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79 EPSPS蛋白的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玉 王建华 刘允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6-181,共6页
AM79 EPSPS基因是从草甘膦高度污染的土壤中克隆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新型抗草甘膦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过表达能显著提高转基因玉米的草甘膦抗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评价AM79 EPSPS蛋白的食用安全性,本研究参考中华人民... AM79 EPSPS基因是从草甘膦高度污染的土壤中克隆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新型抗草甘膦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过表达能显著提高转基因玉米的草甘膦抗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为了评价AM79 EPSPS蛋白的食用安全性,本研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开展了AM79 EPSPS蛋白的消化稳定性研究。将AM79 EPSPS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分子量为48.3 kD的可溶性AM79 EPSPS蛋白。通过Ni-NTA亲和层析方法纯化了AM79 EPSPS蛋白用于体外模拟胃肠液实验。结果表明,AM79 EPSPS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均在15 s内即被消化,SDS-PAGE和Western蛋白免疫印迹均未检测到蛋白残留,表明AM79 EPSPS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体系中极易被消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79 EPSPS蛋白 草甘膦 模拟肠液 消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翡翠贻贝副肌球蛋白的特性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 被引量:5
2
作者 邹睿 张凌晶 +5 位作者 钟婵 翁凌 林丽云 李钰金 刘光明 曹敏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为探究贝类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特性,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对象,利用硫酸铵盐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等方法,从肌肉中纯化PM,采用肽质量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圆二色... 为探究贝类副肌球蛋白(paramyosin,PM)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及其在模拟胃肠液中的消化特性,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对象,利用硫酸铵盐析和羟基磷灰石柱层析等方法,从肌肉中纯化PM,采用肽质量指纹图谱法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圆二色谱测定其二级结构及热变性温度。结果显示,翡翠贻贝PM分子质量为99.5 kDa;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获得26个肽段,共330个氨基酸残基,与地中海贻贝(Mytilusgalloprovincialis)PM的序列一致性达到100%,表明纯化的蛋白为PM。圆二色谱结果显示,PM呈现典型的α-螺旋结构,其热变性温度为(56.3±0.2)℃。在30~100℃热处理30 min,PM未出现沉淀聚集现象,在pH 6~11范围内也较稳定,但当pH≤5时稳定性差,出现沉淀聚集现象。与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胰凝乳蛋白酶对PM的单独消化作用相比,3种酶连续作用可使PM有效降解,但仍有分子质量30 kDa的片段未被完全消化。本研究表明,翡翠贻贝PM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及耐消化性,为贻贝深加工及PM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肌球蛋白 翡翠贻贝 分离纯化 稳定性 模拟肠液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脱磷酸化修饰酪蛋白酸钠及其体外模拟消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锦华 王园园 +1 位作者 刘大松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5-39,共5页
以小牛肠碱性磷酸酶修饰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为研究对象,制备得到4种磷酸化水平的SC。采用尿素电泳、微波消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超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等表征手段,从不同角度鉴定了SC的脱磷酸化程度,并... 以小牛肠碱性磷酸酶修饰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为研究对象,制备得到4种磷酸化水平的SC。采用尿素电泳、微波消解-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超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等表征手段,从不同角度鉴定了SC的脱磷酸化程度,并在模拟婴幼儿胃、肠液中考察了不同的脱磷酸化程度对SC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SC脱磷酸化程度越高,在模拟胃液中分散程度越均匀,降解速度越快;并且在模拟肠液中进一步降解时所产生的多肽分子量越小,消化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SC) 小牛肠碱性磷酸酶(CAP) 脱磷酸化水平 模拟婴幼儿胃肠液消化 超高效液相-电喷雾-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酸枣皮中酚类化合物体外模拟消化与溶剂提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俶 翟宇鑫 +4 位作者 陈军 王谢祎 刘继延 程超 刘成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16,共5页
对南酸枣皮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与溶剂提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南酸枣皮中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释放的影响,并通过透析袋模拟肠道的吸收作用,考察其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体外消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主要在胃部释放,经模拟胃液消化... 对南酸枣皮进行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与溶剂提取,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南酸枣皮中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释放的影响,并通过透析袋模拟肠道的吸收作用,考察其生物利用率。结果表明:体外消化过程中酚类化合物主要在胃部释放,经模拟胃液消化1 h后,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释放量分别为73.72、38.55、37.53 mg/g;肠液消化2 h后,总多酚、总黄酮释放量分别增加10.29 mg/g和8.78 mg/g,而部分原花青素发生分解,降幅为17.87%;透析袋内总多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释放量分别为5.94、5.48、3.21 mg/g,生物利用率分别为7.07%、11.59%和10.42%,因此黄酮类化合物最可能被人体吸收利用。不同处理方法的多酚类化合物的释放量为模拟胃肠液消化<传统热水浸提<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化学提取>中药口服>直接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皮 模拟肠液消化 溶剂提取 总多酚 总黄酮 原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蛋白体外消化产物特性及其成骨活性分析
5
作者 徐豪伟 林松毅 +3 位作者 刘瑶 刘柯欣 胡胜杰 孙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88-197,共10页
