和理想光谱响应,通过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生成真实光谱响应和理想光谱响应对应的快速微波辐射光学厚度拟合系数。将两种拟合系数应用于中国气象局全球预报系统(CMA-GFS)的四维变分同化系统,采用美国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分析资料(FNL)作为CMA-GFS的气象要素背景场,模拟不同光谱响应驱动下的微波辐射背景场,并与FY-3D/MWTS-2真实观测场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分别计算真实光谱响应和理想光谱响应驱动时,不同海陆类型下的观测背景差(OMB),分析真实光谱响应相比理想光谱响应,对不同海陆类型的微波辐射模拟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微波辐射观测场值较低的情况下,真实光谱响应和理想光谱响应驱动模拟的微波辐射背景场值略高于观测场值,随着微波辐射场值增大,模拟的微波辐射背景场值与观测场值更为接近;除南半球靠近极区的少部分地区外,真实光谱响应驱动模拟的OMB均小于理想光谱响应驱动的模拟结果,真实光谱响应驱动的辐射背景场模拟更接近于观测场;相比采用理想光谱响应驱动,采用真实光谱响应驱动后,在陆地地区,微波辐射OMB的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约1.80%;在海洋地区,RMSE减小约2.6%;在海陆交界地区,RMSE减小约4.72%,全球总体RMSE减小2.17%;采用真实光谱响应驱动后,OMB总体的标准差(STDV)和平均绝对误差(MAE)分别减小为0.75%和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光谱响应 理想光谱响应 微波辐射模拟 微波遥感资料同化 观测背景差 海陆差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大容量数字微波的几个技术问题
2
作者 姚永炀 钟允若 《电信科学》 1985年第1期48-51,共4页
由于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引入了市话网,长途通信传输手段的数字化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在我国发展的一些技术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参考。五十年代初期,由于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是60~1800话路/射频波道... 由于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引入了市话网,长途通信传输手段的数字化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在我国发展的一些技术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供参考。五十年代初期,由于模拟微波通信系统的容量是60~1800话路/射频波道,属于调频制的中、小容量系统。这个时期,是把传播研究和设备研究分开进行的。七十年代初期,与大容量模拟微波通信系统投入实用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波 微波通信系统 长途通信 交换技术 模拟微波 话路 数字程控 射频波 容量比 通信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察澳大利亚数字微波通信的启示
3
作者 黄三荣 《电信科学》 1985年第6期55-58,共4页
邮电部数字微波通信考察组于1984年12月对澳大利亚的数字微波通信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进行了考察,该国在发展数字微波通信网中,对网路规则、工程设计、传播研究和工程质量指标预测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对我国数字微... 邮电部数字微波通信考察组于1984年12月对澳大利亚的数字微波通信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进行了考察,该国在发展数字微波通信网中,对网路规则、工程设计、传播研究和工程质量指标预测等方面,都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他们的经验对我国数字微波通信网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谈一谈这次考察听得到的启示,并进一步讨论发展我国数字微波通信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波通信 模拟微波 指标预测 微波 网中 传播研究 话路 传输损伤 分集 光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容量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用1:1无损伤倒换设备
4
作者 蒋祖仁 《电信科学》 1986年第6期7-13,共7页
本文阐述了数字微波倒换设备与模拟微波倒换设备的主要差别,简要介绍了数字微波倒换设备的特点,并就无损伤倒换设备中不停机误码检测方法以及自动吸收传播时延的自适应时延调节方法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介绍了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及... 本文阐述了数字微波倒换设备与模拟微波倒换设备的主要差别,简要介绍了数字微波倒换设备的特点,并就无损伤倒换设备中不停机误码检测方法以及自动吸收传播时延的自适应时延调节方法等,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介绍了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及组成情况,还对采用终端机的帧信号作信道机误码检测用帧信号时所产生的门限误码处系统发生瞬断的现象作了探讨,所得结果对研制中大容量数字微波系统选择不停机误码检测方式,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微波 模拟微波 时延差 传播时延 微波通信系统 道机 码型 微波传输系统 控制逻辑 反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数字微波通信质量指标预测探索线路站址和路由的选择准则
5
作者 吴家滨 《电信科学》 1987年第2期40-45,共6页
本文首先提出数字微波质量指标要求,然后从影响指际的平衰落和选择性衰落来探索数字微波路由和站址的选择问题。由于平衰落传输质量的影响和模拟微波基本一致,本文较侧重于选择性衰落的探索。
关键词 数字微波通信 路由选择 选择性衰落 平衰落 指标预测 模拟微波 选择准则 分集接收 选择问题 平均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GHz QPSK 34Mb/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
6
作者 蒋祖仁 李指行 杨周行 《电信科学》 1985年第10期44-48,共5页
在由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时期,研制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波道频率配置要与模拟微波的频率配置相同,以利于数模共存;其次应考虑使微波收发信机数模两用。本文介绍一种新研究成功的2GHz QPSK 34Mb/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它达到了七... 在由模拟网向数字网过渡时期,研制数字微波通信系统时,应首先考虑波道频率配置要与模拟微波的频率配置相同,以利于数模共存;其次应考虑使微波收发信机数模两用。本文介绍一种新研究成功的2GHz QPSK 34Mb/s数字微波通信系统,它达到了七十年代末的国际水平。该系统所用的微波收发信机是在现已大量使用的2GHz全固体化300路模拟微波收发信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采用了QDCPSK调制解调方式;采用了能吸收传播时廷的自适应无损伤倒换方式;远程监控系统带有智能终端,并有彩色屏幕显示及文件报表处理能力;公务系统性能完善,使用灵活。本文主要阐述系统设计及方案选择上的考虑,系统中主要设备的特点以及系统的主要特性和载噪比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 QPSK 34MB/S 微波收发信机 QPSK 模拟微波 调制解调 中频转接 波道 屏幕显示 性能完善 报表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XI总线的MLS模拟器扫描角度精确测量