本研究以南极磷虾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水解度、肽得率、消化率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最佳消化时间下不同质量浓度消化产物上清液的体外成骨活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经模拟胃肠消化... 本研究以南极磷虾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模拟胃肠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水解度、肽得率、消化率和水解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最佳消化时间下不同质量浓度消化产物上清液的体外成骨活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蛋白经模拟胃肠消化后,上清液中蛋白质水解度、肽得率、消化率、水解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并在肠液消化120 min时达到平衡,此时水解度为42.67%、肽得率为35.30%、消化率为82.21%。利用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模型对不同消化时间点的南极磷虾蛋白消化产物上清液进行体外成骨活性评价,发现不同时间点的南极磷虾蛋白消化产物上清液均具有一定的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且肠液消化120 min产物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最好。同时,通过活/死细胞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茜素红染色实验验证了南极磷虾蛋白肠液120 min消化产物上清液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通过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细胞内钙元素的沉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与矿化,从而调节成骨细胞成骨活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蛋白的高值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蛋白 模拟肠液消化 MC3T3-E1细胞 成骨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硒蓝莓全果果酒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勇 雷湘兰 +3 位作者 蔡仁教 王相 肖海燕 郭利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为分析富硒蓝莓全果果酒的体外消化特性,以非富硒酵母发酵蓝莓全果果酒为对照,对两种果酒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的总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果酒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后总多酚含量、... 为分析富硒蓝莓全果果酒的体外消化特性,以非富硒酵母发酵蓝莓全果果酒为对照,对两种果酒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前后的总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酚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果酒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后总多酚含量、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有所下降,3.0 h模拟胃液及1.0 h模拟肠液消化后富硒蓝莓全果果酒中总多酚含量是对照的1.28倍,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超氧阴离子(O2-)自由基清除率及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分别是对照的1.27倍、1.85倍、1.07倍、1.18倍。富硒蓝莓全果果酒经模拟胃肠液消化后主要的酚酸为没食子酸(0.98μg/mL)、绿原酸(0.11μg/mL)、芦丁(0.17μg/mL)。富硒蓝莓全果果酒较对照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后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更强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硒蓝莓全果果酒 模拟肠液 消化特性 抗氧化活性 多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高赖氨酸融合蛋白基因水稻蛋白消化稳定性
7
作者 赵祥祥 胡小兰 +4 位作者 陆长丽 纪丽莲 刘巧泉 唐瑭 刘福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6-81,共6页
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高赖氨酸融合蛋白基因水稻(简称转GL基因水稻)为材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研究转GL基因水稻蛋白的消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g/L的总蛋白在胃液中2min内完全消化,质量浓... 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高赖氨酸融合蛋白基因水稻(简称转GL基因水稻)为材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过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研究转GL基因水稻蛋白的消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5g/L的总蛋白在胃液中2min内完全消化,质量浓度为2g/L的总蛋白在肠液中15s~2min内完全消化;而以5倍于国标规定的质量浓度进行消化时,总蛋白在模拟胃液中60min仍可观察到未降解片段,在模拟肠液中2min内则全部消化;两步法体外模拟消化结果,胃液中极难降解的蛋白片段在经肠液作用5min后,完全被降解。本研究表明,转GL基因水稻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不具有消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GL基因水稻 总蛋白 模拟肠液 消化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稳定性及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田少君 张贝贝 +1 位作者 王蕾 常慧敏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2-99,106,共9页
为了提高亚麻籽油脂质体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其制备成前体脂质体。对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进行表征、同时研究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9.23%,粒径为200 nm,电位为-12.8 mV,通过透射电镜的观... 为了提高亚麻籽油脂质体的稳定性,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其制备成前体脂质体。对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进行表征、同时研究其稳定性和体外释放性能。结果表明: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9.23%,粒径为200 nm,电位为-12.8 mV,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羧甲基壳聚糖成功地包覆在脂质体的表面。进而比较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与脂质体在4℃和25℃贮藏环境中的稳定性,表明将亚麻籽油制备成前体脂质体稳定性显著提高。在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中,亚麻籽油前体脂质体的释放行为分别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前体脂质体 稳定性 模拟肠液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释放性能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贝贝 田少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4,共6页
为了达到避免亚麻籽油氧化和提高机体消化吸收的目的,通过纳米脂质体包埋技术,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由单因素实验优化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了表征,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达到避免亚麻籽油氧化和提高机体消化吸收的目的,通过纳米脂质体包埋技术,采用乙醇注入-超声法制备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由单因素实验优化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了表征,对其体外释放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液p H 6.6、亚麻籽油添加量40%(占大豆卵磷脂、β-谷甾醇和吐温-80总量的比例)、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141 W,在此条件下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4%,平均粒径为97 nm,平均电位为-3.5 m V,多分散指数为0.226;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的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呈圆球状而且分散均匀;在模拟胃肠液消化过程中,亚麻籽油纳米脂质体的释放行为分别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和Higuchi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油 纳米脂质体 乙醇注入-超声法 包封率 模拟肠液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