7
作者 张强 《现代防御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90,共5页
利用PXI总线检测技术实现MLS模拟器扫描角度的精确测量。重点对模拟器中频数字化之后的信号进行内插、滤波等处理,以提高扫描波束信号的时间分辨率和减小线性化引起的定时误差。提出了采用多基准电平的扫描角度测量方法,利用加权取平均... 利用PXI总线检测技术实现MLS模拟器扫描角度的精确测量。重点对模拟器中频数字化之后的信号进行内插、滤波等处理,以提高扫描波束信号的时间分辨率和减小线性化引起的定时误差。提出了采用多基准电平的扫描角度测量方法,利用加权取平均的方法来平滑干扰噪声对定时精度的影响,并给出了加权系数的具体选取步骤。实验结果表明,内插和滤波可以减小线性化引起的扫描角度计算误差,采用多基准电平的方法可以有效克服干扰噪声对扫描角度测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线拓展PCI技术 微波着陆系统模拟 线性化 扫描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管中静态轨迹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胡玉禄 杨中海 +4 位作者 李斌 李建清 马珊珊 黄桃 金晓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75-1880,共6页
研究了行波管中均匀聚焦磁场和周期永磁聚焦磁场对轨迹波动的影响。推导了这两种磁场下轨迹波动周期和幅值,讨论了磁场强度对轨迹的影响。解释了聚焦磁场存在小的波动的原因,并且通过计算得出小波动的周期为磁场周期的1/2,揭示了在周期... 研究了行波管中均匀聚焦磁场和周期永磁聚焦磁场对轨迹波动的影响。推导了这两种磁场下轨迹波动周期和幅值,讨论了磁场强度对轨迹的影响。解释了聚焦磁场存在小的波动的原因,并且通过计算得出小波动的周期为磁场周期的1/2,揭示了在周期永磁聚焦磁场下,电子轨迹近似等效于周期为周期永磁聚焦磁场1/2的小波动和均匀磁场形成的波动轨迹的叠加。利用电子科技大学编写的微波管模拟套装中的3维注-波互作用模块进行了静态轨迹计算,验证了理论推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管 电子轨迹 周期永磁聚焦磁场 微波模拟套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侵蚀机理及防护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蕾 严川伟 +3 位作者 孙刚 童靖宇 李金洪 曹楚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80-1084,共5页
在微波电离型原子氧 (AO)源地面模拟设备中对空间材料聚酰亚胺 (Kapton)及有机硅防护层进行原子氧剥蚀效应试验 .用光电子能谱 (XPS)、红外光谱 (FTIR)和扫描电镜 (SEM)对试验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质量及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 .AO对 Kap... 在微波电离型原子氧 (AO)源地面模拟设备中对空间材料聚酰亚胺 (Kapton)及有机硅防护层进行原子氧剥蚀效应试验 .用光电子能谱 (XPS)、红外光谱 (FTIR)和扫描电镜 (SEM)对试验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质量及化学结构进行表征研究 .AO对 Kapton表现了较严重的侵蚀作用 ,原来平整的表面形貌变为毛毯状 ;而所施用的有机硅涂层的表面形貌则变化甚少 ,表明该涂层具有较明显的防护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侵蚀机理 防护效应 微波电离型原子氧源地面模拟设备 空间材料 有机硅防护层 原子氧 剥蚀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modeling dynamic process of multi-feed microwave heating of industrial solution media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彪 孙俊 +7 位作者 李玮 彭金辉 李幼灵 罗会龙 郭胜惠 张竹敏 苏鹤州 史亚鸣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3192-3203,共12页
The exothermic efficiency of microwave heating an electrolyte/water solution is remarkably high due to the dielectric heating by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of water and resistance heating by the Joule process occurred s... The exothermic efficiency of microwave heating an electrolyte/water solution is remarkably high due to the dielectric heating by orientation polarization of water and resistance heating by the Joule process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compared with pure water.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odel of multi-feed microwave heating industrial liquids continuously flowing in a meter-scale circular tube is presented.The temperature field inside the applicator tube in the cavity is solved by COMSOL Multiphysics and professional programming to describe the momentum,energy and Maxwell's equations.The evaluation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the velocity field are simulated for the fluids dynamically heated by singleand multi-feed microwave system,respectively.Both the pilot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numerical results of microwave with single-feed heating for fluids with different effective permittivity and flow rates show that the presented numerical modeling makes it possible to analyze dynamic process of multi-feed microwave heating the industrial liquid.The study aids in enh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optimizing of dynamic process in the use of multi-feed microwave heating industrial continuous flow for a variety of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wave with multi-feed heating industrial flow dynamical process numerical computation solution medi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